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邱** 文档编号:6852277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x的晶体2.03g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0.02mol,则x晶体中x的数值是( )A2B4C6D8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固态

2、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气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也不导电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BCD3、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 )A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D砒霜是氧化产物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所含原子数是2N

3、AB5.4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C含1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2NAD14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5、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1.6B28C14D316、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并清洗试管。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7、VmLAl2(SO4)3 溶液中含SO42 ag,取V/4mL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Al3+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25a/(576V) m

4、ol/L B125a/(288V)mol/LC125a/(144V )mol/L D125a/(96V)mol/L8、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9、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酸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BCD10、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KClO3K+3O2+Cl5+BNaHSO4 Na+HSO4CH2SO4H+ SO4

5、2DAl2(SO4)3 2Al3+3SO421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C和CO2DNa2CO3和HCl12、用NaCl 固体配制0.1mo/L 的NaCl 溶液1000mL,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A将5.85gNaCl 固体溶于IL水中可配成0.1mol/L的NaCl 溶液B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D称量时,将固体NaCl 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硫酸跟氢氧化钡反应:H+SO42Ba2+OHB

6、aSO4H2O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 + 2H+Ca2+ + 2H2O + 2CO2D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2OH= CO32H2O14、氯化氢可以用浓硫酸作用于氯化物来制取,主要是因为浓硫酸具是()A强酸B高沸点酸C脱水剂D强氧化剂15、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A将40 g NaOH溶解于1 L水中B将0.25 mol NaOH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C将1 L10 mol/L的浓盐酸与9 L水混合D将22.4 L氯化氢

7、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1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表示物质多少的单位B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C是以克为单位的质量单位D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A不溶于水和盐酸;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 B、_ C、_ D、_。(2)写出C的电离方程式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

8、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C与硫酸反应:_,E(足量)与C反应:_。18、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Na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填化学式)。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向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加入少量某无色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加入的无色溶液不可以是

9、下列溶液中的_(填序号)。 ANa2SO4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19、现欲配制500 mL 0.040 molL-1的K2Cr2O7溶液。(1)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_、_、_。(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2)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有以下基本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操作步骤的代号,每个操作步骤只用一次)_。颠倒摇匀 定容 洗涤 溶解 转移 称量(3)用托盘天平称取K2Cr2O7固体的质量为_ g。(4)下列操作使最后实验结果偏小的是_(填序号)。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未干燥C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10、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5)定容时,如果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处理的方法是_ 。20、已知某试剂瓶上贴有标签,完成以下问题:(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小数点后保留一位)。(2)某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25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37.25%的消毒液。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_g。(3)配制上述“84消毒液”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每个操作只用一次):_。A用天平称量该物质B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C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

11、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F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G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4)某同学取10mL该“84消毒液”,稀释成2L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5)下列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_(填编号)定容时,仰视读数;天平的砝码粘有其他物质或生锈;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84消毒液”而未洗净;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21、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阳离子KAgCa2Ba2阴离子NO

12、3CO32SiO32SO42(已知H2SiO3是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硅酸钙、硅酸钡是沉淀,硅酸银不存在)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将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 g向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1)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一定不存在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2)写出实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写出实验中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3、_。(3)溶液中的阳离子的最小浓度是_ molL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发生反应:MgCl2+2AgNO3=2AgCl+Mg(NO3)2,生成沉淀0.02mol为AgCl,根据方程式可以知道n(MgCl2)=1/20.02mol=0.01mol,由化学式可以知道n(MgCl2xH2O)= n(MgCl2)=0.01mol,故0.01mol(95+18x)g/mol=2.03g,计算得出x=6,故C正确;故答案选C。2、C【解析】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弱电解质电离的原因;离子化合物熔

14、融态电离出离子,能导电;熔融态共价化合物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详解】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故错误;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弱电解质电离的原因,所以氨水是电解质溶液,故错误;离子化合物熔融态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故正确;熔融态氯化氢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故正确; 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

15、明确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无关。3、D【解析】多种海产品如虾、牡蛎等体中的As元素为+5价,+5价砷对人体无毒,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故A正确;B海产品如虾等体中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5价砷被还原为+3价,说明砷发生还原反

16、应,故C正确;D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As2O3,砒霜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元素化合价来分析解答即可。4、C【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氢气含有2mol氢原子,故A正确;B.5.4g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故B正确;C.1mol硫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为NA,故C错误;D.14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D正确。故选C。5、C【解析】根据组成和n(O)计算n(X2O5),结

