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校级联考化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西省校级联考化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欲除去某溶液里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A溶液:加过量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B溶液:加过量KCl溶液,过滤C溶液:加萃取分液D溶液: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过滤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硫酸亚铁的电离方程式:Fe
2、2(SO4)3 2Fe3+3SO42BH2SO4的电离方程式:H2SO4H2+ + SO42-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微粒:76C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HClBCO2CCaODKOH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铜B蔗糖溶液C氯化钠溶液D氯化钠晶体5、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CNaH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H2SO4溶液与Fe(OH)3胶体混合6、下列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NH4HCO3NH3+CO2+H2OB2KMnO4K2MnO4+MnO
3、2+O2CCa(OH)2+CO2CaCO3+H2ODFeO+2HClH2O+FeCl27、将9g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A8gB9gC12gD13.5g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9、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B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C除第
4、一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A族的所有元素10、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是(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NaCl晶体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C熔融的KOH导电,所以KOH是电解质D电解质在通电时发生电离11、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高铁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快捷性。车站安检规定,严禁旅客带易燃、易爆、剧毒品、腐蚀品等上车。下列化学药品,可允许旅客带上车的有:浓硫酸氰化钾水银TNT炸药 汽油白磷A B C D没有12、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则
5、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的本质原因是A雾是一种胶体B光是一种胶体C空气中的小水滴直径介于10-910-7mD美景的形成是发生了一种物理变化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溶液、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次氯酸B用氯气消毒过的水可用于配制澄清石灰水溶液C氯水、液氯、氯气的成分相同D久置的氯水呈无色,但仍然有较强漂白、杀菌的功能1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叠氮化钠用作汽车司机安全防护袋的气源,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将气囊鼓起。装运叠氮化钠的包装箱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应该是( )ABCDAABBCCDD15、,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5:1C.2.1D1:5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7、设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ABCbNADaNA18、下列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 )A钠和氟 B镁和溴 C钙和氧 D氯和氧19、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7、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20、从学生实验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克服不规范的操作。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21、已知有如下反应:2BrO+Cl2 Br2+2ClO,2FeCl3+2KI2FeCl2+2KCl+I2, ClO+5Cl+6H+ 3Cl2+3H2O,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ClOBrOCl2Fe3+
8、I2BBrOCl2ClOI2Fe3+C BrOClOCl2Fe3+I2DBrOClOFe3+Cl2I22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说明了Cl2的还原性大于N2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化学式:A_,B_(2)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4、(12分
9、)A、B、C、D、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D的元素符号:A_;B_;D_。(2)C离子的电子式_;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写出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工业上将E的单质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
10、,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5、(1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以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氯气和铜粉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的顺序是(填接口字母):a_。(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4)加热装置D时,铜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比较下列两组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0.4molHCl的浓盐酸反应。实验:将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 A产生的氯气多 B产生的氯气一样多C产生的氯气多 D无法判断2
11、6、(10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设计成如图所示:已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提取过程中实验操作名称:_,_。(2)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3)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4)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除泥三角外)实验仪器有_。A试管B瓷坩埚C坩埚钳D蒸发皿E酒精灯27、(12分)实验室制乙烯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乙醇为原料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2)某同学欲使用如图1所示装
12、置制取乙烯,请你改正其中的错误:_。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中出现黑色固体,这会导致生成的乙烯中现有杂质气体,请写出生成杂质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3)要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装置如图2所示,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请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有试剂。_(4)有些同学提出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以溴乙烷为原料,图2中虚线框内的装置(填“能”或“不能”)_省略,请说明理由:_。28、(14分)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2)根据上述反应,
