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九台师范高中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九台师范高中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药品橱甲橱乙橱丙橱丁橱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红磷,硫铜,锌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氢氧化钠 硫酸钡 铜 蔗
2、糖 二氧化硫ABCD3、已知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被氧化,NO是还原产物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8:3CHNO3体现氧化性和酸性D若反应掉32gCu,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
3、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c1 molL-1。ABCD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CO32CO2BClCl2CCr2O72Cr3DNH3NO6、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可用于氯气的收集 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可用于实验室中氯气的尾气吸收ABCD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Ag+Cu = Cu 2+AgB
4、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C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8、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A200mL 2mol/L MgCl2溶液B300mL 2.5mol/L FeCl3溶液C500mL 2.5mol/L NaCl溶液D250mL 1mol/L AlCl3溶液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Ba(OH)2
5、、NaOH、Ca(OH)2属于强碱10、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在实验室进行的操作需用到坩埚、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C步骤电解MgCl2时,副产物Cl2可以循环利用D上述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未涉及置换反应11、在150时碳酸铵可以受热完全分解,(NH4)2CO3 2NH3 + H2O + CO2,则其完全分解后所产生的气态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几倍A96倍B48倍C12倍D32倍12、下列反应中有非金属元素被氧化的A BC D13、为确定某溶液中是否存在Cl、SO42-和CO32-,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Ba(N
6、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SO42-B一定有CO32-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D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有尘埃的空气稀硫酸蒸馏水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效应的是()ABCD15、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K+、HCO3-、NO3- BMg2+、SO42-、Al3+、NO3-CNa+、Ca2+、 NO3-、CO32- DK+、
7、MnO4-、CH3COO-、NO3-16、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烷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3、SO42、Cl、CO32(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
8、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1)A_ B_(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将含相同物质的量A、B、C的溶液混合后,写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物质的量之比_;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粒,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8、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Na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填化学式)。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
9、离子方程式为_。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向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加入少量某无色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加入的无色溶液不可以是下列溶液中的_(填序号)。 ANa2SO4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19、某同学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0.22 mol/L的稀硫酸。(1)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操作如下: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约16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并小心搅拌;用规格为 的量筒量取 mL的浓硫酸;将已冷却
10、的硫酸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好玻璃塞,反复颠倒摇匀;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距离刻度线 处;将步骤、补充完整:_,_,_;实验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3)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使得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填字母) 。A稀释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时,不小心溅出少量硫酸溶液B用蒸馏水洗涤烧杯、量筒及玻璃棒,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C定容时反复上下倒转容量瓶后,发现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再补加水到刻度
11、线D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E洗涤容量瓶后,立即用来配制溶液F稀释浓硫酸结束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20、 (1)98%的浓H2SO4(=1.84g/ mL)的浓度为_mol/L,用该浓硫酸配制500ml0.5mol/L的稀H2SO4,需要量取浓H2SO4的体积为_mL(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 (4)配制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量取 计算 溶解 摇匀 转移 洗涤 定容
12、 冷却摇动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A B C(5) 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A浓硫酸稀释后未冷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溶解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将洗涤液倒入烧杯D、移液后烧杯未洗涤21、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将含有的SO2和NOx的烟气通入盛有NaClO2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它离子忽略不计):离子Na+SO42NO3OHClc/(molL1)5.51038.5104y2.01043.4103(1)NaClO
13、2属于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NaClO2的电离方程式为:_。(2)SO2和NOx经NaClO2溶液吸收后转化为_。此吸收过程中NaClO2所起的作用是_。(3)表中y=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橱中的药品为酸,乙橱中的药品为碱类,丙橱中的药品为非金属单质类,丁中的药品为金属单质类,单质碘属于非金属单质类,故放在丙橱中。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点睛】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如盐酸,硫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单质可
14、分为金属单质(如铜,锌)和非金属单质(如红磷,硫,碘)。2、B【解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且是化合物,所以属于电解质;蔗糖和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选B。3、B【解析】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中Cu的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u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N的化合价由+5价转化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HNO3是氧化剂,NO是还原产物,据此分析解题:A由分析可知,Cu被氧化,NO是还原产物,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氧化剂是HNO3,还
15、原剂是Cu,但参加反应的HNO3中只有的HNO3发生还原反应,故该反应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3,B错误;C有分析可知,但参加反应的HNO3中只有的HNO3发生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还有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酸性,故HNO3体现氧化性和酸性,C正确;D若反应掉32gCu,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D正确;故答案为:B。4、C【解析】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操作合理,故正确;给盛有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液体加热可发生飞溅,故错误;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操作合理,故正确;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
