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系统笔试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事业单位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系统笔试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事业单位考试.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 0.1.01 病理学(pathology)0.1.02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 病因学(etiology)0.1.04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 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 尸体解剖(autopsy)0.1.07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 细胞学(cytology)0.1.09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 组织化学(hist
2、ochemistry)0.1.11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 0.4.01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 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0.1.02 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学
3、角度研究疾病;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0.1.03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0.1.04 即发病学;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0.1.05 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0.1.06 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0.1.07 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0.1.0
4、8 病理检查方法;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0.1.09 常用的研究技术;体外条件下;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0.1.10 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疾病诊断。0.1.11 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0.1.12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未知抗原或抗体;肿瘤病理诊断 0.1.13 DNA 或 RNA 中碱基序列;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
5、要点)0.4.01 桥梁作用;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0.4.02 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0
6、.4.03 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 Asclepiades 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 年,意大利医学家 Morgagni 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 年,德国病理学家 Virchow 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
7、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一、名词解释 1.1.01 适应(adaptation)1.1.02 损伤(injury)1.1.03 萎缩(atrophy)1.1.04 肥大(hypertrophy)1.1.05 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1.1.06 增生(hyperplas
8、ia)1.1.07 化生(metaplasia)1.1.08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1.1.09 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1.1.10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1.1.11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1.1.12 变性(degeneration)1.1.13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1.1.14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1.1.15 虎斑心(tigroid heart)1.1.16 心肌脂肪浸润(my
9、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1.1.17 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1.1.18 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1.1.19 黏液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1.1.20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1.1.21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1.1.22 脂褐素(lipofuscin)1.1.23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1.1.24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1.1.25 迁徙性钙化(meta
10、static calcification)1.1.26 细胞死亡(cell death)1.1.27 坏死(necrosis)1.1.28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1.1.29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1.1.30 坏疽(gangrene)1.1.31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1.1.32 纤维蛋白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1.1.33 糜烂(erosion)1.1.34 溃疡(ulcer)1.1.35 窦(sinus)1.1.36 瘘(fistula)1.1.37 空洞(cavity)1.
11、1.38 机化(organization)1.1.39 包裹(encapsulation)1.1.40 凋亡(apoptosis)1.1.41 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四、问答题 1.4.0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1.4.0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1.4.0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1.4.0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4.0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1.4.0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1.
12、4.0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1.4.0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1.4.0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1.4.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1.4.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1.4.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1.4.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1.4.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1.4.15 病案分析 男,63 岁。6 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
13、木,活动不自如。1 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1.1.01 细胞、组织或器官;耐受刺激作用;存活的过程;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1.1.02 细胞和组织;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结构改变;形态:变性或细胞死亡。1.1.03 发育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间质增生。1.1.04 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1.1.05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纤维或脂肪组织大量增生;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1.1.06
14、 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1.1.07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刺激因素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发生于同源性细胞;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1.1.08 非鳞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等处。1.1.09 炎症或其他因素刺激;胃黏膜或胃腺上皮;转化为肠上皮;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1.1.10 思想、情感障碍;细胞损伤;器质性疾病。1.1.11 疾病诊治过程;诊治本身继发的伤害。1.1.12 可逆性损伤;代谢障碍;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1.1.13 细胞轻度损伤;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肝、肾、心等。1.
