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属于七种基本物理量之一B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C12g碳含有碳原子数为1摩尔D1摩尔氧气含数个氧原子2、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3、
2、Ca 和Ca2+ 两种微粒中,不同的是 ( ) (1) 核内质子数 (2)核外电子数 (3) 最外层电子数 (4)核外电子层数A(1) (2)B(2) (3)C(3) (4)D(2) (3) (4)4、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是( )AABBCCDD5、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P
3、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里含有4mol O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CH4的摩尔质量为16g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2约含有6.021023个氮原子B1mol H2O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C钠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硫酸的摩尔质量等于98g8、把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a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BaCl2沉淀
4、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的浓度为()Amol/LBmol/LCmol/LDmol/L9、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CO32C一定含有AgD可能是SO42,也可能是Ag10、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11、下列仪器常用
5、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NaCl不存在阴阳离子,不导电BNa2O、Fe2O3、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C硫酸钡溶液几乎不导电,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相同13、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已知2NO+O2=2NO2,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B反应开始后NO室压强增大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D最终容器内仍然有NO剩余14、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
6、,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一定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剧毒)”。下面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C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3价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馏过程中忘记加沸石,可直接补加B称量时,NaOH盛放在小烧杯中C用量筒量取 5.29mL 盐酸D蒸发结晶时,待溶液蒸干再停止加热16、下列物质中混有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C氯
7、化钾固体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D硝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后过滤AABBCCD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K+、Ag+、Mg2+、Cu2+、Fe3+中的几种,请按要求填空:(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 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已知:Ag(NH3)2 + 在溶液中无色),说明原溶液肯定有_,(4)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验证其是否存在可以用_(填实验方法)
8、(5)原溶液大量存在的阴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_。ACl- BNO3- CCO32- DOH-18、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D_。(2)以上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填序号)。(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氧化剂为_;氧化产物为_。(4)向D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9、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1-等杂质,选择装置_。(2)从碘水中分离出
9、I2,选择装置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3)装置A中的名称是_,进水的方向是从_(填“上”或“下” )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先进行的操作是_,后再打开下端活塞。20、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L-1 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间题:(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g;(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3)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 移液 B 称量、C 洗涤 D 定容 E 溶解 F 摇匀。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填字母)。21、 (1)将2.4gNaOH溶于水配成300 mL的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取出该溶液30mL,它
10、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取出的溶液中含氢氧化钠_mol,把取出的溶液稀释到12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若用0.1 mol/L的硫酸中和稀释后的NaOH溶液,需用去硫酸_mL。(2)电解水的实验中,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5.6L,其物质的量_mol,有_g水分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摩尔是单位,故A错误;B.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其符号为mol,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故B正确;C. 以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标准,即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故C错误
11、;D. 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1摩尔氧气含NA个氧分子,2NA个氧原子,故D错误;答案选B。2、D【解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其导电的本质是自身能够发生电离。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详解】A.有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但导电的阴、阳离子不是该化合物自身电离产生的,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如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B.金属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但金属不属于电解质,B项错误;C.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D项正确;答案选
12、D。3、D【解析】分析:根据原子转化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排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钙离子。详解: Ca失去两个电子变为Ca2+,最外层电子数由2个变成8个,电子层数由4个变成3个,核外电子数由20个变成18个,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变化导致变化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所以答案选D。4、C【解析】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开始时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 +2H2O,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当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
13、这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最小,溶液导电能力最弱且接近于0,随后,随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符合题意的是C曲线;答案选C。5、D【解析】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选:D。6、A【解析】A项、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即硫酸的物质的量是1mol
14、,其中含有4molO,故A正确;B项、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B错误;C项、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C错误;D项、物质可能由原子、分子构成,且可能为多原子分子,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构成、物质的量、微粒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7、B【解析】A.每个N2(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所以1molN2约含有6.021023个氮分子,A项错误;B.由水的分子式可知,1mol H2O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B项正确;C.
15、钠的摩尔质量若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钠的相对原子质量,C项错误;D.硫酸的摩尔质量若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即98g/mol,D项错误;答案选B。8、B【解析】bmolNaOH恰好把NH3全部赶出,根据NH4+OH-NH3+H2O可知每份中含有bmolNH4+;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根据Ba2+SO42-=BaSO4可知每份含有SO42-cmol;设每份中NO3-的物质的量为n,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bmol1=cmol2+n1,解得:n=(b-2c)mol,每份溶液的体积为0.5aL,所以每份溶液硝酸根的浓度为:c(NO3
16、-)=,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原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为,故选:B。9、D【解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因此选项D正确。10、C【解析】A 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D Na2C
17、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11、B【解析】为试管,一般用于反应等,为漏斗,一般用于过滤和向容器中添加液体,为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是托盘天平,用于称量,为蒸馏烧瓶,可以用于蒸馏或分馏等,因此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是,故选项B正确。12、C【解析】A固体NaCl含有钠离子、氯离子,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固体NaCl不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BNa2O、Fe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钡溶液几乎不导电,主要是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化
