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8g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B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目为C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D在标准状况下,LCO和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2、下列四幅图中,小白球代表的是氢原子,大灰球代表的是氦原子。最适合表示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图示是ABCD3、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AH2HClBNa2CO3NaHCO3CFeCl3FeCl2DSO2SO3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SO4=Na+H+BMg(NO3)2=
3、Mg2+2CNaHCO3=Na+H+DNa2SO4=2Na+5、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实验室完成氯气性质实验后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C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应往高处去D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原子总数;质子总数;分子总数;质量。A B C D7、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A加热溶解B趁热过滤C蒸发结晶D降温结晶8、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HCl溶于水:HCl=H+Cl-B
4、KOH溶于水:KOH=K+OH-CFe2(SO4)3溶于水:Fe2(SO4)3=2Fe2+3SOD(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SO9、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碘和四氯化碳B水和四氯化碳C酒精和水D汽油和植物油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不是标准状况不能计算B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C46g二氧化氮(NO2)和46g四氧化二氮(N2O4)含有的原子数不一样多D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11、A蒸
5、发操作时,当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应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12、已知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每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IO3-被氧化C每生成1molCuI,有12molKI发生氧化反应D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被还原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
6、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溶液胶体浊液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1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 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C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15、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HHSO4-C核素23Na的核外电子数是11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6、下列溶液的Cl浓度与75mL 1mol/L
7、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A150mL 1mol/L的NaClB75mL 1mol/L的AlCl3C25mL 3mol/L的KClD100mL 1mol/L的CaCl217、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l2Cl-BI-I2CSO2SO32-DCuOCu1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ACO32-CO2BCl-Cl2CCr2O72-Cr3+DNONH3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 +2H =H2OB氨气通入醋酸CH3COOH + NH3 = CH3COONH4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 + OH = H2O + CO
8、2 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 + OH = H2O + SO4220、某元素R的原子的质量数为70,其核内中子数为39,它的离子有28个电子,则此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应为ARO BR2O3 CRO2 DR2O52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22、甲、乙两烧杯中
9、各盛有100mL3mol/L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甲:乙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H2SO4为0.2molB参加反应的NaOH约为0.27molC加入铝粉的质量A5.4D与硫酸反应的铝粉的质量7.2g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现有 0.1L 无色溶液,其含有的阳离子可能是 K+、Cu2+、Ca2+,含有的阴离子可能 Cl-、CO32-、SO42-现做以下实验:取 50mL 溶液置于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洗涤, 干燥,后称得 4.30g 固体将所得白色固体
10、配成悬浊液后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将剩余固体过 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 2.33g取少量实验后上层清液滴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填离子符号),一定含有_(填离子符号),可能含有_(填离子符号),请设计方案证明原溶液中可能含 有的离子:_。(2)写出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若经证明没有 Cl则该溶液中的 K+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4、(12分)有、四种化合物,分别由、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不溶于水和盐酸;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11、;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推断、的化学式: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氯化钙反应:_。与盐酸反应:_。与稀硫酸反应:_。25、(12分)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100 mL1.5 molL-1稀硫酸,则需用量筒量取_mL 的浓硫酸,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为_(填标号)。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3)整个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有_。(4)下列情
12、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将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_。转移溶液时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26、(10分)实验室需要1.2molL-1NaOH溶液80mL,步骤如下:(1)选择仪器:有如图所示的仪器,配制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除以上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填仪器名称)。(2)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得知,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应为_g。(3)称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应向_(填“左”或“右”)调节螺母以使天平平衡。称量一
13、个小烧杯的质量。下图表示称量小烧杯的过程:“”表示在托盘上放上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下砝码(5g以下用游码)。砝码质量/g502020105称量(取用砝码过程)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由以上图示可知,小烧杯的质量为_g。(4)溶解,冷却。(5)移液、洗涤:洗涤23次的目的是_。(6)定容、摇匀。27、(12分)(6分)用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1.84mol/L的硫酸240mL,回答问题:(1)该实验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2)配制时需要用量筒量取98%硫酸 mL(3)若配制1.84mol/L的硫酸溶液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其中将使配制
