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849452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ppt(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一、时代背景和生平一、时代背景和生平伊曼纽尔伊曼纽尔康德(康德(Immannuel Kant)17241804“有两种东西,我们逾时常、逾反复加以思维,有两种东西,我们逾时常、逾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康德二、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二、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1、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 意志自由:理性与情感意志自由:理性与情感 理性与外部必然性理性与外部必然性 意志自由就是有充足理由使意志保持独

2、立性。意志自由就是有充足理由使意志保持独立性。2、牛顿、休谟和卢梭的影响、牛顿、休谟和卢梭的影响 他从牛顿那里领悟了法则,从卢梭那里看到的自由,从休谟那里认识他从牛顿那里领悟了法则,从卢梭那里看到的自由,从休谟那里认识了价值的意义。了价值的意义。3、康德的方法:、康德的方法:一个科学判断,包括道德判断,如果要成为普遍必然性的,必须是由一个科学判断,包括道德判断,如果要成为普遍必然性的,必须是由经验提供的事实和理性的先天形式组成的先天综合判断。经验提供的事实和理性的先天形式组成的先天综合判断。三、善良意志三、善良意志1、意志是理性的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理性。、意志是理性的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理性

3、。康德伦理学就是要解释自由的规律,就是要找出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康德伦理学就是要解释自由的规律,就是要找出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解决意志、行为应当如何的问题。因此,意志是伦理学的出发点。解决意志、行为应当如何的问题。因此,意志是伦理学的出发点。2、这种意志是超出常人意志的、具有普遍性的善良意志、这种意志是超出常人意志的、具有普遍性的善良意志。(1)善良意志是一切行为、品质有无道德价值的必要条件。)善良意志是一切行为、品质有无道德价值的必要条件。(2)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它不因所促成的事情而善,不因想望的)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它不因所促成的事情而善,不因想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善,因

4、其本身而善。它是惟一因事物而善,也不因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善,因其本身而善。它是惟一因其自身而善的东西。其自身而善的东西。3、实践理性的法则、道德的法则,不能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而必、实践理性的法则、道德的法则,不能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而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善良意志的基础上,从理性的意志中引申出具有普遍须建立在理性的善良意志的基础上,从理性的意志中引申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只有这样的道德法则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并保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只有这样的道德法则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并保持道德的纯粹性和高尚性。持道德的纯粹性和高尚性。4、责任与偏好、责任与偏好责任是包含着善良意志的概念,是见之于理性的

5、善良意志,因而是客观责任是包含着善良意志的概念,是见之于理性的善良意志,因而是客观的、必然的、具有约束力的。的、必然的、具有约束力的。偏好是出于常人的感性、任性,出于欲望对感觉的依赖,因而是个别的、偏好是出于常人的感性、任性,出于欲望对感觉的依赖,因而是个别的、主观的、不具有约束力的。主观的、不具有约束力的。责任的三个命题:责任的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责任是道德行为价值的根据和标准。一切行为只有出于责第一个命题:责任是道德行为价值的根据和标准。一切行为只有出于责任,才有道德价值。任,才有道德价值。第二个命题: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个命题: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

6、值不取决于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取决于所被规定的准则。(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现实之出发的、作而取决于所被规定的准则。(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现实之出发的、作为根据的准则之中。)为根据的准则之中。)第三个命题:责任是由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然性。责任和偏好的最第三个命题:责任是由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然性。责任和偏好的最后区别,就在于责任是对规律的尊重,在于责任的行为具有普遍必然后区别,就在于责任是对规律的尊重,在于责任的行为具有普遍必然性,而出于偏好的行为没有尊重规律的问题,因而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性,而出于偏好的行为没有尊重规律的问题,因而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四、理性的绝对命令四、理性的绝对命令1、在康德