18、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比如硬度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13、C【解析】A. 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再结合n = 来判断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据此判断;B. 发生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故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C. 气体的总质量为原来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为NO质量的2倍,体积为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和,为左室的2倍,故密度不变;D. NO、O2的质量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30=16:15,发生2NO+O2=2NO2,NO 少量,无剩余。【详解】A. 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
19、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项错误;B. 发生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平均充满左右两室,故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减小,故B项错误;C. 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为原来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为NO质量的2倍,体积为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和,为左室的2倍,故密度不变,即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故C项正确;D. NO、O2的质量相等,根据n = 得出,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2:30=16:15,发生的反应为2NO+O2 = 2NO2,可以看出参加反应
20、的NO少量,无剩余,故D项错误;答案选C。14、D【解析】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A. 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故B正确;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故C正确;D.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砒霜为该反应的还
21、原产物,还原产物不能被还原剂还原,所以维生素C不能还原砒霜,故D错误;答案选D。15、B【解析】A. 蒸馏过程中忘记加沸石,需冷却到室温再补加,A错误;B.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NaOH盛放在小烧杯中,B正确;C. 量筒的精度为0.1mL,用量筒不能量取 5.29mL 盐酸,C错误;D. 蒸发结晶时,溶液不能蒸干,等大部分晶体析出即停止加热,D错误;答案选B。16、B【解析】A、二氧化碳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A错误;B、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B正确;C、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
22、成氯化钾和氧气,但同时又引入了杂质二氧化锰,C错误;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又引入了杂质硝酸钠,应该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后过滤,D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u2+ 、Fe3+ Ag+ Mg2+ K+ 焰色反应 B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断。限制条件“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溶液中Cu2+显蓝色、Fe3+显棕黄色。加盐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Ag+Cl-=AgCl说明溶液中含有Ag+;在(2)的滤液中加过量的氨水,氨水是可溶性弱碱,先与滤液中的酸中和,后产生白色沉淀,由Mg2+ 2NH3
23、H2O=Mg(OH)2+2NH4+可推断原溶液中含Mg2+;第(5)小题要从离子共存角度分析。【详解】(1)因为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不存在显棕黄色的Fe3+和显蓝色的Cu2+,所以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Cu2+、Fe3+;(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Ag+Cl-=AgCl,AgC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难溶物,可以确定原溶液中肯定存在Ag+;(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先中和滤液中的酸:H+ NH3H2O=NH4+H2O,过量的氨水可发生反应:Mg2+ 2NH3H2O=Mg(OH)2+2NH4+,说明原溶液肯定有Mg2+;(4
24、)由上述分析知,无法排除K+的存在,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K+;通过焰色反应实验可验证K+是否存在: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K+存在,否则不存在。(5)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存在Ag+和Mg2+,因为Cl-、CO32-、OH-可与Ag+、Mg2+发生反应:Ag+Cl-=AgCl,2Ag+CO32-=Ag2CO3,Ag+OH-=AgOH,Mg2+2OH-=Mg(OH)2,所以原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Cl-、CO32-、OH-,4个选项中只有NO3-可以大量存在,答案选B。18、Na Na2CO3 2Na2O2+2H2O=4Na+4OH-+O2 Na2
25、O2 O2 Na2CO3+H2O+CO2=2NaHCO3 【解析】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钠元素,则A是金属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金属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足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所以,A是钠,B是过氧化钠,C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E是碳酸氢钠。以此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为Na,D为Na2CO3,答案为:Na;Na2CO3;(2)上述6个反应中、或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这四个反
26、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 两个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3)反应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该反应中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氧化产物为氧气。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Na2O2;O2;(4)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O+CO2=2NaHCO3,答案为:Na2CO3+H2O+CO2=2NaHCO3。19、D A B(或B、A) 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 冷凝管 下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
27、上的小孔 【解析】A.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B.萃取、分液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称为萃取。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称为分液;C.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来的方法;D.蒸发结晶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开来的方法。【详解】(1)加热氯化钾溶液时水不断挥发,因溶剂的减少,氯化钾以晶体形式逐渐析出,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溶液蒸干即得到氯化钾固体,所以应选用D装置;自来水中含有Na+、Mg2+、Cl-、SO42-等形成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的沸点较高,加热使自来水沸腾,温度控制在
28、1000C下蒸馏,水转化为水蒸气,再经冷凝即可得到不含Cl-等杂质的蒸馏水,所以选用A装置。(2)根据I2在有机溶剂如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的性质,从碘水中分离出I2的方法是:先在碘水中加适量的CCl4进行萃取,分液得到含I2的CCl4溶液,最后将I2的CCl4溶液蒸馏,得到固体I2,所以应选择装置B(或B、A),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3)装置A是一套蒸馏装置,的名称是冷凝管;为了提高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通常采用逆流的方法,即细管中的热蒸气从上往下流动,外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往上流动,所以进水的方向是从下口进水。装置B打开下端的活塞时,分液漏斗内的气压往
29、往小于外面的大气压,以致液体不能顺利流下,为了平衡气压,先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20、2.9 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BEACDF 【解析】(1)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L-1 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0.1L0.5mol/L58.5g/mol2.925g,因此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质量为2.9g;(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EACDF。21、
30、0.2 0.2 0.006 0.05 30 0.25 4.5 【解析】分析:(1)求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 来计算;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取出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无关;将30mL溶液加水稀释至120mL,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4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但含有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质量不变,据此分析。(2)根据 n=,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电解水的反应求水的质量。详解:(1)2.4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0.06mol,故所得物质的量浓度c= =0.2mol/L;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所取出的30mL溶液的浓度和所取的体积无关,即仍然是0.2mol/L;但因为所取出的溶
31、液的体积是原体积的故所取出的30m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也是原来的,即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006mol;将30mL溶液加水稀释至120mL,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4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即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变为0.2mol/L=0.05mol/L; 若用0.1 mol/L的硫酸中和稀释后的NaOH溶液,n(H2SO4)=n(NaOH)=0.006mol=0.003mol,需用去硫酸的体积:=0.03L=30m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2; 0.2 ; 0.006 ; 0.05 ; 30 。(2)氢气的物质的量n=0.25mol,根据反应2H2O2H2+O2,分解的水的质量为:0.25mol18g/mol=4.5g。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0.25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