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实战指南3(1)377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实战指南3(1)37780.docx(4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若要完整版,请来电咨询或QQ咨询270576635注:) 1 ( xx 第i 個個操作者的均均值。用表9-14 上的重復測測量數據可繪繪制R 圖。由重復次數(nn=3)查表表7-23 查得:D33=0,D44=2.5774,10 個極差的平平均值R =25/100=2.5,於於是R圖的上、下控制制界限為:UCLR= RR D4=2.522.574=6.4LCLR= RR D3=0圖9-8 顯示示了測量重復復性極差控制制圖。零件號圖9-8 重復復性極差控制制圖從圖9-8 可可見,所有極極差都受控,所所以測量過程程是穩定的。若若有一位操作作者有失控現現象,說明他他操作方法與其他他操作者不同同,需要
2、改進進。若所有操操作者都有失失控制現象出出象,則量具具對操作者的的技術是敏感的,需要要改進量具以以獲得有用的的數據。量具的重復性可可估計如下:由於m=3,gg=52=10,由表表9-13 可查得d22*=1.72,於於是重復測量量的標準差與與重復性分別別為:e= R / d2*=2.5/11.72=11.45EV=5.155e =77.59.4.2.22 再現性分分析1.再現性概述述由不同操作者採採用相同量具具,測量同一一零件的同一一特性所得重重復測量的平平均值的變差差,稱為量具具的再現性(或稱稱為測量系統統的再現性),簡簡稱再現性,記記為AV。再現性的定義中中,量具是相相同的,零件件是相同的
3、,隻隻是操作者不不同。所以,一一個測量系統統(或量具)的再現性,主主要反映操作作者在測量技技術上的變差差,簡單地說說,再現性就就是操作者(人人的因素)引引起的測量誤差。2.再現性計算算設有k(k22)位操作者者,每一位操操作者得到的的所有測量值值的均值如下下:) 1 ( xx ,) 2 ( xx ,) (k xR0 是操作者者最大平均值值減去操作者者最小平均值值得到的極差差,可用R00 來估計再再現性。Page:3227極差R0= XX max- X miin式中X maxx= maxx() 1 ( xx ,) 2 ( xx ,) (k x )X min = max() 1 ( xx ,) 2
4、 ( xx ,) (k x )再現性的標準差差0= R00/ d2*式中,d2*從表9-133 查出,它它取決於操作作者的人數(mm=操作者人人數)和g(在在這裡g=11,因為隻有有一個極差計算)。再現性AV=55.150案例9-11:再現性研究究案例沿用案例9-110 重復性性的例題。每位操作者共測測量53=15 次。每位操作者的總總平均:) 1 ( xx =2166.3,) 2 ( xx =2166.9操作者的極差為為:R0=216.9-2166.3=0.6再現性標準差0:標準差0= R0/ dd2*=0.6/11.41=00.43式中 d2*由表9-133 查得d22*= d2*(2,1
5、)=1.41再現性AV:再現性AV=55.150=2.2213.再現性的修修正由於上述再現性性所得到的標標準差0 還包含含著每位操作作者重復測量量引起的波動動,故應對上上述再現性作出修正。修正後的再現性性標準差0:0=(002-e2/nr)1/2式中: e為重復性性中的標準差差,n 零件數數,r 每個零零件重復測量量次數。最後得到的修正正過的再現性性AV:修正過的再現性性AV=(55.150)2-(11.15e)2/nnr1/22案例9-11 中:修正過的操作者者標準差0=(0.432-11.452/15)1/2=0.221修正過的再現性性AV=5.150=1.089.4.2.33 零件間的的
6、變差分析任意兩個零件間間總是有差別別的,測量系系統能否檢測測出零件間變變差?如果測測量系統能檢檢測出零件間間變差,那麼測量量系統佔過程程總變差的百百分比(決定定測量系統是是否可接受)又又怎樣?要回回答這些問題題,就需要進行零件件間的變差分分析。Page:32281.分析測量系系統能否檢測測出零件部變變差在下面兩個條件件都滿足時,可可認為測量系系統能檢測出出零件間變差差:1 在x 圖圖上有50以上的均值值x i 在在上下控制界界限之外(注注意:如果所所有零件是相相似的,500規則將無效)。2 在相應的的R 圖上諸諸極差受控。先作x 圖圖a.假如有k 個零件,各各重復測量nn 次,得出出每個零件重
