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相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1.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 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3. 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4.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5. 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6.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7. 19世纪
2、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8. 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9.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古希腊时期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队,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
3、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性,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初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一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
4、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
5、研究的爱好转向作出了重大奉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主线,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通过知识训练才干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干完毕教育的任务。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
6、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抱负国、政治家篇、法律篇。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映。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结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结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抱负国。抱负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规定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因素和
7、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干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互相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相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此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抱负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所有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和实现抱负国家的希望
8、也正寄托于此,把这当作挽救城邦危机的主线措施,由于他认为人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所以要改良政治就必须从人性入手,而只有掌握绝对知识即理念的哲学家才干承担这一使命。所谓哲学王,即通过哲学家执政把高超智慧、真实知识、完善德行和绝对权力结合起来,通过哲学家把绝对正义和国家至善贯彻到现实城邦。4政体思想。柏氏认为,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体是最佳的,但现实中往往不存在,由于血统的混杂和统治者生育子女上的失误会导致贤人政体蜕变,即政体下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和心灵发生变化将导致政体的嬗变,就会产生现实政治中的各种不妥政体,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一个比一个差。柏氏尤为反感
9、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他指出平民政体下人们崇尚自由和平等,结果导致自由泛滥,平等走向极端,人们为所欲为,漠视法律,最终导致极端的奴役;在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下独裁者夺得权力建立起专制统治,成为僭主,完全不具有节制的美德,而是无法无天。后来柏氏又初步提出了以统治者人数和政体好坏为标准划分六种政体的方法。5抱负国设计。维护社会分工,保证哲学家统治,不重视法律;哲学家和军人等级废除家庭和私有制,保证生育质量;强化公民教育,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第二等好的抱负国设计(法律篇),在哲学家治国条件不成熟时实行法治;有限民主,将平民成分和某种个人权威相融合;土地由国家所有并分派,限制财富分派的不平衡,共餐制;维持公民
10、、工匠与商人、奴隶这三个等级的划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如政治学、伦理学,其城邦政体的研究可以视为比较政治研究的最早尝试,通过对城邦政治的总结性研究和升华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并且他虽然尚未超过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已经体现出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为民主和法治作了强有力的辩护,无疑成为西方开放、进步和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1学科的划分和政治学的创建,政治学是研究人和城邦至善的科学,即关注城邦的建立和管理。2城邦的本质。亚氏认为,人类社会组织是由低档向高级演进的,城邦源于家庭和村落的发展,是满足人们更广大需要而自然
11、进化的完备状态。并且,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即人按本性的规定就必须过城邦生活,由于人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道德的良善,而良善的道德是最本质性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只有在城邦中人才干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完备的城邦状态能使人充足显现本性。并且城邦是有机的整体,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身,即享有公共生活的公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城邦通过为公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平台而实现至善。3城邦和公民。亚氏认为,公民即有权参与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有权参与城邦这两个最高权力机构的人才是公民。而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着城邦的本质,因而城邦就是为了维持自
