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上海市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能力提升训练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宏观特征与物质性质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制备溴苯用苯和溴水B.异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淀粉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D.用 FeCl3 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答案】D3、“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
2、。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D4、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C5、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过程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6、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A.还原性
3、B.氧化性C.酸性D.碱性【答案】A7、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 NaCl、AlCl3、MgCl2、Na2SO4 四种溶液B.将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 NH4C1 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D9、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4、】D10、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B.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C.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D.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答案】D11、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12、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A.认知性目标B.策略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答案】D13、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
5、实验工作习惯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A14、下列说法中,与化学教学理念相符的是()。A.B.C.D.【答案】B15、下列有关化学教学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教学过程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B.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C.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化学用语为工具、三重表征为手段是化学教学过程的三大特征D.化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过程【答案】C16、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6、是()。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17、下列不属于中学化学习题基本功能的是()。A.诊断功能B.调节功能C.教学功能D.选拔功能【答案】D18、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C19、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
7、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Agl 沉淀中滴入稀 H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 比 Agl 更难溶C.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 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浓氨水呈碱性【答案】B20、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答案】B21、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探究的环节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答案】C22、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学重点是教
8、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答案】D2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C24、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次氯酸漂白B.盐酸除锈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答案】C25、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是()。A.社会导入B
9、.实验导入C.旧知导入D.问题导入【答案】B2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A.物质构成的奥秘B.科学探究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D.物质的化学变化【答案】C27、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A28、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B29、升高温度可增加
10、反应速率的原因是()。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答案】A30、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A.酸碱指示计B.酚肽试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D31、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C32、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
11、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 HX(X 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答案】D33、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 溶液、分液)【答案】A34、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强【答案】B35、将淀粉与 KI 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
12、,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加入碘水不变蓝色B.加入碘水变蓝色C.加入 AgNO3 溶液不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答案】B36、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B3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D38、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基态原子有 2 个未成对电子,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2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
13、于同周期相邻的 2 种元素,W 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R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 W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低C.Z 的单质可以在 X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强【答案】C39、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D40、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
14、和碱性氧化物等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D41、含有 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A42、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A.Al2O3Al(OH)3B.NaNO3NaClC.MgOMgCl2D.CaCO3Na2CO3【答案】C43、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
15、案】B44、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C45、STS 思想的实质是()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C46、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 2 个模块;选修包括()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4B.6C.8D.10【答案】B4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D.以中考
16、化学试题为依据【答案】C48、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W 与 Y 同主族,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周期数,Z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XW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C.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W、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答案】B49、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
17、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D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制备溴苯用苯和溴水B.异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淀粉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D.用 FeCl3 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化学品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而合理利用,则可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1)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2)请说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答案】(1)中学化学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并能识
18、别相应的安全标识,例如:易燃、易爆、易腐蚀等药品;危险化学品存放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白磷应存放在水中,氢气在点燃前需要验纯;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例如:火灾的处理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例如:制取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时要防止泄露及尾气处理的科学合理性;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注意事项,例如: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运输数量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危险化学品安全包装的注意事项,例如:标识醒目,使用合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二(2)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的不断出现,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功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的情感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
19、式方法,都应该结合化学实践进行。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师生互相尊重,彼此理解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基础使学生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合理宽容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谅学生学习智慧方面的暂时缺失。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应多运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和生产、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亲切感及时代感,激发求知欲和进取心,同时提
20、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用具,结合化学史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热点问题等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或动手操作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变苦学为乐学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的重要途径。二、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片段:【设计一】将二氧化碳通 x 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加热时,溶液又变回紫色。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21、解释: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酸性物质会使石蕊变红。加热后碳酸分解,因此石蕊又变回紫色。由此,进一步介绍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二】将碳酸饮料振荡,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提问:为什么碳酸饮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hA.水中会产生碳酸吗?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提问: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生成了碳酸吗?是否因为二氧化碳本身就具有酸性?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石蕊试纸条不变色。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试纸条变红。由此推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一步介绍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问题:(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片段,说明两个设计的特点。(2)设计二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2)根据上述教学设计片段,归纳总结“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内容的基本教学策略。【答案】【知识点】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学策略二氧化碳的性质(1)设计一和设计二都引出并讲解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也都进行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设计二与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的事实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实验成为教师引导下有探究意义的、有目的的实验。而设计一中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是由教师完成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释的实验。设计二重视每一个推断的证据意识。由于有其他的推断可能后续又设计了二氧化碳与干燥石蕊试纸的
23、实验,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推断推理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事实。而设计-N 直接用反应解释了实验现象并没有进行多种可能的探究。设计二除了完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学习还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并且让学生体验了探究推理的过程目标更为丰富宽泛。(2)注重过程性目标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注重实验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对物质的感性认识的积累,让学生从化学视角熟悉身边的物质,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多研究、多思考,积累有关物质的知识。(3)依据内容特点规划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初步形成科学物质观的意识。设计生动的化学实验和富有启迪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
24、化学物质。注重反思实践,不断开拓更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三、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 SO2 和 40g 固体 CuO。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 CuO 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答案】1解:设质量为 x 的这种稀硫酸可与 40gCuO 恰好完全反应CuOH2SO4CuSO4H2O809840g5%x805%x9840gx98g 答: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稀硫酸
25、98g。2Cu2S四、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酚的物理性质”的教学片段。【学生实验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同学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苯酚应该如何保存呢?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学生实验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学生实验 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
26、为什么?生:用高于 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 65的热水互溶。【学生实验 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 2 作比较。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答案】五、“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
27、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 l: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 2:量取 2mL 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
28、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
29、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探究层次: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六、以下材料为某教师对“乙烯的结构”知识的教学过程片断:【回顾旧知】引导学生画出乙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提出问题】若将乙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强热发生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试写出这两种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其中一种气体是氢气。【学生活动】学生不难写出另一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C2H4。【提出问题】C2H4 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师生互动】首先,从分子组成上看,该气体分子(C2H4)与乙烷具有相同的碳原子,但少两个氢原子。随即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拿掉两个“氢原子”,问:剩余的两个键怎么办?追问:那么原来的碳氢键
30、的角度会变化吗?接着,辅以 Flash 动画演示乙烷的立体模型转变为乙烯的平面模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乙烯的结构特征。反问:C2H4 分子与乙烷分子的几何构型一样吗?两个碳原子间共用的电子对数目相同吗?碳碳键间键长、牢固程度相同吗?【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自主讨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材料中的教学过程符合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哪些学习特征?【答案】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老师 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
31、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老师 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6 分)(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6 分)【答案】(1)老师 1 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
32、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老师 2 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
33、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 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 分)(2)实验、的实验现象分
34、别是什么?(4 分)(3)利用实验、,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 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 分)【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和为演示法。(2)实验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3)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5、。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九、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21 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从观念到思想、从方法
36、到行动上都向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发展而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新课程环境转轨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新课程环境转轨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显得非常必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举一个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案例。(2)请简要概括一下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功能。【答案】(1)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在中学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课型它研究的是我们眼睛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中的微粒变化,采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制作中可以采用 Flash 编辑中的按钮交互设置超级链接,进入相关的教学活动环节。(2)
37、化学教学中整合现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其功能主要有:运用微观模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用实验录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综合信息网络,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十、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756 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直到 1777 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
38、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1908 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 1912 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 10009 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 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 3 个二级主题之一,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视角发展的主要教学载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明确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由定性认识进入到定量认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讨论将微观认识与定量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的发展。通过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享受学习、享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