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篇):《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6339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篇):《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篇):《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篇):《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篇):《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教案(10篇)内容提要: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简介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初一上全部复习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2.1比零小的数(2)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简介全文字数:26654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仁: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36页的活动1: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你有多

2、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一活动内容是在学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设计此活动课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回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本节数学活动课是一节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对知识的渴求及对知识的求索方法都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2、活动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综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下列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两种以上最快捷的画平行线的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概括总结的能力,养成胆大心细的习惯,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探索奥妙的欲望。3)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科学分析,培

3、养协作意识,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4)指导学生探究、应用的能力。3、重难点确定及成因分析:重点: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两种以上最快捷的画平行线的方法难点:探索新的画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并能简单说理。分析:平行线画法不仅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复习本章多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把它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七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探索出新的画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二、教法、学法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我将主要采用“情景激趣,自主探究”法教学,由情景操作发散应用形成,层层推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

4、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体验过程化为亲身参与,动手实验,运用推广,进行实践的过程。三、活动准备:1、学生自动分组,5-6人一组,自选组长。2、尺规、量角器、铅笔和纸四、活动设计本节课我将按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一)情景激趣,导入实验5分钟(二)动手实验,探究创新25分钟(三)联系实际,铸就能力10分钟(四)归纳小结,体验感受5分钟这种分法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有利于教法,学法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帮助学生理顺本节知识点,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一)情景激趣,导入实验。1、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这些平行线的例子,你知

5、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出课题“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想画平行线的欲望。2、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让学生讨论后推举一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为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好铺垫。2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3、教师让学生通过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同学给予指导,并演示课件,展示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设计意图)与后面多种方法画平行线形成一种对比,为下一个活动作好准备。(二

6、)动手实验,探究创新1、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李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过程,提出问题,李强画平行线是通过画什么角相等来得到平行线?(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2、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其它方法来画平行线吗?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体验活动中的各种感受,探究中得到的结论可以是画平行线的方法,也可以是画平行线的说理过程。(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3、请小组代表向同学们展示

7、本组的图形,并说明画平行线的方法及其平行的道理,有的同学通过画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或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来构造平行线,甚至有的同学会通过画出相等的外错角或互补的同旁外角的方法来得到平行线,教师给予肯定。(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4、要求学生观察课本“活动1”中张明同学的画法,请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根据张明的画法再次产生新的画法,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可演示课件,展示用画菱形的方法得到平行线,并告诉学生在今后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后,就能明白其平行的道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

8、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5、教师提出问题,不用作图工具,通过折纸能得到平行线吗?要求学生先看书,教师再演示课件,展示折纸过程,学生模仿制作,并简单说理。(设计意图)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使学生在“玩”中接受数学,运用数学。(三)联系实际,铸就能力1、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提出问题,它们各自是运用前面哪一种方法画平行线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逐一点评。2、教师提出问题,正值插秧季节,你能帮父母在秧田打行距吗?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插秧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四)归纳小结,体验感受课堂小结以学生总结为主,既可

9、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本节课,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广西北海市第六中学李时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

10、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三、教材分析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

11、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学生情况分析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五、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12、。六、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活动1你身边的问题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起

13、,活动2:探究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关注的问题是: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

14、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活动3:运用与推理问题: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所以N1= N2()又/3=N,(对顶角相等)所以N2=N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再由同学补充。老师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所以之间的关系。能过学生做和说,培养学生的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活动4固与提高问题1:如图直线a, b被直线c所截,1、如果2悭N1=60,那么N2,N3,N4为多少度。为什么?2、如果/1=60,N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2:N1=100,N5=100,N2=60,那

15、么 N4、N3为多少度?解:因为 N1=100,N5=100所以 N1= N(=60(=(3()所以),又因为 N2)所以 N4=N)又因为 N4与N)所以 N3=180:问题3:填一填如图,已知:N1=Nabc=Nadc,N3=N5,N2=N4,)(2) 因为 N3=N5所以 ab)(3)因为 /2=/4所以)(4)因为Z1 = Zadc所以)(5)因为 Nabc+NNabc+Nbcd=180,(1)因为 N1=Nabc,所以 ad(bcd=180 所以()问题4,学与用: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