13、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填编号)ANaCl BNH4Cl CHNO3 D浓H2SO4(4)请配平化学方程式:_Al+_NaNO3+_NaOH_NaAlO2+_N2+_H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29、(10分)实验室制取氯气有下列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被还原的元素是_;
14、氧化产物是 _;(2)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3)若该反应中有0.2mol的电子转移,则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是_;(4)若该反应有1molKMnO4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Cl为_mol,转移电子数_mo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A.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钡,而过量的碳酸钠可以用盐酸除去,A做法正确;B.氯化钾可以除去硝酸根,但会引入氯化钾杂质,B做法不正确;C.单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加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即可除去,C做法正确;D.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D做法正确;故答案
15、选B。2、D【解析】A. 区分出硫酸亚铁与硫酸铁的化学式,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中含有1个亚铁离子和1个硫酸根离子;B.氢离子不能合并,2个氢离子的表示方法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D.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详解】A.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SO4,因此其电离方程式:FeSO4 Fe2+SO42,故A项错误;B.硫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42-,故B项错误;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C原子的质量数为13,该原子的表示方法为:,故C项错误;D.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总数为10,
16、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化学用语是化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其中符号的含义要牢记在心,其左上角为质量数(A)、左下角为质子数(Z),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C【解析】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HCl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不选A项;B、CO2是酸性氧化物,故不选B项;C、Ca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选C项;D、KOH属于碱,故不选D项。答案选C。4、D【解析】A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B蔗糖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
17、意;C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属于电解质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晶体是盐,属于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5、C【解析】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 + 2OH+ 2H+ SO42= BaSO4+ 2H2O,A不合题意;B. 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B不合题意;C. NaH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符合题意;D. H2SO4溶液与Fe(OH)3胶体混合,离子方程式为3H+Fe(OH)3=Fe3+3H2O,D不合题意。故选C。6、B【解析】
18、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据此解答。【详解】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B、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6价和+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发生了电子转移,B选;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答案选B。7、B【解析】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生成的CO2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CO+O22CO2,2CO2+2Na2O2=
19、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质量增重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H2O,H2O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质量增重为氢气质量,综上分析,最终固体增重为CO与氢气的总质量,故9gCO和H2的混合气点燃后,再通入足量的Na2O2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增重质量是9g,故选B。【点晴】注意利用差量法从总反应方程式分析固体质量变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生成的CO2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CO+O22CO2,
20、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质量增重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H2O,H2O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质量增重为氢气质量。8、C【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详解】A项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错误;B项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应拆写,错误;D项应生成Fe2,错误。本题选C。【点睛】离子方程式中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事实、拆写错误、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离子配比不当、不符合量的要求等。
21、9、B【解析】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族,A错误;B副族元素均在长周期,均为金属元素,只有主族元素存在非金属元素,B正确;C2、3周期有8种元素,6、7周期有32种元素,则只有4、5周期有18种元素,C错误;D碱金属元素为金属元素,而A族元素含H,碱金属元素是指A族的除H之外的所有元素,D错误。答案选B。10、C【解析】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能导电,但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选项A错误;B、氯化钠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所以氯化钠晶体不
22、导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熔融态氯化钠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选项B错误;C、熔融态的氢氧化钾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熔融状态氢氧化钾能导电,氢氧化钾是化合物,所以氢氧化钾是电解质,选项C正确;D、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不是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C。11、D【解析】危险化学品不能被带上车,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氰化钾有毒性,水银易挥发有毒性,TNT炸药属于易爆物,汽油、白磷属于易燃物,以此做出判断。【详解】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氰化钾有毒性,水银易挥发有毒性,TNT炸药属于易爆物, 汽油属于易燃物,白磷属于易燃物,以上物质都属于易燃、易爆、剧毒
