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
2、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C该反应中+5价砷被氧化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正确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石灰水与氯气反应制备漂白粉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Na-K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Na2CO3能与盐酸反应,广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D凡是能电离的物质一定能导电4、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5、下列
3、叙述正确的是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Na2O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生成O2Na2O是淡黄色物质,Na2O2是白色物质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Na2O2和Na2O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都正确BCD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7、C1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1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H2C2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1 mol KClO3参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能
4、得到22.4 L气体C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DKClO3在反应中是氧化剂8、与100mL 0.1mol/L(NH4)2SO4溶液中NH4+离子浓度相同的是A10mL 1mol/L (NH4)2SO4溶液B50mL 0.2mol/L NH4Cl溶液C10mL 0.2mol/L(NH4)2SO4溶液D200mL 0.1mol/L NH4NO3溶液9、把0.05mol的氢氧化钡固体分别加入100mL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明显的是A0.5mol/L的MgCl2溶液B0.5mol/L的盐酸C0.5mol/L的Na2SO4 溶液D0.5mol/L的CuSO4溶液10、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HCl Cl2 Ca(ClO)2 HClO CO2ABCD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B5.6g Fe与足量的Cl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25,1.01105Pa,32gSO2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6NAD1.8g重水(2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22.4L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NAB常温下, 1L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NAC2.7g金属铝变为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
6、目为0.3NAD室温下,21.0 gC2H4和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5 NA1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SO3 H2SO4NaHCO3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NaOHCH3COOHCaF2CO2SO2DKOHHNO3CaCO3CaOSO2AABBCCDD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按时间先后依次是:道尔顿、卢瑟福、汤姆生、玻尔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C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应先蘸稀硫酸,再放在火焰上烧至无色D用蒸馏的方法可将CCl4和Br2的混
7、合物分开1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SO4=2Na+SO4-2 BAl2(SO4)3=2Al3+3SO42-CCa(NO3)2=Ca2+2(NO3)2- DH2SO4=H+SO42-16、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放置酒精灯 固定铁圈位置 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 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3、SO42、Cl、CO32(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
8、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1)A_ B_(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将含相同物质的量A、B、C的溶液混合后,写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物质的量之比_;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粒,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8、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离子分别是_。(2)若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 m
9、ol/L,当加入1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 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 mol,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 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 mol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Fe2+)为_mol/L、c(Fe3+)为_mol/L、c(Cl-)为_mol/L。(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 mol/L)19、某同学用10mol/L的浓盐酸配制230mL1mol/L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需要量取浓盐酸_mL。(2)配制该稀盐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等。(3)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偏
10、高 偏低 不变A、加水定容时越过刻度线_(填序号)。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_(填序号)。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 (填序号)。D、量取的浓盐酸置于烧杯中较长时间后配制_ (填序号)。(4)取所配制的稀盐酸100mL,与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若锌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L,则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_g,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0、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钾溶液、氢
11、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离子,选出a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只填化学式);过滤之前,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_;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2)用提纯的氯化钠配制250mL 0.2mol/L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填仪器名称);计算后,需称出氯化钠质量为_g;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_;B称量时砝码生锈:_;C移液时玻璃棒末端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_。21、 “探险队员” 盐
12、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无法通过。(l)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盐酸_ 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个,能“吃掉”盐酸的盐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填物质前的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A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
13、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则该反应中+5价砷被还原,故C错误;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3价的砷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转化为+5价,所以砒霜中毒后服用维生素C不能解毒,故D错误。故选A。2、C【解析】A项、氯气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而石灰水中含溶质较少,不能制备漂白粉,故A错误;B项、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但水解生成胶体可除去水中悬浮杂质,故B错误;C项、钠钾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液,故C正确;D项、碳酸钠能与胃酸盐酸反应,但碳酸
14、钠碱性较较强,具有腐蚀性,不可用来中和胃酸过多,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3、B【解析】A. 凡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电解质,例如金属,A错误;B.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C. 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电离不需要通电,C错误;D. 能电离的物质不一定发生了电离,要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电离,故不一定能能导电,例如固体氯化钠等,D错误,答案选B。4、D【解析】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悬浊液会沉淀,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胶体
