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诺丁汉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诺丁汉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H2与B容器中的NH3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与B的体积之比为()A11B12C21D322、下列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C+H2OCO+H2BF2+ H2OHF + O2C2Na +2H2O2NaOH+H2 D2Na2O2+2H2O4NaOH+ O23、汽
2、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撞车时,能自动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碰撞时发生的反应为:10NaN3+ 2KNO3 =K2O+ 5Na2O+16N2,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每生成16mol N2转移30mole-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C该反应中KNO3被氧化D该反应中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4、下列实验方法一定错误的是A品尝药品的味道B闻药品的气味C直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D借助仪器进行观察5、下列物质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CO3=Na+H+B(NH4)2SO4=+CNH4Cl=+Cl-DBa(OH)2=Ba2+6、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
3、浓度的溶液时,下列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定容时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到标线7、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AlCl3、NH4Cl、Mg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HClBBaCl2CNaOHDAgNO38、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气泡产生(H)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黄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9、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
4、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CO32H+BNaHCO3=Na+H+CBaSO4=Ba2+DNH3.H2O=+OH-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 + 2H2O =2NaOH + H2B2Na + O2Na2O2C2Na2O2 + 2CO2=2Na2CO3+O2DNaHCO3+HCl=NaCl+H2O+CO21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石墨、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漂白粉、矿泉水、盐酸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5 mol液态KHSO4中含有
5、0.1NA个阳离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0.1NA个NH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23gNa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转移NA个电子13、相同质量的H2SO4与H3PO4中的氢原子数之比为A2: 3B3: 2C1:2D2:11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H2O =Ca(OH)2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C12+2NaBr= 2NaCl+Br2C铁和氯气反应:2Fe+3Cl22FeC13D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热:2NaCl+H2SO4(浓)Na2SO4+2HCl15、化学与
6、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1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1 mol 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6.4gB3.2gC1.6gD0.8g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我国很早就使用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7、、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填字母)。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写出B的化学式:_。(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序号)(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18、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元素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AAAAAAA0一A二DEGI三BCFH (1)上述元素中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只有负价而
8、无正价的是_,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_,单质还原性最强的是_。(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酸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是_。(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这些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4)在B、C、D、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19、实验室用下列方法测定某水样中O2的含量。(1)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使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在酸性条件下,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反应方程式为I22Na
9、2S2O3=2NaINa2S4O6。(2)实验步骤打开止水夹a和b,从A处向装置内鼓入过量N2,此操作的目的是_;用注射器抽取某水样20.00 mL从A处注入锥形瓶;再分别从A处注入含m mol NaOH溶液及过量的MnSO4溶液;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a、b,将锥形瓶中溶液充分振荡;打开止水夹a、b,分别从A处注入足量NaI溶液及含n mol H2SO4的硫酸;重复的操作;取下锥形瓶,向其中加入23滴_作指示剂;用0.005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3)数据分析若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为3.90 mL,则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_m
10、gL1。若未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水样中O2的含量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0、某学生欲配制6.0 mol/L的H2SO4480 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240mL 1.0 mol/L的硫酸; 20 mL 25%的硫酸(1.18 g/mL); 足量的18 mol/L的硫酸。老师要求把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来补充。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保留1位小数)。(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mL。(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 B、D 补充完整。A将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11、;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 mol/L 的浓硫酸150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D_;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4)如果步骤C中的硫酸溶液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省略步骤 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21、铝土矿是冶炼金属铝的重要原料,其中主要成分为 Al2O3、Fe2O3 等。工业上可 NaOH 溶解 Al2O3
12、使 其与杂质分离:Al2O3+2NaOH2NaAlO2+H2O(1)找出上述反应中化合价为负值的元素,写出其原子的电子式_。(2)同温同压下,上述元素形成的气体密度最大的物质的分子式为_。(3)上述反应中两种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活泼性强弱关系为:_,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 析其原因:_。(4)若根据化学性质进行物质分类,则 Al2O3 属于_氧化物,据此推测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_。AAl2O3+3H2O2Al(OH)3B2Al(OH)3+3H2SO4Al2(SO4)3+3H2OCAl(OH)3+NaOHNaA1O2+2H2OD NaAlO2+4HClAlCl3+2H2O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3、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可知分子数之比为21,由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比为21。故选C。2、B【解析】A在该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做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B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水只做还原剂,B符合题意;C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水做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D水中氧元素、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3、B【解析】根据反应可知,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
