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研复习题.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8928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考研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在职考研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考研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考研复习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 、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 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程。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 系或关系的过程。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

2、 系的边缘学科。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特征之一。它不 是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种特性。二、填空题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2 .心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徳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 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3 .徳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4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 的反映。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

3、量。7、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8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 识(经验)的科学。冯特苜创了实验内省法。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9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 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10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 为的公式。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 绝中间变量。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11 .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

4、、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12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任务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13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徳。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 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 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强调 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 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16

5、.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三、问答题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一的 总体。(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 化;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

6、高低或饥渴等等;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 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3、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 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 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 认识。 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 合教育的原则。第二章心理的

7、生理基础、概念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个典型的神经元由 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2、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是通过突触进行的。3、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 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 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顕叶和枕叶四个大区。4、听觉中枢位于撅叶。视觉中枢位于枕叶。5、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是

8、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6、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 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7,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 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8、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 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 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

9、系决定。10、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二:(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一定部位的神 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或抑 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 中。(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种神经过 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1、相互诱导(负诱导)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 导分为正诱导和

10、负诱导。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 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二.填空题1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 现。2 . 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3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 神经元。4 .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 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5 .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6 .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

11、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7 .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8 .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 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9 .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网状 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10 .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11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 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12 .抑制过程可以分为非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

12、,包 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三、简答题1、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定比间隔强化定时间隔强化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2、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概念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痕迹的过程。2、感应性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映,以维持新陈代谢正 常进行的能力。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二、填空题1、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13、是劳动,二是语言。1、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是: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 中起决定作用;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2、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凡这样必那样)、目的性(预见性)(要那样 就这样)、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三、简答题1、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2、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提出哪些主张?3、弗洛伊徳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5、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认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五个标志?6、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

14、性的反映。2、知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3、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4、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6、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7、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8、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9、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10、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 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个位置移动到另个位置,这种现

15、象叫做似动知觉。11、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不变。12、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人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种特殊情况。14、感受野当呈现特定刺激的时候,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 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以掲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 胞的感受野。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又称为特征侦察器。 二、填空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可以用公式E=l/R表示。其中,E 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

16、表绝对感觉阈限。2、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是:差别感受性。3、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髙的过程;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4、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桔酸,这种味觉现象是:继时对比。5、视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6,空间知觉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 立体知觉。7、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8、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9、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10、19世纪60年代初,费希纳根据等距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心理量和物理

17、量之间的关 系符合对数定律。11、作为视觉特征侦察器的大脑相应皮层细胞可以分为三类:是简单细胞,二是复杂细胞, 三是超复杂细胞。12、19世纪前半期韦伯发现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公式N= I/I表示。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1代表增加的刺激量,K代表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 定律。三、问题1、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观察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般从 下几方面入手: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

18、优良的性格特征。2、 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觉作为对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其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 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认识知觉的基本特征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 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知觉的选择性受主客观条件的 制约,如刺激强的事物、变化着的事物等容易成为知觉的対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使 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

19、关于它的 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 理解。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 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 的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知觉时,客观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 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知觉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知觉整体性特点。如在 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容易将字型相近的字写错,如容

20、易将“折”、析”、“拆”三个字混 淆,就是由于“、”在整个字型中是弱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这“、”,使 学生能更淸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性。(4)知觉地恒常性:知觉地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如视知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形 状恒常性。知觉恒常性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它们,从而使人能 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第五章记忆、概念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人脑 对信息的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过程。2、形象记忆

21、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具有直观 形象性。3、语词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 理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4、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 性等特点。5、动作记忆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6、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 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7、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长时记忆 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

22、其容量几乎无限。8、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即为编码。9、回忆即对所保持的东西能够回想起来。10、再认就是当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认出它。11、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屮所保存的形象。(人脑对感知过 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简称表象。)12、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的识记。13、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做出 意志努力的识记。1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1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16、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

23、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17、保持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过程。18、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性作用19、识记的敏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20、保持的持久性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久暂。21、记忆的正确性对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22、记忆的准备性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 前的实际问题。23、工作记忆由短时记忆扩展而来,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储存, 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它有三个组成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24、情景记忆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25、语义记

24、忆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26、程序记忆关于怎样作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与意识分离。 27、外显记忆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搜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 来的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28、内隐记忆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 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无意识提取的记忆。二、填空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记忆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4、记忆表象的特点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5、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

25、同,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6、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是:前摄抑制。7、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8、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9、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是联想律的类似律。10、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11、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12.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 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有意识记忆,可归为知道什 么的记忆,而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

26、与意识分离。13、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是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14、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徳提出了记忆的定位说。认为有关听觉的记忆在听觉中枢 产生,视觉记忆在视觉中枢产生、语言记忆在语言中枢产生。15、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16、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化学分子说。认为个人的长时记忆是由于大脑神 经元内核糖核酸(RNA)的作用,核糖核酸被看作是记忆分子。三、问题1、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如下几个: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活动的内容与性质;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 如何有效合理地组

27、织复习?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的合理运用: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 若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 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3、 简述记忆表象及其特点。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但不能把表象看成是知觉的 翻版或重复。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

28、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 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多次感知过的一般特点,因而它比知觉形象有更高的概括性。模糊片断 性:表象的形象没有知觉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4、 简述巴甫洛夫的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的理论。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 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旦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上留下痕迹。 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 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5、 遗忘规律的内容。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表 明,识记后最初