15、为介稳体系;溶液是均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所以最稳定的为溶液,D符合题意。答案选D。5、D【解析】Na2O2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为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Na2O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O2,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Na2O是白色物质,Na2O2是淡黄色物质,故错误;Na2O2可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故正确;Na2O2和Na2O均含有钠元素,则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正确。故答案选D。6、C【解析】分析:判断物质的电子式是否正确时,要先判断物质所属类别,特别是要分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A. 氯化钾
16、是离子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不正确,A不正确;B. 次氯酸是含氧酸,其中的氢原子是连接在氧原子上的,故其电子式为,B不正确;C. 过氧化钠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过氧根离子含有共价键,其电子式为,C正确;D. 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D不正确。本题选C。7、D【解析】反应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4价。【详解】A、因C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4价,则H2C2O4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中1molKClO3参加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和1molC
17、lO2,则在标准状况下能得到44.8L气体,故B错误;C、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5-4)=1mol,故C错误;D、因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KClO3反应中是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解题关键: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A选项易错点、也是难点,H2C2O4中C元素化合价的判断,用化合价代数和为0去判断。8、B【解析】根据硫酸铵的化学式可知,溶液中NH4+离子浓度是0.1mol/l20.2mol/L。根据选项中的化学式可知,四个选项中NH4+离子浓度(mo
18、l/L)分别是2、0.2、0.4、0.1,答案选B。【点睛】该类型的试题在判断时,关键是分析电解质的组成及其强弱。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的是离子的浓度,还是离子的物质的量,因为物质的量还与溶液体积有关系。9、D【解析】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把0.05mol的氢氧化钡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最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大,以此解答。【详解】A、100mL 0.5mol/L的MgCl2溶液中加入0.05mol氢氧化钡固体,恰好发生反应MgCl2+Ba(OH)2=Mg(OH)2+BaCl2,生成的Ba2+和Mg2+离子浓度相
19、同,所以导电能力没有变化;B、100mL 0.5mol/L的盐酸中加入0.05mol氢氧化钡固体,发生反应2HCl+Ba(OH)2=BaCl2+2H2O,反应生成0.025mol BaCl2,还剩余0.025mol Ba(OH)2,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导电能力变化较明显;C、100mL 0.5mol/L的Na2SO4 溶液中加入0.05mol氢氧化钡固体,恰好发生反应Na2SO4+Ba(OH)2=2NaOH+BaSO4,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和原来的硫酸根离子电荷浓度相同,所以导电能力没有变化;D、100mL 0.5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0.05mol氢氧化钡固体,恰好发生反应Cu
20、SO4+Ba(OH)2=Cu(OH)2+Ba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几乎不导电,所以导电能力变化最明显。故答案选D。10、A【解析】A、HClO酸性比H2CO3酸性弱,所以不能由HClO直接制取CO2;B、浓盐酸与MnO2反应可制取Cl2;C、Ca(ClO)2与酸性大于HClO的H2SO4、HCl等反应可生成HClO;D、Cl2与Ca(OH)2反应可生成Ca(ClO)2。故选A。11、C【解析】A.水在标准状态下为非气态,不适用于气体的摩尔体积,11.2L H2O并不是0.5molH2O,故A错误;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铁元素被氧化为+3价,则5.6g Fe与足量的Cl2
21、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0.3NA,故B错误;C.32gSO2的物质的量为:32g64g/mol=0.5mol,而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2个质子,所以32gSO2中含有的质子数为0.532NA=16NA,故C正确;D.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8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1.8g20g/mol=0.09mol,每个重水分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个,1.8g重水(2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0910NA=0.9NA,故D错误;答案选C。12、A【解析】A. 没有给定标况下条件,所以不能确定22.4L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为1mol,也就无法确定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22、B. 无论NH4+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规律,溶液中的N元素都是0.2mol,数目为0.2 NA,故 B正确;C. 1mol金属铝在反应中只能失去3mol电子,因此2.7g金属铝(物质的量为0.1mol)变为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NA,故C正确;D. 由于二者的最简式都是:CH2,所以21g中混合物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21g14g/mol=1.5mol,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5NA;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3、D【解析】ANa2SO3不是碱,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A不选;BNO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故B不选;CCO2不是碱性氧化物,
23、是酸性氧化物,故C不选;DKOH是碱,HNO3是酸,CaCO3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D选;故选D。【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iO2等。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Na2O等。14、D【解析】A、道尔顿1803年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是在1904年提出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1911年提出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1913年提出的,并且于1926年提出电子云模型,所以A错误。B、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故B错误。C、焰色反应的铂
24、丝应当先在浓盐酸中洗净,C错误。D、Br2与CCl4两种液体互溶,而二者沸点不同,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应当采用蒸馏的方法,D正确。正确答案D。点睛:从状态和溶解性看,常用的固体与液体物理分离方法主要应用如下:不容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过滤的方法;可溶性固体和液体采用蒸发结晶(主要应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溶质,有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也采用这种方法)或降温结晶(主要应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质)的方法分离;不溶性液体用分液法分离;可溶性液体用蒸馏法分离。15、B【解析】A.Na2SO4电离出Na+和SO42-离子,Na2SO4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A错误
25、;B.Al2(SO4)3电离出Al3+和SO42-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B正确;C.Ca(NO3)2电离出Ca2+和NO3-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D.H2SO4电离出H+和SO42-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故选B。【点睛】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或“”号,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只写“+”或“”号。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表示离子
26、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16、B【解析】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所以要先放酒精灯;然后再固定铁圈,放置蒸发皿;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因此正确顺序是;故合理选项是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Cl2 AgNO3 CO32+2H+=CO2+H2O n(Cl):n(NO3):n(Cu2+)=1:1:1 Zn+Cu2+Zn2+Cu 【解析】试题分析: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中含有Cu2+;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
