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邱** 文档编号:6852230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B滴加液体C给溶液加热D过滤2、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加

2、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4、把500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

3、中钾离子浓度为ABCD5、RO4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CI-离子氧化为ClO-,若RO4n-离子变为RO32-离子,又知反应中RO4n-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RO4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6、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根据是否仅含一种元素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本质区别是水溶液中导电性强弱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MgO、Na2O2、CuO、Al2O3都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A B C D7、下列关于

4、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42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SO28、能够直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B25、1.01105Pa时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11.2 L Cl2含有的分

5、子数为0.5NA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10、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B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1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牛奶B白糖水C豆浆D鸡蛋清溶液12、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干冰CO2B硝酸HNO3C硫酸银Ag2SO4D纯碱NaOH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和干冰升华均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NaF、H2SO4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CHCl气体溶于水和NaOH熔化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DI2、Br2、Cl2、F2的熔、沸点逐渐降低14、对

6、中数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A291是Ts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291是Ts元素的质量数C117是的质子数D117是的中子数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1.2L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100mL 1mol/L 的盐酸溶液中含有 HCl 分子数为0.1NAD100g 46%的酒精溶液中含有 H 原子数为6NA16、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B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可将上面的玻璃塞打开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

7、震荡后立即分液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7、Mg、Zn、Al、Fe四种金属单质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与投入金属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所表示的金属分别是AAl、Mg、Fe、ZnBFe、Zn、Mg、AlCMg、Al、Zn、FeDZn、Fe、Mg、Al1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铁19、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20、反应SiCl42H2Si4HCl中,作还原剂的是ASiCl4BH2CSiDHCl2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

8、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铜粉(铁粉)稀盐酸过滤BNaCl溶液(CuCl2)NaOH溶液萃取C乙醇(水)_分液DCO(HCl)饱和NaHCO3溶液洗气AABBCCDD22、对于反应:2Na2O22 CO2=2Na2CO3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生成1mol O2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NA个D每有44 g CO2与足量Na2O2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L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

9、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1)A_,C_,D_。(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4、(12分)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含有OH,则甲厂废水中一定不含_和_(填离子符号)。(2)乙厂的废水中一定

10、含有的阴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加入铁粉后可回收某种金属,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写化学式),可用来浇灌农田。25、(12分)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收集纯净的氯气,并研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制取收集纯净氯气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a_(补充完整),丙中应装的溶液是_。(3)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请画出该装置并注明试剂_。(4)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

11、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方案:采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测定中和残余盐酸所消耗的NaOH的量方案:与已知量CaCO3反应,称量剩余过量的CaCO3质量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判定方案是否可行_,并说明理由_。进行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请提出造成结果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_。已知将AgCl固体加入到NaBr溶液中会慢慢生成溶解度更小更难溶的AgBr沉淀,并且查得MnCO3的溶解度要小于CaCO3。据此判断方案的实验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

12、无影响”),说明理由_。(5)若浓盐酸足量,在上述反应中,1molMnO2能氧化_mol浓盐酸。26、(10分)化学实验室实验桌上陈列的药品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为_(填字母,下同),属于碱的为_,属于电解质的为_。(2)中Na2SO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与h混合溶液中的四种离子均发生反应。(3)中一瓶气体为CH4,一瓶气体为CO2,_(填化学式)属于有机物,CH4中混有CO2,选用中_(填字母)除去。27、(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1)现有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制备实验: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

13、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下同)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3)聪明的你还想出来许多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办法:_。28、(14分)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得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2)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漂白粉溶于水

14、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所得的溶液可用于漂白这是利用生成的 HClO,而该溶液长时间放置又会失去漂白能力,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向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 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 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a)写出并配平 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HIO3+_该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把 KI 换成 KBr,则 CCl4层变为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 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5、是_。(c)加碘盐中含碘量为 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 KIO3 的食盐)1000kg,若 KI 与 Cl2 反应之 KIO3,至少需要消耗 Cl2_mol(保留 2 位小数)。29、(10分)阅读数据,回答问题。(1)表-1列出了一些醇的沸点名称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沸点/64.778.397.282.4117.799.5108表-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_作用。你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不会超过_。(2)表-2列出了一些羧酸的沸点结构简式沸点/CH2=CH-COOH141CH2=CH-CH2-C

16、OOH163CH3-CH=CH-COOH168185CH2=C(CH3)COOH163表-2表中CH3-CH=CH-COOH的沸点数据有两个,其原因是_。(3)表-3列出了一些醛和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名称溶解度/g名称溶解度/g乙醛混溶乙酸混溶丙醛30丙酸混溶丁醛7.1丁酸混溶2-甲基丙醛92-甲基丙酸17戊醛1.4戊酸2.4表-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有(答出两条即可)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析】A.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正确;B. 滴加液体,错误,胶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内;C. 给溶液加热,错误,试管内的液