14、,该反应中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据10NaN3+ 2KNO3 =K2O+ 5Na2O+16N2反应可知,转移10mol电子;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A项,每生成16molN2有2molKNO3被还原,N元素从+5价降低到0价,转移10mol电子,故A错误;B项,根据反应可知,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 故B正确;C项,根据反应可知,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 故C错误;D项,由A项分析可知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而非氧化剂和还
15、原剂,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4、A【解析】A. 很多药品具有毒性,实验时一定不能品尝药品,故A错误; B. 通过用闻气味的方法,研究物质是否有气味,故B正确; C. 观察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故C正确;D. 观察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观察物质的细微结构时,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观察,故D正确;选A。5、C【解析】A.碳酸氢根离子属于弱酸根离子,部分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分,故A错误;B.该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应该为:(NH4)2SO4=2NH4+SO42-,故B错误;C.氯化铵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该离子方程式电荷守恒、离子符号正确,书写正
16、确,故C正确;D.该离子方程式中,氢氧根的书写错误,应该为:Ba(OH)2=Ba2+2OH-,故D错误;故选:C。6、C【解析】A.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没影响,A错误;B.将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将会有一部分的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浓度偏低,B错误;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因为光线要通过刻度线,还要通过凹液面的最低点,因此加的水少了,导致结果偏高,C正确;D.定容时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到标线,导致水的量加多,使浓度偏低,D错误。7、C【解析】A加入盐酸,与以上四种物质都不反应,无法鉴别,故A错误;B加入BaCl2不能鉴别Fe
17、2(SO4)3和MgSO4,二者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B错误;C分别向四种溶液中加入NaOH,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生成蓝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可鉴别,故C正确;D加入AgNO3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为AgCl和Ag2SO4,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C。8、B【解析】A.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H有关,A项错误;B.氯水中有次氯酸,都使红色布条褪色,与次氯酸有关,B项错误;C.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与氯气有关,C项正确;D.氯离子和硝酸银提供的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Cl有关,D项错误;答案选B。9、C【解析】A. 碳
18、酸是弱电解质,分步电离;,故A错误;B. 碳酸氢钠能完全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但碳酸是弱酸,碳酸氢根离子难电离:,故B错误;C. 硫酸钡是强电解质,BaSO4=Ba2+,故C正确;D.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NH3.H2O +OH-,故D错误;答案选C。10、D【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可通过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分析。【详解】A.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
19、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1、C【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B、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单质;C、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详解】A项、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A正确;B项、石墨,C60、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项、乙醇、四氯化碳都是非电解质,
20、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项、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涉及化合物、混合物、非电解质、同素异形体,熟悉概念的含义是解题关键。12、D【解析】A. KHSO4 在熔融时电离方程式为KHSO4 =K+HSO4-,所以0.05 mol液态KHSO4中含有0.05mol阳离子,含有0.05NA个阳离子,故A项错误;B. 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所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L=0.1mol,氨水是弱碱水溶液,只能部分发生电离,所含NH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所含NH小
21、于0.1NA个,B项错误;C. 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不能用22.4L/mol计算HCl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D. n(Na)=1mol,1molNa失去1mol电子,共转移NA个电子,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题时需注意:(1)盐酸与氯化氢不是同一物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盐酸属于混合物;(2)22.4L/mol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由气体体积计算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3)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不同,K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KHSO4 =K+H+SO42-,在熔融时电离方程式为KHSO4 =K+HSO4-。13、A【解析】H2SO4与H3PO4的摩尔质量都是98g/mol,设质量
22、均为98g,则H2SO4与H3PO4的物质的量均为98g98g/mol=1mol,1molH2SO4中有2molH,1molH3PO4中有3molH,所以氢原子数之比为2mol:3mol=2:3,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选A。14、C【解析】A、CaO+ H2O =Ca(OH)2是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C12+2NaBr= 2NaCl+Br2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Fe+3Cl22FeC13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化合反应,C正确。D、2NaCl+H2SO4(浓)Na2SO4+2HCl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
23、应,D错误。正确答案为C15、A【解析】A、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错误;B、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C、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D正确,答案选A。16、C【解析】氧化铁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H2SO4CuSO4+H2O。由于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与0.1mol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联立两个化学方程式可得:Fe2O3+CuO+4H2SO4Fe2(SO4)3+CuSO4+4H2O4mol 4mol0.1mol 0.1mol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酸根
