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2022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哈三中2022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2L0.1molL-1 BaCl2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物质的量为0.1molB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CBa2物质的量为0.1molD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2、将3
2、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 molL-1B0.05 molL-1C0.04 molL-1D0.03 molL-13、已知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被氧化,NO是还原产物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8:3CHNO3体现氧化性和酸性D若反应掉32gCu,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4、有关化学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B爱迪生发现电子C卢瑟福提出带核的结构模型D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5、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
3、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57B47C61D29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B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NA个原子C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D64g氧相当于2mol氧7、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是A冰B氢氧化钠C溴D硫酸8、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无色,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氯水、液氯的成分相同C氯气不能与碱发生反应D氯气有毒,但可用来自来水的杀菌消毒9、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根
4、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A B C D10、有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为0.2molL1, 为1.3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A40mLB72mLC80mLD128mL11、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a2+、Cl-、BCa2+、Cl-、CH+、Cl-、DAg+、Cl
5、-、Fe3+12、分析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2H2+O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NH4HCO3NH3+H2O+CO2 2CO+O22CO2ABCD13、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欲除去其中的Cu2+、SO(为使离子完全沉淀,沉淀剂需要过量),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B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BaCl2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D试剂c为盐酸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的( )ACa2+、Cl、K+、CO32 BFe3+、Cl、H+、SO42-CFe2+、
6、OH、NO3、SO42- DCO32、Na+、H+、K+1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叠氮化钠用作汽车司机安全防护袋的气源,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将气囊鼓起。装运叠氮化钠的包装箱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应该是( )ABCDAABBCCDD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AAlCl3BFeCl2CHClDCuCl217、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纯碱 食盐水 石灰水 烧碱 液氧 A碱B纯净物C盐D混合物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 H2SO42HBr相
7、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2Na2O22H2O= 4NaOHO24Fe(OH)2O22H2O= 4Fe(OH)32F22H2O= 4HFO22Al2NaOH2H2O= 2NaAlO23H2A B C D1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B在含大量Cu2+的溶液中:、K+、OH-C在强碱溶液中:Na+、K+、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Ca2+、Cl-、CH3COO-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分子数为NAB28g CO和N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NAC2mol金属铁与足量的盐酸
8、反应,共失去了 4NA个电子D124g白磷(分子式为P4)所含分子数为4NA2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铜丝 B硝酸钾溶液 C蔗糖 D熔融的氯化钠22、等质量的CO和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密度一定相同B分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数一定相同D物质的量一定相同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是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请回答以下问题:(1)E是_(填化学式)。 (2)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可作_剂。(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9、_。24、(12分)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A不溶于水和盐酸;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 B、_ C、_ D、_。(2)写出C的电离方程式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C与硫酸反应:_,E(足量)与C反应:_。25、(12分)实验室需要0.3 molL1 NaOH溶液48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
10、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填仪器名称)。(2)在配制NaOH溶液时: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g;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 _(填“”、“”、“”或“”)0.3 molL1。(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 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_ m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L;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_mL量筒最好。26、(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
11、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A 中反应为 KClO36HCl(浓) = KCl3Cl23H2O;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 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1)写出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束后,立即将 B 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C 中 I、II、III 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_(填编号)。编号IIIIII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碱石灰干燥的有色布条(3)待 E 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
12、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份为_、_(填化学式)。(4)F 装置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5)为测定(3)中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份含量。称取 a g 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 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b mo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 a、b 的式子表示)。27、(12分)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Cu2+、OH-、Cl-和NO3-六种离子。(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_;(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
