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O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C4 D52、下列关于溶液和
2、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mol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D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O2和O3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比为23B原子数目比为32C体积比为23D密度比为235、硫酸钠和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H+浓度
3、为13molL1,SO42浓度为14molL1,则混合溶液中Na+浓度为A1. 15 molL1 B1.2 molL1 C1.25molL1 D1.5 molL16、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一氯甲烷B酒精C甲苯D硝基苯7、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A含Na+为2mol的Na2SO4溶液B将80g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C将0.5mol/L的某饱和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后的溶液D将58.5gNaCl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8、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g,将其投入100g水中,产生H2 0.2g,则被氧化的钠是 ( )A9
4、.2gB10.6gC6.2gD4.6g9、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粒子带电荷 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C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D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10、能用H+ + OH = 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稀硫酸滴入氨水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硫化氢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石灰石溶于盐酸:CaCO3+2H+=Ca2+H2O+CO2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OH=H2OC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Fe2+Cl2=Fe3+2Cl-D铜溶解在稀硝酸中:3Cu+8H+2NO3-=3Cu2+2NO+4H
5、2O12、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molBLCsDg/mol13、下列离子方程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OH+ CO2 =HCO3B足量的锌粉与硫酸铁溶液反应:Zn+2Fe3+=Zn2+2Fe2+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 2H+ =H2O +CO2 D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 +6H+ =2Fe3+ +3H214、0.1 mol铁粉与含0.1 mol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后充分后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为0.1 molB还原产物为0.1 mol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共0.2 molD氧化产物为0.2 mol15、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
6、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40 g NaOH后,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B1L 1mol/L 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为NAC将2.24 L(标准状况)HCl气体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配制1 L 0.1 mol/L的CuSO4溶液,需用16 g胆矾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在Na+浓度为0.5 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已知H2SiO3为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SiO32-和Ag+、Ca2+、Ba
7、2+不共存)阳离子K+Ag+Ca2+Ba2+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现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将中产生的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g向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实验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3)通过实验、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阴离子NO
8、3CO32-SiO32-SO42-c(mol/L)_0.25mol/L_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计算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18、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1)该淡黄色粉末为_;(2)X粉末的名称或化学式为_;(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
9、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利用胶体的_性质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填“正”或“负”)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4)写出甲同学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20、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并收集两瓶干燥纯净的氯气。为防止换集气瓶时生成的氯气污染空气,设计了如下装置:(1)写出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
10、方程式_。(2)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应盛放_。(3)实验开始后,先_a,_b(填“关闭”或“打开”,下同);当集满一瓶氯气时,为减少换集气瓶时氯气的外逸,再_a,_b,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4)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填序号)_。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水(5)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填化学式)2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HNO3溶解。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NO 4H2O(1)请将上述
11、反应改成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2)若生成448mL的NO(标准状况下),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是_mol。(3)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硝酸的比例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本题。【详解】设Y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铜化合价+2,钡化合价+2,由于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根据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的化学式可知:2x+(+2)4+(+2)6+(-2)130,解得x+3;答案选B。2、D【解析】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也是
12、电中性的,故A错误;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若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溶质若是非电解质,则不移向任何电极,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显微镜观察下呈现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胶体的布朗运动特性。溶液中的离子自由移动,其运动是无规律的。故C错误;D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而胶体存在,故胶体出现明显的光带,故D正确;故选D。3、D【解析】A、质量的单位为g,故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B错误;C、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故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故C错误;D、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13、故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D正确;答案选D。4、D【解析】A根据N=nNA=NA知,相同质量时,其分子数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则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分子数目比=48g/mol32g/mol=32,故A错误;B根据A知,其分子数之比为32,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原子数目之比=(32) (23)=11,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Vm知,相同质量时,其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因此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体积比=48g/mol32g/mol=32,故C错误;D根据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因此O2和O
14、3的密度比=32g/mol48g/mol=23,故D正确;故选D。5、D【解析】设Na+浓度为X,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3molL11+ X1=14molL12,X=1.5 molL1。故选D。【点睛】混合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6、C【解析】四种物质中只有甲苯分子中只含C、H两种元素,属于烃而不属于烃的衍生物,故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7、B【解析】A、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A错误;B、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H2SO4)=n(SO3)=80g80g/mol=1mol,所以溶液浓度为1mol/L,故B正确;C、饱和溶液,蒸发掉水
15、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挥发性溶质会较低),故C错误;D、将58.5gNaCl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体积不是1L,浓度不是1mol/L,故D错误;答案选B。8、D【解析】一块表面己被缓慢氧化的金属钠,其质量为11.8g,投入111g水中,发生反应:Na2O+H2O2NaOH,2Na+2H2O2NaOH+H2;收集到氢气12g,则n(H2)1.2g2g/mol1.1mol,根据方程式的关系可知n(Na)2n(H2)1.2mol,m(Na)1.2mol23g/mol4.6g,所以氧化钠的质量是11.8g-4.6g6.2g,则n(Na2O)6.2g62g/mol1.1mol,根据钠元素守恒
