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850544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39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陕西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陕西省).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13.080 CCS B 1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5392022 水土保持术语 Termi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2-04-19 发布 2022-05-19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T 1539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基本术语.1 3.1 土壤侵蚀.1 3.2 水土流失.9 3.3 水土保持.11 4 规划设计.12 4.1 水土保持规划.12 4.2 设计.15 5 综合治理.15 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5 5.2 水土保

2、持生物措施.22 5.3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24 6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26 7 监督与监测.30 7.1 水土保持监督.30 7.2 水土保持监测.31 7.3 水土保持效益.34 DB61/T 1539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土保持与移民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利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发民、王文龙、郭明明、康宏亮、赵跃中、王楠、马倩、娄义宝、杨波、苗斌侠、陈卓鑫、王天超、惠波、白芸、

3、王海斌、郭文召、许阳光、冯兰茜、朱亚男。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电话:029-85936025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舟四路239号航创国际广场A座 邮编:710100 DB61/T 15392022 1 水土保持术语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陕西省水土保持行业范围内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其他相关领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4、(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4652006 水土保持术语 GB/T 500952014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 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T 50434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 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SL 773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 SL/T 8042020 淤地坝技术规范 2016年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试行)2018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试行)全国水

5、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3 基本术语 3.1 土壤侵蚀 3.1.1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土壤侵蚀发生时间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根据土壤侵蚀成因和侵蚀速率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来源:GB/T 204652006,2.2.1,有修改 3.1.2 古代侵蚀 ancient erosion 人类出现前,地球表面所发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土壤侵蚀现象。DB61/T 15392022 2 3.1.3 现代侵蚀 modern erosion 人类出现后,受人类生产

6、活动影响所发生的土壤侵蚀现象。3.1.4 自然侵蚀 natural erosion 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现象,也叫正常侵蚀。来源:GB/T 204652006,2.2.2,有修改 3.1.5 人为侵蚀 erosio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来源:GB/T 204652006,2.2.3 3.1.6 侵蚀营力 erosion force 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来源:GB/T 204652006,2.

7、2.4 3.1.7 侵蚀劣地 badland 因水土流失造成贫瘠化而难以利用的土地。3.1.8 侵蚀基准面 erosion base-level 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来源:GB/T 204652006,2.2.26 3.1.9 土壤侵蚀类型 type of soil erosion 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来源:GB/T 204652006,2.2.5 3.1.10 土壤侵蚀形式 form of soil erosion 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如水

8、力侵蚀可分为面蚀和沟蚀等,风力侵蚀可分为吹蚀和磨蚀等,重力侵蚀可分为泻溜、崩塌和滑坡等。来源:GB/T 204652006,2.2.6,有修改 3.1.11 水力侵蚀 water erosion DB61/T 15392022 3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来源:GB/T 204652006,2.2.8 3.1.12 面蚀 surface erosion 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来源:GB/T 204652006,2.2.9 3.1.12.1 溅蚀

9、 splash erosion 地表土壤受到雨滴击溅而引起土粒与母体分离并发生位移的过程。3.1.12.2 片蚀 sheet erosion 地表土壤颗粒被薄层水流均匀分离和搬运的侵蚀过程。3.1.12.3 细沟侵蚀 rill erosion 坡面薄层水流汇集成线形的小股水流将地面冲刷成深度不超过耕层的细沟的过程。3.1.13 沟蚀 gully erosion 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来源:GB/T 204652006,2.2.10 3.1.14 浅沟 ephemeral gully 在长期耕种和降雨径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呈瓦背状地形,断面呈弧形,无明显

10、沟缘,深不超过0.5 m,能被普通耕作工具横跨但不能被其完全消除的侵蚀沟。3.1.15 切沟 gully 浅沟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横断面呈“V”型,沟头处形成一定高度跌水,且普通耕作工具无法横跨的侵蚀沟。3.1.16 悬沟 hanging gully 切沟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分布于黄土崖壁上,沟身陡悬,在其沟底无法堆积松散物质,纵剖面坡度一般超过45的侵蚀沟。DB61/T 15392022 4 3.1.17 冲沟 modern incised valley 径流通过切沟后进一步集中,使沟深和沟宽继续扩展,使横断面呈“U”型,且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的侵蚀沟。