7、重復測量的均均值和極差:x 1, x 2, x kR1,R2,Rkb.計算總平均均值x 、平平均極差R :總平均值x = =kii k x1/ ,平均極差R = =kii k R1/ ,c.於是可算得得x 圖的上上、下控制界界限:UCL= x +A2 RR ,LCLL= x -A2 R式中A2控控制圖系統,由由重復測量次次數(n)查查表7-233 得出。d.作x 圖(如如圖9-9),對對x 圖進行行分析,如果果滿足:在x 圖上有有50以上上的均值x i 在上下下控制界限之之外(注意:如果所有零零件是相似的的,50規規則將無效)。在相應R 圖圖(見圖9-8)上諸極極差受控。則可認為測量系系統能檢
8、測出出零件間變差差。2.計算零件間間變差1 先計算kk 個均值的的極差Rp:Rp= x mmax- xx min式中x maxx = maax( 1 x , 22 x , k x )x min= min( 1 x , 2 x , k x )2 再計算零零件間的標準準差p 和變差差PVp=Rp/dd2*,PV=5.15p式中:d2*在表9-133 中給出,它它取決於零件件總數(m=零件總數,注注意:這裡的的m 為表99-13 中中的參數)和g(這裡裡g=1,因因隻有一個極極差計算)。Page:3229案例9-12:零件間變差差研究案例零件間變差示例例,借用重復復性例題(見見案例9-110)。解:
9、1.分析測量系系統能否檢測測出零間變差差1 計算總平平均值x 、平平均極差R總平均值x = i x /k=21166.2/10=2116.6平均極差R = R i/k=25/10=2.52 計算x 圖的上、下下控制界限UCL x = x +AA2 R =216.66+1.02232.55=219.2,LCLL x = x -A22 R =2216.6-1.02332.5=214.11。3 作x 圖圖(見圖9-9)零件號圖9-9 兩位位操作者的零零件均值圖4 x 圖分分析從x 圖上看,110 個x i 點中隻隻有3 個點點在控制界限限外,少於550,故測測量系統不能能檢測出零件件間的變差。2.計
10、算零件間間的變差為計算表9-114 中零件件間變差,通通過平均所有有操作者對每每一個樣本的的測量值來計計算每一個零零件的樣本平均值。在這個例子中,零零件1 至55 的平均值值分別為2117.3、2217.7、2216.0、2213.0、2219.2。這樣就可得出:1 樣本平均均值極差Rpp=219.2-2133.0=6.2。2 零件間標標準差p=Rp/d2*=6.2/22.48=22.50。注:d2*在表9-133 中給出,它它取決於零件件總數(m=5)和g(g=1)。3 零件間變變差PV=55.15p=5.1152.550=12.8(意味著著有99的的零件的變差差在12.88mm 的區區間內
11、)。9.4.2.44 測量系統統綜合分析1.計算測量過過程的總標準準差tPage:3330t2=p2+m2而: m2=e2+o2所以:t2=p2+e2+o2式中 p 為為零件間標準準差;m 為測量系系統標準差;e 為重復性性標準差;o 為修正後後的再現性標標準差。2.計算測量過過程的總變差差TV可由下式計算:TV=5.15t(TV)2=(55.15t)2=(55.15p)2+(55.15e)2+(55.15o)2而零件變差PVV=5.155p,重復性性EV=5.15e,再現性性AV=5.15o。所以有:(TVV)2=(PPV)2+(EEV)2+(AAV)2而測量系統的重重復性和再現現性稱為R&
12、R:(R&R)2=(EEV)2+(AAV)2這樣:(TV)22=(R&R)2+(PPV)2TV= ) ( ) & ( 2 2 PPV R RR +3.各類變差佔佔總孌差的百百分率1 設備變差差EV 佔總總變差TV 的百分率(EV):EV=EV/TV10002 操作者變變差AV 佔佔總變差TVV 的百分率率(AV):AV=AV/TV10003 零件間變變差PV 佔佔總變差TVV 的百分率率(PV):PV=PV/TV10004 測量系統統重復性和再再現性R&RR 佔總變差差TV 的百百分率(RR&R):R&R=R&R/TV*100%注意:各因素佔佔總變差的百百分率和不等等於100。EV,AVV,P
