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能正确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教学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二、导入:(播放古筝曲)师和乐导入“说到三国这一段历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
2、,在三国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但是曹操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可能我们更多的事了解他作为帝王的一面,而他的其他方面或许我们还很陌生,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5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幻灯出示课题孙权劝学)师:现,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师吐字清晰,停顿准确背诵)师: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将这篇课文流利的背诵出来呀?师: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一篇文章的字音、停顿、文意弄清楚了,再加上反复的诵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孩子们,有没有这个信
3、心?生:有师:很好,下面我们就从第一步开始,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出示幻灯一)结合手中的资料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好,同学们自由朗读。(生自由诵读,师相机指导)师:好,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对他在读音和停顿方面给予评价。哪位同学争取来?(同学举手读书)师:哪位同学来对这位同学在读音方面给予评价?生:生举手评价,师相机指导。师:有没有在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的?生:生举手自由评价,师相机指导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吗?)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幻灯片,(播放幻灯同上一张幻灯一样,全文本)老师就这一课的一些字音,对大家做一个提示
4、,出现过后请同学们轻声跟读。(幻灯出示红色拼音“卿,涉,孰,遂”字音),生跟读,师:这几个字时本课的生僻字,(幻灯出示蓝色拼音“为,更”)师:这两个字时本课的多音字,(幻灯出示绿色拼音“邪”)师:这一个是本课的通假字。师:(出示:友情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我们在诵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它里面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师:好,刚才大家评价的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师起,师生共同诵读)(师再次强调生易读错的字音)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注释和手中的资料书梳理文意,也就是把课文试着翻译一下,好,大家独立完成。 师:下面小组为
5、单位,把刚才单个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还不能讨论解决的,待会儿提交全班讨论。小组为单位,开始(师相机指导)(出示新幻灯二)师:小组代表说说你们那小组有些什么问题要我们集体解决的?(请学生起来质疑,不着急解答) 生:“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生:“卿言多务,孰若孤,”生:“蒙辞以军中多务”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生:“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师:我们从最后面这一位同学的问题入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发言析疑,师相机评价指导)师:我们看大屏幕上你们提的这几个问题,请大家同排为单位再次讨论下这五个句子究竟怎么翻译,老师
6、提示,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重点的词语不能漏掉,下面同学们再次讨论。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主按顺序翻译,指导学生翻译“蒙辞以军中多务”,要求学生对号入座翻译(生可能将“推辞”移到后面,师鼓励移得很好,相机指导“如果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出来的话,应该是:吕蒙推辞用军中事务多,这种说法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是吧,我们就要把它交换一下顺序,把把那个字提到后边去?”生:“辞”师:这样该怎么翻译?我们一起来读,翻译生:“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而推辞”(师相机出示幻灯这个句子的翻译)师:接下来 看下个句子,谁来?生:翻译(师相机指导对号入座翻译,尤其“博士”的翻译,不需要翻译出来)师:“博士”注释里给的解
7、释是官名,跟现在的博士不同,那么在古文当中,表示人名、地名、官名、书名等这些名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不需要翻译出来,所以说这个“为博士”我们就可以翻译成“成为博士”就行了。师:接着来看下一句,哪位同学愿意翻译?生:生翻译,师指导(重点介绍“但”字翻译)师:刚才这位同学把“但当涉猎”的“但”字翻译成表转折关系的“但是”,这不是很准确,在现代文里边,“但”一般是表转折关系,可以翻译成“但是”,可是在古文里边,这个“但”一般情况不做转折关系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但”字翻译成“只,只是”(板书:但:“只,只是”)师:下一个句子,如何来翻译?生:“谁比得上我呢?”师:下一个“肃遂拜蒙母,结友
8、而别”谁来?生:(师指导明确对象,谁与谁结为了朋友)师:如果不把这个与吕蒙结为朋友补上去,我们就可能误会,师鲁肃与吕蒙的母亲结为了朋友。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幻灯,我们这几个句子翻译的后面,老师用括号括了一个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翻译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翻译五字法,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用这五个字的翻译方法,效(出示幻灯:翻译五字法)详细读讲,-这是一种非常好用的翻译的方法,希望大家能都学习到。接下来,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再次体味文意。(师起,生齐读)师:读的不错,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的要把一篇文章流利的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
9、,我们读出语气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些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应该要在人物的语言上多下功夫。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孙权说的话。(出示幻灯)师:自己体会一下,结合孙权的身份 ,结合句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看看孙权的这几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大家看着屏幕,体会体会,试读试读。然后小组讨论该读什么样的语气,为何要读这样的语气,讨论并给出统一的意见来。生:小组推荐代表发言(第一句,劝说,应该用肯定,劝诫的语气,表明孙权对吕蒙要求严厉,对吕蒙关心,试读 既严厉又关心的语气)生:第二句,读出怒气,生试读,略带责备生:第三句,以自己的经历劝告吕蒙,现身说法师:我们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