11、3.1.18 干沟 ancient incised valley 黄土地区较大、常无流水的沟谷,通常是河沟的支流。是承袭沟谷的一种,为古代侵蚀沟。3.1.19 河沟 river valley 黄土地区常有流水的沟谷,通常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干沟汇集而成,是另一种承袭沟谷。3.1.20 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来源:GB/T 204652006,2.2.13 3.1.21 下切侵蚀 down-cutting erosion 沟底在径流作用下向深度发展的侵蚀过程。3.1.22 侧向侵蚀 lateral erosion 沟岸

12、在径流作用下向两侧扩张的侵蚀过程。3.1.23 波浪侵蚀 wave erosion 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程。来源:GB/T 204652006,2.2.12 3.1.24 风力侵蚀 wind erosion 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包括吹蚀和磨蚀作用。来源:GB/T 204652006,2.2.14,有修改 3.1.24.1 吹蚀 deflation 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紊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DB61/T 15392022 5 3.1

13、.24.2 磨蚀 abrasion 挟沙气流(风沙流)对土壤或岩石表面碰撞、冲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的过程。3.1.25 起沙风速 wind velocity threshold 当风速逐渐增大到某一临界值以后,地表沙粒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脱离静止状态而进入运动的临界风速,通常以m/s表示。3.1.26 风蚀量 amount of wind erosion 一定时间内被风吹走的地表物质量与堆积量之差。3.1.27 风沙流 wind-sand flow 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物质主要是粒径在2mm以下的沙粒(粗砂、中砂和细砂)、粉粒和粘粒。沙粒

14、依风力大小、颗粒粒径、质量不同而以悬移、跃移、蠕移三种形式向前运动。来源:GB/T 204652006,2.1.18,有修改 3.1.28 风沙流结构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风沙流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3.1.29 悬移 suspension 当沙粒起动后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而不降落,并以与风速相同速度向前运动的现象。3.1.30 跃移 saltation 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进入气流后,从气流中取得动量而加速前进,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以很小的锐角落向地面的现象。3.1.31 蠕移 creep 颗粒粒径较大的地表沙粒受到风力或跃移沙粒的冲击时,获得能量,

15、并沿地面滑动或滚动的现象。3.1.32 扬沙天气 flying sand weather 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 km1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DB61/T 15392022 6 3.1.33 沙尘暴 sand storm 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的天气现象。3.1.34 沙丘 sand dune 因强烈风蚀搬运堆积形成具有明显的丘状风积地貌,按照沙丘走向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横向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形、金字塔形、线形、格状、蜂窝状等形态,包括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3.1.34.1 流动沙丘 moving dune 沙丘植被

16、覆盖度50%时,固定而不再移动的沙丘。3.1.35 水蚀风蚀交错带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受风力和水力交互作用,土壤侵蚀以季节交替和空间叠加为特征,主要指黄土高原向毛乌素沙漠过渡的地带。位于北纬35204010、东经1033311353之间,范围大致自水蚀地区北部的神池、宁武、兴县、绥德、吴起、庆阳、固原、定西和东乡一线以北到风蚀地区长城沿线以南一带。3.1.36 土地沙化 land sandification 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表土逐渐粗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3.1.

17、37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来源:GB/T 204652006,2.1.20,有修改 3.1.38 草场退化 grassland degradation 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DB61/T 15392022 7 来源:GB/T 204652006,2.1.23 3.1.39 重力侵蚀 gravitational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

18、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泻溜、崩塌和滑坡等形式。来源:GB/T 204652006,2.2.16,有修改 3.1.39.1 泻溜 debris slide 崖壁和陡坡上的土体或岩石经风化形成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下泄的现象。3.1.39.2 崩塌 avalanche 坡面上土体或岩石在自身重力下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3.1.39.3 滑坡 landslide 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来源:GB/T 204652006,2.2.17 3.1.40 混合侵蚀 mixed erosion 在两种或两种以