15、1.14 非脂肪细胞;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心、肝、肾等。1.1.15 心肌脂肪变性;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1.1.16 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心肌萎缩;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1.1.17 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HE 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1.1.18 间质内;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淀粉样呈色反应;局部性或全身性。1.1.19 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等。1.1.20 铁蛋白微粒集聚;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沉着增多提示陈旧性出血。1.1.21 左心衰竭肺淤血
16、;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1.22 细胞质内;黄褐色微细颗粒;细胞器碎片残体;萎缩细胞。1.1.23 除骨和牙齿外的组织;固体钙盐蓄积。1.1.24 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固体钙盐蓄积;钙、磷代谢正常。1.1.25 钙、磷代谢障碍;正常组织;固体钙盐蓄积;肺、肾、胃等。1.1.26 损伤累及细胞核;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不可逆性变化;包括坏死和凋亡。1.1.27 活体内;局部细胞死亡;细胞崩解、结构自溶;急性炎反应。1.1.28 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保持原组织轮廓;肉眼呈灰白、灰黄;好发于心、肾、脾。1.1.29 属凝固性坏死;不见原组织轮廓;肉眼观似奶酪;多见于结核病。
17、1.1.30 较大范围的坏死;腐败菌感染;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1.1.31 坏死组织呈液态;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1.1.32 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坏死组织呈细丝或颗粒状、片块状;红染、似纤维蛋白;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病变。1.1.33 皮肤、黏膜;浅表性坏死性缺损。1.1.34 皮肤、黏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1.1.35 坏死;深在性盲管;开口于表面。1.1.36 坏死;两端开口的通道。1.1.37 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较大块坏死;坏死物经管道排出;空腔形成。1.1.38 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1.1.39 较大范围坏
18、死和异物;肉芽组织包裹。1.1.40 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无急性炎反应。1.1.41 外被胞膜;内含细胞器;含有或不含有核碎片。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1.4.01 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1.4.02 综合性因素 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失用 肾盂积水 肾实质受压 萎缩 血管受累 营养不良 病理变化 1)肉眼 体积大;实质薄;肾盂、肾盏扩张。2)光镜 肾实质变
19、薄;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1.4.03 细胞缺氧线粒体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内 ATP 生成减少,可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水增加细胞水肿;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减少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脂肪变性;糖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毒胞质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胞质内游离钙升高多种酶活化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1.4.04 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 DNA 损伤;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
20、3)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1.4.05 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1.4.06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好发器官:肝、心、肾。病变特点: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1.4.07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病理变化: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
21、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1.4.08 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形态学表现:1)肉眼 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 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1.4.09 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 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形态:HE 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临
22、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1.4.10 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1.4.11 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区别:1)变性 胞质变化;胞核无改变;可恢复正常;)坏死 胞质变化;胞核改变;有炎反应;不能恢复正常。1.4.12 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多发
23、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中毒症状 轻 重 病变特点 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 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 1.4.13 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1.4.14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
24、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1.4.15 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脑梗死。病变特点:1)肉眼 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 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一、名词解释 2.1.01 修复(repair)2.1.02 再生(regeneration)2.1
25、.0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2.1.04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2.1.05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2.1.06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2.1.07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2.1.08 瘢痕组织(scar tissue)2.1.09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2.1.10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2.1.11 瘢痕疙瘩(keloid)四、问答题 2.4.0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2.4.0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2.4.03
26、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2.4.04 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2.1.01 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缺损;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修补、恢复缺损的过程。2.1.02 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补缺损。2.1.03 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2.1.04 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 G0 期,增生现象不明显;当受损伤时,则进入 DNA合成前期(G1 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2.1.05 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破
27、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2.1.06 缺损修复;细胞增生、迁徙;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2.1.07 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炎细胞浸润;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2.1.08 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2.1.09 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2.1.10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2.1.11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不能自发消退;发病机制与体质
28、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2.4.01 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2.4.02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
29、织吸收和控制感染;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2.4.03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少 多 炎反应 轻 重 表皮再生 伤后 2448 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 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2.4.04 生长因子 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细胞因子
30、 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细胞外基质 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一、名词解释 3.1.01 充血(hyperemia)3.1.02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3.1.03 淤血(congestion)3.1.04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3.1.05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3.1.06 槟榔肝(nutmeg liver)3.1.07 血栓形成(thrombosis
31、)3.1.08 血栓(thrombus)3.1.09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3.1.10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3.1.11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3.1.12 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3.1.13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3.1.14 血栓的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3.1.15 静脉石(phlebolith)3.1.16 栓塞(embolism)3.1.17 栓子(embolus)3.1.18 梗死(infarct)3.1.19 减压病(decompress
32、ion sickness)四、问答题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3.1.01 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3.1.02 器官或局部组织;动脉内;含血量增多。3.1.03 局部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3.1.04
