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L乙醇含分子为0.2NAB13g C-13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C32g O3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6NAD2.
2、4g Mg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0.1NA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 加过量NaOH溶液 加适量盐酸 加过量Na2CO3溶液 加过量BaCl2溶液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3、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贴图中最合适的标志是( )ABCD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不能等到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选择的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
3、是( )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6、11.2g Fe加入一定量的HNO3充分反应后,生成Fe2+、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将生成的气体NXOY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通入水中,反应后无气体剩余(NXOY+O2+H2O-HNO3 ),则通入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B0.14molC0.2molD0.13mol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28 g 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B标准状况下,17 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在常温常压下,11. 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0 mL 2 mol/LH2SO4溶
4、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 + SO42-BaSO4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2H2O4OH- + O2C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Al3+ + 3OH-Al(OH)3D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OH- + 2H2O2AlO2- + 3H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 gD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10、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5、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NAB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C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1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B铁制菜刀生锈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
6、(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1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Cl22NaBr= 2NaCl2Br2B4Fe(OH)2O22H2O=4Fe(OH)3C2NaHCO3Na2CO3+CO2+ H2ODCH4 + 2O2 CO2 + 2H2O1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HCl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C将0.2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2NAD50 mL12 mol/L盐酸与
7、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烷烃的是ACH4BC3H8CC4H8DC5H1216、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CNaH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H2SO4溶液与Fe(OH)3胶体混合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I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已知A、B、C、D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其中A为单质,X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1)组成单质A的元素符号为_。(2)写出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IIA、B、C、
8、D为三种常见物质。A是金属单质,且A的合金用量最大。这四种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1)向溶液C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_色。(2)写出图中CAB的离子方程式_。18、某溶液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沉淀中加入_,通过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19、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9、,常采用的方法有: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结晶 F、加热分解,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字母序号)(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_; (2)分离植物油和水_;(3)除去NaCl中所含的少量KNO3_; (4)除去CaO中少量CaCO3_;(5)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_;(6)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_20、用18 mol/L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mL ,量取
10、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从下列规格中选用:A 10 mLB 25 mLC 50 mLD 100 mL)(2)第步实验的操作是_。(3)第步实验的操作是_。(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写)?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C 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D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2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HNO3溶解。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NO 4H2O(1)请将上述反应改成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2)若生成448mL的NO
11、(标准状况下),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是_mol。(3)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硝酸的比例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4.48L乙醇所含分子,A错误;B. 13g C-13的物质的量约是1mol,13为质量数,是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不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C. 32g O3所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2g16g/mol2mol,其电子数为16NA,C正确;D. 2.4g Mg的物质的量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D错误。答案选C。2、B【解析】试题分析:除去粗盐中的Ca2、
12、Mg2、SO42及泥沙,由于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过量,必须考虑后面的步骤能将前面引入的杂质一并除去,Na2CO3溶液除去Ca2同时可以除去过量的BaCl2,因此必须在之后,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NaOH溶液和过量Na2CO3溶液,所以盐酸在最后一步,综合分析选B。故答案选B。3、D【解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属于腐蚀性药品,合理选项是D。4、D【解析】A. 蒸发操作时,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故A正确;B. 蒸馏操作时,需测量蒸气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两种
13、液体相互污染,故C正确;D.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与溶质不反应,且与原溶剂互不相容;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的密度相差越大越易分层。萃取剂的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故D错误,选D。5、B【解析】A冷水反应缓慢,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左移得不到胶体,A错误;B沸水中氯化铁水解能够生成氢氧化铁胶体,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会和FeCl3反应生成Fe(OH)3沉淀,C错误;DNaCl浓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反应,不能形成氢氧化铁胶体,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B【解析】11.2gFe的物质的量为0.2mol,Fe全部溶解,生成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所以Fe
14、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Fe3+的物质的量为0.16mol,共失去电子为0.04mol2+0.16mol3=0.56mol;由得失电子守恒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6mol,所以O2的物质的量为0.56mol/4=0.14mol。 答案:B。7、A【解析】A、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均是28g/mol,所以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B、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
15、数目小于NA,C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10 mL 2 mol/L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仍然为2 mol/L,D错误;答案选A。8、D【解析】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错误;B. 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B错误;C.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C错误;D.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客观事实、拆写原则、电荷守恒、原子守恒,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A.质量单位是克等,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等,CH4的摩尔质量为1