29、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以后 的很多研究又丰富了遗忘过程的规律: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 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 易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概念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动作思维又叫宜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它是依靠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4、抽象思维又叫语词逻辑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5,集中性思维也叫聚合式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

30、息或条件朝着个方向集 中,从而得出个正确的答案或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6,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 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发散性思维是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 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单位。8、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 定上。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9、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0、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11、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

31、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 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12、幺應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13、常规思维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14、创造思维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 有一定的独创性。15、梦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16、功能固定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它作用,特 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最大。功能固定作用,对问题解决是个很大的障碍。二、 填空1、按思维的不同形态分,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

32、抽象概括与具体化。3、分析综合的三种水平是: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5、掌握概念的两条途径是: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另一条途径是 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阶段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7、创造性思维经历的阶段有: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8、想象的形成方式有: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9,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10、比较是分类的基础。11、具体化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三、问题1、思维与感觉、

33、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感知和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感知和思维都是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二、不同点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反映,具有直接性;思维是人脑 対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事物;思维不仅反映当前,还能反映过去,并能预见未来。感、知觉所提供的信息或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必须通过思维活动 才能实现。2、举例说明影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因素。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过去经验,即日常概念的影响。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

34、涵基本一致时,日常 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相邻”概念,対学习邻角、邻边具 有促进作用。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不一致时,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产 生消极作用。如“垂的概念,日常理解为自上而下,所以在学习几何中“垂线概念时,也只 理解为自上而下。变式。变式时事物的变换样式。客观事物常常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学中,多提供具有 本质属性的变式,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掌握。相反如果提供的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则会引起 缩小概念内涵或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如宜角三角形的教学中,可以提供多种宜角三角形的 变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词语的运用。掌握科学概念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作基

35、础。借助于词可以对感性材料进 行抽象与概括,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特征。对于些抽象的概念,通过语词描述来提 供某些感性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定义。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概念的内涵。通过下定义可以把概念的内涵 固定化,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在教学中下定义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水 平。3、试述创造思维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的种思维。创造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特 点,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它有以下特点:创造思维一般是与创造活动联系在起的。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等活动都需要 创作思维。创造思维具有新异或独特性。创造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

36、聚合式思维的统,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创 造思维过程是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思、,因而它又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创造思维往往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创造思维是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 表现。4、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两者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够深入:离开了分析对 事物的整体认识是肤浅的。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分析的材料将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也不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全面 的认识。此外,分析为最初的综合所指引,分析又是进一步综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5、常用的比较方式有哪几种?对事物的特

37、征进行比较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人的知觉特点,主要是知觉的整体性定势,包括知觉定势和思维定势,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动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与问题的解决。解决比较容易问题时, 动机强度应该偏高;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效率,动机程度应偏低。个性差异,表现在个性倾向性性格特征以及智力等方面。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8、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思维的批判性

38、,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是以思维的广阔性为基 础的思维的深刻性,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以批判性为前提的思维的灵活性,个人的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思维的敏捷性,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准确意见。敏捷性是思维其它品质 发展的结果。第七章情绪与情感、概念1、情绪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密切 联系。2、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 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3、心境是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4、激情是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又短促的情绪

39、状态。如欣喜若狂。5、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6,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 行为时所产生的种情感体验。7、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 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8、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属于高级情感,与人的 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活动的解决相联系。10、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和髙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叫激奋水 平。愈兴奋表明激奋水平愈高。二、填空1、按

40、需要对象的性质分,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3、情感状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4、表情动作简称表情。表情的动作分为: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5、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和调节功能。6、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情绪情感可以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体验;增力作用与减 作用。7、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若这种状态被意识到,称 为愿望;未被明显意识到,称之为意向。三、问题1、论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的态度体验。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

41、早,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独有的。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带有环境性;情感既有环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表现角度看,情绪带有冲动性,情感有意识性,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对情绪有巨大反作用。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3、简述叶克斯一道得生定律。叶克斯一道得生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 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 高。但这种适中的

42、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愈简单,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 应偏高;作业愈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低。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其它各种需要的基 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 是生理需要;而后产生安全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强烈;青 年中晩期,自我实现需要占优势。5.各种情绪理论。第八章意志、槪念1、意志一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

43、服困难以实现预定 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2、动机一是能引起、维持个人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 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动机有激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3、意志的自觉性是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 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4、意志的果断性是个人善于迅速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5、意志的自制性是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朿自己言行的品质。6,意志的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 目的的品质。7、双趋冲突个人以同样强度

44、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 达到。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8、双避冲突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这种从两 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9、随意运动意识支配的运动。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不随意运动。二、填空1、意志行动的特点有:有明确的预定目的;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意志对行动的支配表现在:是发动,二是制止。3、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其重要特征是克服困难。4、引起动机的条件有: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 刺激)。5、动

45、机的功能有激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6、意志行动过程分为:(1)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行动目的制定行动计划 作出行 动决定。(2)执行决定阶段 三、问题1,简述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态度 的反映。意志过程是人脑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属性(本质属性)的反映,情感过程是对自身的态度体验。意 志过程是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联系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基础,离开认识,意志无法产生。情感对意志有重耍作用,它既可能是意志活动的动,也可能是阻。人的意志能影响或调节

46、人的情感。2、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它具有以下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它始终是在自觉 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的机制,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 的运动分析器的活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人在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 难。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帀要的特点,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 3、论述意志行动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做法。(一)、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 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意志地自制性:是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