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双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双手》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一双手教学设计一双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2、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1、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2、说一说含有“手”的成语。(爱不释手碍手碍脚白手成家比手划脚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丹青妙手大显身手得心应手额手称颂高抬贵手举手投足举手之劳蹑手蹑脚拿手好戏妙手偶
2、得妙手回春七脚八手情同手足手不释卷束手就擒顺手牵羊手舞足蹈手下留情唾手可得握手言欢心慈手软袖手旁观眼高手低炙手可热一手遮天鹿死谁手)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惺忪(xngsng)镐裹住纹络老茧甘蔗缠着染成穴里铁铸丈量搓了火燎燎功臣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3、张迎善到底有一双怎样的手?(粗糙的手、神奇的手、创造绿色宝库的手、绿化世界的手、做出巨大贡献的手令人敬佩的手干了很多活儿的手)4、张迎善的手是如何的“大”?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厘米,这是我今
3、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xxx,把手指比作xxx。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
4、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5、张迎善的手奇在哪里呢?(1)计算启情。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次)。(感悟: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2)圈数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课文中出现了33垧,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
5、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
6、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一双手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在劳动模范张迎善那双粗糙的大手背后,是这位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2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欣赏学生
7、仿照我们的手创作的小诗。二、导入1板书课题。2回顾初读课文中的问题。(1)这是谁的“一双手”?(2)张迎善是谁?三、新课教学1学生自主质疑:(1)提出问题。(2)梳理问题。2结合学生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1)这双手什么样?自主学习:默读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画出重点词句做批注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这双手的样子:黑、硬、伤痕累累、大、粗这双手“活像半截老松木”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2)这双手为什么这样?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做批注汇报交流: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到,张迎善为了绿化小兴安岭,在不计其数的种树过程中,把自己的双手磨得伤痕累累,活像老松木。从而感悟到张迎善的高尚情怀。
8、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文的感受提问:现在你认为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4总结全文。四、安排课后参与学习活动五、板书设计一双手张迎善的手( )的一双手一双手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双手能画画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材小学美术(上海书画版)第二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低年级强调情感、直觉和兴趣,同时也结合造型要素的课。让学生在和谐、亲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利用有趣的双手造型方法来体验多种绘画方式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主动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双手协同作画来感受艺术创作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学生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
9、讲,用双手同时画画是一种新的尝试。“双手能画画”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寓学于乐、寓教于玩。启发学生在画画玩玩中获得启示,变异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学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对称,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物品,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学习画对称的形象。过程方法尝试用双手同时作画,先画外形,然后再进行想象添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双手同时作画的乐趣,发展想象能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增强从小爱护双手的意识。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师生活动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爱心的图,师: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出示ppt),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一颗爱心师:小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画一颗爱心?学生:
10、分左右两边,可以先画左半边再画右半边。师:今天老师要用一种新方法来画爱心。学生:是什么方法?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2、教师示范用双手画爱心,激发学生兴趣。1教师用双手画画表演。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仔细了吗?老师是怎么画的?谁看明白了?请他来说说。师:老师用两只手同时画画,画出的图形对称吗?学生1:老师是用两只手同时画爱心的。学生2:老师用双手画画时,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双手。2学生观察教师双手画画后,说说画面的效果3师生小结:左右对称的图形可以用双手同时画。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双手同时画画好不好学生:好。师:那好,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进入新课“双手能画画”揭示课题。新授理解生活中的对称
11、图形(1)师:请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左右对称图形?学生: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图案都一样。(2)师生交流,举例说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对称图形的画面。师:这些图案多是什么图形?学生:它们都是左右对称图形2.反馈交流,寻找规律:师:双手同时作画,也能画出对称的图画。不信,你也可以试试。师:请大家在画纸上,双手各拿一只彩笔,画一个左右对称的简单图形来。1集体练习在画纸上用双手画线。(画一个简单的图形)2请尝试画过的学生讲一讲绘画时的感受。师:小朋友们画的都很认真,谁来说说画画时你的手的姿势、眼睛、左右手的配合是怎样的?)学生1:我画的时候,双手是慢慢的同时移动的。学生2:我画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自己
12、的手看,没有离开过。3师生小结:双手画出图形有对称美。3.欣赏书上画家作品,理解对称。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画。师:请学生说说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的对称、色彩的美感)学生1:画家用了线条和涂色的方法画了一个很抽象的动物。学生2:这四幅画都是用了涂色块的方法画的。学生3:这些都是用画线的方法画的。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刚才自己画的简单图形变得更漂亮呢?学生:想师:好,先来请个小朋友说说,你要怎样添加你的图画?。学生:(想象自己的双手画线作品可以创作成一幅怎样的画面。)生:.4.师出示范画,(教师示范双手在爱心上添画图案。)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老师的图画线
13、条添加好了,当把颜色也涂好后,就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完整的范画)师:老师的图画画的是否对称?老师的画画的大不大?有没有撑满画纸?学生1:很对称,颜色均匀。学生2:老师的画画得很大,撑满了画纸。师:那,你们是不是也能把图画的大些呢?学生:行。师:好!那就让我们动起双手开始创作吧!看谁画的图画画的最棒。5、学生想象添加完成作品学生自选题进行双手作画。要求:构图饱满,图要画大。发挥想象,添加画面。色彩鲜艳,涂色均匀。画面完整。(用彩笔直接创作。)6.教师巡视指导。教学评价: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1、集体展示。1)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2)学生互评2、小结一双手教学设计4目标任务: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
14、感悟精神教学方法:圈点批注;阅读感悟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新课学习:一、整体感知内容(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师扳书:所见(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的手。1
15、、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二、品语人物精神(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1、标划。2、齐读体会。(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
16、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的人。(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六)、品读课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