14、的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A将 98%的浓硫酸溶于水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B将稀释的硫酸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加水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28、(14分)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得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2)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漂白粉溶于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所得的溶液可用于漂白这是利用生成的 HClO,而该溶液长时间放置又会失去漂白能力,所涉及的化学反
15、应方程式为_。(3)向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 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 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a)写出并配平 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HIO3+_该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把 KI 换成 KBr,则 CCl4层变为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 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c)加碘盐中含碘量为 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 KIO3 的食盐)1000kg,若 KI 与 Cl2
16、反应之 KIO3,至少需要消耗 Cl2_mol(保留 2 位小数)。29、(10分)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Ba2+、Mg2+、Fe3+、SO42-、Cl-、CO32-。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配成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取试样溶液100mL,向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2.33g,滴入足量盐酸沉淀质量不变。另取试样溶液100mL,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16g再滴入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1)该雾霾中肯定不含的离子为_。(2)该雾霾中肯定含有的离子为_。(3)1.16g白色沉
17、淀为_(写化学式)。(4)反应中消耗的BaCl2的物质的量为_mol。(5)操作中加盐酸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 28gN2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B. 因为是常温常压下,不可用22.4L/mol计算,故B错误;C. 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故C错误;D. 在标准状况下,LCO和N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正确;答案:D2、C【解析】试题分析:氦气的摩尔质量为4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设质量为4g,则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氢气
18、分子与氦气分子的分子数之比为:2mol:1mol=2:1,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故B、D错误;A中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中为2:1,故选C。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3、C【解析】A. H2HCl,H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A错误; B. Na2CO3NaHCO3,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即可变为NaHCO3,B错误;C. FeCl3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正确;D. SO2SO3,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D错误;故
19、答案为:C。4、C【解析】A硫酸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在溶液中也发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A正确;BMg(NO3)2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2,B正确;C碳酸为弱酸,所以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C错误;DNa2SO4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D正确;故选C。5、C【解析】ACl2有毒,直接排放到大气会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故A不符合安全要求,故A错误;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故B不符合安全要求,故B错误;C
20、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往高处去,故C符合安全要求,故C正确;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酸液飞溅,故D不符合安全要求,故D错误;故选C。6、D【解析】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根据气体的分子构成、原子构成作进一步判断。【详解】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原子总数相等。一氧化氮分子、氮气分子或氧气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等,所以两容器中总质子数不一定相等。两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总质量不一定相等,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
21、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着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分子的构成。7、C【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先将其加热溶解,在趁热过滤,最后降温结晶,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结晶;综上所述,本题选C。8、C【解析】A. HCl溶于水全部电离成H+和Cl-,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故A正确;B. KOH溶于水全部电离成K+和OH-,电离方程式为KOH=K+OH-,故B正确;C. Fe2(SO4)3溶于水全部电离成Fe3+和SO,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故C 错误;D. (NH4)2SO4溶于水全部电离成NH
22、和SO,电离方程式为(NH4)2SO4=2NH+SO,故D正确;答案选C。9、B【解析】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详解】A.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A项不符合题意;B. 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B项符合题意;C. 酒精和水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 汽油和植物油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分液漏斗用于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分离液体时,需注意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10、D【解析】A. 64gSO2的物质的量=1mol,一个SO2分子含有
23、3个原子,则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A错误;B. 不是标况下,无法计算NA个二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故B错误;C. 46g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1mol,含有原子数为3NA,46g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0.5mol,含有原子数为0.5NA=3NA,均为3NA,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含有有的Na+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钠离子数为0.02 NA,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1、D【解析】D错,如果没有试管夹,绝对不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会烫伤;其他三个选项正确;12、D【解析】反应中碘化钾中