7、伦理学中,责任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德范畴,只有达到绝、在康德伦理学中,责任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德范畴,只有达到绝对命令才进入纯粹理性的范畴,道德命令是比责任更高的范畴。对命令才进入纯粹理性的范畴,道德命令是比责任更高的范畴。2、作为道德法则的理性命令,必须排除一切感性经验,排除主体的、作为道德法则的理性命令,必须排除一切感性经验,排除主体的偏好、兴趣、利益欲求等,而纯粹出自理性对规律的尊重。这样的偏好、兴趣、利益欲求等,而纯粹出自理性对规律的尊重。这样的规律就是规律就是“绝对命令绝对命令”。“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把行为本身看作是自为的,把行为本身看作是自为的,客观必然的,与其他目的、希求无关的道德活

8、动。(定言判断)客观必然的,与其他目的、希求无关的道德活动。(定言判断)3、作为道德法则的绝对命令只有一个:、作为道德法则的绝对命令只有一个:“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或或 “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即做人人应当做的事。即做人人应当做的事。4、善就是对绝对命令的遵从,恶就是对绝对命令的违背。凡是出于、善就是对绝对命令的遵从,恶就是对绝对命令的违背。凡是出于绝对命令的行为,都是义务的行为

9、。绝对命令的行为,都是义务的行为。5、义务就是绝对命令对行为提出的要求,就是按照这种要、义务就是绝对命令对行为提出的要求,就是按照这种要求做应该做的事。道德行为就是求做应该做的事。道德行为就是“为义务而义务为义务而义务”的行为。的行为。(四个例子)(四个例子)6、道德法则不仅是普遍的约束性根据,而且也是一切行为、道德法则不仅是普遍的约束性根据,而且也是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没有这个标准就无法辨别善恶。的最高标准,没有这个标准就无法辨别善恶。运用这一标准有两种方式:运用这一标准有两种方式:客观的方式:客观的方式:就是先把标准作为客观存在的尺度,将人们的行为与这个就是先把标准作为客观存在的尺度,将人

10、们的行为与这个客观尺度相比较,看这种行为是否与客观标准相符合。客观尺度相比较,看这种行为是否与客观标准相符合。(这不是真正(这不是真正的道德方式)的道德方式)主观的方式:主观的方式:只承认行为是只承认行为是“出于出于”、“由于由于”道德原则,即出于道德原则,即出于“应应该该”、“义务义务”,行为的出发动机、目的是完全遵从绝对命令的,完,行为的出发动机、目的是完全遵从绝对命令的,完全出于道德法则的,而不是以行为的结果去符合道德法则。全出于道德法则的,而不是以行为的结果去符合道德法则。只有这样只有这样的行为才是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才是具有道德价值。五、意志自律五、意志自律 1、所谓意志是主体决定自

11、己依照规律的概念去行动的能力。、所谓意志是主体决定自己依照规律的概念去行动的能力。这种能这种能力是只是理性者所具有的特征,即理性的自决实践能力。意志自决所力是只是理性者所具有的特征,即理性的自决实践能力。意志自决所依据的规律的概念的最终的根据就是目的。依据的规律的概念的最终的根据就是目的。适合于一切有理性者的目的就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客观的目的。这个目适合于一切有理性者的目的就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客观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理性自身。的就是理性自身。所谓理性自身为目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以自身为目的。所谓理性自身为目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以自身为目的。“人是目的。人是目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

12、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手段。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手段。”2、问题:作为个体的人按绝对命令而行动,就是工具;可是按上述原则、问题:作为个体的人按绝对命令而行动,就是工具;可是按上述原则而存在,人不能是工具。而存在,人不能是工具。3、第三条原则:意志自律、第三条原则:意志自律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自己给自己立法。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自己给自己立法。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而其执法,并不是被动地作为手段而其执法,并不是被动地作为手段“必须如此必须

13、如此”,而是自在自为的、,而是自在自为的、自觉自愿的自觉自愿的“我愿如此我愿如此”。4、康德从不同意义上所论述的三条道德法则,都指向一、康德从不同意义上所论述的三条道德法则,都指向一个中心,即自由。个中心,即自由。自由乃是一切理性存在者的属性,即自由是人自由乃是一切理性存在者的属性,即自由是人的本质。的本质。5、“目的国目的国”:每个有理性的人都把别人当做目的,而不把人当做手段,这样就会出每个有理性的人都把别人当做目的,而不把人当做手段,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受普遍规律制约的、有理性的人的现一个受普遍规律制约的、有理性的人的“目的国目的国”。每个人都是这。每个人都是这个个“目的国目的国”的成员。这样