13、V 分別表明了了測量設備變變差、操作者者變差、零件件間變差在總總變差中所佔佔比例,可據此把握測量量系統中哪個個問題佔主導導地位。特別提醒:測量量系統的評價價標準4.測量系統的的評價R&R 是評評價測量系統統能否被接受受的重要指數數,R&RR 值劃分為為三類:1 R&RR30測量系統統不能接受。應應努力找出問問題所在,並並加以糾正,然然後進行測量量系統分析。注意:如果分析是以公公差而不是以以過程變差為為基礎,則各各類變差佔總總變差TV 的百分率應應替換成各類類變差佔公差值T(TToleraance)的的百分率。即即EV、AV、RR&R 和PV 的計計算式中的分分母變差(TTV)應替換成公差值值T
14、(Tollerancce)。採用用何種方式(採採用其中一種種或是兩種主主試都採用),應應根據測量系系統或顧客的要求求而定。Page:3331如果分析是以公公差而不是以以過程變差為為基礎,則量量具重復性和和再現性報告告表格(表99-16)可可將右側的“總變差差”改變為“公差”。總變差(TV)替替換成公差值值T(Tollerancce)後,測測量系統的評評價標準不變變。9.4.3 測測量系統分析析的常規方法法與標準表格格9.4.3.11 測量系統統和常規主法法1.選取1210 個樣樣品(一般選選取10 個個),樣品在在過程變差的的實際或預期期范圍內。2.由23 名測試人員員對每個樣品品進行2-33
15、 次隨機測測量,並將結結果記錄於重重復性和再現現性分析用表表格(見圖9-115)。3.利用標準表表格進行運算算(見表9-15表99-16)。4.利作運算,判判定測 系統統是否可入倉倉受。5.對不合格測測量系統進行行適當處理。9.4.3.22 重復性和和再現性分析析用標準表格格的說明1.數據的收集集程序如下(採採用表9-115 收集數數據):1 取得包含含10 個零零件的一個樣樣本,代表過過程變差的實實際或預期范范圍;2 指定評價價人A,B 和C,並按按1 至100 給零件編編號,使評價價人不能看到到這些數字;3 必要時校校準量具;4 主評價人人A 以隨機機的順序測量量10 個零零件,並將結結果
16、記錄在第第1 行。讓讓測試人員BB 和C 測測量這10 個零件並並互相不看對對方的數據,然然後將結果分分別是填入第第6 行和第第11 行。5 使用不同同的隨機測量量順序重復上上述操作過程程。把數據填填入第2、77 和12 行。在適當當的列記錄數數據。例如,第一一個測量的零零件是7,則則將測試結果果記錄在標有有第7 號零零件的列內,如如果需要試驗驗3 次,重復上述操作,將將數據記錄在在第3、8 和13 行行。6 如果評價價人在不同的的班次,可以以使用一個替替換的方法。証証評價人A 測量10 個零件,並並將讀數記錄在第1 行行。然後,讓讓評價人A 按照不同的的順序重新測測量,並把結結果記錄在第第2
17、 行和第第3 行。評評價人B 和C 也也同樣做。2.收集數據後後的計算程序序量具的重復性和和再現性的計計算如表9-15 和99-16 所所示。表9-15 是數數據表格,記記錄了所有研研究結果。表9-16 是是報告表格,記記錄了所有識識別信息和按按規定公式進進行所有計算算。收集數據後的計計算程序如下下:1 從第1、22、3 行中中最大值減去去它們中的最最小值;把結結果記入第55 行。在第第6、7 和和8 行,111、12和13 行重復復這一步驟,並並將結果記錄錄在第10 和15 行行(表9-115);2 把填入第第5、10 和15 行行的數據變為為正數;3 將第5 行的數據相相加並除以零零件數量
18、,得得到第一個評評價人的測量量平均極差RR a。同樣樣對第10 和15 行的數據據進行處理得得到Rb 和和R c(表表9-15);4 將第5、110 和155 行的數據據( R aa、Rb、RR c)轉記記到第17 行,將它們們相加並除以以評價人數,將將結果記為R (所所有極差的平平均值)(表表9-15);Page:33325 將R (平平均值)記入入第19 和和20 行並並與D3 和和D4 相乘乘得到控制下下限和上限。注注意:如果進進行兩次試驗,則D33 為零,DD4 為3.27。單個個極差的上限限值(UCLLR)填入第第19 行。至至少7 次測測量的控制下下限值(LCLRR)等於零。6 對