16、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小结:布置作业课本25页的第1、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应关注的问题是: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3、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简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田载今一、本章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部分涉及求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方程组

17、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本章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讨论,并由此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组及不等式组奠定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全章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本章的中心任务由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多,在

18、某些问题中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列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常是教学中的难点全章共包括三节: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1节首先从一个篮球联赛中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直接用乂和表示两个未知数,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得到两个相关的方程然后,教科书以这两个具体方程为例,让学生体验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估算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第82节的标题“消元”点出了这一节的核心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由两个方程得出一个方程,就得到前面已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由它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

19、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一节首先从讨论解方程组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角度认识消元思想然后,教科书依次讨论了两种通过消元解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并结合具体问题用框图形式表示了这两种解法的一般过程本章最后的83节特别安排了“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牛饲料问题”“种植计划问题”“成本与产出问题”),提供给学生利用方程组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增加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组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内容的问题形式包括:估算与精确计

20、算的比较(探究1),开放地寻求设计方案(探究2),根据图表所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数据信息列方程组(探究3)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3456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课标要求】1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2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经历动手实践

21、、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此外,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设计思路】本章相当于本套教材的绪言,包括生活数学与活动思考两节,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粗略感受本套教材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感受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1节“生活数学”,是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2、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2节“活动思考”,是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建议】1课本提供了一些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其他教育资源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教师还可以开发、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组织教学2应正确把握本章的教学要求本章作为整套教材的绪言,只是让学生对本

23、套教材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个粗略的了解,不要在具体解决问题上作过高的要求3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章头图的内容可以作为第1课时生活数学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本章不要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能否说出身边的事例,并从中“发现”数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时能使别人听懂;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思考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课时安排】本章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分配如下:第1节生活数学

24、1课时上一篇:苏科版七上2.6有理数的乘方习题课下一篇:11生活数学初一上全部复习教案初一上全部复习教案第七十七课时第七十八课时一、课题复习(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二)、本章中的概念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2线段的中点定义

25、3角的两个定义4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5互余与互补的角(三)、本章中的公理和定理1直线的公理;线段的公理2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定理(四)、本章中的主要习题类型1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解:c.因为射线和直线是可以向一方或两方无限延伸的,所以任何延长射线或直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而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向两方延长.例2如图1-57中的线段共有多少条?解:15条,它们是:线段 ab, ad, af, ac, ae, ag, bd, bf, df,ce,cg,eg,bc,de,fg.2 .线段的和、差、倍

26、、分.例3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c=2bc,反向延长ab解:6如图1-58,因为ad是bc的二分之一,bc又是ac的二分之一,所以ad是ac的四分之一.例4如图1-59, b 为线段 ac 上的一点,ab=4cm, bc=3cm, m, n 分别为ab, bc的中点,求mn的长.解:因为ab=4,m是ab的中点,所以mb=2,又因为n是bc的中点,所以 bn=1.5.则 mn=2+1.5=3.53 .角的概念性质及角平分线.例5如图1-60,已知aoc是一条直线,od是Naob的平分线,oe 是Nboc的平分线,求Neod的度数.所以Nboe+Nbod=(Naob+Nboc):2=9

27、0.则Neod=90.例6如图1-61,已知Naob=Ncod=90,又Naod=150,那么 N aoc与Ncob的度数的比是多少?解:因为Naob=90,又Naod=150,所以Nbod=60.又 Ncod=90,所以Ncob=30.则 Naoc=60,(同角的余角相等)Naoc与Ncob的度数的比是2:1.2345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

28、好的习惯(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2学生学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出示投影1)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口答),.【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

29、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二)讲授新课1例2计算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尝试反馈

30、,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计算:;【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3例3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思考:容易看到,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2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计算:;首先要求

31、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与的区别;,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

32、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三)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1)计算;(2)已知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八、随堂练习1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a.和 b.和c. 和 d.和13有理数的

33、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bc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相反数b.当是负数时,必为正数c.与的值相等d. 5的相反数与的倒数差大于一2.2.计算(1);(2).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十、板书设计上一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下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说课教案12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

34、,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

35、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2.有理数的分类.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