16、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故错误;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即可,故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 、HSO3-等,故错误;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防止烫伤,故正确;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c1 molL-1,故正确;因此正确的有;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5、C【解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的降低时,在反应中被还
17、原,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转化。A、CO32-CO2没有化合价变化,故 A错误;B、 Cl-Cl2,氯由-1价升高为0价,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C、Cr2O72-Cr3,铬化合价从+6价降为+3价,在反应中被还原,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转化,故C正确;D、NH3NO氮由-3价升高为+2价,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故选C。6、D【解析】这个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收集气体的方法,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该装置可用于氯气的收集,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若气球干瘪,说明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比瓶外压强大。而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减小,所以Cl2与NaOH
18、反应气球会膨胀,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潮湿布条中的水与干燥的Cl2反应生成HClO,HClO能漂白有色布条,所以该实验无法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l2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不再产生有毒气体,所以NaOH溶液可用于实验室中氯气的尾气吸收,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选D。【点睛】事实上,Cl2没有漂白性,HClO才有漂白性。7、C【解析】A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Ag+CuCu2+2Ag,A错误;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应该是Fe+2H+Fe2+H2,B错误;C铁与氯化铁溶液反
19、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3+3Fe2+,C正确;D碳酸钙难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D错误。答案选C。8、C【解析】A、200mL 2mol/L MgCl2溶液中,c(Cl-)=2mol/L2=4mol/L;B、300mL 2.5mol/L FeCl3溶液中c(Cl-)=2.5mol/L3=7.5mol/L; C、500mL 2.5mol/L NaCl溶液中,c(Cl-)=2.5mol/L1=2.5mol/L; D、2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c(Cl-)=1mol/L3=3mol/L;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
20、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离子浓度与电解质浓度之间的关系,与溶液体积无关。9、B【解析】A.含碳酸根或者碳酸氢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含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D.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的碱属于强碱。【详解】A. 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都属于碳酸盐,故A正确;B.纯碱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B错误;C.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者都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 化合物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
21、化合物为碱,Ba(OH)2 、NaOH、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都属于强碱,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10、B【解析】提取镁的工艺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CaCO3 CaO+CO2,CaO+H2O=Ca(OH)2,Ca(OH)2+MgCl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Mg+Cl2,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海水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镁,提取镁的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B实验操作是过滤,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故B错误;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副产物Cl2可以制得盐
22、酸,参与循环利用,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上述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未涉及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B。11、C【解析】由150时(NH4)2CO3分解的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气态混合物的质量和气态混合物物质的量,进一步求出气态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再利用“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计算。【详解】(NH4)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2NH3+CO2+H2O,1mol(NH4)2CO3完全分解生成2molNH3、1molCO2和1molH2O(g),1mol(NH4)2CO3的质量为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气态混合物的质量为96g,气态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
23、量为96g(2mol+1mol+1mol)=24g/mol;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气态混合物的密度是H2密度的=12倍,答案选C。12、A【解析】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O中C的化合价由+2价4价,化合价升高,即有碳元素被氧化,故A符合题意;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铁单质被氧化生成氯化铁,过程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2价,铁元素被氧化,但铁元素为金属元素,故B与题意不符;C.该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与题意不符;D.在反应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2价,即镁元素被氧化,而氢元素被还原,则该反应中金属元素被氧化,而非金属元素被还原,故D与题意不符;
24、答案选A。13、D【解析】向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CO32;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所以在中的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详解】A、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A正确;B、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C正确;D、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错误;答案选D。14、C【解析】有尘埃的空气,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稀硫酸是硫酸的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蒸馏水,是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墨水是
25、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选C。15、B【解析】题目要求溶液为无色,则有色离子不能存在;酸性溶液,则还存在大量的H+,考虑选项中的离子共存要加上H+。【详解】A. HCO3-、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B.溶液中的离子均不与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B正确;C. Ca2+与CO32-、CO32-与H+不能共存,C错误;D. MnO4-为紫红色,CH3COO-与H+反应,D错误;答案为B16、C【解析】分析:本题是有关烷烃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详解:在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故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正确;烷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
26、液褪色,不正确;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不正确;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正确;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使溴水褪色,不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本题选C。点睛:所有的烷烃均符合同一通式,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只能是烷烃。烷烃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都很稳定,故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Cl2 AgNO3 CO32+2H+=CO2+H2O n(Cl):n(NO3):n(Cu2+)=1:1:1 Zn+Cu2+Zn2+Cu 【解析】试题分析: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中含有Cu2+;加入