23、品、腐蚀品,不允许旅客带上车。答案为D。12、C【解析】A雾是一种胶体,是小水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分散系,但不是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A不符题意;B光不是一种胶体,B不符题意;C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了雾这种胶体,月光穿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现象,形成了文中所描述的这种美景,C 符合题意;D发生变化的类型不是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D不符题意;答案选C。13、A【解析】A、氯气、盐酸均不具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含有次氯酸,次氯酸钠溶液和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选项A
24、正确;B氯气消毒过的水含有HCl、氯气等,用氯气消毒过的水,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选项B错误;C氯气的水溶液是氯水,属于混合物,氯气和液氯的成分相同,属于纯净物,选项C错误;D、久置氯水中无氯气分子所以呈现无色,不含有次氯酸,不具有漂白、杀菌的功能,选项D错误。答案选A。14、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叠氮化钠属于爆炸品,A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A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B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15、B【解析】由方程式可知,NaIO3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反应的氧化剂,NaI中I元素化合
25、价升高,被氧化,做反应的还原剂,I2即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详解】有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剂NaIO3与还原剂NaI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则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选B。16、A【解析】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和水反应得到对应的酸,如难溶于水的二氧化硅和水之间不反应,故B错误;C.只有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有些化合物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但并不是酸,如NaHSO4,故C错误;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有碳元素组成,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酸性
26、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注意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Al2O3等。17、C【解析】A. Ar(R)=,A错误;B. 结合选项A,B错误;C. M(R)=b gNA mol-1=bNA gmol-1,Ar(R)=bNA,C正确;D. 结合选项C,D错误;答案选C。18、D【解析】分析: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据此分析;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可能为金属与非金属,也可能为非金属,如铵盐;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27、,据此解答。详解:A、钠是活泼金属,氟是活泼非金属,钠和氟形成离子键,故A正确;B、镁是活泼金属,溴是活泼非金属,镁和溴形成离子键,故B正确;C、钙是活泼金属,氧是活泼非金属,钙和氧形成离子键,故C正确;D、氯和氧都是非金属元素,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不能形成离子键,故D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元素种类与化学键的关系:两种非金属的原子之间一般形成共价键,但多种非金属原子之间则有可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所有的铵盐中都存在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离子键,但有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如AlCl3。19、B【解析】A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
28、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B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C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D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氯水中的氯分子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氯水中的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即氯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氯离子,氢离子,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故氯水有氧化性
29、,漂白性,酸性等性质,明白氯水的成分很关键。20、B【解析】A. 洗气装置中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故A错误;B.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右手食指顶住塞子,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使溶质尽可能的被萃取,故B正确;C. 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配制溶液,如果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量筒紧贴烧杯口,把浓硫酸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放出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故C错误;D. 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该悬空,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B。21、C【解析】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分析判断。【详解】在2BrO+Cl2Br2+2ClO中,BrO为氧
30、化剂,ClO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BrOClO;在2FeCl3+2KI 2FeCl2 +2KCl+I2中,FeCl3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I2;在ClO+5Cl+6H+ 3Cl2+3H2O中,ClO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OCl2;在2FeCl2+Cl22FeCl3中,Cl2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Fe3+;综上所述可知,物质的氧化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BrOClOCl2Fe3+I2,故合理选项是C。22、C【解析】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判断;3Cl2+2NH3N2+6HCl,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31、的氧化性;3Cl2+2NH3N2+6HCl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为0。【详解】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所以3Cl2+2NH3N2+6HCl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3Cl2+2NH3N2+6HCl,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氯气是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故B说法正确;3Cl2+2NH3N2+6HCl中氯气是氧化剂,氮气是氧化产物,所以该反应说明了Cl2的氧化性大于N2,故C说法错误;3Cl2+2NH3N2+6HCl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为0,所以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故D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
32、础知识及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 Na2O2 NaOH+CO2=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
