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云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相比较,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A.收缩速度慢,力量小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弱C.收缩速度慢,力量大D.收缩速度快,抗疲劳能力强【答案】A2、与快肌纤维相比,下面哪一选项属于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A.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数量多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发达【答案】B3、按照体育的属性,我们可以把体育划分为()
2、A.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B.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C.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当代体育D.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答案】B4、久坐且缺乏运动不利于健康,容易引起()A.心动徐缓、肥胖、骨质疏松B.心动徐缓、肥胖、心脑血管病C.贫血、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病D.肥胖、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病【答案】D5、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中出现“第二次呼吸”之后,标志着人体机能已进入()。A.真稳定状态B.疲劳状态C.假稳定状态D.工作状态【答案】A6、运动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其直接动机的特征是()。A.持续时间长、作用力大B.持续时间短、作用力大C.持续时间长、作用力小D.持
3、续时间短、作用力小【答案】A7、保持运动员体内水平衡可预防运动性脱水,通常采用的补水方式是()。A.多次大量B.多次少量C.一次大量D.一次少量【答案】B8、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决定于机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利用氧的能力。A.呼吸B.消化C.淋巴D.肌肉【答案】D9、体育赛场上攻击行为时有发生,根据运动员发生攻击时是否有愤怒的表现,可分为()A.敌意性攻击和特质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C.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D.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答案】C10、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表现出紧张、动作不协调的状态,并且有多余的动作,这是哪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A.泛化阶段B.分化阶段C.巩固阶
4、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A11、在急救包扎时,下列哪些受伤部位是采用环形包扎()。A.肘部、膝部B.锁骨、肱骨C.足部、踝部D.额部、手腕【答案】D12、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的变化特点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答案】A13、运动兴趣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哪三个阶段?()A.有趣一乐趣一志趣B.乐趣一有趣一志趣C.志趣一有趣一乐趣D.有趣一志趣一乐趣【答案】A14、标准羽毛球场地长 134 米,单打场地宽()米,双打场地宽 610 米。A.5.16B.7.14C.5.18D.4.18【答案】C15、膈肌收缩时,穹隆顶()。A.下降,参与吸气B.上升,参与吸气C.下降,参与
5、呼气D.上升,参与呼气【答案】A16、在班级篮球比赛中,由于对方球员动作过于粗野,致使甲队员无法忍受而破口大骂。甲队员的这种行为属于()。A.敌意性行为B.工具性行为C.特质性行为D.状态性行为【答案】A17、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哪种学科发展起来的()A.细胞学B.遗传学C.生物化学D.化学【答案】C18、下列教学方法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是()。A.情境化教学B.游戏化教学C.小组合作教学D.分组教学【答案】C19、篮球比赛中,队员通过伸展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阻止对方队员行进的行为是()。A.侵人犯规B.拉人犯规C.技术犯规D.推人犯规【答案】A20、文艺复兴以
6、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塞【答案】A21、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独特标志和最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A.“冬梦”B.“雪容融”C.“飞跃”D.“冰墩墩”【答案】D22、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A.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B.胸骨中段C.剑突下区D.胸骨上级【答案】A23、排球规则规定,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的位置上,则构成()犯规。A.位置错误B.次序错误C.发球D.击球【答案】A24、有利于教师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个体教
7、学B.分组教学C.按男女分班教学D.小班化教学【答案】C25、重力性休克造成晕厥的直接原因是()A.运动骤停B.血压下降C.心搏出量减少D.脑供血不足,缺氧【答案】D26、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A.身体姿势B.练习频率C.练习轨迹D.练习速度【答案】D27、神经系统是由()组成的。A.神经细胞和神经元B.神经细胞和胞突C.神经元和神经胶质D.神经胶质和胞体【答案】C28、持哑铃双臂侧平举主要发展的肌肉是()。A.胸大肌、三角肌B.三角肌、冈上肌C.胸大肌、背阔肌D.背阔肌、冈下肌【答案】B29、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与比赛的兴趣,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要,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
8、主体作用,这指的是()A.有效控制原则B.动机激励原则C.区别对待原则D.适时恢复原则【答案】B30、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此时学生处于动作学习的哪一阶段()A.粗略掌握阶段B.改进动作阶段C.巩固提高阶段D.运用自如阶段【答案】A31、体育是以()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A.身体运动B.脑力劳动C.军事劳动D.跑步【答案】A32、运动训练包括了哪些基本结构?()A.动力来源、动力特征、动力构成B.动力特征、动力构成、动力过程C.动力特征、动力来源、动力过程D.动力形式、动力构成、动力特征【答案】B33、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有效落地区域
9、为()。A.2.135m;扇形B.1.25m;扇形C.2.135m;长方形D.1.25m;长方形【答案】A34、篮圈上沿距地面的高度为()A.3.05mB.2.75mC.2.90mD.2.95m【答案】A35、运动员经常将比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练水平低”或“裁判不公”。这种归因属于()。A.内归因型B.外归因型C.习得性无助型D.无归因型【答案】B36、健美操是融艺术体操、()和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健身运动项目。A.美术B.体育C.舞蹈D.杂技【答案】C37、屈膝纵跳时,股四头肌做哪种收缩()A.只做等长收缩B.先做向心收缩再做离心收缩C.只做等动收缩D.先做离心收缩再做向心收缩【答案】D38、