19、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泥石流是混合侵蚀中最典型的一类侵蚀形式。来源:GB/T 204652006,2.2.18,有修改 3.1.41 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的现象。来源:GB/T 204652006,2.2.20,有修改 3.1.42 洞穴侵蚀 tunnel erosion 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裂隙渗流到地下,由于可溶性矿物质和细粒土体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形成垂直洞穴的过程。3.1.43 化学侵蚀 chemical erosion 土壤中的多种

20、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DB61/T 15392022 8 3.1.44 淋溶侵蚀 leaching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入渗水流迁移的过程。来源:GB/T 204652006,2.2.11 3.1.45 土壤侵蚀模数 soil erosion modulus 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t/(kma)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2.2.25,有修改 3.1.46 土壤侵蚀速率 soil erosion rate 某一时段内土壤侵蚀的发展速度,通常以年流失的土层厚度(mm/a)

21、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3.3.13 3.1.47 沟壑密度 gully density 单位面积内沟壑的总长度,通常以km/km2表示。3.1.48 地面割裂度 land surface dissected degree 单位面积内沟道分布的面积,通常以%表示。3.1.49 土壤侵蚀程度 soil erosion degree 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分为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来源:GB/T 204652006,2.2.21,有修改 3.1.50 土壤侵蚀强度 soil erosion intensity 以单位面积

22、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来源:GB/T 204652006,2.2.22,有修改 3.1.51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 potential risk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可能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极险型和毁坏型五级。来源:SL 1902007,2.0.2,有修改 DB61/T 15392022 9 3.1.52 土壤侵蚀量 amount of soil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通常以t或m3表示。来源:GB

23、/T 204652006,2.2.23 3.1.53 土壤流失量 amount of soil loss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通常以t或m3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2.2.24 3.1.54 土壤侵蚀模型 soil erosion model 为描述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物理和数学结构。来源:GB/T 204652006,3.3.9 3.1.55 土壤抗蚀性 soil antierosivity 土壤抵抗雨滴和径流对它分散、悬移的能力。其中抵抗雨滴击溅的能力可用单位面积的溅蚀量来表示,抵抗径流分散的能

24、力可以用单位土体的崩解速率表示。3.2 水土流失 3.2.1 水土流失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来源:GB/T 204652006,2.1.1 3.2.2 水的损失 water loss 大于土壤入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来源:GB/T 204652006,2.1.2 3.2.3 水土流失规律 law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源:G

25、B/T 204652006,2.1.7 3.2.4 水土流失面积 area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来源:GB/T 204652006,2.1.6 DB61/T 15392022 10 3.2.5 容许土壤流失量 soil loss tolerance 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对于坡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通常以t/(km2a)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2.1.

26、8,有修改 3.2.6 泥沙 sediment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来源:GB/T 204652006,2.2.28 3.2.7 流域输沙量 watershed sediment discharge 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通常以t表示。3.2.8 含沙量 sediment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重量,通常以kg/m3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2.2.31 3.2.9 悬移质 suspended load 受水流的紊动作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的泥沙。来源:GB/T 500952014,2.7.5.1

27、3.2.10 推移质 bed load 受水流拖曳力作用沿河床滚动、滑动、跳跃或层移的泥沙。来源:GB/T 500952014,2.7.5.2 3.2.11 冲泻质 wash load 在悬移质中粒径较细、水流输移时不发生沉积的部分泥沙。来源:GB/T 500952014,2.7.5.5 3.2.12 床沙质 sediment deposited on bed 推移质和悬移质中较粗颗粒,在水流输移时发生沉积构成床沙主体的部分泥沙。DB61/T 15392022 11 3.2.13 输沙模数 modulus of sediment yield 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t

28、/(kma)表示。来源:GB/T 204652006,2.2.32 3.2.14 泥沙输移比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产沙量的比值。来源:GB/T 204652006,2.2.33 3.2.15 黄河多沙粗沙区 the high-intensity coarse sediment producing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在黄河中游区域,泥沙粒径d0.05 mm,侵蚀模数大于5000 t/(km2a)且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1300 t/(km2a)的区域。3.2.15.1