14、的成员既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因此,的成员。这样的成员既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因此,只有摆脱一切偏爱的干扰,完全独立发挥意志能力,才能保持其只有摆脱一切偏爱的干扰,完全独立发挥意志能力,才能保持其“目目的国的国”成员的地位。成员的地位。人在目的国有三种价值:人在目的国有三种价值:市场价值:市场价值:这是与人的普遍需要和爱好相联系的价值,有相应的等价物。这是与人的普遍需要和爱好相联系的价值,有相应的等价物。欣赏价值:欣赏价值:这种价值不以需要为前提,而只与某种兴趣相联系,是满足这种价值不以需要为前提,而只与某种兴趣相联系,是满足某种情趣的价值。如作诗与游戏等。某种情趣的价值。如作诗与游戏等。道德

15、价值:道德价值:人作为自在目的的价值,是内在的、无条件的,因而其价值人作为自在目的的价值,是内在的、无条件的,因而其价值也是绝对的。这种价值就是人的尊严。也是绝对的。这种价值就是人的尊严。所以,只有道德才能体现人的尊严。道德是有理性的人能够作为自在目所以,只有道德才能体现人的尊严。道德是有理性的人能够作为自在目的而存在的唯一条件。的而存在的唯一条件。6、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否能够成为现实?、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否能够成为现实?康德认为这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而不能绝对完满地实现。康德认为这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而不能绝对完满地实现。为什么作为理性存在者就追求内在价值和圆满德性呢?为什么作为理性

16、存在者就追求内在价值和圆满德性呢?康德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解释的。康德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解释的。德性和幸福的矛盾如何解决?德性和幸福的矛盾如何解决?首先,首先,他划分出两类善:自然善与道德善。自然善是福利善,道德善是他划分出两类善:自然善与道德善。自然善是福利善,道德善是德性善和自由善。前者是手段善,相对善,后者是目的善、绝对善。德性善和自由善。前者是手段善,相对善,后者是目的善、绝对善。就人是感性存在者来说,幸福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就人是感性存在者来说,幸福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但人不仅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因此真正的幸福必然有赖于理性存者但人不仅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因此真正的

17、幸福必然有赖于理性存者的全部目的的和谐。的全部目的的和谐。(道德学就其意义来说,并不是教人怎样谋求幸福,乃是教人怎样配享(道德学就其意义来说,并不是教人怎样谋求幸福,乃是教人怎样配享幸福的学说。只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并不是道德要依赖幸福,而幸福的学说。只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并不是道德要依赖幸福,而是幸福要依赖道德。)是幸福要依赖道德。)其次,其次,他认为在现象界,道德与幸福善的统一、圆满结合,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在现象界,道德与幸福善的统一、圆满结合,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在彼岸世界、在超感性的理性世界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依靠它只能在彼岸世界、在超感性的理性世界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依靠信仰才能实

18、现。信仰才能实现。最后,他提出了三大道德假设:最后,他提出了三大道德假设: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在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在 按照康德按照康德 的假设,意志与道德法则的完全符合就是神圣性,这是理性的假设,意志与道德法则的完全符合就是神圣性,这是理性存在者在有限的生命实践内所达不到的境界,因此必须假设灵魂不死存在者在有限的生命实践内所达不到的境界,因此必须假设灵魂不死的条件。而这种不死的灵魂只有在上帝的神圣世界种才能实现,即只的条件。而这种不死的灵魂只有在上帝的神圣世界种才能实现,即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能实现;只有在理性世界种才能摆脱一切因果律的有在宗教信仰中才能实现;只有在理性世界种才能摆脱一切因果律的制约,达到绝对的自由。归根结底,制约,达到绝对的自由。归根结底,“上帝似乎就是道德律本身上帝似乎就是道德律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