10、心的展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的这一番既严厉又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诫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生:自由发言,爱惜人才,重视他让他读书,对人严格要求,很有学问,教育人有方,劝人有耐心,好学 师:归纳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关爱部下,既严厉又关爱,自己好学,并且还非常善于劝别人(板书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老师刚才提示的方法,注意人物的身份,结合文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揣摩鲁肃和吕蒙的对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自己先体会,读一读,可以同排相互对练师:先看鲁肃生:惊讶,赞叹,(请学生试读出惊讶与赞叹的语气)师: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生:男生齐读师
11、:接下来,我们看吕蒙的这个语言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有点自豪,学习过后变化了,生试读师:全班齐读,读出吕蒙自得自豪的语气。生:齐读师:通过对鲁肃和吕蒙语言的揣摩,我们看看吕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师板书:吕蒙 鲁肃)生: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师板书:听取意见)师:我们看看鲁肃师怎样的一个人?大家课前预习过的,鲁肃无论是从学识还是官职上来看,都比吕蒙要高生:鲁肃爱才,爱人才(师相机板书:爱才,敬才)师: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揣摩,孙权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常善劝(板书:劝),我们通过鲁肃对吕蒙的夸赞,看出鲁肃是一个爱才敬才的人(边讲边板书:赞)通过鲁肃的夸赞我们了解到吕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孙
12、权劝学是成功的,下来进入背诵得环节,看幻灯上的图片,四幅图画师本文的四个情节,“劝学,就学,论议,结友”,对照图片找出相应的文字,在小组内展开背诵,后全班汇报师: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是想让后人通过历史上的一些的失吸取教训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所以资治通鉴里的很多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做人也是很有启迪的,比如说我们今天所学的孙权劝学,学了这一课,你觉得有什么值得你借鉴的吗?想想鲁肃的敬才爱才,想想孙权的善劝,想想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这些对你有什么启迪呢,下来做个小练笔吧。(出示幻灯,小练笔) 师:最后送同学们几句话,这些话是冰心奶奶说过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你们能在
13、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2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二、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教法学法设计: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
14、人物形象。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板书题目)(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
15、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
16、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17、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二)、初读熟读课文1.范读。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
18、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四)、研读赏析文章1、 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19、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 和略带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2
20、、人物形象(研讨法)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 吕蒙:善学,虚心。 鲁肃:尊重有学识的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五)、积累词句。(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六、布置作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3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21、。3.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板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
22、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文中的几个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写作背景: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
23、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一)读一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字音: 卿(qng) 邪(y) 涉(sh) 孰(sh) 即更(g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
24、: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四字句一般是2/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二)译一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博士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但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见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过 古义:到
25、今义:经过更gng古义:重新 今义:更改、更正(或gng更加)2、重点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卿言多务,孰若孤?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三)说一说请学生理一
26、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 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四)议一议整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那么请大家把人物对话部分先挑出来,然后体会一下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
27、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孙权劝学教案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五)演一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四、课外延伸,体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