16、,可知反应产生氧化钠的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1.2mol,其质量是m(Na)1.2mol23g/mol4.6g,答案选D。9、B【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m之间,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有电泳、聚沉等现象都与其微粒大小有关,故合理选项是B。10、C【解析】H+ + OH = H2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据此解答。【详解】A.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氨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C.澄清石灰水是强碱的溶液,硝酸是强酸,二者反应生成的硝酸钙是可溶性盐,故能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
17、故正确;D.硫化氢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故选C。11、C【解析】A.石灰石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A正确;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B正确;C.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Fe2+Cl2=Fe3+2Cl-,故C错误;D.铜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正确。故选C。【点睛】常见的判断思路: 1、元素是否守恒2、电荷是否守恒3、得失电子是否守恒4、是否符合客观事实5、该拆成离子形式的是否拆了。12、D【解析】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
18、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所以答案D正确。故选D。13、A【解析】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故A正确;B、足量的锌跟硫酸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Zn+2Fe3+3Zn2+2Fe,故B错误;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C错误;D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A。14、A【解析】n(Fe3+)=0.2mol,与铁粉发生Fe+2Fe
19、3+3Fe2+,反应中铁粉为还原剂,Fe3+为氧化剂,Fe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以此解答该题。【详解】n(Fe3+)=0.2mol,与铁粉发生Fe+2Fe3+3Fe2+,0.1mol铁与硫酸铁完全反应,反应中铁粉为还原剂,Fe3+为氧化剂,Fe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则氧化产物为0.1mol,还原产物为0.2mo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共0.3mol,只有A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把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物都已知的条件下,需要首先判断过量。15、D【解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例如含有氧元
20、素,则此物质可能为纯净物O2,也可能为O2、O3组成的混合物。答案选D。16、C【解析】A. 1 L水中溶解了40 g NaOH后,所得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溶液的浓度,故错误;B. 1L 1mol/L Fe(OH)3胶体中,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不能计算其数目,故错误;C. 将2.24 L(标准状况)HCl气体即0.1mol,氯化氢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故正确。D. 配制1 L 0.1 mol/L的CuSO4溶液,需用胆矾的质量为0.11250=25 g。故选C。【点睛】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二、非
21、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g+、Ca2+、Ba2+ CO322H H2OCO2 ? 0.4 0 存在,最小浓度为0.8 mol/L 【解析】I:加入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该沉淀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0.56/22.4mol=0.025mol;II:最后得到固体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质的量为2.4/60mol=0.04mol;III:向滤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综上所述,NO3可能含有;
22、【详解】I:加入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该沉淀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0.56/22.4mol=0.025mol;II:最后得到固体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质的量为2.4/60mol=0.04mol;III:向滤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综上所述,NO3可能含有;(1)根据上述分析,实验I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g、Ca2、Ba2;(2)实验I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3)
23、根据上述分析,NO3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因此NO3的浓度为?;Si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100103)molL1=0.4molL1;SO42不含有,浓度为0;(4)根据上述分析,K一定存在,根据电中性,当没有NO3时,K浓度最小,n(K)n(Na)=2n(SiO32)2n(CO32),代入数值,解得n(K)=0.08mol,即c(K)=0.8molL1。18、Na2O2或过氧化钠 铜或Cu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Na2CO3+Ca(OH)2 =CaCO3 + 2NaOH 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 【解析】淡黄
24、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淡黄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淡黄色粉末为Na2O2 或过氧化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O2 或过氧化钠。(2)据以上分析可知,X粉末
25、为铜或Cu;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铜或Cu。(3) 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 =2Na2CO3 +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2O2 +2CO2 =2Na2CO3 +O2。(4)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 + 2NaOH;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CO3+Ca(OH)2 =CaCO3 + 2NaOH。(5)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酮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SO4 =Na2SO
26、4 + Cu(OH)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19、丙 丁达尔效应 正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3+ + 3OH- = Fe(OH)3 【解析】(1)甲同学向1 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3)胶体具有电泳性质,电泳实验证明了胶体胶粒带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
27、的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胶粒向负极移动;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的盐,胶体聚沉;(4)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详解】(1)向1 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正确的是丙;(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所以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性质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3)胶体具有电泳性质,电泳实验证明了胶体胶粒带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
28、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胶粒向负极移动,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的盐,胶体聚沉,所以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4)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是Fe3+ + 3OH- = Fe(OH)3。20、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浓硫酸 关闭 打开 打开 关闭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 【解析】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Cl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
29、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选择干燥剂不仅要考虑吸水效率,更要考虑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弹簧夹a下方的气球可暂时贮气,平衡气压等作用,通过开、关弹簧夹a、b来更换集气瓶,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由此分析。【详解】(1)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l2的常用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HCl气体,因Cl2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HCl易溶于水,所以氯气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就是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不仅吸水效率高,而且不和Cl2反应,所以装置III应盛放浓硫酸。(3)为
30、了防止氯气外逸,在更换集气瓶时必须关闭弹簧夹b,关闭b后气压会增大,打开a,就是让气球暂时贮存部分氯气以平衡气压。所以实验开始后,先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当集满一瓶氯气时,再打开弹簧夹a,关闭弹簧夹b,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4)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浓NaOH溶液能充分吸收氯气;Cl2在浓硫酸中既不发生反应也不溶解,所以浓硫酸不能吸收Cl2;Cl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且溶解的Cl2只有部分与水反应,所以水不能完全吸收Cl2,答案选。(5)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
31、)2+2Cl2=CaCl2+Ca(ClO)2+2H2O,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21、 0.06 【解析】(1)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 4H2O;硝酸、硝酸铜均拆成离子形式,剩余物质均不拆,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 4H2O;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共失电子6个,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硝酸根离子中氮原子得到6个电子,单纯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如下:。故答案为:。(2). 448mL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0.02mol3=0.06mol.故答案为:0.06。(3)根据反应可知,8mol HN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硝酸有2mol,所以被还原的硝酸参与反应硝酸的比例为2/8=1/4。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