27、成,B中含有Ag+,由于硫酸银、氯化银、碳酸银都是沉淀,所以B是AgNO3;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放出气体是二氧化碳,D中含有CO32,由于BaCO3是沉淀,所以D是NaCO3;A中含有Ba2+,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A是氯化钡;则C是CuSO4;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A是BaCl2; B是AgNO3;(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3)将含相同物质的量BaCl2、AgNO3、CuSO4混合后,发生Ba2+ SO42= BaSO4;Ag+ Cl= Ag Cl,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物质的量之比n(Cl):n(
28、NO3):n(Cu2+)=1:1:1;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粒,锌把铜置换出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Cu2+Zn2+Cu点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水,凡是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18、Fe3+、Cl- 0.15 0.1 0.4 【解析】(1)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2和SO32,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生成气体A,A连续被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它在酸性条件下和NO3反应生成NO;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G为Fe(OH)3,生成气体
29、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溶液H中通入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3+;溶液中含有Fe2+,就一定不含NO3,含有SO42就一定不含Ba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Fe3+和Cl。(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和阴阳离子电荷所带电荷数相同求解。【详解】(1)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是Fe3+和Cl。(2) n(NO)=0.005 mol,根据得失电子数可知n(Fe2+)= n(NO)3=0.015 mol,c(Fe2+)=0.015mol0.1L=0.15mol/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mL时沉淀量降到0.025mol,
30、说明此时为氢氧化铁沉淀,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15mol,所以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铁离子,n(Fe3+)=0.025mol0.015mol=0.01mol,则c(Fe3+)=0.01mol/0.1L=0.1mol/L;加入55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值0.03mol,加入6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降为0.025mol,说明n(Al(OH)3)=0.03mol0.025mol=0.005mol,则溶液中SO42:0.04mol,NH4+:0.005mol,Fe2+:0.015mol,Fe3+:0.01mol,Al3+:0.005mol,此时2n(SO42)=n(NH4+)+2n(Fe2+
31、)+3n(Fe3+)+3n(Al3+),所以c(Cl)=0.4 mol/L。【点睛】注意生成的Al(OH)3会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19、 25.0 胶头滴管 250mL容量瓶 2.6 1.2mol/L【解析】试题分析:(1)配制230mL1mol/L的稀盐酸,需用250mL的容量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2)根据配制稀盐酸的步骤分析使用的仪器;(3)根据 分析误差;(4)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解析:(1)配制230mL1mol/L的稀盐酸,需用250mL的容量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设配制250m
32、L1mol/L的稀盐酸需要量取10mol/L浓盐酸的体积是VmL;250mL1mol/L=10mol/LVmL,V=25.0mL。(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配制该稀盐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3)A、加水定容时越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无影响。D、量取的浓盐酸置于烧杯中较长时间后配制,氯化氢挥发,溶质减少,浓度偏低。(4)0.896LH2的物质的量是0.04mol,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g,
33、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是ymol 、,解得x=2.6g,y=0.04mol;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点睛:根据cBn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和V怎样的变化,若n偏大,则c偏大,若v偏大,则c偏小。20、BaCl2、NaOH 、Na2CO3(或NaOH、 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 将浊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 在调节pH时,沉淀中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
34、质,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 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9 g 偏低 偏高 偏低 【解析】粗盐中常含有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粗盐中加入水,加热溶解,要除去粗食盐中含有的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可以用BaCl2溶液除去SO、用NaOH除去Mg2+、用Na2CO3溶液除去Ca2+,结合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BaCl2溶液需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然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沉淀成分为BaSO4、Mg(OH)2、CaCO3以及BaCO3,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pH,除去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钠,得到NaCl溶液,然后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35、然后洗涤、干燥得到纯NaCl,结合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和误差分析的方法分析解答。【详解】(1)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因此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了,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因此滴加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故答案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的操作为:将浊液静置,向
36、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故答案为:将浊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生成的Mg(OH)2、CaCO3、BaCO3都会与盐酸反应而溶解,影响氯化钠的纯度,故答案为:在调节pH时,沉淀中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2)用提纯的NaCl配制250mL 0.2mol/LNaCl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因此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
37、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50mL 0.2mol/L 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n=cV=0.2mol/L0.25L=0.05mol,氯化钠质量m=nM=0.05mol58.5g/mol=2.925g;但托盘天平只能称量到0.1g,所以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2.9g,故答案为:2.9;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B称量时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增大,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多,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C移液时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之上,在刻度线以上会滞留一些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21、 5 CO32+ 2H+ = CO2
38、+ H2O 【解析】本题根据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从而推断出盐酸通过的路径。【详解】(1)图中物质、均不与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故答案为、 ;(2) 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盐酸与Fe2O3、MgO、Na2CO3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5个,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5,CO32-2H=CO2H2O;(3) 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NaCl和H2SO4属于电解质,CO2和CO属于非电解质,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是NaCl、Cu、Ag,故答案为,;【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沉淀、气体和水等应该写化学式;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如熔融状态或是水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