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药品橱甲橱乙橱丙橱丁橱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红磷,硫铜,锌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2、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铝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Al+Ag+=Al3+Ag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42-=BaSO4C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无明显现象:Cu(OH)2+2H+=Cu2+2H2OD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2H+ BaCO3=Ba2+ H2O + CO23、以下是
3、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第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D第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 + 2Cl BCH3COOH =CH3COO+ H+CKOH
4、= K+ + OH DH2SO4= 2H+ + SO426、(题文)已知:某溶质R的摩尔质量与H2S的相同。现有R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 gcm3的溶液, 该溶液中R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约为()A6.8 B7.4 C8.9 D9.5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NH4+、Br、OH BBa2、HCO3-、SO42、K+CAg、Cl、Na+、NO3 DH、Na、Fe2、NO3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所含分子数为0.5NAB40gNaOH含有氧原子数为NAC22.4L O2所含
5、的原子数目为NA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NA个氢原子9、已知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其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4Cl2+5H2O=2NaCl+2H2SO4+6H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S2O3发生还原反应B该反应表明了Cl2的氧化性C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有NaCl、HClD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10、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不同电子上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不同,下列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11、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O2和O3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比为23B原子数目比为32C
6、体积比为23D密度比为2312、按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1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铁与稀硫酸反应1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银、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15、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5.00mL1.00mol/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mol/L盐酸B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C用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每次做完后都要用硫酸洗涤D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拌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易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B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C生铁炼钢的过程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 Ca(ClO)2 见光分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溶液中含有X、Y2、Z2三种常见的无机离子。如下图所
8、示,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第步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含Y2.(1)判断X、Y2、Z2分别为_、_、_(写离子符号)。(2)写出、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18、某溶液只含Cl、CO、SO、Na、K、Mg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经实验:原溶液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说明理由_。19、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9、。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2NaClO2 + Cl2 =2ClO2 + 2NaCl。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1)仪器P的名称是_。(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4)F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填接口字母)。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
10、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D_。(2)装置中的错误是_。(3)分离下列混合物的实验操作中,用到实验装置的是_,用到装置的是_(填字母代号)。A水和泥沙的混合物 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C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D淀粉胶体和氯化钠溶液E固体氯化钠和碘单质 F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4)粗盐提纯所需装置为_和_,操作过程中均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5)装置可用于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如何检验萃取后的碘水中还存在碘单质_。21、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_;(2)Mg(OH)2固体溶于足量盐酸溶液:_;(3)向溶液中加入少
11、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4)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橱中的药品为酸,乙橱中的药品为碱类,丙橱中的药品为非金属单质类,丁中的药品为金属单质类,单质碘属于非金属单质类,故放在丙橱中。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点睛】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如盐酸,硫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如铜,锌)和非金属单质(如红磷,硫,碘)。2、D【解析】A铝片插入硝
12、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Al+3Ag+Al3+3Ag,故A错误;B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错误;C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发生酸碱中和而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C错误;D. 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 BaCO3 = Ba2+ + H2O + CO2,故D正确;故选D。3、D【解析】A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以提高CO2的吸收,因此先通NH3后通CO2,故A说法正确;BNaHCO3的溶解度小于
13、Na2CO3,利用了溶解度的差异,故B说法正确;C操作是过滤,因此利用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说法正确;D晶体是NaHCO3,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4、A【解析】A. 溴易挥发,可用水封;B. 湿润的KI淀粉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说明气体和碘离子反应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C. 碘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CCl4;D. 该题中,产生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可能是氯化银,也有可能是硫酸钡。【详解】A. 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封,A正确;B. NO2气体、溴单质等也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单质遇到
14、淀粉变蓝,B错误;C. 碘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CCl4,则碘盐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不会发生萃取,C错误;D. 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含有Ag+,有可能含有SO4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卤族元素的知识,熟悉溴的物理性质,碘单质的特性,萃取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B【解析】A. CaCl2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Ca2+和Cl-,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 + 2Cl,故A正确;B.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H+,故B错误
15、;C. KOH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K+和OH-,电离方程式为:KOH = K+ + OH,故C正确; D.硫酸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H+和SO42-,电离方程式:H2SO4= 2H+ + SO42,故D正确。答案选B。6、C【解析】分析:依据c1000/M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某溶质R的摩尔质量与H2S的相同,即为34g/mol。现有R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 gcm3的溶液,因此根据c1000/M可知该溶液中R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C。7、D【解析】A.Cu2+、NH4+与OH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Ba2与SO42发生的是
16、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Ag与Cl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H、Fe2、NO3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睛】(1)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2)H与NO3在一起相当于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8、B【解析】A、标准状况酒精不是气体, 11.2L酒精不是0.5mol,故A错误;B、40gNaOH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NA,故B正确;C、没有给定标准状况下,22.4L 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无法计算O2所含的原子数目,故C错误
17、;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NA个氢原子,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9、A【解析】A.反应中硫代硫酸钠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氯气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C正确;D.水中的元素没有变价,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A。10、D【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从内到外排布的顺序为K、L、M、N、O、P、Q,电子层距离原子核越近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越低,则K、L、M、N中N层能量最高,故D正确。11、D【解析】A根据N=nNA=NA知,相同质量时,其分子数
18、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则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分子数目比=48g/mol32g/mol=32,故A错误;B根据A知,其分子数之比为32,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原子数目之比=(32) (23)=11,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Vm知,相同质量时,其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因此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体积比=48g/mol32g/mol=32,故C错误;D根据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因此O2和O3的密度比=32g/mol48g/mol=23,故D正确;故选D。12、B【解析】A、由PV=nRT可知,同
19、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A正确;B、由PV=nRT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又V=m/,若质量相等时,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密度成反比,B错误;C、由pM=RT可知,同温同压下摩尔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正确;D、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下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D正确。13、D【解析】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反应,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且反应过程中有离子的参加或生成,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
20、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不是离子反应,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降低,O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属于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铁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反应前后Fe的化合价升高,H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答案选D。14、C【解析】A食盐为
21、混合物,A错误;B碘酒为混合物,硫酸氢钠属于盐而不属于酸,B错误;C每种物质均符合顺序,C正确;D石灰水是混合物,D错误;答案选C。15、B【解析】A.在烧杯中溶解、稀释,冷却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配制1.00mol/L的HCl,A错误;B.I2容易溶于无色液体物质CCl4,而在水中溶解度小,水与CCl4互不相溶,所以加入CCl4后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B正确;C.用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每次做完后都要用盐酸洗涤,C错误;D.过滤操作中,不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拌,否则会把滤纸弄坏,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6、B【解析】A.食盐水与水垢不反应。B.
