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molBLCsDg
2、/mo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尽管BaSO4难溶于水,但它仍然是强电解质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部分电离,所以二氧化碳是弱电解质3、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nm之间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酸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BCD5、以下三组溶液:煤油和硫酸钾溶液 42的乙醇水溶液 单质溴和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馏
3、、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B常温常压下,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一定含有NA个氧原子C1 L 0.1 mol/L NaHSO4溶液中含有0.1 NA个HSO4-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Na2O2晶体中阴离子数为2 NAB常温常压下,48g O3含有的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33.6L的 四氯化碳(CCl4)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
4、为1.5NAD常温常压下,7.1 g Cl2与足量的Fe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 NA8、2020 年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疫情面前,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战疫。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聚丙烯B聚碳酸酯C二氧化氯D丁腈橡胶9、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ABCD强电解质FeNaCl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NH3H2CO3Fe(OH)3非电解质蔗糖BaSO4CO2Cl2AABBCCDD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2H+Ca(OH)2Ca2+2H2OB向Na2CO3溶液中加
5、入HCl溶液:CO32+2H+CO2+H2OCFe与稀盐酸反应:2Fe+6H+ 2Fe3+3H2D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H+SO42 BaSO4+H2O1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1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C定容时仰视观
6、察液面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13、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mol/gBg/molCmol/LDL/mol1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是否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16、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98gH2SO4 B56gFe C44.8LHCl D6gH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
7、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取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_。(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 (填字母)。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
8、、AgNO3 cAgNO3、HNO3、Ba(NO3)2 dAgNO3、HCl、BaCl218、有A、B、C、三种元素,已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回答:(1)画出A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2)A、B、C三元素符号分别为_ 、_ 、_。19、实验室需要配制0.2mol/ L NaOH溶液500mL。(1)实验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A500mL容量瓶 B烧杯 C胶头滴管 D酒精灯(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OH晶体_g。(3)称量。如图称量装置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
9、(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6)定容、摇匀。(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德溶液名称及浓度。(8)在配制过程中,某同学观察定容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A 中反应为 KClO36HCl(浓) = KCl3Cl23H2O;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 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1)写出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束
10、后,立即将 B 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C 中 I、II、III 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_(填编号)。编号IIIIII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碱石灰干燥的有色布条(3)待 E 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份为_、_(填化学式)。(4)F 装置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5)为测定(3)中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份含量。称取 a g 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 至不再产
11、生沉淀为止,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b mo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 a、b 的式子表示)。21、(1)下列实验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填序号,每套装置仅使用一次) 从海水中提取水:_;从KCl溶液中获取KCl晶体:_;分离CaCO3和水:_;分离植物油和水:_。(2)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为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现分别将一定体积的甲、乙两溶液混合,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实验实验取甲瓶溶液的量400 mL120 mL120 mL取乙瓶溶液的量120 mL440 mL400 mL生成沉淀的量1.56 g1.56 g3
12、.12 g甲瓶溶液为_溶液。乙瓶溶液为_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所以答案D正确。故选D。2、A【解析】A. 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B. 硫酸氢钠也能电离出氢离子;C. 电离不需要通电;D.电解质的电离必须是自身电离;【详解】A. 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虽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A正确;B.硫酸氢钠是盐,但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故B错误;C. 氯化钠溶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
13、钠离子和氯离子,无须通电,通电是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故C错误;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3、B【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我们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故B正确。故选B。4、B【解析】对物质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是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单一称为树状分类法,标准多样,称为交叉分类法。注意本题中硝酸用了化学式,即指明了该物质为纯净物,不是溶液。【详解】硝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酸;氢化
14、物要求组成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氧化物要求组成的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硝酸属于酸,且其组成元素中有氧,所以属于含氧酸;硝酸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常由硝酸根离子来表现强氧化性,为强氧化性酸;每个硝酸分子最多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一元酸;硝酸为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是一种,所以硝酸属于化合物;硝酸属于纯净物;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此题也可以采用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如根据错误排除A项,根据错误排除D项。5、A【解析】煤油不溶于水,分离煤油和硫酸钾溶液应该用分液法;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分离42的乙醇水溶液应该用蒸馏;溴单质易溶在有机
15、溶剂中,分离单质溴和水溶液应该用萃取,答案选A。6、B【解析】A.FeCl3溶液制成胶体时,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变少;B.利用计算假设,假设23g全为NO2求出极端值,再假设23g全为N2O4求出极端值,最终结果介于两者之间;C.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关于Ba2+的沉淀,可以为BaSO4,也可以为BaCO3,当产生白色沉淀时,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详解】A.1 L 2 mol/L的FeCl3溶液中含有2molFeCl3,制成胶体时,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2NA,故
16、A错误;B.极端假设,当23g气体全为NO2时,其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NA个氧原子,当23g气体全为N2O4时,其物质的量为0.25mol,含有NA个氧原子,故当23g NO2和N2O4任意比例混合时,一定含有NA个氧原子,故B项正确;C.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溶液中无HSO4,故C项错误;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BaCO3沉淀,也可能为BaSO4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故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7、B【解析】A. 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 B. 分子个数N=n NA,物质的量n =
