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院附中师苑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师院附中师苑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有关0.1mol/LKN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1L水中溶解10.1g KNO3,即可配制得0.1mol/L KNO3溶液B100mL该溶液中含NO3-0.1molC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所取出的
2、KNO3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D1L该溶液中含KNO310.1g2、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KHSO4=K+H+SO42- BNaHCO3=Na+H+CO32-CMg(NO3)2=Mg2+(NO3)22- DKClO3=K+Cl5+3O23、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D木炭(C)和O24、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6:2:3 的 AClx、BCly、CClz 三种盐溶液分别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等量沉淀,则 x:y:z 为:A1:3:
3、2 B1:2:3 C2:4:5 D2:3:15、下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氯化氢气体中含有的氯气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D蒸馏时,通入冷凝管的冷水却水应该从下边进,上边出6、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中( )A75.77%表示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的丰度C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的质量数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转移溶液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Na+。某
4、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CSO42、NH4+、Na+、CO32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2+9、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硝酸、生石灰、石灰石 B醋酸、纯碱、食盐C盐酸、乙醇、硝酸钾 D硫酸、烧碱、碳酸氢钠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液是溶液,因为其中分
5、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BNaOH 是电解质,因为NaOH 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NaHSO4 是酸,因为NaHSO4 能够电离出H+DFeCl2 和FeCl3都是盐酸盐,因为它们都是由 Cl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11、现有两种硫酸溶液,其中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密度为1 g/cm3,另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密度为p2 g/cm3 ,当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3 g/cm3,则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CD12、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熔融的氢氧化钾 B氯化钠溶液 C铜固体 D氯化镁晶体13、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6、 B C 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B0.5 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总数目为3.5NA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D0.5NA个氯气(Cl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L的NaCl中所含Na数目为NAB22.4LCl2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C32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D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16、能够直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17、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
7、,现将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BCD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 +2H2O = Na+ 2OH+ H2B锌粒与稀盐酸反应:Zn + 2H+ = Zn2+ + H2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OH+ H+=H2ODCaCO3与HNO3反应:CO32+2H = H2O + CO219、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五种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支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若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则最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8、B若全部没有明显现象,则最后加入的是NH4NO3溶液C若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两支试管出现沉淀,则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20、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21、下列关于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氢气产生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A仅B仅C仅D22、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9、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B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该物质是钠盐C无色试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试液中含NH3D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结论: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Cl-、CO32-、SO42-中的某一种。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
10、味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 _、B_、C _、D_。24、(12分)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NH4+OH-NH3+H2O)(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mol气体;(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推断该混合物是否一定含有Cl-?_(答是或否)(2)
11、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_(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3)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_。(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A该混合液中一定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B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K+、Cl-C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Mg2+、K+、Cl-D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SO42-,可能含有Mg2+、K+、Cl-(5)我国政府为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