10、以下属于血液保持凝固的必要因子的是()。A.钙B.铁C.锌D.碘【答案】A39、下列选项中关于骨骼肌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B.具有自律性C.有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膜下方D.没有线粒体【答案】C40、足球比赛时,可替换人数为()A.1 人B.2 人C.3 人D.4 人【答案】C41、下列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泛化过程、巩固过程、分化过程、自动化过程B.分化过程、泛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C.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D.分化过程、泛化过程、自动化过程、巩固过程【答案】C42、下列队列口令中,动令落在左脚的是()。A.向右转走B.立定
11、C.向后转走D.向左转走【答案】D4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行为称之为()。A.学生的可塑性B.学生的自由性C.学生的主体性D.学生的选择性【答案】C44、在体育课堂的哪一环节应加强与创设“自主”的教学情景?()A.队列训练时B.集中讲解时C.集体练习时D.互帮互学时【答案】D45、在篮球比赛中,每队的出场队员是()名。A.5B.6C.7D.8【答案】A46、剧烈运动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D.脂肪的分解【答案】B47、以技术学习为主,练习是模仿性的、尝试性的,练习量不是很大的是课的()阶段。A.准备部分
12、B.基本部分前半段C.基本部分后半段D.结束部分【答案】B48、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的过程。A.教学效益B.教科研能力C.教师专业化D.以上均正确【答案】D49、下列选项可缓冲速度快、力量大的来球,以提高排球垫球效果的是()。A.含胸收腹,手臂随球后撤并适当放松肌肉B.含胸收腹,手臂随球后撤并适当收紧肌肉C.挺胸收腹,手臂随球前伸并适当放松肌肉D.挺胸收腹,手臂随球前伸并适当收紧肌肉【答案】A50、利用知识、经验和判断进行评断与比较的方法叫做()A.绝对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相
13、对评价【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案例:某校初二(1)班学生 30 人,其中男生 20 人,女生 10 人。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任课教师张老师为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2)快乐教学,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1)上课,教师宣布该堂课的内容和目标。(2)教师讲解并示范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强调注意事项。(3)学生观察教师动作,模仿。(4)自由分组练习。(5)教师总结,学生自评。(6)游戏:打龙尾。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 15 人。其中一组学生站在圈外,拿着球掷向圈内排成纵队的另一组组员,被击中的学
14、生要退出游戏,一直到所有组员都被击中,游戏结束。(7)回收器材,宣布下课。【答案】(1)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学生自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运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打龙尾游戏是一种情境教学策略,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2)该案例考虑到了初中生的特点,在下课前安排了放松益智的集体游戏打龙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在娱乐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起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此外,整节课的安排,学生自主练习的比重较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分组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二、案例:某教师给初中二年级
15、某班的学生上“鱼跃前滚翻”的技巧课,技术动作的教学顺序:(1)教师和一名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前滚翻动作示范;(2)教师示范、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并让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与联系;(3)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学生多种形式分组练习(“组内同质,组问异质”“差异化教学”“分组竞赛合作学习”“友伴分组”),教师巡视指导;(4)分卡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问题:(1)结合新课标分析案例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本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出改进方法。【答案】【知识点】教学方法。(1)案例运用的是自主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是分组形式实现了“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16、“差异化教学”“分组竞赛合作学习”“友伴分组”等多种形式的分组。这些分组方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实施起来效果尤其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一,案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内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通过变换分组方式让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小组中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第二,案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多边互动突破原有的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交往的局限性与单一性。同时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小组同学
17、互动的积极面,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理解、支持、分担和分享,鼓励他们相互表达关心等合作交往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和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多种分组形式有利于组际之间的交流。通过多种分组形式的变化增加组间的合作交流,各组学生都能够得到本组及其他组学生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生观点与认识的升华,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利用集体因素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多种形式的分组合作练习既是该案例的优点也是不足之处。因为分小组合作的方式过多容易导致真正用在动作学练上的时间很紧。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均容