2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C.生铁炼钢时,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如碳与氧气反应。D. Ca(ClO)2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详解】A. 食盐水与水垢不反应,A错误。B.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B正确。C. 生铁炼钢时,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如碳与氧气反应,C错误。D.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Ca(ClO)2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l SO42 CO32 BaCO3 + 2H+ = Ba2+ + CO2 + H2O CO2 + 2OH + Ca2+ = CaCO3
23、+ H2O 【解析】根据实验中沉淀的颜色和是否溶于酸分析沉淀的成分,进而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详解】(1)溶液中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说溶液中有氯离子,故答案为 Cl , SO42 , CO32;(2)反应为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式为: BaCO3 + 2H+ = Ba2+ + CO2 + H2O;反应 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
24、O2 + 2OH + Ca2+ = CaCO3 + H2O。【点睛】1.氯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2.硫酸根离子: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3.碳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溶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8、Mg2+、Cl-CO32-、SO42-K+、Na+是溶液必须呈电中性,有Mg2+,无CO32-、SO42-,则必然有Cl-【解析】.题目所给的六种离子中,只有Mg2遇NaOH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向原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和SO42;原溶液中加AgNO3溶
25、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则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a+,故答案为Mg2+、Cl-;CO32-、SO42-; K+、N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Mg2+,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但根据上述判断可知原溶液中无CO32-、SO42-,则一定含有Cl,故答案是:是;溶液必须呈电中性,有Mg2+,无CO32-、SO42-,则必然有Cl-。19、分液漏斗 MnO2+4H+2Cl Mn2+ +Cl2 +2H2O 饱和食盐水 d 【解析】(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浓盐酸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则P为分液漏斗
26、;(2)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 +Cl2 +2H2O;(3)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根据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杂质,然后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水,故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饱和食盐水;(4)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进行尾气处理,故用双孔橡皮塞,答案为:;d。八、元素或物质推断题20、分液漏斗 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 C E 引流 搅拌,防止因受热不均引起固体飞溅 取萃取后的碘水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变蓝,则未萃取完全
27、;反之完全 【解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D是分液漏斗。(2)蒸馏实验时冷凝水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则装置中的错误是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3)装置分别是蒸馏、分液、蒸发、过滤和升华。则A水和泥沙的混合物需要过滤;B酒精与水互溶,水和酒精的混合物需要蒸馏;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需要分液;D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淀粉胶体和氯化钠溶液需要渗析法分离;E碘易升华,固体氯化钠和碘单质需要升华法分离;F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需要溶解、过滤、蒸发实现分离。所以用到实验装置的是C,用到装置的是E;(4)粗盐提纯需要溶解、过滤、蒸发,则所需装置为和,操作过程中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
28、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受热不均引起固体飞溅。(5)碘遇淀粉显蓝色,则检验萃取后的碘水中还存在碘单质的操作是:取萃取后的碘水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变蓝,则未萃取完全;反之完全。21、H+ + HCO3- = H2O + CO2 Mg(OH)2 + 2H+ = 2H2O + Mg2+ Ca2+ + HCO3- + OH- = H2O + CaCO3 Ca2+ + 2HCO3- + 2OH- = CO32- + 2H2O + CaCO3 【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相对用量。【详解】(1)水溶液中,NaHSO4Na+H+SO42-,NaHCO3Na+H
29、CO3-。则两溶液混合时H+ + HCO3- = H2O + CO2;(2)Mg(OH)2固体不溶于水,溶于足量盐酸Mg(OH)2 + 2H+ = 2H2O + Mg2+;(3)因HCO3- + OH- = CO3 2+H2O,则有CaCO3沉淀生成。又NaOH溶液少量,则有剩余HCO3-,生成NaHCO3。故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Ca2+ + HCO3- + OH- = H2O + CaCO3; (4)当NaOH溶液足量时, HCO3- 完全反应,生成 CaCO3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 + 2HCO3- + 2OH- =CaCO3 +CO32- + 2H2O 。【点睛】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以少量物质完全反应确定生成物,设少量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配平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