29、 多沙区 high-intensity sediment producing region 侵蚀模数大于5000 t/(km2a)的地区。3.2.15.2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coarse sediment producing region 泥沙粒径d0.10 mm,粗泥沙输沙模数1400 t/(km2a)的区域。3.3 水土保持 3.3.1 水土保持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

30、和社会公益事业。来源:GB/T 204652006,2.1.9 3.3.2 水土保持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在水土流失地区和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用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临时措施的总称。来源:GB/T 204652006,2.1.10,有修改 3.3.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对保护和改良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DB61/T 153920

31、22 12 3.3.4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monstration park 以防治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为出发点,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水土保持设施、科技资源以及产业基地,能够持续开展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治示范、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和休闲观光等活动的区域。3.3.5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

32、术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来源:GB/T 204652006,2.1.12,有修改 3.3.6 小流域 small watershed 面积一般不超过50 km2相对独立的集水单元。来源:GB/T 204652006,2.1.14,有修改 3.3.7 健康小流域 healthy small watershed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协调发展,各项功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小流域。3.3.8 生态清洁小流域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

33、圾及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结合到一起的新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3.3.9 小流域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方面防治,在流域内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林体系,既在总体上,又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34、水土流失防治活动。来源:SL 4192007,2.0.4,有修改 4 规划设计 4.1 水土保持规划 4.1.1 水土保持规划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DB61/T 15392022 13 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来源:GB/T 204652006,3.1.4 4.1.2 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ning 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来源:GB/T 204652006,3.1.6 4.1.3 土地适宜性评价 l

35、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根据土壤、植被、气候以及土地的其他基本条件,按照农、林、牧以及城市、旅游等各业的适宜性及自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的分类和鉴定。来源:GB/T 204652006,3.1.8 4.1.4 土地利用结构 land use structure 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源:GB/T 204652006,3.1.7 4.1.5 水土流失易发区 susceptible area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

36、土流失的其他区域。4.1.6 土壤侵蚀分区 soil erosion zoning 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地域划分。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来源:GB/T 204652006,3.1.1 4.1.7 水土流失类型区 reg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ypes 通过土壤侵蚀分区划分形成的地域称为水土流失类型区。来源:GB/T 204652006,3.1.2 4.1.8 水土保持区划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

37、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来源:GB/T 204652006,3.1.3 DB61/T 15392022 14 4.1.9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planning of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来源:GB/T 204652006,3.1.5 4.1.10

38、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collo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作出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安排和组合。来源:GB/T 204652006,3.1.9 4.1.11 宜治理面积 area suitable to erosion control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需要并可能实施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来源:GB/T 204652006,3.1.11 4.1.12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area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土地面积。来源:GB/T

39、204652006,3.1.12 4.1.13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erosion control ratio 在某一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来源:GB/T 204652006,3.1.13 4.1.14 田园综合体 rural complex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4.1.15 四荒资源 usable barren lands 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并适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荒山、荒沟、荒丘及荒滩等土地资源的总称。来源:GB/T 204652006,3.1.14 4.1.16 基本农田 capital farmland 能抵御一般旱、涝等自然

40、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来源:GB/T 204652006,3.1.15 4.1.17 高标准农田 high-standard farmland DB61/T 15392022 15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4.1.18 坝地 farmland formed in silt storage dam 在沟道拦蓄工程上游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面较平整的可耕作土地。来源:GB/T 204652006,3.1.16 4.1.19 水土保持数据库 data-base of so

41、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将水土保持基础信息、措施实施及效益、监测、项目管理及预防监督等要素数据,按照一定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4.2 设计 4.2.1 小班 sublot 土地利用调查、水土流失调查、水土保持调查及规划设计时,具有基本相同属性的最小调查设计单元。4.2.2 色标 color code 用可通用、延续的颜色来表示对象特征的标准颜色语言。4.2.3 注记 annotation 图件上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和数字。4.2.4 图样 pattern 在图纸上按一定规则、原理绘制的,能表示被绘制对象的位置、大小、构造、功能、原理、流程、工艺要求等