36、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由此创设下列情境: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下一篇:没有了2.1比零小的数(2)2.1比零小的数(2)2.1比零小的数(2)教学目标:1.乐于接受数学信息,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借助生活中

37、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通过将有理数分类,感受分类的思想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量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情境(1):课本第15页实例操作指导:投影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用正负数来描述它们所带来的便捷情境(2):学生自己举一些生活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2.探索活动(1).由课本中零上的气温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气温用负数表示入手,指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意义相反的事例.又如何用正负数表示这些事例的量.这里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你能用正负数表示收入与支出、

38、增产与减产等问题中的相关量吗?.如果某次智力竞赛加100分表示为+100分,则扣50分如何表示?-200分表示什么意思?.课本第16页例2.有理数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让学生感受分类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有理数分类的另一方法:有理数可以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0(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形式写出相应的分类表).课本第16页练一练3.关于计算器教学由于计算器型号不一定一致,因此负数的输入方法也可能略有不同,可以在课内统一指导学生操作,也可以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让学生自行操作4.小结各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何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9、;有理数的分类5.布置作业:课本p17习题2.1第3.4.5题建湖县建阳中学张仁勇上一篇:第二章有理数2.1比零小的数(1)下一篇: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数学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意识,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2、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讨论,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4、立足教材,发展课

40、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理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兴趣。二、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共四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极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体验在解决问题时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为以后整式运算打下基础,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号相加,二是异号相加,三是与0相加,比较困难的是异号相加时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处理。同时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在前面3节学过了负数

41、,绝对值与相反数,为本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在数字运算方面设置障碍,关键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加,再逐渐提高要求。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认同。本节关键:是对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自主推导可能有困难,教学中设计了足球比赛的净胜球的计算和学生在数轴上走动的实验,通过两次计算结果的比较归纳出其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过正数与0(非负数)的加法,前面2小节学

42、习使学生对负数,绝对值与相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可能对负数心存畏惧。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对负数相加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种情形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比较少,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两个具体的情境,来降低难度,特别是其中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的cai课件。2、在教室门前(操场上)用熟石灰画六条数轴。3、多准备几副扑克牌。4、为学生准备学案(其中包括三个表格)。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利用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学生自主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二个

43、步骤。(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二)能力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具体情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注:教学过程附后五、教学过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1)用cai展示2005年世青赛,观看中国队在赛场上的比赛,摘录其中精彩的射门片段。学生观看录像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在足球比

44、赛中,要衡量一个球队的竞技水平可以计算比赛的净胜球数,只要把两场比赛结果加起来即可,下表中是世青赛中中国队的几场不俗战绩:(表一)赢球数净胜球数算式主场客场-3-2-3232-3-2300-3友情提示:赢球记为“+”,输球记为“-”(3)问: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否算出的每次的净胜球,算式该如何写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某一组讨论,并填写左表(一),投影所填的结果,师生共同订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好进入探究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间有何关系。友情提示:有理数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符号,二部份是绝对值,学生进行分组

45、讨论,看哪组讨论热烈,教师参与另一组讨论,各组先保留各自见解。培养学生自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情境体验数学实验: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六组,交待需要注意的问题。(表二)组别第一次第二次结果算式第一组4-2第二组-42第三组42第四组-4-2第五组40第六组-40学生走出教室,来到事先画好数轴的地方。一学生站在原点,另一学生按左表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走动,其余学生记录走动的哪位学生在数轴上的位置,填写左表中的空白位置。学生做完实验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亲身经历,明确任务,协作完成,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也是具体的,可感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定其中一个方向为正(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参

46、与其中一组活动。探索求知(1)问:以上两表中有无相同类型的,找出相同类型的算式?友情提示:从加数的符号上寻找相同类型的算式。(2)把相同类型的式子写在一起。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0:,0+负数:,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符号和绝对值。(3)问: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问有何关系。教师参与一组讨论并巡回进行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法则并填写下表:(表三)类型符号绝对值同号异号与0相加学生举手回答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填好左表(三),并用投影仪投影,找出最好的一份。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以致用(1)例题讲解例:计算(-180)+(+20)(-15)+(-3)5+(-5)0+(-2)解:(略)教师板书问: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几步进行?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2)牛刀小试:计算:(-13)+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