12、O3+KI+H2SO4K2SO4+I2+H2O配平该方程式,并且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25、(12分)为了减少“84”消毒液对物品的腐蚀,天津一中高三师生给教室消毒使用的是二氧化氯泡腾片: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一59C,沸点为11.0C ;易溶于水。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3、。(1)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为了运输和贮存便利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模拟工业上用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 H2O2 沸点150CA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ClO3 + H2O2 + H2SO4 = 2ClO2+O2+Na2SO4+ 2H2O(2) NaClO3放入仪器A中,仪器B中的药品是_(写化学式)。如果仪器B改成分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_。(3)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ClO2,然后通过C再到D中反应。通空气
14、不能过快,空气流速过快时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通空气也不能过慢,其原因是_。(4)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a.降低NaClO2的溶解度 b. 减少H2O2的分解c.使ClO2变为液态 d.加快反应速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是淡黄色透明液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等领域的杀菌消毒。ClO2稳定性较差,“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是以碳酸钠为稳定剂,有效成分为NaClO2。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拟证实其中的有效成分并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用样品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的质量与样品质量的比值来衡量)。请回答下列问题:(5)为证实“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方法是:_。(6)为测定“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二氧化
15、氯的含量,现进行以下操作:取mg(2g左右)试样,置于烧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盐酸溶液:在锥形瓶中加入4g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溶液放入烧瓶中,关闭旋塞。缓慢加热烧瓶,使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全部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I2+2S2O=2I -+S4O),共用去VmL硫代硫酸钠溶液。NaClO2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还原产物为Cl-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二氧化氯被还原为
16、氯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26、(10分)实验室需要 0.5molL-1 的 NaOH 溶液 480mL,现欲配制此溶液,有以下仪器:烧杯 100mL 量筒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该实 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称量、计算、 溶解、 倒转摇匀、 转移、洗涤、定容、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用序号填 空),其中在操作中需称量 NaOH 的质量为_g。(3)下列操作结果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_。A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B称量时
17、用了生锈的砝码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4)若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在托盘天平左盘放有 20g 砝码,天平达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图,则该同学所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_g。27、(12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l)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沉淀A_。(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填化学式)
18、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填操作名称)。28、(14分)某研究小组以绿矾(FeSO47H2O)为原料制备化合物AK3Fe() (C2O4)xyH2O并通过如下实验步骤确定A的化学式: 步骤1:准确称取A样品4.91g,干燥脱水至恒重,残留物质量为4.37g;步骤2:将步骤1所得固体溶于水,经测定含Fe3+0.0l00mol;步骤3:准确称取A样品4.91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 00mol-L1的H2SO4,溶液和适量蒸馏水,用0.5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当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为 Mn2+时,消
19、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矾(FeSO47H2O)若保存不当或长期放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该反应中 FeSO4表现的性质为_(填字母)。A氧化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和还原性 D酸性(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8.0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3.00 molL-1的H2SO4溶液时,量取浓硫酸需要的量筒规格为_(填字母)。A10mL B25mL C50mL Dl00mL(3)步骤2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将该离子方程式配平:_MnO4-+_ C2O42-+_H+=_Mn2+_CO2+_H2O。通过计算确定化合物A中x、y的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29
20、、(10分)海洋是“聚宝盆”,工业上,人们直接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类物质的种类和质量,如下表:海水密度(g/L)CaSO4NaClMgCl2MgSO4NaBr1.130.561.200.911.210.053.260.0040.0081.220.0159.650.010.041.260.012.640.020.020.041.311.400.540.030.06 (1)常采用_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2)为得到含杂质较少的食盐,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控制在_之间。(3)粗盐中常含有MgCl2、MgSO4、CaCl2等杂质,通常在实验室中依次加入_、_、_、_等四种物质除去杂
21、质。(填化学式)(4)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取氯气,同时得到几种重要的化工产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电时阳极产物是_该产物的检验方法是_(5)电解过程中得到气体物质还可以化合为HCl,在实验室中我们利用_和_ 反应(写名称)来制取。该气体_溶于水,可以做喷泉实验。写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_(6)新制的氯水显_色,这是因为氯水中有_(填微粒符号)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的现象是_,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_来吸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
22、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试题分析:A10.1g KN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即可配制得0.1mol/L KNO3溶液,体积1L为溶液体积,不是溶剂水的体积,故A错误;BNO3-浓度为0.1mol/L,100mL该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1=0.01mol,故B错误;C溶液是均匀的,取出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所取出的KNO3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故C错误;D1L该溶液中含KNO3的质量为1L0.1molL-1101g/mol=10.1g,故D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2、A【解