42、的图。5 综合治理 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5.1.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1 DB61/T 15392022 16 5.1.2 坡面治理工程 slope treatment for erosion control 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2 5.1.3 梯田 terrace 在坡地上

43、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来源:GB/T 204652006,5.1.3,有修改 5.1.3.1 水平梯田 bench 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横断面呈台阶状的田块。来源:GB/T 204652006,5.1.4 5.1.3.2 坡式梯田 sloping 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上下分段修筑田埂,埂间保持原坡面的田块。来源:GB/T 204652006,5.1.5 5.1.3.3 隔坡梯田 interval terrace 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与水平梯田上下相间而组合的梯田。来源:GB/T

44、204652006,5.1.6 5.1.3.4 反坡梯田 reverse terrace 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坡梯度的梯田,分为农用反坡梯田和造林反坡梯田。5.1.4 地埂 ridge 顺坡隔一定距离修筑的等高田埂,用于拦蓄径流和泥沙的田间工程。5.1.5 造林整地 land preparation for afforestation 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整地措施,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撩壕、穴状整地等。来源:GB/T 204652006,5.1.9 5.1.5.1 水平阶 horizontal stage

45、 DB61/T 15392022 17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窄带水平台阶地的造林整地方式。来源:GB/T 204652006,5.1.10 5.1.5.2 鱼鳞坑 fish-scale pit 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半圆形坑穴的造林整地方式。来源:GB/T 204652006,5.1.12 5.1.5.3 撩壕 horizontal ditch 沿等高线挖沟进行造林的整地方式,又称水平沟。5.1.5.4 穴状整地 round hole 在缓坡上修筑圆形坑穴进行造林的整地方式。5.1.6 固坡工程 slope stabilization project 为保证山体和坡面稳定而修建的坡体加固

46、工程设施。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等。来源:GB/T 204652006,5.1.13,有修改 5.1.7 护坡工程 slope protection works 为稳定斜坡、岩体、土体和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而采取的防护性工程设施的总称。按材料和形式可分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等。来源:GB/T 204652006,5.1.14 5.1.8 坡面水系工程 slope water works 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来源:GB/T 2

47、04652006,5.1.15 5.1.9 坡面截流沟 water intercepting and drainage ditch on the slope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具有一定比降的用于拦截、疏导坡面径流的沟槽工程。来源:GB/T 204652006,5.1.7,有修改 5.1.10 水平沟 level ditch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沟(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DB61/T 15392022 18 来源:GB/T 204652006,5.1.8 5.1.11 坡面集雨工程 rainfall harvesting works on t

48、he slope 在坡面修建的拦蓄坡面、道路等降水径流的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16 5.1.12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small water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project 为拦蓄径流来提供灌溉和人畜用水水源而修建的工程。5.1.13 水窖 water cellar 在地下挖筑成井状的、用于蓄积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17 5.1.14 沉沙池 sediment deposition pool 用于沉淀泥沙和清除水流中杂物的建筑物。来源:GB/T 204652006

49、,5.1.31 5.1.15 沟道治理工程 gully erosion control works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18 5.1.16 沟头防护工程 protective works of gully head 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溯源侵蚀的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20 5.1.17 沟边埂 ridge along gully edge 为防止沟岸扩张,沿沟边修建的截流、挡水、护沟工程设施。来源:GB/T 204652006,5.1.19 5

50、.1.18 谷坊 check dam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高度通常在5 m以下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按不同建筑材料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等。来源:GB/T 204652006,5.1.21,有修改 DB61/T 15392022 19 5.1.18.1 土谷坊 soil check dam 用土料为原料修筑的坝体形障碍物。5.1.18.2 石谷坊 stone check dam 用石块为原料修筑的坝体形障碍物。5.1.18.3 柳谷坊 willow check dam 用栽插柳树等生物体修筑的坝体形障碍物。5.1.19 格栅坝 crib dam 拦蓄泥石流中的较大固体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