16、6gmol1,故B错误;C. 3.011023个SO2分子是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1=32 g,故C正确;D. 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如氯化钠固体不含分子,故D错误;故选C。10、B【解析】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的状态不是气体;1mol碳酸钠中含2mol钠离子;未明确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详解】标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A错误;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mol,1mol碳酸钠中含2mol钠离子,故1.06g Na2CO3含有0.02mol钠离子,B正确;未明确条件是否
17、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C错误;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B。【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题既考查了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11、C【解析】A金属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铁在氧气、水存在时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
18、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B不选;C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是因为碳酸钙能和酸反应,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D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C。12、C【解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性,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A正确;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
19、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B正确;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误;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D正确;答案选C。13、D【解析】阴影部分的含义是: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但又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该反应中溴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又是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B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
20、0价变为-2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不符合,选项B错误;C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D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4、B【解析】A、不是标准状况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B、N2和CO 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所以5.6g混合物含分子:=0.2mol,二者都
21、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选项B正确;C、胶体离子为多个分子或原子的集合体,将0.2 molFeCl3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小于0.2 NA,选项C错误;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选项D错误;答案选B。15、C【解析】烷烃即饱和链烃,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外,其余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所饱和,其通式是CnH2n+2,据此可知选项C不是烷烃,而是烯烃或环烷烃,答案选C。【点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特别是烷烃分子的通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1
22、6、C【解析】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 + 2OH+ 2H+ SO42= BaSO4+ 2H2O,A不合题意;B. 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B不合题意;C. NaH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符合题意;D. H2SO4溶液与Fe(OH)3胶体混合,离子方程式为3H+Fe(OH)3=Fe3+3H2O,D不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 Na2CO3H2OCO22NaHCO3 血红 2Fe3+Fe3Fe2+ 【解析】IA、B、C、D的焰色反应都
23、呈黄色,均含有Na元素,其中A为单质,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可推知E为H2,B为NaOH,X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与NaOH连续反应,可知X为CO2。II A是金属单质,且A的合金用量最大,则A为铁。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可以相互转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IA、B、C、D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均含有Na元素,其中A为单质,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可推知E为H2,B为NaOH,X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与NaOH连续反应,可知X为CO2,C为Na2CO3,D为NaHCO3。(1)钠的元素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24、 (2)由C转化为D是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Na2CO3+H2O=2NaHCO3,故答案为CO2+Na2CO3+H2O=2NaHCO3;IIA、B、C、D为三种常见物质。A是金属单质,且A的合金用量最大,则A为铁。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为FeCl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为FeCl2,D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则D可能为铁的某种氧化物。(1)向FeCl3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红;(2)CAB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18、CO32- Cl-、
25、SO42-、CO32- SO42-、CO32- 稀HCl 【解析】(1)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2)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3)利用硫酸钡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分析,碳酸钡可与盐酸反应【详解】(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因H与CO32反应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答案为CO32; (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能分别与Cl、SO42、CO32反应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答案为Cl、SO42、CO32; (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可能生成硫酸钡或碳酸钡沉淀,则可能纯在的离子为SO42、CO32,因碳酸钡可溶于盐酸,
26、可向沉淀中加入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如不溶解,说明不含CO32,存在SO42,若沉淀完全溶解,沉淀只有BaCO3,加入盐酸发生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SO42、CO32;稀盐酸19、B A E F C D 【解析】(1)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答案为B;(2)植物油与水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答案为A;(3)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选择结晶法分离,答案为E;(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aO,则选择高温分解法分离,答案为F;(5)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则该分离方法为萃取,答案为C;(6)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出四氯化碳,答案为D。【
27、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方法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20、(1)16.7 (3分) B (1分)(2)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3分)(4)A. 偏小 B. 无影响 C. 偏小 D. 偏大 (各1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浓V浓 = c稀V稀,且量筒的精确度
28、一般为0.1 mL,则V浓 = 16.7 mL;根据大而近原则,由于100 50 25 16.7 10,因此应选择25 mL量筒;(2)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为了防止暴沸引起安全事故,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散热,如果先向烧杯中加入16.7 mL浓硫酸,再向其中倒入水,则容易发生暴沸;(3)定容:当液面在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与凹液面相切;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4)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控制变量法,对分子的大小有(或没有)影响时,对分母的大小就没有(或有)影响;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
29、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逐渐变稀,该情况能使所量取16.7mL液体所含n偏小,但对V无影响,因此(即c)偏小;B、该情况对分子、分母均无影响,因此对(即c)无影响;C、该情况导致n偏小,但对V无影响,因此(即c)偏小;D、该情况导致V偏小,但对n无影响,因此因此(即c)偏大。【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涉及内容是浓硫酸的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等,平时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稀释溶液过程中,我们往往都是把浓度大溶液加入到浓度小的溶液中,这样为防止混合放热,放出热量造成液体
30、飞溅伤人,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等都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或浓硝酸中,这样才能做到实验安全,不至于发生危险。21、 0.06 【解析】(1)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 4H2O;硝酸、硝酸铜均拆成离子形式,剩余物质均不拆,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 4H2O;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共失电子6个,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硝酸根离子中氮原子得到6个电子,单纯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如下:。故答案为:。(2). 448mL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0.02mol3=0.06mol.故答案为:0.06。(3)根据反应可知,8mol HN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硝酸有2mol,所以被还原的硝酸参与反应硝酸的比例为2/8=1/4。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