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6853295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 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测和记录的规定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测和记录。规定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2、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教学的重要目的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性及其行为产生深厚爱好,学习用简朴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性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具体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朴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结识,来开展活动。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性,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定

3、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材料、发明材料。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测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环节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足的讨论,再得出结论。五、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学习。建立科学文献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献夹涉及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测报告、实验报告、登记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献夹进行展示与评选。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

4、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与科学知识目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

5、程的总目的贯彻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通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结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足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教 学 进 度周 次教 学 内 容9.19.3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实验(二)9.69.10观测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机动9.139.17食物链和食物网

6、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9.209.24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9.2710.1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机动10.410.8国庆长假10.1110.15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10.1810.22如何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0.2510.29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11.111.5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1.811.12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11.1511.1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1.2211.26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1.2912.3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2.61

7、2.10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12.1312.17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12.2012.24复习(一)(二)12.2712.31复习(三)(四)1.31.7练习1.101.14联系1.171.21考试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的】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重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8、?说说。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爱好。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届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与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测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

9、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4、做小实验,激发爱好: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快乐,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沿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

10、的蜡烛不能达成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测、思考才干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测的爱好【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能根据规定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登记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

11、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存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假如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合理,由于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4、师:大家的意见不同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

12、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记录。(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如何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如何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如何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毕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

13、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当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醒: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毕实验,并做好观测记录。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将对认真完毕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

14、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实验信息登记表(参考书5面)【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登记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

15、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如何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解决?2、拟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测日记或者记录。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

16、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二是水分。一般需吸取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干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观测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测,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参考书7面)

17、,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如何了。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同样呢,如何才干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如何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同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如何才干知道?3、学生完毕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登记表,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

18、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测。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如何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测尚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四、观测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

19、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如何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如何设计实验呢?2、学

20、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环节:(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测和记录。(5)再做2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

21、验环节:(1)在此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测,记录。(4)再做2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如何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同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食物

22、链和食物网【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互换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的结识。【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

23、: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达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同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6、学生再根据生活

24、经验说几条食物链。三、水田的食物网: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何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达出相关的食物链。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如何的影响?6、拓展:观

25、测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板书设计:教学后记:6、做一个生态瓶【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测。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测的必要性。【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测。【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一、结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

26、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奉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重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当作是一个生态群落。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学生讨论:该如何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醒:(1)你

27、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当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环节:(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

28、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毕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议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测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测登记表),提醒注意天天观测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教学后记:7、改变生态瓶【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测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测记录。【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教学过程

29、】一、交流生态瓶,拟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思考:假如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如何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长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同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测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测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30、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三、实验二:增长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同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长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长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测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长,产生的氧气量就增长,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长,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讨论:假如小鱼增长2倍或者是4倍又会如何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取,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

31、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测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测报告。板书设计:教学后记:8、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结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2

3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提问:假如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如何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如何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假如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假如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假如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达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用哪些手段。)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2

33、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因素,提醒:(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拓展:大家进一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1光和影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

34、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测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测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35、?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如何才干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 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 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尚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

36、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环节、规定。3)教师着重提醒、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报告,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

37、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八、教学后记2.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 人们很早就知道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期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如何变化2、运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测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

38、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可以按活动规定坚持观测如实记录数据3、可以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测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

39、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测的目的和观测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报告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达影长,横轴表达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尚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 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运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测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影子变化柱状

40、图:八、教学后记2.3光是如何传播的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途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测、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途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1)清晨,太阳出来,房

41、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边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如何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如何照到物体上的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途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当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环节(最佳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报告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 提醒注意用眼2) 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 2.3光是

42、如何传播的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八、教学后记2.4光的反射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运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对的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 结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观测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

43、亮目的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规定,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 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规定2)每个人运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 运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 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

44、线图 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八、教学后记2.5光与热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 结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才干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见解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干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环节 观测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