17、 ;C. 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D. 根据物质的量n = 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来分析。【详解】A. 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1mol过氧化钠晶体中含1mol过氧根即NA个,故A项错误;B. 48g O3的物质的量n = = = 1 mol;因此其分子个数为N = n NA = NA个,故B项正确;C. 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项错误;D. 7.1g氯气的物质的量n = = = 0.1 mol,而氯气和铁反应由0价变为1价,故0.1 mol氯气转移0.2 mol电子即0.2 NA个,故D项错误;答案选B。【
18、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A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误把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8、C【解析】A聚丙烯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二氧化氯为氧化物,是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丁腈橡胶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9、C【解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
19、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解答。【详解】A、金属铁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NH3属于非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BaSO4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C、CaCO3属于强电解质,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C正确;D、氯气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明确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不能根据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划分强弱电解质。易错项B,BaSO4虽然难溶,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10、B【解析】A.澄清石灰水要写成离子形式,离子反应
20、方程式为OH-+H+H2O,A错误;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B正确;C. 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C错误;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明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是解本题的关键,书写时要遵循客观事实,拆分是否正确、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该题为考试热点和学习难点,易错选项是D,注意化学式中离子的配比关系。11、C【解析】分散系的根本区
21、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性,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A正确;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B正确;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误;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
22、到净水目的,D正确;答案选C。12、A【解析】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正确;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造成溶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13、B【解析】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由此可得出其单位为g/mol,故选B。14、B【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选B。15、A【解析】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
23、6.021023个微粒,可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故A错误;B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0.012kg12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故B正确;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故C正确;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D正确;故选A。16、D【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H2SO4为液体,铁为固体,体积较小;HCl和氢气为气体,体积较大,其中V(HCl)=44.8L,V(H2)=22.4L/mol=67.2L,则体积最大的是6g H2,故选D。考点:考
24、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K2CO3 、Na2SO4 CuSO4、BaCl2 NaCl BaCO32H=Ba2CO2H2O b 【解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详解】(1)取固体
25、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
26、CO3+2H+=Ba2+CO2+H2O;(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抓住题干叙述的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推测其他物质,从而得出结论。18、 Mg C O 【解析】A、B、C三种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上最多有8个电子,所以次外层应该是第一电子层,则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所以C是O元素;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27、,则B核外电子排布为2、4,所以B是C元素;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因此A是Mg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镁元素,B是碳元素,C是氧元素。(1)A是镁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排布为2、8,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质子数是12,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通过以上分析知,A、B、C分别是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分别是Mg,C,O。【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推断,明确原子结构及原子构成的各种微粒关系是解本题关键。19、ABC 4.0g 砝码和所称量物体位置放反 没有在烧杯中称量
28、NaOH 搅拌,加速溶解 玻璃棒 将溶质全部都转移至容量瓶 偏低 【解析】(1)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时需要500mL容量瓶来配制,需要烧杯溶解溶质,需要胶头滴管来定容,需要玻璃棒引流、搅拌,不需要酒精灯,所以选ABC;(2)配制该溶液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0.5L0.2mol40g/mol=4.0g;(3)用天平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放反;NaOH易潮解,应放在烧杯中称量,图中直接称量;(4)溶解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OH的溶解;(5)为了防止溶液溅出,要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的目的是将溶质全部都转移至容量瓶;(8)仰视
29、读数会使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20、Cl2H2O = HCl +HClO 先变红后褪色 C CaCl2 Ca(ClO)2 Cl22OH- = Cl-+ ClO-+H2O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 143b/a 【解析】(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有酸性,次氯酸有弱酸性和漂白性。(2)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3)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4)氯气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5)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依据碳酸钙的
30、物质的量计算次氯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其质量分数。【详解】(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次氯酸有漂白性,将B中溶液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2)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先通过湿润有色布条,如果有色布条褪色,证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氯气中的水分,再通入干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答案为C。(3)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漂白粉主要成份为CaCl2、Ca(ClO)2。(4)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够和
31、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 Cl-+ ClO-+H2O。(5)取 a g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 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lO)2 = CaCO3+2HClO,反应生成CaCO3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参与反应的次氯酸钙质量mCa(ClO)2=nM=b mol143g/mol=142bg,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质量分数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氯及其化合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各步骤发生的反应,计算准确性。21、AlCl3NaOH0.5【解析】(1)水
32、易挥发,海水中提取水可用蒸馏的方法,答案选;从 KCl溶液中获取KCl晶体,可用蒸发的方法,答案选;CaCO3不溶于水,分离CaCO3和水,可用过滤的方法,答案选;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分离植物油和水,可用分液的方法,答案选;(2)氯化铝滴入NaOH溶液中,开始氢氧化钠过量,发生反应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然后发生反应: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开始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然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由和可知,一定量的甲与乙反应时,乙的量越多,生成的沉淀越少,则乙为NaOH溶液,即甲为AlCl3溶液,乙为NaOH溶液,由实验可知,实验中NaOH不足,AlCl3有剩余,根据AlCl3+3NaOHAl(OH)3+3NaCl,1.56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3=0.06mol,故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mol/0.12L=0.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