13、、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可用来浇灌农田28、(14分)请填写一下空白:(1)有以下物质: 晶体液态硫酸 铁固体饱和溶液酒精()熔融的,其中能导电的是_,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2)化学反应 (浓) (未配平)中:氧化产物是:_, 还原产物是:_。(3)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盐酸可以除铁锈,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工业上常用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污水中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_。29、(10分)在图()
14、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2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某种溶液A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滴加液体至图()中曲线最低点时,灯泡可能熄灭,可能的原因是_。(2)试根据离子反应的特点分析,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填序号)_。HCl H2SO4 NaHSO4 NaHCO3 (3)已知0.1 molL-1NaHSO4溶液中c(H)=0.1 molL-1,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 NaHSO4属于_(填“酸”、“碱”或“盐”)。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
15、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2L0.1molL-1 BaCl2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2L=0.2mol;A. 0.2mol氯化钡中Cl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故A错误;B. 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2)/2L=0.2mol/L,故B正确;C.0.2mol氯化钡中 Ba2物质的量为0.2mol,故C错误;D. 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2L=0.1mol/L,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
16、030.5=0.015mol,加水稀释到500ml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015mol/0.5L=0.03mol/L,故选B。3、B【解析】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中Cu的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u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N的化合价由+5价转化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HNO3是氧化剂,NO是还原产物,据此分析解题:A由分析可知,Cu被氧化,NO是还原产物,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氧化剂是HNO3,还原剂是Cu,但参加反应的HNO3中只有的HNO3发生还原反应,故该反应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17、比为2:3,B错误;C有分析可知,但参加反应的HNO3中只有的HNO3发生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还有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酸性,故HNO3体现氧化性和酸性,C正确;D若反应掉32gCu,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D正确;故答案为:B。4、B【解析】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十九世纪初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正确;B.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错误;C. 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带核的结构模型,故正确;D. 1913年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故正确;故选B。5、A【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则该元素
18、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175-118=57,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C【解析】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故A错误;B、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1 mol微粒约含有NA个指明的微粒数目,故B错误;C、1mol H2O中含有3mol原子(2mol氢原子,1mol氧原子),则0.5mol H2O中含有0.53=1.5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 NA,C正确;D“2 mol氧”这种说法中的氧未指明是氧原子、氧分子还是氧离子,D错误。7、B【解析】A. 冰是固态水
19、,是氢和氧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 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 溴是同种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D. 硫酸属于酸,是只含有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式结合,主要由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少部分盐类是共价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是共价化
20、合物,而Be2Cl2,AlCl3是共价化合物,NH4Cl是离子化合物,作为特例。8、D【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B.氯气的水溶液是氯水,属于混合物;C.氯气和碱反应;D.氯气有毒,但可用来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详解】A.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故A错误;B.氯气的水溶液是氯水,属于混合物,氯气和液氯的成分是氯气,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氯气和碱反应生成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故C错误;D.氯气有毒,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来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9、B【解析】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金属氧
21、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依据氧化物性质把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故不合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把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而电子转移是引起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故合理;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不合理;根据否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合理;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故合理;综上所述分类依据合理,答案选B。10、C【解析】溶液中n(Cl-)=0.2L1.3mol/L=0.26mol,溶液中n(Mg2+)=0.2mol/L0.2L=0.04mol,由电荷守恒可
22、知溶液中n(Al3+)=0.06mol;将200mL此溶液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并分离析出,反应后溶液为NaCl、NaAlO2的混合液,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n(NaCl)+n(NaAlO2),再结合氯离子守恒、Al原子守恒可知n(NaOH)=n(Cl-)+n(Al3+)=0.26mol+0.06mol=0.32mol,则至少需要4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08L=80mL,故答案为C。11、C【解析】A. Ba2+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 Ca2+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B错误;C. H+、Cl-、四种离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C正确