12、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集团,即由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队才是城邦,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队而不是主奴的结合。4政体研究,是亚氏政治学体系的主体,为真正完整的整体理论奠定了基础。亚氏认为,政体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拟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而一个城邦选取哪种政体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经济结构和党派力量,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是引起政体变化的主线因素,双方冲突的根源在于政治权利是否应当平等分派。他提出以政府的宗旨(即以统治者利益还是以全邦利益为目的)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为标准,把政体分为六种(正宗政体在前),即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和僭
13、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寡头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和平民政体。5抱负城邦的设计。温和的整体主义,有限私有;社会分工与奴隶制;民主政治与公民参与;重视中产阶级,理性而不走极端;混合政体,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混合起来,即考虑到人民自由身份又照顾到财富、能力、品德等因素;法治,制定良好的法律并服从之,体现多数人的智慧和理性。古罗马时期基本概况:城邦时代让位给帝国,1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疏远,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微局限性道的2个人问题得到关注,政治热情大大减弱,更多地追求个人精神的完善3以所有自由人乃至所有人为关注对象4种族平等与世界主义斯多葛派: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创始人为芝诺,
14、通过潘尼提乌斯和西塞罗的发挥,对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核心观点影响了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1斯多葛派使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的理论,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自然法传统,自然法往往被用作批判的武器,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斯多葛派认为,宇宙是绝对的统一整体,有一种普遍法则弥漫于宇宙之中并起支配作用;人是宇宙这个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灵魂分享宇宙灵魂的圣火,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普遍性的一部分,因而也受到那种普遍法则的支配。这种贯穿于宇宙和人类一切事物之中的普遍法则就是自然法,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准则2推崇人的精神自由,斯多葛派认为作为理性的人的自由的,可以结识和服从必然的命运,可以有道德
15、的判断和选择,而这与人的外在境遇无关。这种对精神自由的强调和维护成为人们争取政治法律自由的基础3人人平等思想,斯多葛派认为既然人人都受到宇宙普遍规则的制约,即人人都服从同一自然法,都具有共同的上帝理性,那么人人都是神的儿女,都是平等的,无论出身、种族、财富等如何不同,并且无所谓本邦人还是所谓野蛮人,奴隶也算。斯多葛派的这种观点促使西方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的观念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开始将人类看作统一的类,只以人的精神特性和道德水准衡量人的价值。波利比阿:希腊人,生活在罗马共和国的上升时代,关注对罗马政体的研究,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是一种混合政体。他继承了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认为所有纯粹
16、的统治形式或简朴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由于这样的政体往往只体现单一原则,每个政体都会蜕变到自己的对立面,然后又被革命推翻,从而形成君主-暴君-贵族-寡头-民主-暴民的闭合循环。而罗马人则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结合,即权衡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使三种权力互相制衡,使每一种力量都安于适当的位置,从而避免了政体自发衰败的倾向。需要注意的是,波氏混合政体思想不仅涉及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和平衡,还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的混合和平衡,提出国家权力体系各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衡,已经具有了分权学说的特性,这种权力分权制衡原则成了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塞罗:理论上总结
17、了罗马政治,代表作论共和国。1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也就是说,权力为人民所有和正义的法律纽带是国家的两个基本原则2继承波利比阿的政体学说,认为混合政体有公平性和稳定性3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是自然界的内在原则,永恒存在并普遍有效,也是先于成文法或国家法存在,是正义的根源也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准则。西塞罗对自然法的阐释为罗马人所接受,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4平等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西塞罗开始以一种平等无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人,从此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学问。罗马法学:专制帝国的产物,以私法为主。1
18、初次形成“权利”概念,是“人权”的基础2引入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3权利思维方式,不接受没有根据的事实,不认可没有权利的权力。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基本概况:5世纪到15世纪,神学在欧洲占据着统治地位,一切学科都被合并到神学之中,以神学的形式出现,政治学也只是运用在政治领域的神学罢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政治理论的荒原。1神学的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遍地世俗权威的思想取向、从人与上帝关系来结识人的新视角2日耳曼人的传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原始民主传统、敬畏法律3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异端,指人不依靠任何权威而只靠自己的理性决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自主活动,异端作为一种思想被教会统治者视为对正统