24、碘元素化合价升高到碘单质。碘酸铜中的碘化合价降低到碘单质,铜化合价降低。注意为归中反应。【详解】A. 碘酸铜中的铜化合价降低生成碘化亚铜,碘化亚铜中的碘来自于碘化钾,所以CuI是还原产物,故错误;B. 反应中转移22个电子,所以当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IO3-被还原,故错误;C. 反应中生成2molCuI,有22mol碘化钾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每生成1molCuI,有11molKI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D. 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归中反应的分析,反应中碘化钾中的碘有部分化合价升高到碘单质,还有部分到碘
25、化亚铜,碘酸铜中的碘化合价降低到碘单质,铜化合价降低到碘化亚铜。13、B【解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B、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 ,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正确;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先把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C错误;D、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因此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综
26、上所述,本题选B。14、A【解析】A.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0.1mol金属钠变为钠离子失去0.1mol电子,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故A正确; B.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 32 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氧原子的数目为2NA,故C错误;D.此选项中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用公式计算CaCl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出氯离子的数目,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注意几点:金属钠变成钠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根据 结合分子结构判断,根据温度压强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判断。15、B【解析】
27、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20+17=37,该原子的表示方法为Cl,故A正确;B硫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硫酸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B错误;C钠为11号元素,核素23Na的核外电子数是11,故C正确;D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故选B。16、D【解析】75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2=2 mol/L,A. 150mL 1mol/L的NaCl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1=1mol/L,A错误;B. 75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3=3mol/L
28、,B错误;C. 25mL 3mol/L的KCl溶液中的Cl浓度=3mol/L1=3mol/L,C错误;D. 100mL 1mol/L的CaCl2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2=2mol/L,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离子浓度=该物质的浓度该离子的个数,与该溶液的体积无关,即VL amol/LA2B3溶液中,c(A3+)=amol/L2=2amol/L,c(B2-)=amol/L3= 3amol/L。17、B【解析】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实现化合价的升高要加入氧化剂,以此解答。【详解】A、Cl2Cl-,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到-1价,所以可以加入还原剂
29、来实现,故A错误;B、I-I2,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所以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C、SO2SO32- 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CuOCu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所以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B。【点睛】该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例如,还原剂、氧化剂,被氧化、被还原等。其次要根据题给信息得出所给微粒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必须升高这一关键。最后要注意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如Cl2Cl-,NO2NO等,应引起足够重视。18、B【解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本身应该是还原剂;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详解】A
30、.元素化合价不变,无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故A错误;B.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需要加入氧化剂实现,故B正确;C.铬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到+3价,加入还原剂可实现,故C错误;D.氮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3价,故D错误;正确答案:B。【点睛】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降得还;还原剂:升失氧。19、B【解析】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和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CH3COO-+NH4+,故B正确;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
31、C错误;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 “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20、B【解析】试题分析: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70-39=31,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式=31-28=3,故该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表现+3价,O为-2价,故此
32、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应为R2O3,故选B。考点:考查了化学式的判断的相关知识。21、D【解析】A过量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瓶,防止试剂污染,则Na2CO3溶液取量过多,放在烧杯中回收,选项A错误;B钡离子有毒,则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不能用水冲入下水道,防止污染地下水,选项B错误;CNaCl为可溶性固体,蒸发时不能蒸干,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选项C错误;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选项D正确;答案选D。22、B【解析】试题分析:如果铝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体积是相等的,但由于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体积为甲:乙3
33、:4,这说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时硫酸不足,铝过量。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或恰好反应。A、硫酸的物质的量0.1L3mol/L0.3mol,即参加反应的硫酸是0.3mol,A不正确;B、硫酸生成的氢气是0.3mol,所以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的氢气是0.4mol,则根据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是20.27mol,B正确;C、根据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2,质量227g/mol7.2g,C不正确;D、根据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0.2