27、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B中含有Ag+,由于硫酸银、氯化银、碳酸银都是沉淀,所以B是AgNO3;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放出气体是二氧化碳,D中含有CO32,由于BaCO3是沉淀,所以D是NaCO3;A中含有Ba2+,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A是氯化钡;则C是CuSO4;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A是BaCl2; B是AgNO3;(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3)将含相同物质的量BaCl2、AgNO3、CuSO4混合后,发生Ba2+ SO42= BaSO4;Ag+ Cl= Ag Cl,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物质
28、的量之比n(Cl):n(NO3):n(Cu2+)=1:1:1;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粒,锌把铜置换出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Cu2+Zn2+Cu点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水,凡是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18、CaCO3、NaCl CuSO4 CaCO3+2H= Ca2+CO2+H2O D 【解析】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即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而原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所以还一定含有NaC
29、l,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有其一。【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Cl;一定不含CuSO4;(2)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3)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是BaCl2和Na2SO4A加入硫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A不符合题意;B加入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Na2SO4不含BaCl2,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银难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不能进一步确定白
30、色粉末的组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9、500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10mL 6.0 12cm AC 【解析】(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各步骤判断用到的仪器;(2)依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稀释前后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3)依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进行误差的分析判断。【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500mL容器瓶、胶头
31、滴管,故答案为:量筒、玻璃棒、烧杯、500mL容器瓶、胶头滴管;(2)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8.4mol/L,稀释前后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V18.4mol/L=500mL0.22mol/L,解得V=6.0mL,所以应选择10mL量筒;故答案为:10mL;6.0;定容时,开始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距离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答案为:;(3)A稀释密度
32、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时,不小心溅出少量硫酸溶液,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故A正确;B用蒸馏水洗涤烧杯、量筒及玻璃棒,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是正确的操作,对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定容时反复上下倒转容量瓶后,发现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再补加水到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C正确;D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E洗涤容量瓶后,立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的浓度不变,故E错误;F稀释浓硫酸
33、结束后,未冷却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F错误;故答案为:A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本题的易错点为(3)中F的误差分析,要注意浓硫酸的稀释为放热过程,稀释后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的体积膨胀。20、18.4 13.6 20 500mL容量瓶 检漏 B ABC 【解析】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 = ,再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根据c =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详解】(1)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 = = = 18.4 mol/
34、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 mL,所以x mL18.4 mol/L = 500 mL0.5 mol/L,解得:x 13.6,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13.6 mL;故答案为:18.4 mol/L;13.6 mL;(2)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13.6 mL,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则用20ml的量筒最好,标准浓度的溶液配制较稀的溶液一般步骤为: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量取已经计算好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
35、的仪器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0mL量筒、500mL容量瓶,因此除了需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0mL量筒以外,还需要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0;500mL容量瓶;(3)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漏,故答案为:检漏;(4)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可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答案选B;(5)A. 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转移、定容,一旦冷却下来会导致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A项符合题意;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浓度偏高,故B项符合题意;C. 量筒是已经测量好的量具,量取溶液体积后不能用水洗涤,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溶解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将洗
36、涤液倒入烧杯会导致溶质量增大,所配制得溶液浓度偏高,故C项符合题意;D. 移液后烧杯未洗涤,会导致溶质有损失,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BC;21、+3NaClO2=Na+ ClO2SO42、NO3充当氧化剂2.0104【解析】(1). NaClO2中钠离子的化合价为+1,O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解得x=+3;NaClO2为钠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ClO2,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O2=Na+ ClO2,故答案为+3;NaClO2=Na+ ClO2;(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表中离子可知SO2经Na
37、ClO2溶液吸收后转化为SO42,NOx经NaClO2溶液吸收后转化为NO3;吸收过程中NaClO2中+3价氯原子被还原成1价的Cl,所以NaClO2所起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故答案为SO42、NO3;充当氧化剂;(3). 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SO42)+c(NO3)+c(OH)+c(Cl),c(H+)的浓度较小,可忽略不计,则c(NO3)=c(Na+)2c(SO42)c(OH)c(Cl)=(5.51038.510422.01043.4103)mol/L=2.0104mol/L,即y=2.0104,故答案为2.01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计算等知识,解题时要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实质,本题的难点是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应用,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SO42)+c(NO3)+c(OH)+c(Cl),再根据c(H+)的浓度较小,可忽略不计,进而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