19、教义的背叛,而作为一种运动异端则构成了市民、平民和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基本形式,并成为后来宗教改革运动的先声。奥古斯丁:教父学最高权威,代表作上帝之城,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关系角度考察人和国家,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奠定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基础。1原罪说与永罚说2双城说,奥氏区分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人类始祖的犯罪导致了两城的划分,只爱自己甚至连上帝也轻蔑的爱(自私)造就了地上之城,爱上帝而连自己也轻蔑的爱(无私)造就了上帝之城。现实中双城是混合在一起的,很难说双城等同于某种社会组织,但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
20、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到末日审判时双城会彻底分开3教会独立。奥氏认为,世俗国家的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免于袭击并保证社会有序的交往,因而世俗国家其实就是上帝拯救人类的工具,因而教会高于国家,不应受世俗国家的控制。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干发挥作用,才干实现人类灵魂得救。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教会与国家的分化和政教二元化体系的形成是根植于基督教的信仰的,人被理解为二重性的,分为灵魂和肉体两个方面,人的生活也就相应的分为物质生活(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部分,而物质生活是人罪的产物,只有宗教生活才是神圣的。人们追求的幸福也就分为世俗的幸福和天堂的幸福,天堂的幸福又高于世俗的幸福。因此,社会
21、组织也分化为两个,即负责臣民世俗物质生活领域的国家,以实现人们的现世幸福为目的;负责信徒精神生活来指导人们灵魂的教会,以实现人们天堂的幸福为目的。相应的就产生了教权和王权的分化。虽然事实上两者很大限度上是互相交叉重合的,但任何一种权力都有自我扩张的本性,教会一方当然是要实现纯粹的神权政治,以教皇为领袖,使国王成为教会的一个世俗官员或附庸,而君主则企图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身份兼掌教俗两权,使教会成为本国政府控制下的一个部门。14世纪之前,教权在斗争中占据着积极。教权派,最早提出教权至上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最有名的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提出日月轮;教皇英诺森三世和卜尼法斯八世把教权论推向顶点,提出两剑
22、论。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神学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建立的系统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教会奉为圣人,代表作神学大全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他认可了理性和自然法,使古希腊时期萌发出的政治学说得以延续下去并最终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传统。1信仰高于理性。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基础特点,他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有过良善的道德生活的追求,这种进行道德活动的理性规定是存在于人性之中的。但是,人的道德活动但是是上帝刻印在人欣赏的自然命令和自然律,也就是说,人的理性还是根源于上帝理性的。并且,人真正的额幸福不是肉体物质
23、的幸福,而是要在道德上达成最高的善,这个目的职能靠上帝的启示和光照才干达成,即人理性的实现需要对上帝的信仰的指引。2教会高于国家。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式阿奎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可世俗国家的合理存在,认可国家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源自人的理性对社会生活的规定,使人们在国家中过道德生活是世俗统治者的任务。但是,人的理性是源于上帝理性的,从主线上说国家还是上帝的产物,并且人理性的最高规定,即道德上达成最高的善,还是要通过教会享受天国的快乐才干实现,因而教会还是高于国家的,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凡不服从教会和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教会掌握限制和废黜暴君的权力。3国家观。阿奎那承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人
24、天生是政治动物,由于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而人本性上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但是人又都是自私的,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从而维护共同的幸福,使人们按照道德原则生活,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构,这就是国家权力机构和法律,由于人群需要一个指导者来照顾公共幸福和公共福利,并且社会共同体也需要一个支配者。也就是说。国家的目的就是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这需要三个条件,即社会融洽团结、确立行善的目的、丰裕的物质条件(允许私有)。4政体理论,承袭亚里士多德,君主-暴君、贵族-寡头、平民-民主。阿奎那认为君主政体最佳,由于君主制有助于保障社会的团结和平,并且自然界的支配权也总是操控在单一个体手中,君主制更符合
25、上帝本意。当然,君主不应当是绝对专制的,应当允许人们在某一方面参与政治,并且国家统治者应当德行高超并任用有德行的人来治理,人们也拥有选举统治者和担任统治者的资格。受贵族制制约的君主制。5法的分类。阿奎那认为法式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和尺度,根源于人的理性,法也就是受理性节制的具有强制性的意识,可以促进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永恒法,是上帝理性,合用于整个宇宙,是一切法律的本原,地位最高。自然法,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使用于全人类,引导人们过有道德的生活。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涉及万民法和市民法,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教会法高于国家
26、法,人法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由于单凭人理性的能力不能完毕人达成在天国和上帝同享快乐这一最终目的,必须借助神法才干达成;人类的判断是不可靠的,需要神法作为制定法律的标准;人法不能规定人的内心活动;人法不能制止一切恶行。马西略:反教权的市民阶级思想家,许多主张对后来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人物代表人物。他承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国家由家庭、村落发展而来的自然产物,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们良善的生活。他虽然认可教会的地位,认可良善的圣火涉及现世的和来世的,但他更强调现世的幸福而反对教会贬低人的物质生活,他指出和平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发展不受障碍。他坚持社会分工理论,认为社会上农