33、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3.1.05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3.1.06 慢性肝淤血;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3.1.07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3.1.08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3.1.09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呈灰白色。3.1.10 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3.1.11 延续性血栓的尾部;血液成分凝固;呈暗红色。3.1
34、.12 静脉血栓;由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组成;根据形成顺序不断沿血管延伸。3.1.13 微循环血管腔内;由纤维蛋白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1.14 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新生内皮细胞被覆;迷路状沟通的管道;被阻断的血流恢复。3.1.15 静脉血栓;钙化;形成坚硬的质块。3.1.16 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1.17 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3.1.18 动脉血流中断;无有效侧支循环;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3.1.19 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氮气泡阻塞血管。四
35、、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3.4.01 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病变:1)肉眼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水肿;实质细胞变性。结局: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3.4.02 形成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 防止出血;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 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
36、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3.4.03 种类:血栓;脂肪;气体:空气、氮气;羊水;肿瘤细胞;寄生虫及寄生虫卵;细菌等。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 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3.4.04 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后果: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肾动
37、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3.4.05 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条件:1)贫血性梗死 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组织疏松;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组织原有淤血;动脉分支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3.4.06 贫血性梗死 1)肉眼: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切面呈扇形;边界清楚;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梗死边缘有多少
38、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出血性梗死 1)肉眼: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有出血;失去光泽,质地脆弱;边界较清;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3.4.07 概念 1)血栓形成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动脉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一、名词解释 4.1.01 炎症(inflamm
39、ation)4.1.02 变质(alteration)4.1.03 渗出(exudation)4.1.04 增生(proliferation)4.1.05 速发短暂反应(immediate transient response)4.1.06 速发持续反应(immediate sustained response)4.1.07 迟发延续反应(delayed prolonged response)4.1.08 趋化作用(chemotaxis)4.1.09 调理素(opsonin)4.1.10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4.1.11 菌血症(bacteriemia)4.1
40、.12 毒血症(toxemia)4.1.13 败血症(septicemia)4.1.14 脓血症(pyemia),又称脓毒血症 4.1.15 蜂窝织炎(phlegmon or cellulitis)4.1.16 脓肿(abscess)4.1.17 疖(furuncle)4.1.18 痈(carbuncle)4.1.19 肉芽肿(granuloma)4.1.20 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四、问答题 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
41、什么?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4.4.7 临床病理讨论 男,23 岁,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 2 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9.5,脉搏 130 次/分,呼吸 40 次/分,血压 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2.51012/L,白细胞 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 0.75,单核细胞 0.02,淋巴细胞 0.23。入院后即使
42、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 2 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 12 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 3 日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上 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 1.5cm 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
43、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请回答: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4.1.01 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4.1.02 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和坏死。4.1.03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4.1.04 炎症局部组织;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加。4.1.05 炎症介质;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常见于过敏性炎等。4.1.06 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血管;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直至血
44、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常见于严重烧伤及化脓性细菌感染等。4.1.07 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发生较晚,持续时间长;常见于轻-中度的热损伤或 X 线和紫外线照射伤等。4.1.08 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4.1.09 有助于吞噬细胞识别及附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蛋白质。4.1.10 介导炎症反应;化学因子;来自血浆和细胞。4.1.11 血液中查到细菌;无全身中毒症状。4.1.12 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有全身中毒症状。4.1.13 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有全身中毒症状。4.1.14 化脓性细菌;败血症;迁徙性脓肿。4.1.15
45、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4.1.16 限局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溶解坏死。4.1.17 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脓肿。4.1.18 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脓肿。4.1.19 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浸润和增生;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4.1.20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4.4.1 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混浊,易凝固;密度高;见于炎症;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细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见于血液循环障碍。4.4.2 有利的方面:稀释毒素;免疫反应;吞噬杀灭病原体;促进修复;局限病灶。有弊的
46、方面:压迫,阻塞;机化,粘连;损伤组织。4.4.3 不同点:1)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局限性;组织破坏、形成脓腔;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弥漫性,易扩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4.4.4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病理学基础:红:充血;肿:炎性渗出或增生;热:充血和代谢增强;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4.4.5 致病因子;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局部因素。4.4.6 变质、渗出、增生;炎细胞浸润最重要。4.4.7 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创
47、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一、名词解释 5.1.01 肿瘤(tumor)5.1.02 间变(anaplasia)5.1.03 转移(metastasis)5.1.04 异型性(atypia)5.1.05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5.1.06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5.1.07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5.1.08 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5.1.09 癌基因(oncogene)5.1.10 肿瘤抑制基因(tu
48、mor suppressor gene)四、问答题 5.4.0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5.4.0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5.4.0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5.4.0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5.4.0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 5 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5.4.10 患者男,48 岁,因发热、咳嗽、咳黏
49、液脓痰 5 天,痰中带血 2 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 38.30C,脉搏 82 次/分,呼吸21 次/分,血压 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 0.85109/L,血红蛋白 90g/L。X 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 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 2cm1.8cm 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5.4.11 患
50、者女,41 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5.4.12 患者女,37 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 3 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 天内 3 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B 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 7cm4cm4cm 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5.1.01 致瘤因素;机体的局部细胞;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克隆性异常增生;形成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