24、中氧元素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在硫酸根中,而氧化铜和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则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mol18g/mol1.6g,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 CuO Cu2(OH)2CO34H+2Cu2+3H2OCO2 Cu2(OH)2CO32CuO+H2OCO2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
25、、盐等;其中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按是否溶于水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遵循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原则。其中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水不拆,保持化学式的形式。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详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本小题答案为:C。(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本小题答案为:CuO。(3)由信息可知“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则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26、本小题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4)反应中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铜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有价态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本小题答案为:。(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因为B为CuO,则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7、Cu2(OH)2CO32CuO+H2OCO2。【点睛】解答本题时可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结合物质的俗称和物质组成进行解答;反应为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改成离子方程式即可;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结合反应过程的特征分析判断。18、Ne F F2 Na NaOH H2SO4 Al(OH)3 CH4、NH3、PH3、HF、H2S HF Na 【解析】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C、D、E、F、G、H、I分别是H、Na、Al、C、N、P、F、S、Ne。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1)稀有气体性质最不活泼,所以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Ne;F的非金属性
28、最强,则F元素只有负化合价,没有正化合价;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F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单质还原性最强的是Na,故答案为:Ne;F;F2;Na;(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以上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Na,则碱性最强的为NaOH;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根据元素周期律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但F元素没有含氧酸,非金属性次之的是S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是H2SO4,所以酸性最强的酸是H2SO4;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答案为:NaOH;H2SO4;Al(OH)3; (3)A分别与
29、D、E、F、G、H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CH4、NH3、PH3、HF、H2S,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这些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HF,故答案为:CH4、NH3、PH3、HF、H2S;HF;(4)B、C、D、E、F、G、H中,D、E、G元素的原子含有2个电子层,B、C、F、H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由于B的原子序数最小,则B的原子半径最大,即:原子半径最大的为Na,故答案为:Na。19、2Mn2O24OH=2MnO(OH)2 MnO(OH)22I4H=Mn2I23H2O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O2的干扰 淀粉溶液 滴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30、7.8 偏大 【解析】(1)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锰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氧气化合价降低了4价,根据化合价升高降低总数相等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在酸性条件下,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I-被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2)由于测定的是水样中氧气含量,必须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故答案为赶走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的O2的干扰;由于反应中有碘单质参与,利用碘遇到淀粉显示蓝色的特性,可以选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0.
31、005 mol L -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碘消耗完,蓝色褪去,即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发生的反应有:2Mn2+O2+4OH-=2 MnO(OH)2、MnO(OH)2+2I-+4H+=Mn2+I2+3H2O、I2+2Na2S2O3=2NaI+Na2S4O6,则关系式为:O22MnO(OH)22I24Na2S2O3,1000mL水样中含有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O2)=n(Na2S2O3)=0.005molL-10.0039L50=2.437510-4mol,氧气的质量为:2.437510-4mol32g/mol=7.
32、8mg,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7.8mgL-1;若未用Na2S2O3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减小,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20、3.0 500 用适量的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偏大 偏小 【解析】根据溶液配制的原理分析所需要的仪器及过程,根据c=n/V分析误差。【详解】(1)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00/M= (10001.18g/mL25%)/ 98g/mol=3.0mol/L故答案为:3.0;(2)由题意某学生欲配制6.0 mol/L的H2SO4480 mL,所以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500;(3)在溶液
33、配制过程中,转移溶液之后需要洗涤,故答案为:用适量的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4)依据c=n/V,如果步骤C中的硫酸溶液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导致实际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如果省略操作D,则溶质的物质的量n将会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将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大;偏小。【点睛】溶液配制过程中为了保证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需要23次洗涤,且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21、 O3 NaAl 两者电子层数相同,Na的质子数比Al的质子数小,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两性 BCD 【解析】(1)Al2O3+2NaOH=2NaAlO2+H2O中Na、H为+1价,Al为+3价,O为2价
34、,O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2)同温同压下,上述元素形成的气体密度最大的物质为臭氧;(3)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4)Al2O3可与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详解】(1)只有O为负价,氧原子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同温同压下,上述元素形成的气体密度最大的物质的分子式为O3,故答案为O3;(3)上述反应中两种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活泼性强弱关系为NaAl;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为两者电子层数相同,Na的质子数比Al的质子数小,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答案为NaAl;两者电子层数相同,Na的质子数比Al的质子数小,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4)Al2O3可与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与水不反应,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则BC中方程式合理,氢氧化铝可溶于盐酸,则D中合理,故答案为两性;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