19、於極差差大於計算的的UCLR 的數據,應應讓同一評價價人對原來所所使用的零件件進行重新測測量,或剔除那些值並重新新計算平均值值。根據修改改過的樣本容容量重新計算算R 及限值值UCLR。應應對造成失控控狀態的特殊原因進行糾糾正。7 將行(第第1、2、33、6、7、88、11、112 和133 行)中的的值相加。把把每行的和除除以零件數並並將結果填入表(表9-15)中最最右邊標有“平均值”的列內。8 將第1、22 和3 行行的平均值(排排在最後列)相相加除以試驗驗次數,結果果填入第4 行的X aa 格內。對對第6、7 和88 行;第111、12 和13 行行重復這個過過程,將結果果分別填入第第9
20、項和第第14 項的的X b, X c 格格內(表9-15);9 將第4、99 和14 行的平均值值(指X aa、X b、XX c)中最最大和最小值值填入第188 行中適當當的空格處。並確定它們的差差值,將差值值填入第188 行標有XX DIFFF 處的空格格內(表9-15);10 將每個個零件每次測測量值相加並並除以總的測測量次數(試試驗次數乘以以評價人數)。將將結果填入第第16行零件均值X p 的欄中中(表9-115);11 最大的的零件平均值值( X pp)減去最小小的零件平均均值( X p),將結結果填入第116 行標有有Rp 的空空格內。Rp 是零件平平均值的極差差(表9-115);1
21、2 將R , X DDIFF 和和Rp 的計計算值轉入報報告表格的欄欄中(表9-16);13 在表格格左邊標有“測量系統分分析”的欄下進行行計算;14 在表格格右邊標有“總變差”的欄下進行行計算;15 檢查結結果確認沒有有產生錯誤。案例9-13 MSA 測測量系統分析析標準表格(表表9-15表9-116)Page:3333表9-15 量量具重復性和和再現性數據據表零件 評價人/試驗次數 1 2 3 44 5 6 7 8 99 10均值1. A 12. 23. 34. 均值 XX a=5. 極差 RR a=6. B 17. 28. 39. 均值 XX b=10. 極差 R b=11. C 111
22、2. 213. 314. 均值 X c=15. 極差 R c=16.零件平均均值( X p)17. RR a= + R b = + RR c = +/評評價人數量= = XX =Rp=18. Maax X = -MMin X = = X DIFFF R =19. RR = *D4= =UCLLR20. RR = *D3= =LCLLR*D4=3.227(兩次試試驗),D44=2.588(三次試驗驗);D3=0(不大於於7 次試驗驗)。UCLLR 代表單單個R 的限限值,圈出那些超限值值的值,查明明原因並糾正正;同一評價價人採用最初初的儀器重復復這些超限讀讀數或者剔除除這些超限值,由剩余觀觀測值
23、再平均均計算R 和和限值。注:Page:3334表9-16 量量具重復性和和再現性分析析報告零件號和名稱: 量具名稱稱: 日 期期:特性: 量具編編號: 分析析人:規格要求: 量量具類別:根據數據表: R = XX DIFFF= Rp=測量設備分析 總變差(TTV)試驗次數 K11重復性-設備變變差(EV)EV= R K1= =234.563.05EV=1000EV/TTV=100 / = %評價人數量2 3重復性評價人人變差(AVV)AV= ) / ( ) * ( 2 22 nr EVV K X DIFF = _) /_* (_ _) (_* 22 2 =K2 3.655 2.700AV=1
24、000EV/TTV=100 / = %n=零件數量r=試驗次數零件數 K3 重復性和再再現性(R&R)R&R= ) ( 2 22 AV EEV += 2 2 (_) (_) +=% R&R=1100R&R /TVV=100 / = %零件變差(PVV)PV=Rp*KK3= *=23456789103.652.702.302.081.931.821.741.671.62總變差(TV)TV= ) & ( 2 2 PV R R += ) _ (_ 2 2 +=% PV=1000PV /TV=100 / = %所的計算均基於於預期5.115(正態分布布曲線下999.0的面面積)。K1=5.155/d2
25、*,式中d2*取決於試驗次次數(m)和和零件數目與與操作者數量量之積(g),gg 假定大於於15。d22*值來自表9-13。AV如果平平方根符號下下為負運算,評評價人變差(AAV)缺省為為零(0)。K2=5.155/d2*,式中d2*取決於評價人人數量(m)和和(g),gg=1 因為為隻有單極差差計算。K3=5.155/d2*,式中d2*取決於零件數數量(m)和和(g),gg=1 因為為隻有單極差差計算。d2*來源於表9-13。Page:3335例9-14:測測量系統分析析MSA 實實例案案例9-14:某公司開始始評價測量系系統。第一個個被評定的測測量儀器是一一個墊片厚度度儀。抽取110 個樣