17、合X2O5的质量计算M(X2O5),进一步确定X2O5的相对分子质量、X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n(O)=0.1mol,则n(X2O5)=0.1mol5=0.02mol,M(X2O5)=2.16g0.02mol=108g/mol,X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答案选C。6、B【解析】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 溶液涂上,选项A不正确;B、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人体失去氧而中毒,所以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选项B正确;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如果立即停止加热,容易引起液体倒流,选项

18、C不正确;D、硫酸是强酸,不能随意排放,随意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是错误的,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易错点为选项C:C、根据中毒者缺氧,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分析。7、B【解析】根据n=计算agSO42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2n(SO42)=3n(Al3+),据此计算VmL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进而计算mL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

19、。【详解】agSO42的物质的量=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2n(SO42)=3n(Al3+),故V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故mL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mol=mol,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该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8、B【解析】试题分析:A、补碘指的是碘元素,如碘酸钾,不是高碘酸,错误;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正确;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错误。考点:常见

20、实验仪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物质的保存等9、B【解析】对物质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是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单一称为树状分类法,标准多样,称为交叉分类法。注意本题中硝酸用了化学式,即指明了该物质为纯净物,不是溶液。【详解】硝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酸;氢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氧化物要求组成的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硝酸属于酸,且其组成元素中有氧,所以属于含氧酸;硝酸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常由硝酸根离子来表现强氧化性,为强氧化性酸;每个硝酸分子最多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一元酸;硝酸为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是一种,所以硝酸

21、属于化合物;硝酸属于纯净物;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此题也可以采用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如根据错误排除A项,根据错误排除D项。10、D【解析】考查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B、C都是不正确的,分别应该是KClO3=KClO3、NaHSO4=NaHSO42、H2SO4=2HSO42。所以的正确答案选D。11、C【解析】A.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A错误;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当二氧化碳过量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B错误;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C正确;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时,

22、当碳酸钠过量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当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错误;答案选C。12、B【解析】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详解】A5.85gNa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molNaCl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1 molL-1,故A错误;B由于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故B正确;C转移溶液后,先直接加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2cm,然后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不能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故C错误;D称量时,不能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否则会腐蚀托盘天平的托盘,故D错误

23、。故选B。【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容量瓶中可以有水,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水。13、B【解析】A项,硫酸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A项错误;B项,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与NH4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H4HCO3=BaCO3+NH3H2O+H2O,离子方程式为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B项正确;C项,Ca(HCO3)2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应改成Ca2+

24、和HCO3-,碳酸氢钙溶液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C项错误;D项,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发生、反应是否生成所给产物(如题中D项)等;从物质存在形态进行判断,如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如题中C项);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等;从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从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

25、物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如题中A项)。14、B【解析】氯化氢可以用浓硫酸作用于氯化物来制取,主要是因为浓硫酸是高沸点酸,属于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例如:2NaCl+H2SO4=Na2 SO4+2HCl【详解】氯化氢可以用浓硫酸作用于氯化物来制取,主要是因为浓硫酸是高沸点酸,属于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例如:2NaCl+H2SO4=Na2 SO4+2HCl故答案为B。【点睛】除了强酸制弱酸,还有强氧化剂制若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难溶物制更难溶物、以及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总之都是以强制弱。15、B【解析】试题分析:An=m/M =40/40 =1mol,但溶液体积不是1L,故错;Bc=n/V =0.

26、25mol/0.25L=1mol/L,故正确;C溶液的体积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不能相加减,所以溶液体积不知,故错;D谈及气体体积时,必须强调温度和压强即所在何种条件,故错。考点:考查了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相关知识。16、D【解析】A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集合体数目多少的物理量,A不正确;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不是单位,B不正确;C物质的量不是质量单位,C不正确;D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SO4 BaCO3 Ba(OH)2 K2CO3 Ba(OH)2=Ba2+2OH BaCO3+2H+=Ba2+H2O+CO2 Ba

27、2+2OH+2H+SO42-=2H2O+BaSO4 CO2+OH=HCO3- 【解析】(1)已知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A不溶于水和盐酸,钾盐均可溶,BaSO4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为BaSO4;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为CO2,则B为BaCO3;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含钡离子的化合物,C为Ba(OH)2;D可溶于水,D为含钾离子的化合物,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则D为K2CO3;(2)C为Ba(OH)2,其为强碱,完全电离;(3)B为BaCO3,BaCO