23、析】试题分析:A、硫酸氢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选A;B、碳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错误,不选B;C、硝酸镁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符号写错,不选C;D、氯酸钾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错误,不选D。考点: 电离方程式的判断【名师点睛】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可逆符号。同时要注意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如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碳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3、C【解析】A、如果加热则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生成氧化钠,A不符合。B、如
24、果CO2过量,则生成碳酸氢钠,不过量生成碳酸钠和水,B不符合。C、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符合。D、氧气过量则生成CO2,氧气不足则生成CO,D不符合;所以答案选C。4、A【解析】发生AgCl=AgCl,因为生成AgCl的量相同,因此三种溶液中Cl物质的量相等,推出x:y:z=1:3:2,故选项A正确。5、C【解析】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A正确;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B正确;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几乎不溶解,而HCl能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气体中含有的氯
25、化氢,但HCl中混有的氯气无法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故C错误;D蒸馏时,冷却水的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则通入冷凝管的冷水水应该从下边进,上边出,故D正确;答案为C。6、C【解析】本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涉及到下列几个概念:同位素、丰度、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详解】A.75.77%表示的丰度,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B.24.23%表示的丰度,不是的丰度,故B错误;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乘以各自的丰度,故C正确;D.36.966表示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的质量数,故D错误。故选:C7、A【解析】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
26、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A错误;B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B正确;C萃取可用分液漏斗,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D转移液体时要防止液体飞溅,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D正确;故选A。8、B【解析】向100m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NH4+;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得到的1.6g固体为氧化铁,可计算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1.6g160g/mol0.01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铁元素,不确定为Fe3+或Fe2+,原溶液中一定无CO32-;滤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溶液中存在
27、钠离子,由于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滤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无现象,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Al3+;滤液加入足量BaCl2和稀盐酸,生成4.66g不溶于盐酸的固体为硫酸钡,可计算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硫酸根离子;可根据电荷守恒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据此解答。【详解】A、由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则不确定原溶液中是Fe3+还是Fe2+,A错误;B、根据该流程,已确定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至少为:0.02mol+20.02mol0.06mol,已确定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为:20.02mol0.04mo
28、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氯离子且至少为0.02mol,即c(Cl-)0.2 molL-1,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a+不一定存在,C错误;D、检验亚铁离子时,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应该先加KSCN溶液,此时溶液现象必须是无色,然后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红色,则含有Fe2+,先加氯水不合适,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B项为难点、易错点,注意根据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氯离子是否存在。9、D【解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
29、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据此解答。【详解】A、硝酸、生石灰(CaO)、石灰石(CaCO3)分别属于酸、氧化物、盐,A错误;B、醋酸、纯碱(Na2CO3)、食盐(NaCl)分别属于酸、盐、盐,B错误;C、盐酸、乙醇、硝酸钾分别是混合物、有机物、盐,C错误;D、硫酸、烧碱(NaOH)、碳酸氢钠分别属于酸、碱、盐,D正确。答案选D。10、C【解析】A葡萄糖液是溶液,葡萄糖为溶质,其直径小于1nm,A依据正确;BNaOH是电解质,因为NaOH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B依据正确;CNaHSO4是盐,因为NaHSO4能够电离出的阳离子含Na+,C依据错误;DFeCl2和FeC
30、l3都是盐酸盐,因为它们电离出的阴离子只含有Cl,阳离子为金属离子,D依据正确;答案为C。11、D【解析】假设两份溶液的体积均为VL。根据c=,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n1=c1V,同理n2= c1V,则总的物质的量n= c1V +c2V;混合溶液的体积;则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12、A【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据此利用排除法作答。【详解】A.熔融的氢氧化钾,是化合物,且在此状态下电离会生成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因此可以导电,是电解质,故A项正确; B.氯化钠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但属于混合物,因此不
31、是电解质,故B项错误;C.铜固体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但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C项错误;D.氯化镁晶体是电解质,但是镁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氯化镁晶体不导电,故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与物质导电的原因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在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13、D【解析】A、氢气易燃烧,且为气体,故为易燃气体,故A正确;B、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氧化
32、剂,故B正确;C、浓硫酸是强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C正确;D、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可以食用,无毒性,故D错误;故选D。14、B【解析】A、2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A错误;B、15 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 mol7NA=25NA,B正确;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错误;D、15NA个Cl2的物质的量为 mol=15 mol,D错误;故选B。15、C【解析】A.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出1 mol/L的NaCl中所含Na数目,故A错误;B. 没有给定气体的存在状态是否为标况下,所以22.4LCl2的量不一定为1