27、民、工匠、商人三个等级从事生产和互换,军人负责保卫,教士负责上帝的事情,官吏负责国家的管理,六个等级分工互助从而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他重视官吏,即重视政府权的作用,同时提出政府行事要依照法律,而立法权属于人民。他已经不从上帝意志的角度结识国家了。他还强烈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反对教会拥有司法权力,反对教皇专制,主张教职平等,并主张取消教会的财产权,认为教会和政府应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宣传了教徒不需教会中介也可得救的思想。近代前夜基本概况: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和市民阶级开始发展起来,反教权反封建思想也逐渐形成壮大。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政治上支持王权以打击教会,而思想领域则
28、先后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近代科学的大突破,政治思想的世俗化限度也在不断加深,理性、自然和契约论等观念开始得到越发的重视,为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14、15世纪,力图摆脱封建主义束缚的资产阶级继承和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此剧烈抨击天主教教义并袭击教会的统治地位,他们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把理性、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做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文艺复兴刺激了新语言如法语的产生,存进了文学、考古、翻译事业的勃兴,带来了哲学的更新、近代政治学的创建、印刷术的发
29、展、学校的兴办以及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而人文主义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文化,即从人的角度看待社会以及各种问题。文艺复兴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实际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神权旗帜下开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人类历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15、16世纪欧洲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剧烈袭击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抨击繁冗的宗教礼仪和禁欲主义,表达了其希望在国内外摆脱教皇干预,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统一民主国家并存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的规定,其实就是资产阶级力图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教皇国逐渐推出了各国教俗两界的权力范围,教会势力几乎被
30、所有逐出政治事务。重要代表人物是路德和加尔文(简朴了解二人的具体主张)。马基雅维利: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而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结识政治,注重现实,在西方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重视国家、法律、权术,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1性格论与强力国家2共和抱负与君主专制3君主权术。布丹: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拥护君主专制,表达了国家代表抽象的公共权力的观念,但仍带有过渡性特性。代表作国家论六卷。1国家观,承袭亚里士多德,布丹认为国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与欲望而从家庭发展起来的,国家就是家庭的集合体。但是布丹区分了家庭与
31、国家,认为国家是公共领域而家庭则是私有的范围并具有私有财产。社会公民之间是不平等的,分为僧侣、武士和平民,各等级间制约平衡从而形成秩序。神法和自然法都只配人类社会,保障人们的福利、契约和私有财产。2专制主义的主权理论。布丹认为,家庭中既然有家长掌握绝对权威,那么国家中也必然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主权,因而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其私有财产组成的拥有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队区别开来的本质特性,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国家只有拥有这种绝对权力才干保障社会秩序。内容,立法权、宣战缔约权、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忠节服从权、铸币权、度量衡、课税权。当然,神法
32、和自然法要高于国家主权,因而主权者不能侵害公民的私有财产,并且要履行与公民、与其他主权者的契约。3政体理论。布丹区分了国家类型和政府形式两个概念,依照掌握主权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人数分别把国家类型和政府形式分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他认为国家类型中君主制是最佳的,是实现和谐统一的国家权力的唯一形式,反对混合政体论。但是政府形式可以是混合的。布丹还以主权归属是否变化区别了变迁和革命。格劳修斯:近代国际法学说的奠基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近代最早把几何演绎法引入政治学,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到政治学,最早提出人权原则,突出理性贬低神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法,可以说是抱负主义的重要代表。1自
33、然法学说。格氏认为自然法不依从于上帝,而是存在于人性之中,人们对有秩序的和平生活的规定是一切法律的根源,也是自然法存在的依据。理性是人人具有的天赋,理性而不是上帝才是衡量行为的标准,也是自然法的基础。自然法比导源于意志的神法更具有合理性、永恒性和普遍性。格氏还认为,生命、躯体和自由式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自然法规定人们不触动别人的财产、归还属于别人的东西、履行诺言、补偿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损失、处罚应受报应的人。2国家观。格氏沿袭了政治社会源于人们热爱社会生活的本性的见解,但他用契约论解释了国家起源。他认为在政治社会之前存在着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和平宁静的,财产上的分割使人们觉得孤立的家庭局限
34、性以抵抗暴力,因而由自己的批准组成了政治社会,国家就是一群自由人为着享受公共的权利和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完善的团队。3主权观。格氏重要从国家法角度看待主权,认为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一种权力所限,具有最高、永久、不可分割等性质,且对外独立。主权的内容重要有立法、司法、任命公职、征税、决定战争与和平、缔约等。主权的归属上、法律上、期限上、权限上、行使上。格氏反对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不能任意改变政府形式,认为主权是统治者的私权,反对政府的目的是人民福利的说法。他提出只有当君主违反法律和国家利益时、君主把国家转让给他国或变为他国的附庸时,人民才干反抗君主。4国际法原则。格氏认为自然法式国际法的基础,国际