26、品,由3 個個人測試,每每個零件測試試2 次,測測試結果列於於表9-177,分析結果果列於表9-18。從表9-17、表表9-18 中得出結論論:1 R&RR=25.88,在100至30 之間,故該該測量系統隻隻能勉強接受受(勉強用於於測量過程變變差)。2 所在的極極差均處於受受控狀態(即即在UCLRR 和LCLLR 之間),這這說明所有操操作者是一致致的,並且用用同樣的方式使用用量具。Page:3336表9-17 量量具重復性和和再現性數據據表零件 評價人/試驗次數 1 2 3 44 5 6 7 8 99 10均值1. A 1 0.65 1.00 .85 00.85 00.55 11.00 0
27、0.95 00.85 11.00 00.60 00.832. 2 0.60 1.00 0.80 0.95 0.45 1.00 0.95 0.80 1.00 0.70 0.8253. 34. 均值 00.625 1.00 0.8255 0.9000 0.5500 1.000 00.950 0.8255 1.0000 0.6650 X a=0.882755. 極差 00.05 00.00 00.05 00.10 00.10 00.00 00.00 00.05 00.00 00.10 RR a=0.0456. B 1 0.55 1.05 0.80 0.80 0.40 1.00 0.95 0.75 1
28、.00 0.55 0.78557. 2 0.55 0.95 0.75 0.75 0.40 1.05 0.90 0.70 0.95 0.50 0.758. 39. 均值 00.550 1.0000 0.7775 0.7775 0.400 11.025 0.9255 0.7225 0.9975 0.525 XX b=0.767510. 極差 0.00 0.10 0.05 0.05 0.00 0.05 0.05 0.05 0.05 0.05 R b=00.04511. C 11 0.500 1.055 0.800 0.800 0.455 1.000 0.955 0.800 1.055 0.855 0
29、.822512. 2 00.55 11.00 00.80 00.80 00.50 11.05 00.95 00.80 11.05 00.80 00.8313. 314. 均值 0.5255 1.0225 0.8800 0.800 00.475 1.0255 0.9550 0.8800 1.050 00.825 X c=00.8275515. 極差 0.05 0.05 0.00 0.00 0.05 0.05 0.00 0.00 0.00 0.05 R c=00.03016.零件平均均值( X p) 0.567 11.008 0.8000 0.8225 0.4458 1.017 00.942 0.
30、7833 1.0008 0.6667 X =0.80075Rp=0.555917. RR a=0.045+ R bb =0.0045+ R cc =0.003+/評價人數量量=3=00.12/33=0.044 R =00.0418. Maax X =0.82775-MMin X =0.76675= X DIFFF 0.00619. RR =0.004*DD4=3.227=UCCLR 0.1320. RR =0.004*DD3=0.000=LCCLR 0.00*D4=3.227(兩次試試驗),D44=2.588(三次試驗驗);D3=0(不大於於7 次試驗驗)。UCLLR 代表單單個R 的限限值,
31、圈出那些超限值值的值,查明明原因並糾正正;同一評價價人採用最初初的儀器重復復這些超限讀讀數或者剔除除這些超限值,由剩余觀觀測值再平均均計算R 和和限值。注:Page:3337表9-18 量量具重復性和和再現性分析析報告零件號和名稱:墊片 量具具名稱: 厚厚度儀 日 期:4/112/20004特性: 厚度 量具編號: X-29934 分析析人:規格要求: 006-1.00mm 量具具類別: 00.0-100.1 王二二根據數據表: R = 00.044 X DIFFF=0.006 Rp=0.5599測量設備分析 總變差(TTV)試驗次數 K11重復性-設備變變差(EV)EV= R K1=0.04