18、易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体操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和教法本身就蕴含着小组合作的因素,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非常容易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因而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再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组合作形式及合作形式变化的次数。案例中的分组合作以“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为主,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相邻两组的成员或是同组内的组员组成临时友伴小组,相互帮助、指导进行学练。这样减少了大规模的重新分组节约课堂时间,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与不同的伙伴合作学习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更好地形成与迁移。三、案例:足球是初中校园广受男生喜爱的课程,它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
19、三某班共有男生 24 人,教学内容为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新授课,40 分钟。请根据下列教学片段进行分析。问题:(1)分析该案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请指出该案例的教法、学法及时间安排上是否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答案】(1)在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设置是合理的,但是知识目标设置不合理。该案例从三个学习领域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足球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情感目标的设计恰到好处,能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知识目标不合理,这是一堂新授课,第一次授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这次课中讲授的动作技术,而不是一下子掌握脚内侧踢地
20、滚球技术、脚内侧停地滚球技术以及多项素质能力。该案例的技能目标是合理的,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控球能力、支配能力、速度耐力等应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应改为: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的概念。(2)教法内容该案例设计的教法过于简单,内容不详实,略显单调空洞。教学开始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需要在教师巡回观察前加一个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学法问题对新授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仅凭观察教师的动作讲解和示范,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能立刻跟上去,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隋和学习效果。教
21、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脚内侧踢、停地滚球技术,在练习前最好让学生踢固定球,这样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技术。时间安排在时间安排上,对于每个动作技术的学习,每个过程都才 10 分钟,而比赛时间设置为 20 分钟,这对于第一次授课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教师应把时间花费在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上,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问进行自主练习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球与支配球的能力。四、高二(5)班男生 28 人,篮球场 2 块,篮球 14 个。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
22、帮互学的合作意识。教学步骤: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 10 次;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5 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5 次;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素质练习,蹲起跳 20 次三组,俯卧撑 20 次两组;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跳投篮 10 次),宣布下课,收器材。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答案】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该案例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
23、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就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五、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条件,设计一节 45 分钟的接力跑教学,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初三(
24、1)班,学生30 人。教学内容:接力跑。【答案】六、初一(2)班体育课中练习前滚翻,李同学每次练习时总是偏向一侧,体育委员对他说:“你两手臂要用力一致。”李同学按要求练习了几遍,但还是朝一侧偏,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李同学找到体育老师问:“张老师,我做前滚翻时为什么总朝一侧偏呢?应该怎么办?”张老师说:“你做一遍我看看。”张老师看后说:“你在两手臂用力均匀的同时,一定要把头放正。然后在张老师的保护与帮助下李同学又做了一遍,身体不再偏了。李同学非常高兴。试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头不正时会出现滚翻偏向一侧”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李同学头不正时会出现身体偏向一侧的主要原因是翻正反射的原理,当人和动
25、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翻正发射比状态反射复杂,有赖于脑的协调。李同学的翻正反射主要是由于头部位置不正,视觉感受器与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人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翻正,由于头部翻正引起颈部扭曲,刺激颈部肌肉与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继而导致躯翻转,案例中李同学的头部翻转偏离导致整体躯干发牛偏离,因此会导致身体向一侧偏转。七、寒假结束后,某校高-(2)班第一周星期二的体育课上,李老师在完成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安排了 3 组10 次的蛙跳练习和 3 组10 次的团身跳练习。在星期四第二次上体育课时,张同学问