28、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C为Ba(OH)2,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E为CO2,足量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碳酸氢钡,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详解】(1)已知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A不溶于水和盐酸,钾盐均可溶,BaSO4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为BaSO4;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为CO2,则B为BaCO3;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钡的化合物,C为Ba(OH)2;D可溶于水,D为含钾离子的化合物,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则

29、D为K2CO3;故答案为;BaSO4;BaCO3;Ba(OH)2;K2CO3; (2)C为Ba(OH)2,其为强碱,则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答案为Ba(OH)2=Ba2+2OH; (3)B为BaCO3,则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C为Ba(OH)2,C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2H2O+BaSO4;E为CO2,E(足量)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答案为BaCO3+2H+=Ba2+H2O+CO2;Ba2+2OH+2H+SO42-=2H2O+BaSO4;CO2+OH=

30、HCO3-。18、CaCO3、NaCl CuSO4 CaCO3+2H= Ca2+CO2+H2O D 【解析】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即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而原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所以还一定含有NaCl,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有其一。【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Cl;一定不含CuSO4;(2)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

31、3)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是BaCl2和Na2SO4A加入硫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A不符合题意;B加入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Na2SO4不含BaCl2,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银难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不能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9、玻璃棒 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5.9 C D 重新配制 【解析】(1)根据配制的操作步骤来分析需要的仪器;(2)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

32、匀、装瓶;(3)根据n = cV、m = nM计算出500mL 0.040 molL-1的K2Cr2O7溶液中含有溶质K2Cr2O7的质量;(4)根据实验操作对c = 的影响进行误差分析;(5)配制过程中的操作失误,能补救就补救,不能补救就需重新配制;【详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

33、器除托盘天平、药匙、烧杯以外,还缺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当计算完所需固体的质量以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基本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过程,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故答案为;(3)溶液中溶质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n = cV = 0.040 molL-10.5 L = 0.020 mol,又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M = (392+522+167 )g/mol= 294 g/mol,再根据m = nM = 0. 020 mol294 g/mol = 5.88 g,实际操作时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

34、此按四舍五入原则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5.9 g,故答案为5.9 ;(4)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未干燥,对测试结果无影响,因为转移以后也要加水至刻度线1-2cm再定容,只要定容操作无误,原有的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C. 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会使溶质质量减少,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溶液浓度偏低,故C项符合题意;D. 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相当于稀释了原溶液,则会使溶液浓度偏低,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5)定容是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是无法补救的,故应重新

35、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20、6.0 111.8 ABCGEDF 0.03 【解析】(1)已知该消毒液的质量分数为37.25%,密度为1.2g/cm3,溶质为NaClO,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6.0mol/L;(2)250mL该溶液的质量为250mL1.2g/cm3=300g,则NaClO的质量为300g37.25%=111.75g,但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所以需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11.8g;(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BCGEDF;(4)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稀释后的浓度为c,

36、则0.01L6.0mol/L=2Lc,解得c=0.03mol/L;(5)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加入的蒸馏水偏多,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不选;天平的砝码粘有其他物质或生锈会使称得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液浓度偏大,故选;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浓度不变,故不选;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84消毒液”而未洗净会使溶质的质量偏大,溶液浓度偏大,故选;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则加水过多,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不选;综上所述选。【点睛】若已知某溶液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w,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1、K、CO32-

37、、SiO32- Ag、Ca2、Ba 2、SO42 NO3- CO32-2H=H2O + CO2 H2SiO3 = H2O + SiO2 1.3 molL1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数据逐步,分析、推理、计算解答。【详解】实验I: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只能是CO2(0.025mol),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0.025mol),则无Ag、Ca2、Ba 2。因溶液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故必有 K。白色胶状沉淀只能是H2SiO3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SiO32- 。实验II:H2SiO3沉淀分解所得固体为SiO2(0.04mol),则SiO32- 为0.04mol。实验III:在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溶液中无SO42。(1)综上,原溶液中一定存在K、CO32-、SiO32-;一定不存在Ag、Ca2、Ba 2、SO42;可能存在NO3-。(2)实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 + CO2。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H2SiO3 SiO2+H2O。(3)当溶液中无NO3-时,阳离子K+浓度最小。据电荷守恒,n(K+)0.025mol2+0.04mol20.13mol,c(K+)1.3molL1。【点睛】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一定同时存在。因溶液一定电中性,故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化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