35、法就是国家应按照自然法原则解决国家间事务,主体是主权国家。国际法的权力来源是众人的共同允许或最低限度得到许多民族的共同允许,其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减少战争。他强调区分战争的正义与否,相信对的的理性和社会本质可以克制暴力的发生,还提出国际交往要遵循的公平与人道。这些都改变了中世纪依赖的万民法含义。斯宾诺莎: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对神学,伦理学说有重要影响。1自然权利观。斯宾诺莎把人作为自然的有机部分加以考察,力图从人的本性演绎出切合实际的原则和制度,即认为普遍抽象的人性是存在的,而这种人性就是自我保存的自利原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存权这一最高权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人自然
36、权利的大小与他的欲望和力量是一致的,但是要受到理性的指导才干更好实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2社会契约论。斯宾诺莎认为,在国家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一切物属于一切人,没有共同的善恶观念,也无所谓公正与否,人们都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为了追求安全的生活,避免同类之间的损伤,人们才规定形成一个占据一块领土、集中力量于一体、有固定法律的社会。人们通过契约,放弃一部分自然权利,把判断善恶和实行处罚的权力交给国家。国家应是强有力的,以人们缔约时转让的权利为基础实行统治,但要保证个人的财产权以及政治、思想自由,并且国家权力并不是无限的,应以增进人民福利为目的,即加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天赋之权,更好的运
37、用理智。一个人由于胆怯一个较大的祸害而可以不做祸害别人的事情。对于政体,斯宾诺莎认为民主制最自然,个人把天赋之权交给社会的大多数人,自己也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们还是平等的。反对君主专制,倾向于贵族制。3思想自由与行动守法相统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基本概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2教会与专制王权勾结3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反对国王任意征税和宗教政策而不是消灭 4都方式重要是议会斗争。相应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财产权问题是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2国王与议会关系是核心内容。意义,使以个人自由、财产权利为基础,以限制王权、实现法治与分权为特性的宪政思想成为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主流思想,
38、开创了西方自由与宪政的思想传统,并对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制度的建构有直接影响。重要派别,1保皇派(菲尔麦)2长老派3独立派(弥尔顿、哈灵顿)4平均派(利尔伯恩)5掘土派(温斯特莱),思想越来越左。弥尔顿:英国著名诗人和思想家,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建立和维护共和制度、实现资产阶级自由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1政府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只有人民享有充足的自由,政治生活才是完整的。人们拥有财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婚姻家庭自由等等,其实言论出版自由最重要2专制制度与自由不相容,君主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假如侵犯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权运用法律处罚他3主张没有国王没有上院的共和制度,由人民代表组成议会
39、并制定法律,议员终身4地方自治,地方议会对最高议会的决定赞成和否决权。哈灵顿:共和主义者,关心政权的建设和巩固。1财产权是政府的基础,国家权力是财产的自然产物,而财产最重要的是地产,地产的分派状况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政府形式2政府是一种艺术,心灵因素是影响政府统治的重要因素。人的理性产生美德和自由,与维护公共利益并实行法治的政府相关联,是法律的王国;人的情欲产生罪恶和镣铐,与维护统治者私利的人治政府相关联,是人的王国3巩固共和国的方法,用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证财产的均势;改革政府的组织和选举,扩大政府民主基础,即“均分与选择”原则;秘密投票与议员轮换制。霍布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
40、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近代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现代人之父,以机械唯物论为基础以几何演绎法为手段大大发展了国家理论。1国家观与主权观。霍氏认为,人本性是利己的,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行为的主线原则,这种利己主义人性观是霍氏政治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平等且自由,人人都具有的保存自己本性的权利就是自然权利,人人只照顾自己的利益。由于利益的纷争、对别人伤害自己的猜疑、对名誉的追求,人与人之间往往发生冲突,使自然状态成为一切人法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由于人心中感性的作用大于理性的作用,以寻求和平为原则的自然法无法实现人们生活的和平幸福,因而
41、就必须有一个大于一切人权力的公共权力作为自然法的后盾,从而震慑人们无限的欲望,保障人们的安全。人们放弃自己的所有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这些得到授权的人或会议就是主权者。人们交出了一切权利,只保存保卫自己生命和抵抗别人伤害的权力,而主权者没有参与契约,不受契约限制,主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一切权力都应由主权者掌握,人民不能拥有任何权力。主权是绝对的,甚至不受法律约束,们必须对主权绝对服从。主权是国家的本质,这种公共权力是人们和平安全的保障。霍氏的国家观无疑是专制主义的。2政体论。霍氏认为无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选择哪种政体,权力都必须集中在主权者手中。他依据主权的归属
42、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自然是君主政体最佳。在君主政体中,国家属于君主个人,君主私利与公益结合在一起,公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并且有助于政治的稳定和团结。3人民与君主的关系。人民自由,国家和法律毕竟是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而自己发明的,所以人们拥有在法律未加规定的一切行为中依据理性而行事的自由;贸易应当自由发展,经济生活应当是人们的自治领域,这对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自我保存这一自然权利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并未放弃,假如君主侵害了人们这一权利,人们就可以抵抗,虽然这种抵抗应当是个人的而不是有组织的革命,但至少可以认为为自己的利益而反抗主权者是正义的。君主义务,主权