26、李老师:“老师,我前天上完体育课后,昨天浑身酸疼,今天还疼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同学说完,又有几个同学也喊起来:“是啊!我们也浑身酸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应该怎么处理啊?”李老师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神态,心里非常高兴,然后开始给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疼现象?应该怎样处理?【答案】在体育课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疼的现象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所谓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剧烈运动(特别是离心性抗阻训练)诱发的肌肉酸痛往往不在训练后立即出现,而且在训练后 24 到 48 小时明显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过度”使用肌肉,肌肉收缩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
27、加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长时间没有进行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的力量练习,使肌肉内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第二,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这是由于运动会引起活动部位的局部缺血使得 m 液循环变差,进而引起致痛物质的堆积,如果致痛物质积累过多,就会引起疼痛感,而疼痛又会引起肌肉的反射性痉挛。第三,由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受伤或发炎而导致代谢异常。这是因为剧烈的离心运动造成的结缔组织损伤,损伤后的结缔组织会引起一连串的发炎反应,进而诱发疼痛。第四,肌肉工作强度过大、氧气供应不足、代谢产物堆积特别是乳酸的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肌肉的痉挛、疼痛和局部水肿,进而出现肌肉酸
28、痛现象。八、案例:广播操对保持初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学内容:广播操(新授课)。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广播操第 120 个动作,熟记动作名称。教学过程:(1)教师宣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2)教师带领学生做关节热身运动。(3)教师对广播操的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如预备姿势,两脚立正,手臂垂直于体侧,抬头挺胸,眼看前方。口令至原地踏步时,半握拳。第一拍左脚向下踏步,右腿抬起,膝盖向前,脚尖离地 1015 厘米,同时,左臂前摆至身体中线,右臂后摆,第二拍与第一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4)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动作。(5)教
29、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练习,熟记动作。队形:二列横队(按照身高排列)【答案】(1)新授课教学实施阶段的基本要求:合理引导,课程的安排要贴合初中体育教材特点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积极创设游戏和情境,让学生正确并且完整理解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安排运动负荷。(2)该案例运用的组织形式是全班教学。在广播操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共性而选择了全班教学组织形式。该案例运用的教学策略是示范一模仿教学策略。教师对广播操的基本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指导、纠正和强化
30、。九、初三(5)班体育课,教学内容是“单杠单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张老师在宣布本次课教学内容后,做了一个漂亮的完整动作示范,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就开始分组练习。张老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赵同学在腿向上蹬摆的时候头总是向后仰,从而导致两臂伸直,腿又掉下来,总是完不成动作。张老师站在边上看着,并一直说:“你胳膊不要伸直!上体靠单杠近一点!”但是赵同学又做了几遍,还是完不成动作张老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什么问题?【答案】在张老师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没有对动作动作要领进行简明准确的讲解,没有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概念;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热身练习和辅助性练习,这样会加大学生
31、的受伤率。解决方法是采用简单的徒手操热身练习和较有针对性的身体辅助性练习;在分组练习时没有明确强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没有进行保护者和练习者的分组;在纠正错误动作的过程中没有强调动作错在哪里和动作改进的方法,也没有给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在张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身体素质练习和动作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以至于学生很难掌握技术动作。一十、初二(3)班蹲踞式跳远第三次课,张老师先带学生做了 6 节徒手操,并进行“腾空步”示范,然后安排两组学生在同一个沙坑进行快速助跑的腾空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李华同学绊倒了,并对张老师说:“老师,我脚崴了,不能再练了!”张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扶着李华同学去医
32、务室处理,此时李华同学问:“老师,我已经崴脚了,为什么总是崴坏外侧?”问:(1)试从安全角度分析本次课教学存在的不足?(2)为什么踝关节多为外侧受伤?(3)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答案】(1)练习组织形式不安全,两组学生同时跳一个沙坑容易互相撞到,造成安全损伤。教师缺少安全预防提示,材料中教师让学生练习,但是并没有提到注意安全。准备活动不充分,只做了 6 节徒手操,没有慢跑准备不充分,易造成损伤。李华同学受伤害后,老师搀扶受伤同学去医务室,但是并没有安排其他学生,防止学生损伤扩大化。(2)这是由踝关节结构决定的,踝关节是由距骨、腓骨和距骨关节面构成的,距骨滑车前宽后窄,由于外踝低,内踝高,韧带内侧强外侧弱,足的内翻幅度大于外翻,足过度内翻时外侧韧带易于损伤。(3)踝关节损伤属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方法如下:早期:(损伤发生在 2448 小时以内)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外敷新药常可达到消肿、止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中期:(损伤发生在 2448 小时以后)处理方法:理疗(热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晚期,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熏洗等,对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