32、44.56=0.18234.563.05EV=1000EV/TTV=1000.18/0.93=19.3%評價人數量2 3重復性評價人人變差(AVV)AV= ) / ( ) * ( 2 22 nr EVV K X DIFF = ) 22 * 100 /( 118 . 00 ( ) 70 . 2 * 006 . 00 ( 22 2 =0.16K2 3.655 2.700AV=1000EV/TTV=1000.16/0.93=17.2%n=零件數量r=試驗次數零件數 K3 重復性和再再現性(R&R)R&R= ) ( 2 22 AV EEV += 2 2 ) 16 . 0 ( ) 18 . 0 ( +=
33、0.24% R&R=1100R&R /TVV=1000.24/0.93= 25.8%零件變差(PVV)PV=Rp*KK3=0.56*11.6=0.9023456789103.652.702.302.081.931.821.741.671.62總變差(TV)TV= ) & ( 2 2 PV R R += ) 90 . 0 224 . 00 ( 2 2 +=0.93% PV=1000PV /TV=1000.90/0.93=96.8%所的計算均基於於預期5.115(正態分布布曲線下999.0的面面積)。K1=5.155/d2*,式中d2*取決於試驗次次數(m)和和零件數目與與操作者數量量之積(g),
34、gg 假定大於於15。d22*值來自表9-13。AV如果平平方根符號下下為負運算,評評價人變差(AAV)缺省為為零(0)。K2=5.155/d2*,式中d2*取決於評價人人數量(m)和和(g),gg=1 因為為隻有單極差差計算。K3=5.155/d2*,式中d2*取決於零件數數量(m)和和(g),gg=1 因為為隻有單極差差計算。d2*來源於表9-13。Page:3338附:用典型極差差法評價測量量系統有時為了方便,使使用一種稱為為典型極差法法的方法評價價測量系統。這這種方法使用用兩名操作者者對5 個零件進行測量,每每個人對每個個零件測量一一次,測試結結果及分析結結果列於表99-19。結論:從
35、表9-19 中看看出R&RR=75.5530,故測量系系統需要改進進。表9-19 量量具研究表(典典型極差法)零件 評價人AA 評價人BB 極差Rii=A-B123450.850.751.000.450.500.800.700.950.550.600.050.050.050.100.10平均極差( RR )=Ri/5=0.35/5=0.007R&R=5.115( R )/d2*=5.15( R )/11.19=55.15(00.07)/1.19=0.3033過程變差=0.40R&RR=1100R&R/過程變變差=10000.3303/0.40=775.5%注:1 d2*在表9-133 中給出,
36、它它取決於操作作人數(m=操作人數)和零件數(gg=零件數)。2 過程變差差可用公差替替換。案例9-15 監視和測量量裝置控制程程度1.目的對用於証實產品品符合規定要要求的監視和和測量裝置(下下稱監測設備備)建立控制制、校準和維維修的程序,確保監視和測量量裝置在使用用時,其測量量的結果是有有效的。2.適用范圍適用於對產品和和過程進行監監視和測量用用的裝置(包包括具有檢測測作用的工裝裝、夾具、樣樣品、樣板等等)、軟件等。3.職責3.1 品管部部3.1.1 負負責監測設備備管理制度的的制定、實施施和監督運行行。3.1.2 負負責監測設備備台賬。3.1.3 負負責監測設備備校準和送檢檢工作。3.1.
37、4 參參與設計自制制監測設備並並提出監測手手段及要求。3.1.5 負負責監測設備備的驗收及發發放。3.1.6 負負責監測設備備報廢的鑒定定。3.2 各使用用監測設備的的部門Page:33393.2.1 負負責按要求保保養和存放好好其所使用的的監測設備。3.3.2 負負責按規定的的時間關監測測設備到品管管部進行校準準。3.3 副總經經理負責審批批監測設備的的申購等。4.作業程序4.1 監測設設備的申購、選選型、採購、設設計、制造4.1.1 各各部門根據需需要,填定“監測設備配配置申請單”交品管部簽簽署自制或外外購意見,最最後交副總經理批準。4.1.2 監監測設備外購購時,由品管管部根據該監監測設