33、mol,所含分子数不一定为NA,故B错误;C. 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g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氧气中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C正确;D. 56g铁的物质的量为1mol,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由0价升高到+2价,1mol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6、B【解析】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无现象、气体生成,以此来解答。【详解】A. 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B.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
34、、无现象、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符合题意;C. 稀盐酸不能鉴别BaCl2、NaCl,故C不符合题意;D. 稀硝酸不能鉴别BaCl2、NaCl,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7、A【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2NaHCO3Na2CO3+H2O+CO2 m284 106 62m(NaHCO3) w1w2m(NaHCO3)84(w1w2)/31则该样品的纯度是w184(w1w2)/31w1(84w253w1)/31w1答案选A。【点睛】利用差量法进行方程式计算要注意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并能列出方程组计算。18、B【解析】A、电荷不守恒;B、电荷守恒、质量守恒;C、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CaCO3难
35、溶。【详解】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 +2H2O = 2Na+ 2OH+ H2,故A 错误;B、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离子方程式为:Zn + 2H+ = Zn2+ + H2,故B正确;C、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C错误;D、CaCO3难溶,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错误。故选B。19、C【解析】A在五种溶液中,AgNO3溶液和BaCl2、HCl、Na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A结论正确;BNH4NO3溶液和Na2CO3、AgNO3、BaCl2、HCl
36、溶液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则全部没有明显现象时,最后加入的是NH4NO3溶液,B结论正确;C如果最后加人的是HCl溶液,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只有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一支试管出现沉淀,C结论错误;D若最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AgNO3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D结论正确;答案为C。20、D【解析】根据杂质铝的性质,选择除杂试剂。【详解】镁和铝都能溶于强酸(A、C项错误);镁和铝都不能溶于氯化钠溶液(B项错误);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而镁不能(D项正确)。本题选D。21、D【解析】钠与水反应
37、产生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故不正确;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反应,故不正确;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的氧气产生,故不正确;过氧化钠投入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又使其褪色,故不正确。答案选D。22、A【解析】A.原无色溶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为CO2,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所以该结论正确,A项正确;B.钠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所以焰色反应呈黄色的物质也可能是钠单质、钠的氧化物和NaOH,该结论是错误的,B项错误;C.因为NH4+OH-NH3+H2O,N
38、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原溶液中含NH4+,所以该结论错误,C项错误;D.因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AgCl也是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因此原无色溶液也可能含Ag+,该结论错误,D项错误;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A.BaCl2 B. AgNO3 C. CuSO4 D. Na2CO3【解析】试题分析:C盐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盐中一定含有铜离子,但是一定不含油碳酸根离子;向四种盐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生成,所以B盐中含有银离子,不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说明D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D必须为Na
39、2CO3,B为AgNO3,C为CuSO4,A为BaCl2。考点:物质的鉴别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每种离子只能用一次,本题比较容易。24、否 NH4+ 0.8mol/L BaSO4、BaCO3 A 1:5 0.3mol 【解析】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一定含有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含NH4+;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则沉淀为碳酸钡、硫酸钡,SO42-的物质的量
40、为4.66g233g/mol=0.02mol,CO32-的物质的量为(12.544.66)g197g/mol=0.04mol,结合离子之间的反应及电荷守恒来解答。【详解】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一定含有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含NH4+;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则一定含硫酸钡,SO42-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CO32-的物质的量为(12.544.66)g197g/mol=0.0
41、4mol,含CO32-、SO42-,则一定不含Mg2+、Ba2+,阳离子电荷总量为0.08mol,CO32-、SO42-的电荷总量为0.02mol2+0.04mol2=0.12mol,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阳离子K+,综上所述,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则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0.12mol-0.08mol=0.04mol。(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推断该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Cl-;(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NH4+,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08mol0.1L0.8mol/L;(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B
42、aSO4、BaCO3;(4)综合上述实验,该混合液中一定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答案选A。(5)反应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5价,KI中I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分别由+5价、-1价变化为0价,可知(KIO3):n(KI)=1:5,结合质量生成配平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在上述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碘单质的量是3mol,所以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3moL。【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把握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反应及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及离子检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