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论教养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3 .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 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2 .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个具有创造精 神和创造力的人。【教学重难点】1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2 .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
2、系。3 .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4 .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互动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趣味导入同学们,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 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个小角,也可 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正如苏东 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种事物从不同的 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 们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
3、维。二、知识卡片1 .作者档案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 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 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 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 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 的。3 .语基积累(1)生难字蒂(di)、汲(ji)、
4、渊(yun)、恒(h6ng)、榨(zhG)、锲(qi。)(2)重点词语探求:探索追求。汲取:吸取。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 用。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 锲,雕刻。第二课时、初步感知1 .文题探讨“谈创造性思维”,
5、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2 .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个答 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 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第三部分(第!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只要具有渊 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就是富有创造性 的人。二、深层领悟1 .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
6、的 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从社会发展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 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 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 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 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 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不满足于个答案,不放 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2)作者
7、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 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 正面说“不满足于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 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3)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 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8226;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 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结束语】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 为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
8、造,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 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板书设计】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解决问题:做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论教养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2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2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9、的作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课时、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 同的理解。那么,在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 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 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 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
10、(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和 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 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 征。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贸然(mGo)、疲惫不堪(kn)、大发雷霆(ting)、涵养(hdn)、恕我直言(shO)自吹自擂(li)、恪守(k。)、允诺(nub)、自持(chi)、汲取(n)、矫揉造作 (jio)扭捏(ni)、箴言(zhn)、嚼(ju6)、絮絮叨叨(xti)、尴尬(gn)原处(chi)、教书(jio)、困难(ndn)处境(ch)、教养(jido)、灾难(ndn)(2)词语释义漠不关心:
11、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 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 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 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 风度”的本质。2 .这篇文
12、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 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二)研读分析1 .突破重难(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答案示例: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 述都是先假设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 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算有教养。(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
13、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 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 的举止。(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示例: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 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 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 两层也是前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 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14、。2 .写法探究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答案示例:(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 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 质是尊重。作为一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 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 咀嚼、品味。(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 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 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 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
15、设、对比, 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 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 体现真正的教养。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 能做到有教养。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给了大家许多启示。当然,大家对于教养 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看法,课下可以继续探索讨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 作者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论教养教学实录3教材解读:论教养是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 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
16、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 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 表现 “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本文作为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 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 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 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目标:1 .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 风度”。2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3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个
17、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教法与学法:教法:鉴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 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 行。学法:对比阅读鉴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 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 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 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
18、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3分钟)导入法一:(主题导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 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 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 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 今天就让我们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 养。导入法二:(背景导入)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
19、代最卓越的 学者、作家。首先,让老师来介绍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这些“书简”没 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旨在告诉他们 走善良的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正确的道路。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 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 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其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跟学生进行推心置腹 的交谈。论教养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引述关于教养的名言 警句,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精力的尽快 集中。通过简介善与美书简,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 了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内容倾向和读者群体,为学
20、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奠 定了基础。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约15分钟)(一)检查预习,了解常识。(教师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注音处留白,重点词语的意思处留白。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解决。教师最后点拨,明确。)1 .给下列字注音。恪守(ke) 允诺(nub)、自持(chi)汲取汲扭捏汲取)、箴言(zhQn)贸然(mGo)、尴尬(gdn)、涵养(hdn)矫揉造作造作。)、絮絮叨叨造直)附庸风雅(yong)大发雷霆(ting)、彬彬有礼(bin)自吹自擂(16i)2 .解释下列词语。(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2)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 子,后形容文雅
21、。(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4)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6)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7)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 弄弯。(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 义)。(9)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10)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11)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3 .组内交流搜集的相关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课
22、件出示)(一)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 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 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 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 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二)整体感知,初识文本。(学生初读课文,围绕着如下问题,理解文章
23、主要内容。)1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明确: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2 .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明确: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 述都是先假设个人在外面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 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3.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 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检查预习的环 节是为了检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成效,为教师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重点做 好铺垫。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初步梳理文本思路,
24、这样能给学 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约20分钟)(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视点拨,交流后明确。)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 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二)研读文本,深层探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如下问题展开讨论,深度研究文本