38、備的使使用場合、精精度要求等因因素確定型號號、種類等,並據此填寫“請請購單”,經副總經經理批準後交交採購部實施施購買。4.1.3 自自制監測設備備由品管部設設計,經副總總經理審核後後發外加工(或或由設備科加加工制造)。4.2 新監測測設備使用前前的校準4.2.1 採採購部購回的的監測設備,由由品管部從倉倉庫領回(設設備科加工的的自制監測設設備直接交予予品管部計量員)進行內內校填寫“監測設備風風校記錄表”或送政府部部門認可並授授權的計量檢檢定機構進行行校準。4.2.2 對對校準合格的的,由品管部部計量員對設設備進行編號號,做好校準準狀態標簽,並並填寫“監測設備履履歷卡”,同時將將設備登記於於“監
39、測設備台台賬”,而後通知知使用部門領領取。對因體積小而不不宜貼標簽的的監測設備,其其校準狀態標標簽可貼在包包裝盒上或由由其使用者妥妥善保管,但設備粘要刻上上編號。監測設備發放、加加回收時,應應填寫好“監測設備發發放回收記錄錄表”。4.2.3 對對校準不合格格的外購監測測設備,做退退貨處理。對對校準不合格格的自己加工工制作的監測測設備,退設備科修復,修修復後再按44.2.1 條款執行,不不能修復的則則作報廢處理理。4.3 監測設設備的領用、發發放4.3.1 領領用監測設備備時,使用部部門須在品管管部辦理領用用登記手續。4.3.2 監監測設備在領領用前,品管管部要對其進進行校準,合合格後方可發發放
40、。4.4 周期校校準的控制4.4.1 校校準周期見監監測設備校準準的規定。4.4.2 品品管部計量員員每年十二月月份編制下一一年度的“監測設備校校準計劃”,而後按校校準計劃將到到期的監測設備收齊齊,進行內校校或委外校準準,並做好校校準記錄和校校準標識。內部校冷凍時,品品管部應編寫寫有關的校準準規程,規定定校準的周期期、方法、設設備、驗收準準則等內容,作為校準的依據據。4.4.3 校校準不合格的的監測設備,調調修後需再次次校準,如不不能修復的,則則予以報廢處處理。4.4.4 監監測設備的使使用必須在法法定的有效期期內。4.4.5 品品管部計量員員應對所有監監測設備的校校準記錄實行行統一管理。4.
41、5 監測設設備的使用4.5.1 使使用者在使用用監測設備時時,要檢查設設備是否完好好,是否在設設備有效期內內,並確保設設備的監測能力與所要求的的能力一致,確確保設備的使使用環境符合合相關文件的的要求。4.5.2 按按使用說明書書或操作規程程的要求進行行操作和調整整,以防止校校準失效。4.5.3 在在監測設備的的搬運、維護護和貯存過程程中,應嚴格格遵守使用說說明書或操作作規程的要求求,防止其損壞或失效。4.5.4 監監測設備不得得隨意拆卸。固固定安裝的監監測設備,未未經品管部同同意,不得擅擅自移動。4.5.5 使使用人應妥善善保管好領用用的監測設備備,使用後要要進行適當的的維護和保養養,發現問題
42、題應及時向品管部計量員反反映。4.6 監測設設備的修理Page:34404.6.1 經經校準不合格格的監測設備備,品管部統統一負責修理理或委外修理理。4.6.2 現現場使用中發發生故障的監監測設備,由由使用部門送送品管部統一一修理,不得得擅自拆修。4.6.3 品品管部計量員員應將監測設設備的修理情情況 記錄在在“監測設備履履歷卡”中。4.7 監測設設備偏離校準準狀態時的處處理4.7.1 當當發現監測設設備偏離校準準狀態時,應應停止監測工工作,及時報報告品管部。品品管部應重新新評定已監測結果的有效效性,並據此此填寫“監測結果的的評估報告(監監測設備偏離離校準狀態時時)”。如評定認認為應該對被檢產
43、品品進行重檢,則則應按評定要要求的范圍追追回被檢產品品進行重新監監測。同時,品品管部應對監監測設備進行故障障分析、維修修並重新校準準。4.7.2 周周期校準時,發發現設備偏離離校準狀態時時,應參照44.7.1 條款處理。4.7.3 如如發現使用中中的監測設備備處於無標識識、超間隔等等失控狀態,應應參照4.77.1 條款款處理。4.8 監測設設備的封存、停停用與啟用4.8.1 監監測設備的封封存、停用因各種原因,某某些監測設備備不投入使用用,可以到品品管部辦理封封存手續,經經批準後,方方可封存、停停用。對封存停用用的器具掛停停用牌,或貼貼停用標志。4.8.2 監監測設備的啟啟用1 使用部門門啟用封存停停用的監測設設備前,應通通知品管部並並將監測設備備送品管部校校準,校準合合格後方能投入使用。2 啟用後的的監測設備納納入正常的周周期校準。4.8.3 監監測設備封存存、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