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地理课改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科地理课改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论文之地理课改教学面临的几个征询题 2001年秋季,我县作为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特别荣幸地参加了课改实验老师的队伍。在近两年的详细实践中,不管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了较大的改变。青海省地处偏僻地区,而我县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的课改既有同其他地区一致的地点,也有一些本人的特点。我们在回忆过去,确信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征询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考虑。课堂是老师施行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目的的最关键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老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遭到史无前例的质疑与批判,代之而起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在此,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
2、践对我们在实践“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征询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课堂组织方式既然老师要走下讲台,一个班60多人,分组讨论便成了老师课堂组织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障碍是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由于学生知识储藏的局限,加上其他一些内在、外在的缘故,有时教学效果还真不如老师的直截了当讲述。特别多时候我们的领导也罢,老师也好,只是把“参与式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对之敬而远之,偶然也有拿来装装模样的时候,但更多的仍然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讲台。这不能怪领导,也不能怪我们老师。造成这种场面的缘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欠兴隆地区确实还有市场。举个例子,
3、在学习“中东” 时,我征询七年级的学生“大家明白阿拉法特吗?” 结果没有一位学生说明白,由于他们确实不明白;在学习“北京” 时,我征询八年级的学生“有哪一位同学能给大家谈一谈故宫”,同学们显得特别迷惘。因此,这都是学生们在学习新课前原有知识储藏真实的写照。确实是在学习过以后,许多地理事物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也只是一些地图上的点和线而已。一味地追求参与式教学的结果大不了确实是学生再把课文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读一遍。其次,参与式学习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老师们都是那样教的,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里也不断都是那样被教的,忽然换一种方式,彼此都特别难习惯,尤其是学生。这个过渡必须处理好,否则,为了追求一时
4、的方式,一部分习惯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成为课改的牺牲品。第三,高考指挥棒仍然是覆盖在广大老师头上的一个阴影。关于这届学生,尽管有关人员已经表示过高考时一定会有新的举措,可在详细措施尚未亮相之前,谁都是一头雾水。做为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承担详细教学工作的老师,谁敢拿学生的今后开玩笑?如今来看确实是由高考衍生出的一系列考试扼住了课改的脖颈,尤其捆住了老师的手脚,无法施行进一步的创新。第四,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大班额背景下如何组织有效的参与式学习”,是我们基层老师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是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结论的话题。在多个理论研讨会和培训班上,有关人土对这一征询题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模糊其辞。在农村
5、这一块,有关部门的工作确实还有待加强。二、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老师的评价,二者不可偏废。以往的讨论中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尤其强调老师对学生积极、确信的评价。至于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老师的劳动,声有大概特别弱。可我们老师是如何被领导或别人评价的呢?曾有一位同行谈起过本人的一次切身经历。有一次教育局组织外校老师到他们学校进展课改研讨,校领导指派他承担研究课。评课时教育局有关人员和外校老师对他的课仍然做了积极、确信的评价,可他们前脚刚走,学校的领导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这位老师说:“我当时最大的感受确实是本人被戏弄和欺侮。”作为课程改革的详细施行者,基层老师
6、肩上的担子特别重,甚至能够说,整个课改最终的成败都在他们的肩上挑着。作为一个新惹事物,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上确信会有失误和偏向,再说了,我们的水平也确实特别有限,不应该像要求专家一样地要求我们。特别多时候说和做确实是两回事,假设真让一些基层治理者来上这些课,也未必就能上好。老师需要学习,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理应得到协助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领导对他们的辛勤探究给予应有确实信和认可。在目前的各种老师评价方案中,用的最多确实实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了,由于它直观、简单,且便于操作。许多人也明白这并不科学,但仍然对此情有独衷。话说回来,高考不也是以分数来决定学生的一生吗?不管是对谁的评价,都不能脱离实际
7、,脱离生活。任何时候、任何方式的评价都只代表一个过程,遗憾的是,大家已经习惯了把如此的过程当作结论来使用。因此,我们确实需要改革,高考制度要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改,对老师的不合理评价也要改。我们如今就站在如此一个改革的浪尖上,没有退路。特别多东西也没有现成的结论供我们享用,一味地等、靠、要也不会有我们的出路。想最终走出窘境,唯一的依托确实是老师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多老师仍然对学生做了客观、实际的过程评价。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无法证明这会对学牛今后的开展能产生多大的效益,但就我个人的体会,如今的这些小孩确实比前几届生活得更自由,更轻松,更加儿童化。教育的周期特别长,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8、不能由于目前本人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升学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疑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我们最终不是为学生的某一次考试负责,而是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对学生的成功表扬和鼓舞的同时,也不要吝啬对学生失误的“惩罚”。课改以后,曾有一些人说学生确实是“上帝”,上帝犯错误是有缘故的,也是能够容忍和谅解的。我不赞同这种主张。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文章谈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好的教育”,我特别赞同。有些课改公开课上,部分学生的语言特别粗鲁,行为特别不礼貌,甚至学生跳到了课桌上老师都不能说他的不是。为什么?由于老师们说课 改是不主张对学生批判的。可如此的行为难道还值得表扬和赞美不成?在参与式学习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部分
9、学生穷于应付,根本就不拿脑子去考虑,他们“探究” 的结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对待学生的这些征询题时,老师的迁就确实是纵容,往往会适得其反。表扬是一把双刃剑,过多地使用会掩盖学生的瑕疵,甚至可能最终酿成大患。三、课堂关注在农村的大班教学中,许多老师说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评课中也经常谈到对一些后进生关注不够。对此,我认为老师首先得转变观念,不能总是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公开发了言才是对学生的足够关注,况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如此多的学生逐一表达本人的见解也不现实。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纳的分组讨论就表达着对全体学生的足够关注。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倾听,即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更要认真倾听其他
10、同学的发言,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到达学习效果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学习尊重别人的最好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能够有更丰富的方式,比方微笑、点头、手势等,内容上也能够更加开放和自由。有些老师的目光不断盯在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身上,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的表现。还有些老师则相反,眼里只有成绩较好的那些学生。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无视了它的客观存在,为了表达所谓教育的公平和合理,选择了一种只适宜部分学生的方式,但却强迫更多的学生也去习惯它,如此协调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一届比一届缺乏制造力。客观地说,这两种做法都
11、是错误的。前者使学习好的同学逐步失去了进一步提高的时机,时间一长,使优秀者不再优秀;后者则导致部分学生最终失去学习的决心,使本来就有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新课程确实是要改变这种“大锅饭”式真正的不平等,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开展,使大家在原来的根底上都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四、课堂容量老师讲的少了,学生们活动多了,大家最大的体会是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曾有专家指出,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我们不必急在一时,当前学不会的知识总有学会的一天。可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学期,或者是学习单元,且外部环境还没有成熟到本人对学生有完全评价权的时候,每一堂课是我们面对的活生生的现
12、实。有老师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的,同时又不违犯课改精神,该讲授的时候仍然要大胆地讲。我对此深有同感。北京的一位老师在同我们交流时就指出,在他的课堂安排中许多内容都是让学生在课外本人完成的。农村不比城市,完全让学生本人完成这些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老师适当的讲授仍然能够处理这个矛盾的。关于探究,也不能完全被课本的设计所束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体验,必要时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更加丰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课改的详细承担者,任何躲避和畏惧都是不负责任的。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既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还要积极、稳妥、富有制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