23、;D. Ag+与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D错误;答案选C。12、D【解析】2H2+O22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NH4HCO3NH3+H2O+CO2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2CO+O22CO2中碳元素和氧元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答案选D。13、B【解析】由流程可知,工业废水中加入NaOH后可除去Cu2+,废水中含有Na+、Cl-、OH-、SO;再加入试剂a为BaCl2除去SO,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Ba
24、2+,再加入稍过量的试剂b为Na2CO3除去Ba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CO,操作x为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c为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此时溶液中只含Na+、Cl-,以此来解答。【详解】A废水中,只有Cu2+可以和NaOH反应,故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且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可除去过量钡离子,B错误;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过滤分离出Cu(OH)2、BaSO4、BaCO3,C正确;D试剂c为盐酸,可除去过量碳酸钠,选择其他物质,会引入杂质离子,D正确;故选B。14、B【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25、。【详解】A.组中Ca2+与CO32-发生反应:Ca2+CO32-=CaCO3,所以A组中C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组中各离子之间没有反应发生,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C.组中Fe2+与OH-发生反应:Fe2+2OH-=Fe(OH)2,所以C组中Fe2+和OH-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D.组中CO32-与H+发生反应:CO32-+2H+=CO2+H2O,所以D组中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B。15、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叠氮化钠属于爆炸品,A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A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B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C错
26、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16、B【解析】A因Cl2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化合生成相应的盐(氯化物),当与金属铝反应时将金属氧化成氯化铝,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A错误;B当氯气与变价金属Fe反应会生成FeCl3,不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B正确;C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C错误;D因Cl2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化合生成相应的盐(氯化物),当与金属Cu反应时将金属氧化成氯化成高价Cu即氯化铜,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D错误;故选B;17、C【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错误
27、;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烧碱是NaOH属碱,液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和KClO3同属于盐,故C正确;D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液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18、C【解析】分析: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 详解: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中水为还原剂,中水为氧化剂;综上所述,中水的作用与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的作用不相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9、C【解析】A含Fe3+的溶液显黄色,与无色溶液不相符,A不符题意;BCu2+离子会和
28、OH-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题意;C在强碱溶液中:Na+、K+、之间不反应且不与OH-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H+,CH3COO-能与H+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题意;答案选C。20、C【解析】A. 气体摩尔体积是针对每1mol气体而言,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B. 根据n=,可以算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从而算出原子个数;C. 每个铁原子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一个亚铁离子都会失去2个电子;D. 根据n=, 124g白磷(分子式为P4)所含分子数为NA。【详解】A. 标准状况下,22
29、.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CCl4不是气体,A错误;B. CO和N2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28g CO和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1mol,每个分子中都有2个原子,所以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2NA,B错误;C. 每个铁原子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一个亚铁离子都会失去2个电子,2mol金属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共失去了 4NA个电子,C正确;D. 根据n=,124g白磷(分子式为P4)的物质的量n=1mol,所含分子数为NA,D错误。21、D【解析】电解质是指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
30、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详解】A、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蔗糖等都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熔融的氯化钠属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22、A【解析】A密度=M/Vm,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BCO和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根据N=nNA=mNA/M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B正确;CCO和N2为双原子分子,根据选项B可知二者分子数相同,则含有原子数
31、也一定相同,C正确;DCO和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根据n=m/M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密度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aCO3 消毒(或漂白)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B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应为CO2,则E为CaCO3,常见的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气体还有氯气,则A应为Cl2,由此可知C为Ca(ClO)2,F为HCl,D为CaCl2,G为HClO,
32、H为O2,在实验室中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用双线桥法表示。【详解】B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应为CO2,则E为CaCO3,常见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气体还有氯气,则A应为Cl2,由此可知C为Ca(ClO)2,F为HCl,D为CaCl2,G为HClO,H为O2。(1)由以上分析可知E为CaCO3;(2)C为Ca(ClO)2,该物质与酸溶液作用可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消毒或漂白;(3)反应是Ca(ClO)2与CO2、H2O作用产生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 +H2O= CaCO3+2