17、从表象到精神)。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请同学们续写: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一双手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3、.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猜手导入: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
18、的。出示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建立通过抓特征感知事物的概念)(1)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二、示标:三、预习检测1、检查字音、字义2、用抢答的形式检测课文内容。四、整体感知,感知“天下第一奇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
19、课文,同时思考:1、这双手“奇”在哪里?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手的奇特的?(方法提示:建议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人物感官、描写角度和一些关键字词入手分析)在学生自主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答案,再进行课堂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组织罗列一些重要的语句,让学生再次欣赏这双天下奇手,加深印象。五、了解天下第一奇人问题:张迎善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是一个的奇人。来挖掘主旨,感受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进而深挖主旨。六、写法探究文中为什么紧紧扣住手来写?让学生认识到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刻画,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七、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
20、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八、课后作业: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五、板书设计:一双手写法:抓特征:粗糙坚硬伤痕大丑?多角度:感官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美!(不畏艰辛、无私奉献)一双手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2,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极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3,学习本文
2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4,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课文,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极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他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呢要求学生说出这双手的特点:如:宽大,粗糙,有力,勤劳.这双手创建了绿色金库,创造了美好生活;这双手与众不同,比钢铁还坚硬,称为天下第一号大手2,指导阅读:在预习课文中有哪些疑问 (1
22、)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 (2)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 分明是半截老松木.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在预习课文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1)摘录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2)摘录喜欢的词语.(3)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3,为什么这双手会成为这样 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 汇报给大家听.(体会老张因为长期艰苦的植树劳动,变得异常粗糙,丑陋.)4,分角色读课文814自然段中,作者我和全国劳动模范张迎善的对话.特别是一些数据,:如:一天栽一千多棵树.往土里插三
23、四千次都要重读,读出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5,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 说说为什么6,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7,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感动,赞美)8,全班同学带着感动,赞美的语气再读一遍这句话.二,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1,小组讨论并汇报:课文主要写了全国劳动模范张迎善的一双手.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植树,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变得异常粗糙,丑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美,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2,如果
24、你在现场,亲眼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张迎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他三,本文有什么特点 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四,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本单元习作,观察妈妈的手,回忆妈妈的手都为你做了什么,完成习作:妈妈的手.六,板书:(略)一双手教学设计7教材简析: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特
25、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培养有意识的细致的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好文章的道理。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2、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教学重点: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同学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们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创造了多少美。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
26、一双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二、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阅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句子。(不会读的字词请查字典)画出描写这双手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质疑: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和不懂的句子吗?讨论:这是一双的手?(天下第一奇手)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天下第一奇手”的。哪位同学能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的最初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手”,说明“一
27、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粗松木表皮粗糙老老松木干、硬、色深、厚等。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大)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否找出来?(三处)“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为什么裹不起来?为什么又用“紧紧”呢?可否去掉?这句话中的“裹”能否换成“包”?(用“紧紧”、“裹”意思很深:第一,说明手很大;第二,写手很有力量;第三,这个人很热情。)用数字写手大有什么好处?如果说“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大得惊人”,这样写好不好?(太空洞、太笼统)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里?(7、8、9三段
28、)这里写了张迎善的手的很多细部,小的部位。哪些部位?说一说。现在再来看一看“天下第一奇手”奇在哪里?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感知为张迎善的这双手建立了一个档案。主人张迎善身份林业工人手感“半截老松木”、“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的肤色呈木色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厚手指特别肥大粗圆、三节老甘蔗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厘米”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号大手手的特点大、粗糙、硬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张迎善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大)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手。张迎善的手
29、丑不丑?板书:丑(所见)在你的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作者的眼中,张迎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品读下面两个句子。1、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按照通常的理解,铁是坚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躯是不好和钢铁相比的。但在这句话中,用“铁铸”与“肉长”比较,用“铁铸”衬托人“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这就极为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2、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说明这双手是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绿色宝库美不美?正是张迎善的“一双手”创造出绿色宝库的美。板书:美(所闻)三、精读