17、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 过滤,错误,漏斗颈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故选A。2、C【解析】A、溶液中含有钙离子也能发生如上现象,A错误;B、溶液中含有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也是如上现象,B错误;C、本选项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标准答案,C正确;D、溶液中如果有碳酸氢根,也能发生如上现象,D错误。3、D【解析】A.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A错误;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故B错误;C.萃取的基本原则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故D正确;答

18、案:D4、D【解析】由Ba2+SO42-BaSO4、Ag+Cl-AgCl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由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则确定原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再利用溶液不显电性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详解】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则Ba2+SO42-BaSO41 1amolamol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Ag+Cl-AgCl1 1bmol bmol由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则原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为=10amol/L,氯离子的浓度为=10bmol/L,根据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10amol/L

19、2+x1=10bmol/L1,解得x=10(b-2a)mol/L,答案选D。5、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l-离子氧化为ClO-,失电子2e-,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则 RO4n-RO32-,得电子(x-4)e-,又知反应中RO4n-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12=(x-4)1,x=6,则RO4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6, 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6、D【解析】SO2具有氧化性,但在SO2+H2O=H2SO3中没有表现氧化性,错误;根据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是否单一,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

20、单质和化合物,错误;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而不是导电性强弱,错误;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CH3COOH,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4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错误;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错误;可见上述六种说法均不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7、C【解析】A. 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21、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C. 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C正确;D. 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答案选C。8、B【解析】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无现象、气体生成,以此来解答。【详解】A. 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B.BaCl2、Na

22、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无现象、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符合题意;C. 稀盐酸不能鉴别BaCl2、NaCl,故C不符合题意;D. 稀硝酸不能鉴别BaCl2、NaCl,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9、B【解析】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选项A错误;B、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中含有1 mol S原子和2 mol O原子,选项B正确;C、未指明温度和压强,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选项C错误;D、乙醇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23、,选项D错误。答案选B。10、B【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一定与氧元素参加反应,原子重新组合是化学反应的特征,但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11、B【解析】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详解】牛奶、豆浆和鸡蛋清溶液都属于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白糖水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B。12、D【解析】A. 碳显+4价,氧显-2价,干冰的成分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书写正确,A正确;B. 硝酸根显-1价,氢显+1价,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 ,书写正确,B正确;C. 银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硫酸银的化学式为Ag2SO4,书写正确,C正确;D.

24、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其化学式为Na2CO3,而烧碱属于碱类,其化学式为NaOH,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13、D【解析】A. 氯化铵受热是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化学变化,化学键破坏,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B. NaF中含有离子键,H2SO4中含有共价键,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B错误;C. HCl气体溶于水共价键断键,NaOH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相同,C错误;D. I2、Br2、Cl2、F2形成的均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小,则熔沸点逐渐降低,D正确。答案选D。14、C【解析】A. 291是的质量数,不是Ts

2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B. 291是的质量数,故B错误;C. 117是的质子数,故C正确;D. 117是的质子数,其中子数=291-117=174,故D错误;故答案选C。15、B【解析】A、氦为单原子组成的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2.4L,故A错误;B、64gSO2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43/64mol=3mol,原子个数为3NA,故B正确;C、HCl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盐酸中不存在HCl分子,故C错误;D、酒精溶液是由酒精和水组成,酒精和水中都含有H原子,氢原子物质的量为(10046%6/4610054%2/18)mol=12m

26、ol,故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D,应注意问题是酒精溶液中含有H原子的个数,酒精中除含有C2H5OH外,还含有H2O,两者都存在H原子,因此H原子物质的量为(10046%6/4610054%2/18)mol=12mol,此类似题,应注意水的存在。16、C【解析】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上面的玻璃塞和旋塞部位是否漏水,故A正确;B.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可将上面的玻璃塞打开,使漏斗内外气体相通,故B正确;C.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震荡后,需要充分静置分层,不能立即分液,故C错误;D.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以避免上下层液

27、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故选C。17、A【解析】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金属阳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产生H2的多少取决于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镁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只有+2价,1mol Mg可失去2mol电子,12g Mg可失去1mol电子;铝在化合物中只有+3价,1mol Al可失去3mol电子,9g Al可失去1mol电子,锌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只有+2价,1mol Zn可失去2mol电子,32.5g Zn可失去1mol电子;铁与稀硫酸反应是生成硫酸亚铁,1mol Fe可失去2mol电子,28g Fe可失去1mol电子;所以,等质量的四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

28、应,生成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择:A。18、C【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A.稀盐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错误;B.二氧化碳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均不能发生电离,不属于电解质,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正确;D.铁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错误。【点睛】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均属于纯净物以及化合物,混合物以及单质均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9、C【解析】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不是实质,故A错误;B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有氧元素参与,因此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

29、实质,故B错误;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C正确;D任何化学反应发生后都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D错误;故选C。20、B【解析】反应SiCl42H2Si4HCl中,Si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H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故答案选B。【点睛】氧化剂和还原剂首先都应该是反应物,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自身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自身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21、A【解析】A. 铁粉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金属铜粉则不能,将金属铜粉和溶液分离可以采