33、HClO;(4)在实验室中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在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MnO2中的+4价变为反应后MnCl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获得2e-,Cl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HCl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e-,用双线桥法表示为:。【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突破口为B、A以及G的相关转化关系,题目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结合复分解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24、BaSO4 BaCO3 Ba(OH)2 K2C
34、O3 Ba(OH)2=Ba2+2OH BaCO3+2H+=Ba2+H2O+CO2 Ba2+2OH+2H+SO42-=2H2O+BaSO4 CO2+OH=HCO3- 【解析】(1)已知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A不溶于水和盐酸,钾盐均可溶,BaSO4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为BaSO4;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为CO2,则B为BaCO3;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含钡离子的化合物,C为Ba(OH)2;D可溶于水,D为含钾离子的化合物,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则D为K
35、2CO3;(2)C为Ba(OH)2,其为强碱,完全电离;(3)B为BaCO3,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C为Ba(OH)2,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E为CO2,足量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碳酸氢钡,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详解】(1)已知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A不溶于水和盐酸,钾盐均可溶,BaSO4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为BaSO4;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为CO2,则B为BaCO3;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钡的化
36、合物,C为Ba(OH)2;D可溶于水,D为含钾离子的化合物,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则D为K2CO3;故答案为;BaSO4;BaCO3;Ba(OH)2;K2CO3; (2)C为Ba(OH)2,其为强碱,则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答案为Ba(OH)2=Ba2+2OH; (3)B为BaCO3,则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C为Ba(OH)2,C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2H2O+BaSO4;E为CO2,E(足量)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答案为BaCO3+2H+=Ba2+
37、H2O+CO2;Ba2+2OH+2H+SO42-=2H2O+BaSO4;CO2+OH=HCO3-。25、 AC 烧杯、玻璃棒 6.0 13.6 15【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有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答案为:AC;烧杯和玻璃棒;(2)配制0.3 molL1 NaOH溶液480 mL,应选择容量瓶,实际配制溶液,需要氢氧化钠质量m=0.3 molL1 L40g/mol=6.0 g;答案为:6.0;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根据溶液浓度偏低,所以所
38、得溶液浓度0.3 molL1;答案为:;氢氧化钠溶解产生大量的热,未冷却就进行定容操作,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根据溶液浓度偏高,所以所得溶液浓度0.3 molL1因此,答案是: (3)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浓),则根据溶液稀释过程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c(浓)V(浓)(稀)V(稀),即mol(浓)molL,得V(浓)6mL;答案为:13.6;量取浓硫酸,应选择量筒;答案为:15;26、Cl2H2O = HCl +HClO 先变红后褪色 C CaCl2 Ca(ClO)2 Cl22OH- = Cl-+ ClO-+H2O CO2+H2O+Ca(ClO)2 = CaCO3+2HCl
39、O 143b/a 【解析】(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有酸性,次氯酸有弱酸性和漂白性。(2)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3)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4)氯气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5)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依据碳酸钙的物质的量计算次氯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其质量分数。【详解】(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次氯酸有漂白性,将B中溶液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2)装置 C 的实
40、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先通过湿润有色布条,如果有色布条褪色,证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氯气中的水分,再通入干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答案为C。(3)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漂白粉主要成份为CaCl2、Ca(ClO)2。(4)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 Cl-+ ClO-+H2O。(5)取 a g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 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lO)2 = CaCO3+2H
41、ClO,反应生成CaCO3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参与反应的次氯酸钙质量mCa(ClO)2=nM=b mol143g/mol=142bg,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质量分数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氯及其化合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各步骤发生的反应,计算准确性。27、K+、Cl-、OH- 铁粉 Ag、Cu Ag+、Cu2+、Cl-、OH- KNO3 【解析】(1)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OH-,结合离子的共存分析;(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与OH-发生反应的Ag+、Cu2+,利用比Cu、Ag活泼的金属Fe来回收;(3)根据复分解反应来分析。【详解】(1)甲
42、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废水中一定含有OH-,由于废水中的Ag+、Cu2+与OH-结合生成AgOH、Cu(OH)2沉淀,故Ag+、Cu2+不能在甲厂废水,应该存在于乙厂废水中;Ag+与Cl-会发生反应形成AgCl沉淀而不能共存,故Cl-在甲厂废水中,甲厂废水中除含有OH-、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还应该含有阳离子K+,故甲厂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K+、Cl-、OH-;(2)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厂废水中含有Ag+、Cu2+,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可知,金属活动性FeCuAg,所以加入铁粉能够与溶液中的Ag+、Cu2+发生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产生Ag、Cu,故加入Fe粉可回收的金属是Ag、Cu;(3)将甲厂和
43、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会发生反应:Ag+Cl-=AgCl;Cu2+2OH-=Cu(OH)2,可使溶液中的Ag+、Cu2+、Cl-、OH-转化为AgCl、Cu(OH)2沉淀,经过滤后得到的废水中主要KNO3,由于其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K、N营养元素,故可用来灌溉农田。【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注意判断甲、乙厂废水成分的分析,结合离子共存以及离子的性质分析解答,要结合溶液呈电中性分析判断溶液中含有的离子。28、 、 【解析】(1)能导电的物质是单质类导体如铁、电解质溶液如饱和溶液、离子化合物类型电解质熔融液如熔融的,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属于电解质,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指酸、碱、盐以外的化合物一般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