34、mol27g/mol5.4g,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金属铝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u2+、Ca2+ K+、CO32-、SO42- Cl- 取一定量的原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过量Ba(NO3)2使碳酸根、硫酸根完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Cl- 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2H+=Ba2+CO2+H2O、Ag+Cl-=AgCl 0.8mol 【解析】溶液无色,一定不存在铜离子;取50mL的溶液在大烧杯中加入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35、过滤,干燥,烘干后得4.30g固体,说明碳酸根和硫酸根至少含有一种;将所得白色固体配成悬浊液后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将剩余固体过滤干燥后称量得到2.33g,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则一定存在碳酸根和硫酸根,因此一定不存在钙离子,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钾离子;取少量实验后上层清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引入了氯化钡,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溶液中肯定不含有Cu2+、 Ca2+,一定含有K+、CO32-、SO42-,可能含有氯离子,证明含有氯离子的实验方案是:取一定量的原溶液于烧杯中,加
36、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使CO32-、SO42-完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Cl,若无白色沉淀则无Cl;(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SO42-+Ba2+BaSO4、BaCO3 +2H+Ba2+CO2+H2O、Ag+Cl-=AgCl;(3)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0.01mol,碳酸钡质量4.30g-2.33g=1.97g,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若经证明没有Cl则该溶液中的K+的物质的量是0.004mol,浓度是=0.8mol/L。24、BaSO4 Ba(OH)2 【解析】不溶于水和盐酸,应
37、为硫酸钡;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为碳酸钾;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二氧化碳,则为碳酸钡;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则是氢氧化钡。【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为BaSO4,为Ba(OH)2。答案为:BaSO4;Ba(OH)2;(2)D为K2CO3,它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为BaCO3,它与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为Ba(OH)2,它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为:;。【点睛】当一种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常采用“以少定多”法进行离子方程
38、式的书写。25、18.4 8.2 A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解析】(1)c=18.4mol/L,故答案为:18.4;(2)由c1V1=c2V2得: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8.2mL,根据近且小原则选择1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故答案为:8.2;A;(3)整个实验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4)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硫酸的实际浓度较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因定容时还需加水,故将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转移溶液时用过的烧杯、玻
39、璃棒未洗涤,造成溶质损失,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26、AC 烧杯、玻璃棒 4.8 左 32.4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解析】(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操作步骤判断需要使用的仪器;(2)实验需用100mL容量瓶(没有80mL),根据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3)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指针左偏右调螺母,右偏左调螺母;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刻度;(5)洗涤23次可以把溶质完全移入容量瓶;【详解】(1)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
40、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提供的仪器可知,不需仪器有烧瓶、分液漏斗,故选AC;除以上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2)实验需用100mL容量瓶,根据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m=cVM=1.2molL-10.1L40g/mol=4.8g;(3)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本题中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偏
41、右位置,所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移;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刻度=20+10+2.4=32.4g;(5)洗涤23次,把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27、(1)250mL容量瓶、玻璃棒(2)25.0mL(3)AD(每空2分)【解析】试题分析:(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由提供的仪器可知还需要仪器有:250mL容量瓶
42、、玻璃棒。(2)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1.8498%98 molL1=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8.4mol/L=250mL1.84mol/L,解得:x=25.0。(3)A、将98%的浓硫酸溶于水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由于热胀冷缩,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烧杯壁与玻璃棒上沾有少量溶质硫酸,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溶液是均匀的,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剩余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
43、的浓度相等,故偏低;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使液面在刻度线以下,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AD。考点: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仪器、基本操作、计算、误差分析。28、 2NaCl+2H2OCl2+H2+2NaOH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5Cl2 I2 6H2O 2 10HCl I 红棕 HBrO3Cl2HIO3 0.47 【解析】(1)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最外层为7个电子,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
44、来获得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2)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和CaCO3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该溶液可用于漂白这是利用了生成的HClO的氧化性;HClO见光易分解,会失去漂白能力,分解的方程式为:2HClO2HCl+O2;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