30、课文,品悟人物精神那么,造成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齐读体悟。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了解到造成他的手奇丑的原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现在,你认为他的手很丑吗?(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际上美。)他的手为什么会丑?创造绿色宝库。绿色宝库为什么能这样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以张迎善“一双手”外表的丑换取绿色宝库的美,值不值?板书:值(所感)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对张迎善的赞美之情的呢?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一双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四、拓展延伸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正是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
31、和创造着财富,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也是这样。请看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和方永刚的颁奖辞。如果推选张迎善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辞。五、小结:独具慧眼的把握角度,选取材料,是我们作文应该非常注意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附:板书设计值(所感)丑(所见)美(所闻)一双手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也折射了像张迎善一样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
32、广大劳动人们。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张迎善那双手的特点,探讨那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了解张迎善为绿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张迎善勤劳、坚韧、敬业的高尚品质。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阅读方法品读句子、理解文章。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感知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特点。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愿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
33、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观察几双手,猜一猜这些手的主人是怎样的人?2、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预设这是谁的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提问: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初步了解主人公张迎善三、再读课文,直奔重点。1、默读课文,思考: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好批注。2、小组交流:
34、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四、品读感悟,层层深入(一)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1、学生交流汇报,并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2、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3、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二)、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1、计算启情。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次)。2、圈数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3、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的财富。
35、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6、小结(三)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1、课件燃情。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3、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四、作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父母的手,还有你们
36、,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双手写一写。一双手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读书 学字 解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2、了解张迎善的手的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等特点。3、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4、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教学难点:通过数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一双手”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学了一双手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姜孟之笔下的这双手,看看他的手有什么特点?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37、。(出示词语)谁愿意把这些字词大声地读一读。(相机处理“惺忪、镐、垧”的意思,解读形声字“裹”)3、你知道本文写了谁的一双手吗?谁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出示课件)二、细读“一双手”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究竟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出示读书要求)2、说一说在你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a、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导读:你见过老松木吗?是怎样的?(粗糙)而作者说张迎善的手“活像半截老松木”,你能给“活像”换个词
38、吗?而这更加说明张迎善手的粗糙。读句子。(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对比图)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你呢?我也没见过,见到这样的手,你感到惊讶。把你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这一句结束时用了(!),足以说明作者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导读:你通过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发现张迎善的手是“有力”的?(紧紧),带着你的发现再读一读句子。齐读。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导读: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是什么颜色的?而张迎善的手为什么是木色的呢?(出示手的图片)看着这双木色的手,你感到(惊讶)。依旧是惊讶,把我们的惊讶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读句子。d、掌面像鼓
39、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坚硬)读句子。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哪儿有老茧,为什么张迎善的手布满了老茧,为什么呢?由于长期植树,这双手才会像鼓皮一样硬,才会布满老茧啊。再读句子。e、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导读:这段话重点写了张迎善的左手大拇指,为什么他的大拇指没有指甲?张迎善栽树仅仅是上下插几次吗?他会怎么做?读句子。这里有一个“刻”字,为什么作
40、者不用“画”“描”等词呢?读句子。请同学们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再读。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导读:我听到大家很自然地强调了“大”,到底张迎善的手大不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来量一量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有多大?谁愿意再读一读,把手大的特点通过读体现出来。3、同学们,看着这些板书,你想说些什么?(与众不同)4、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有的纤细,有的美丽,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张迎善的手却是(板书),为什么他的手会如此与众不同,让我们惊讶呢?同学们想一想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先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一下。5、通过数
41、字理解张迎善的手所做得贡献。栽一棵树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张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总共栽了多少棵树?(26万多棵),就算26万棵,手得往土里插(3)次。张迎善造林、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总共77。5垧,就算77垧吧,东北的一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亩,总共也就是(7715)1155亩,咱们学校本部占地25亩,那么张迎善造林和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积相当于46个咱们学校啊!还有,张迎善这双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木材放在像咱们班级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满30间!这就是张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贡献啊!6、看到这些数字,在读读手的特点,你仅仅感觉到这是一双手吗?你想说些什么?(伟大,无私,奉献)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齐读最后一段。三、深化“一双手”1、孩子们,作者除了看到了这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还会看到什么?把你的发现融入到省略号中,再读这段话。2、(播放课件)再读。3、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记住这双粗糙、有力、坚硬的手(读);记住这双无私奉献的手(读)。四、学写“一双手”孩子们,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技巧,就是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表现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们以后在写作中可以尝试。(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