43、者必须保护好自己的权力;以法律的形式拟定和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依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任人唯贤。洛克: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理性,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早代表之一。他经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所有过程,在批判父权论、提倡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方面作出了重大奉献,其自然权利说和政府学说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1自然权利论。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享有比别人更多的权力,代表人类理性的自然法教导人类尊重自然权利,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而财产权正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别人的自然权利,任何人都可认为保卫自
44、己的自然权利而反抗。2契约政府观。洛克认为,由于人们利害关系的偏私或是对自然法结识的局限性,并且自然状态中既缺少一个公共裁判者和裁判标准,又没有公权来保证裁决的实行,因而人们就需要订立契约,自愿放弃处罚别人的权力而把这种权利交给指定的人,并由这些人按照社会成员或他们的代表所一致批准的规定来行使。这样国家(政府)就产生了。注意,人们订立契约只交出了处罚别人的权利,而被授权者也是契约的参与者,其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社会全体成员的意志。政府的目的无疑在于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性质是保护人民的。洛克在此明确地阐述了国家是保护个人权利的工具的观点。3分权制。洛克认为,人们权利的真正威胁在于
45、政府的侵害,因而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即法治与分权。他认为政府职能以正式公布和常设的法律实行统治,由于法律可以知道而不是限制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合法利益。而国家权力则可分为立法权(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社会和社会成员)、执行权(执行被制定的和继续有效的法律)、对外权(负责决定战争与和平等一切同外国交往事务)。三权中立法权最高,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但立法权不能超过社会公众福利的范围。立法权与执行权必须分开。依据立法权的归属,洛克把政体分为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他提倡议会主权,认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只有依靠一个拟定的立法机关才干得到有效保障,人民不应当直接行使权力。
46、4政府解体论,这是针对政府专制问题的。洛克认为,当政府违反人民建立它的目的时,即当君主以个人的专断意志来代替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阻止立法机关自由行使其权力或变更选举制度导致立法机关变更时、君主玩忽职守导致业已制定的法律无法执行时、立法机关或君主两者任意一方在行动上违反人民对他的委托,也就是侵害了人民的人身自由财权权利时,政府就解体了。洛克认为,既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委托的,当政府忽略或破坏了人民建立其的目的时,人民就有权收回权力,政府违反人民利益,人民就可以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基本概况:18世纪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神学与封建制度结合起来,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等级划分,工商业虽然大大发展
47、但小农经济仍然占有主体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充当了第三阶级的领导,但资产阶级内部分化严重,整个第三等级内部不同阶层的主张也有很大区别。法国大革命过程曲折而漫长,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思想大部分得到了最终的确认,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影响。启蒙运动: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后规定思想解放的产物,以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为思想渊源,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法国为中心,波及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启蒙思想家可谓是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代表人物如伏尔泰、百科全书派。他们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和契约论为武器,大力传播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
48、观念,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启蒙运动直接为法国大革命作好了思想上的准备。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后起的启蒙思想家的精神导师,几乎代表了革命爆发前的一个时代。大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代表。1人权基础上的国家学说,提出人生而平等,认为自由、所有制和平等是公正社会秩序的基础2开明君主制,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3提倡文化进步,把政治革命看作文化进步的副产品。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的主力军,完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代表人物如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他们完全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并深受洛克的影响,在哲学上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重视自然规律,关注客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问题,彻底批判了宗教神学及
49、与之相联的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还用功利学说阐述国家和法律的基础,认为利益决定人们的一切判断,公共利益则构成法律的基础。他们提倡人的各项基本自由,如财产权、言论出版权、选举权等。他们运用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的起源,主张以法律限制权力。中档资产阶级的代表,学说成为大革命的先导。孟德斯鸠: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和历史方法的创建者,也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倾向于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直接影响了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1法的精神。孟氏认为,存在着某些涉及自然的、政治的、精神的因素在内的一般因素在每个国家都起作用,法的精神即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综合,其实就是法律的永恒的客观的原则。法可分为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民法。法律与政体是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