25、。)1 .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明确: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 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 “有教养”是个怎样的表现。2 .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 联系明确: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3 .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 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 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 止。(三)析语句
26、,重点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的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前后语句的 关系理解重点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品味亮点词语:(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 的观点。(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 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如果再加上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 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 “风度”怎样会得来。(3)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
27、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 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 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 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此环节的三个步骤是 层层深入的,即由整体到局部认知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思 路。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补,充分调动每 一名学生参与课堂、独立思考、表达见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对照梳理,积累运用。(约7分钟)(一)探究主旨1 .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明确:(D举例论证。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
28、行了集中举例论 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 “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 “优雅风 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 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 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 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2 .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 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 结论,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指导我
29、们努力做个有教 养的人。(二)拓展延伸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算是有教养。(小组内交流,讲时需结合自己的例子。一名学生讲完后,其他学生再评 价、补充。)(三)帀生总结(学生先谈收获,教师再补充。)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 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 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 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尤其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从而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和与别 人的交往中做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30、并 引导学生谈谈对“有教养”的认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怎样做算是有教养。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论教养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 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论教养教学实录4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 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重点)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3.明确作者的
31、观点,学会做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课 前预习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 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 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 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 学院)院土。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 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 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写
32、作背景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三期。谷羽译。有删改。俄罗斯科学院院 土德米特里8226;谢尔盖耶维奇8226;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 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 是面向所有读者。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 题。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读准字音恪守()允诺(nu6)汲取(ji)矫揉造作(ji方)扭捏(nie)箴言(zhen)嚼(ju6)絮絮叨叨(xO)疲惫不堪(kdn)尴尬(9dn)大发雷霆(ting)涵养大6n)恕我直言(shU
33、)自吹自擂(16i)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被认为是值得仿 效的人或物。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恪守:严 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 形容文雅。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 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
34、弄 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气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 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新课导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 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 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个有教养的人呢获 得教养的途径又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同走进利
35、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 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论教养”中,“论” 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 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2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 的关系究竟怎么样。3 .第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第段主要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个人 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 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36、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 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第二层 (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品味亮点词语】1 .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切记”是切实要记住的意思。这里既是种警告,又是表明自己的观 点。2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 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
37、语起着怎样的作用“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也通过假设起因, 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同时也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 类似现象的人觉醒。3 .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 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这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果再加上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推理关系,也恰当 地论说了 “风度”怎样才会得来。【感悟精彩句子】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处方”为比喻修辞,形象生动。2.分析下列语句的论证方法。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
38、先行,乘坐公共汽车 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 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列举“个男人”在外献殷勤,而在家里却懒得不做家务。这是典型的对 比,通过对比,论述了这个男人在教养方面的缺陷。3,理解“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 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呢”这一句话的主要内容。提出优雅风度应遵循哪些准则的问题,引出下面关于优雅风度标准的论 述。【把握文章主旨】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 分析
39、,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 质。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指导我们在做人和处世方面有所改进。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L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 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 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 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的第段,第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一段集中列 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
40、 证明了怎样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 证方法。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 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论述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 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课时内 容。教学反思本文是篇针对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论文。教读此文,教师采用由 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首先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让学 生再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
41、习和生活,谈谈对“教养” 和“没有教养”的认知。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谈体会感受。这样学生的认知就 深刻起来,而且形象生动得多了。论教养教学实录5授课内容】论教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重点)2 .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难点)3.理解教养的内 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 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种规矩,待人接物处 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
42、,进步理解教养 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个有教养的人。【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 奠定基础。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 关系。2.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 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种 关照态度。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
43、重的态度对待别 人。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 格。1.细读1一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 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 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5)
44、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一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 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3 .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 扭捏作态。(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错误观点的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种关照 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 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 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
45、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 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个是“关照 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 现,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4 .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 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 词语的作用。(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 的典
46、范。. .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 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 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2)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 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三、板书设计论教养利哈乔夫(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 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种关照态度(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授课内容】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2.学习本 文的写作技巧。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 神境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 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而真正的幸福不 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 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 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