33、2和水,所以D是Na2CO3,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分析解答。【详解】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Na、B是Na2O2;(2)NaOH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
34、O3; (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点睛】本题以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A为单质及焰色反应来确定A的组成,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推断,熟悉钠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结构,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24、H C Na 2NaCl+2H2OCl2+H2+2NaOH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A、B、C、D、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
35、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说明A是H;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假设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原子的K、L层依次排有2、4个电子,B为碳;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为O;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D为金属,2.24LH2物质的量为0.1 mol如果为金属镁,则MgH2,则镁为2.4g,如果是金属铝,则2Al3H2,则铝为1.8g,如果是金属钠,则2NaH2,则钠为4.6g,故D为金属钠;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E为非金属元素氯;【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得出A为H,B为C,D为Na,故答案为
36、A:H;B:C;D:Na;C离子为氧离子,其电子式,故答案为;E的离子为氯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D、E形成化合物为NaCl,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工业上将E即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即漂粉精溶于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
37、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5、MnO2+4HCl(浓)MnCl2+Cl2+2H2O d e i h f g b Cl2+2OHCl+ClO+H2O 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 Cl2+CuCuCl2 C 【解析】氯气和铜粉反应的实验:MnO2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
38、酸,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对于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HCl0.4mol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HCl不能完全反应,假定HCl完全反应,计算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实际氯气小于该值,对于实验,将0.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二氧化锰完全反应,根据二氧化锰结合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详解】(1)装置A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按照气体流向由左到右,仪器连接顺序为Cl2发生装置除去HCl气体装置干燥装置制
39、备装置多余Cl2处理装置,MnO2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所以按气流方向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deihfgb,故答案为deihfgb;(3)装置B中为氢氧化钠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故答案为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4)加热时Cu与Cl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40、+Cl2CuCl2;故答案为Cu+Cl2CuCl2(5)对于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HCl0.4mol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HCl不能完全反应,假定HCl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含HCl0.4mol浓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气为0.4mol1/4=0.1mol,实际氯气小于0.1mol;对于实验,将0.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二氧化锰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氯气为0.1mol,实验生成的氯气大于实验生成的氯气,故选C,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化学性质,装置的选择,注意
41、浓度、反应条件、先后顺序对实验的影响。26、过滤 萃取 紫红(或紫) 氯化钾 分液、蒸馏 BCE 【解析】海带中的碘为有机碘,难溶于水,灼烧成灰后转化为碘化钾,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氯水,然后往混合溶液中加入萃取剂进行萃取,分液得碘的有机溶液,再进行蒸馏,便可获得碘。【详解】(1)提取过程是将灰分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从溶液中提取碘的操作,所以实验操作名称:过滤,萃取。答案为:过滤;萃取;(2)F中,下层液体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为紫红(或紫)色,上层液体主要为KCl溶液,所以溶质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钾。答案为:紫红(或紫);氯化钾;(3)从碘水中得到固态碘,还需用有机物提取,然后再将碘与有机物分离
42、,操作是分液、蒸馏。答案为:分液、蒸馏;(4)在灼烧过程中,应在B(瓷坩埚)中进行,此仪器常用C(坩埚钳)夹待,用E(酒精灯)加热,所以使用到的(除泥三角外)实验仪器有BCE。答案为:BCE。【点睛】分液后所得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若加热蒸发,不仅会引起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资源,且碘可能会发生升华。27、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控制温度不能挥发的乙醇蒸汽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析】(1)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至170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2)乙醇制乙烯,需要用温度计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图中缺少温度计。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
43、中出现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应是乙醇被浓硫酸脱水碳化生成的碳单质,碳单质可以继续与浓硫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故答案为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控制温度;C+2H2SO4(浓)CO2+2SO2+2H2O。(3)从烧瓶中出来的乙烯中可能含有CO2、SO2、H2O、CH3CH2OH等杂质气体,其中SO2和CH3CH2OH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实验判断,所以在气体进入高锰酸钾溶液之前应先除去杂质气体,利用NaOH溶液溶解CH3CH2OH,反应除去CO2和SO2,故虚线框内装置应盛装NaOH溶液,且导管应是长进短出。故答案为。(4)溴乙烷在NaOH的醇溶液、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若以溴乙烷为原料,图2中虚线框内的装置也不能省略,因为产生的乙烯中含有挥发出的乙醇,乙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答案为CH3CH2Br+NaOH CH2=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