30、用过滤法,故A 正确;B. 氢氧化钠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分离采用过滤法,故B错误;C. 乙醇和水是互溶的,对互相溶解物质的分离采用蒸馏法,故C错误;D.HCl溶于水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CO2,相当于除杂过程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A。【点睛】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不消耗主体物质,不引入新的杂质,恢复原来状态。22、B【解析】A.Na2O2与CO2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a2O2既作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A错误;B.Na2O2与CO2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a2O2既作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B正确;

31、C.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O元素化合价分别由-1价升高为0价、降低为-2价,则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故C错误;D.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当44g即1molCO2与足量Na2O2反应时,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BaCl2 CuSO4 Na2CO3 CO32-2H=H2OCO2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解析】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

32、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根据上述推断作答。【详解】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33、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1)A的化学式为Ba(NO3)2,C的化学式为CuSO4,D的化学式为Na2CO3。(2)D为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4、为2H+CO32-=H2O+CO2。(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24、Ag+ Fe3+ NO3- Fe + 2Ag+ = Fe2+ + 2Ag KNO3 【解析】甲

35、厂的废水含有OH,因此Ag+、Fe3+不可能存在于甲厂的废水中,而必定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Cl-不可能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一种溶液中必定同时存在阴、阳离子,所以必定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最后可得甲厂废水中含有OH-、Cl-、K+。乙厂的废水中含有银离子,而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银。【详解】甲厂的废水含有OH,因此Ag+、Fe3+不可能存在于甲厂的废水中,而必定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Cl-不可能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一种溶液中必定同时存在阴、阳离子,所以必定存在于乙厂的废水中。最后可得甲厂废水中含有OH-、Cl-、K+。根据以上分析,(1)甲厂的废水含有OH,则甲厂废水中一定不含Ag+ 和Fe3+

36、。(2)乙厂的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铁的活泼性大于银,加入铁粉后可回收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 2Ag+ = Fe2+ + 2Ag;(3)若两溶液混合可生成氯化银、氢氧化铁等沉淀,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有KNO3。25、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debcfg 饱和食盐水 不可行 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 NaOH溶液变质 偏小 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 2 【解析】甲装置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乙装置中盛有浓

37、硫酸作为干燥装置;丙为洗气装置或除杂装置;丁为收集装置。【详解】(1)甲装置为固液加热反应装置,浓盐酸通过分液漏斗加入到圆底烧瓶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MnO2+4HCl(浓)MnCl2+Cl2+2H2O;(2)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要先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再将气体通入浓硫酸中进行干燥,故答案为:debcfg;饱和食盐水;(3)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为:;(4)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生成物MnCl2中也含有氯离

38、子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不可行;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进行方案实验: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才能导致结果偏大,则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有可能导致结果偏大,故答案为:NaOH溶液变质;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

39、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5)由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1mol MnO2能氧化2mol浓HCl溶液,故答案为:226、a b bc g CH4 【解析】(1)中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为a,属于碱的是b,属于电解质的是bc;(2)中Na2SO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四种离子均参加反应;(3)中一瓶气体为CH4,一瓶气体为CO2,CH4(填化学式)属于有机物,CH4中混有CO2,选用中 除去。27、正确 不正确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 【解析】(1)制

40、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甲正确。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煮沸10分钟使胶体发生聚沉,所以此法不正确;(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28、 2NaCl+2H2OCl2+H2+2NaOH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

41、O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5Cl2 I2 6H2O 2 10HCl I 红棕 HBrO3Cl2HIO3 0.47 【解析】(1)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最外层为7个电子,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得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2)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42、生成HClO和CaCO3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该溶液可用于漂白这是利用了生成的HClO的氧化性;HClO见光易分解,会失去漂白能力,分解的方程式为:2HClO2HCl+O2;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3)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说明生成I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I2被进

43、一步氧化,生成HIO3,同时氯气被还原为HCl,反应的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5Cl2、I2、6H2O、2、10HCl;I;bKI换成KBr时,得到的是溴单质,则其在CCl4中呈红棕色;继续滴加氯水时,颜色不变,可知氯水不能将溴单质氧化成HBrO3,故其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BrO3Cl2HIO3,故答案为红棕;HBrO3Cl2HIO3;c.1000kg加碘食盐中含碘20g,KI+3Cl2+3H2OKIO3+6HCl,根据KIO3IKI3Cl2可知,则需要消耗Cl2的物质的量30.47mol;故答案为0.47。29、氢键99.5存在顺反异构碳原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碳链的形状(有无支链),及是否含有亲水基团及亲水基团的种类。【解析】(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的作用。根据表-1数据可知,碳原子越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越高;碳原子相同时,结构越对称或带有支链,醇沸点越低。根据上述分析,可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应低于2-丁醇。故答案为氢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化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