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说大学要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说大学要略.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直说大学要略大学直解校本(上)大学直解校本(下)中庸直解校本(上)中庸直解校本(中)中庸直解校本(下)KOTONOHAJ 第 56 号(KOTONOHAJ 第 57 号FKOTONOHAJ 第 60 号FKOTONOHAJ 第 61 号KOTONOHAJ 第 62 号(2007.(7) pp. 1-10(2007.(8) pp. 5-17(2007. 11) pp. 4-15(2007.12) pp. 4-14(2008.1) pp. 4-17許衡直解集竹越 孝编直说大学要略大学直解中庸直解目次直说大学要略校本2【大学要略校本-10工中庸直解校本32初出一覧直说大学要略校本fKOTONOHA!
2、 第 55 号(2007.6) pp.4-11発行:古代文字数据馆(爱知県立大学E511研究室内)2009年10月3日直説大學要略校本凡例本稿、元许衡(12097281)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当时口语解说 书直说大学要略校本。笔者详解题语学 漫歩第24号掲载(拙稿1995)、今回校本部分再度掲 .本书内容言语拙稿(1996)大略记参照。直说大学要略许衡别集収、笔者目睹得以 下6种。()内略称表:(-)鲁斋全书七卷明郝维辑明正德十二年(1517)跋刊本内阁文库藏卷四宜说大学要 略(正德本)(二)鲁斋遗书十卷明应良辑明嘉靖四年(1525)刊本旧北平图书馆藏(胶片国立国会 图书馆藏)卷三直说大学要略(嘉靖
3、本)(三)鲁斋遗书十四卷明怡愉辑明万暦二十四年(1596)刊本东洋文库藏卷三大学要略 (万暦本)(四)许文正公遗书十二卷首卷末一卷明怡愉辑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重刊本东洋 文库藏卷三大学要略(干隆本)(五)许鲁斋先生集六卷正谊堂丛书所收百部M书集成本卷三直说大学要略(正谊堂 本)-2 -(六)鲁斋遗书十四卷明怡愉辑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所收文渊阁本卷三大学要略(四库 本)本稿正德本底本、嘉靖本、万暦本、干隆本、正谊堂本及四库本异同 注记。干隆本全篇句点施、本稿基本的従 、明误読烦琐过个所订正一注记。四库 本底本刘坚等(1995: 11-17!江蓝生校録)参考。、同书録文 中二个所脱文认拙稿(2
4、004)参照。直説大學要略大学之书,是孔夫子的言语。当时孔子为鲁君不用,就鲁国便去,周流齐、燕、赵、 宋、陈、楚、魏七国。那七国之君也不用,孔子却来鲁国,教三千徒弟。于内有个徒弟唤 做曾子,那个记述孔子的言语,做成大学。阿的大学要略是根脚起处,如伏 羲、神农、黄帝,从有天地以来为头儿,立这个教人的法度,选着好人做司徒,复示以 教人的縁由。伏羲在位一百六十四年,神农在位百四十五年,黄帝在位一百年,尧在位 百单年,舜在位五十年。后头到夏、商、周三代,这教人的法度渐渐的完备了。朝 廷的宫里,大城子里、小城子里,以至村里,都立着这学房。上至朝廷的孩儿,下至公 卿大夫每的孩儿,百姓每的孩儿,聪明的八岁入
5、小学,十五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是大心都有,这德性虚灵不昧,因后来风俗变化,多有昏昧了 处。孔子所以说,这在明明德,正是教后大改了那昏昧,都教德性明着。明德中便知天 地造化,阴与阳相为运行,中间便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是春、夏、秋、 冬四季,春属本,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属土。土寄旺,四季( )各十八日 。本是仁,火是礼,土是信,金是义,水是智。夫妇是阴阳,大受五行之气一直 说: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阿的:四库本作的确。着:乾隆本、四库本作著。:乾隆本作二。着:乾隆本、四库本作著。大学之书至十五入大学:正谊堂本无此一段。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间:乾隆本、
6、正谊堂本作閒。旺:正谊堂本作王。土寄旺四季各十八日:正徳本以此文为单独一行、正谊堂本为小字双行。一:正谊堂本无。如:正谊堂本作是。着:乾隆本、正誼本作著。人: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又。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间:乾隆本、正谊堂本作間。- 3 -成人。天与人的仁、义、智、信,仁是温和慈爱,得天地生万物的道理。义是决断 事物,不教过去,不教赶不上,都是合宜的道理。礼是把体面敬重为长的道理。智是分辨是非的道理。信是老实不说谎的道理。这五件(,)虽是天与人的徳性,一个 个人都有。人人各有(,)禀受不同。禀得清气多的,生得精细。禀得浊气多的,生得 不精细。便如蜜蜂儿(,)有个头儿,便
7、自理会得那君臣的道理。大虫、豹子,不吃 他孩儿,便自省得那父子的道理。雁大的、小的,厮随着成行飞呵,便自省得那兄弟的道理。狗认得主人。便自省得那恩义的道理。虽是人后来多被昏浊的气,蔽得那德性 不明,天生的好聪明的人出来,教与万民做主人,做师父,教道着人。教都省得他元有的 仁、义、智、信,不教昧了。其间 行得高了 (,)人及不得的,做得大事,可以做 圣人。行得较低处(,)可以做贤人。便如孔子道,汤王去沐浴,盆上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人身上有尘垢,今日洗了,明日又洗,每日洗 得身上干净。若一日不洗呵,便尘垢生出来,恰似人心里常常地思量呵,好公事每日 行着,不教错了,若一日不思量呵,恐怕便
8、行得错了。这的是那明明德。有说那在新 民呵,民是天下百姓,若不教不道,多是合仁处不仁,合义处不义,合礼处不礼,合智 处不智,合信处不信,眼中只要见好颜色,耳中只要听好音乐,口中只要吃好茶饭,鼻中 只要闻好香气,只要快活,一就把那心都使得这上头去了,不问道理合与不合,只拣他爱 的便做,此等人虽有人形,便与禽畀一般了。圣人出世,自己能明明德,见这般人,教与 那天与的仁、义、智、信五常之德,将在前错行了的改过自新。这的便是新民。在止 于至善,是那事最上等好处。且说朝廷根前行呵,把心敬谨,便是为官的道理最上等好 处。爷娘根前孝顺,便是为子的道理(,)最上等好处。以至孩儿每根前慈爱,便是 做11爷娘的道
9、理(,)最上等好处。与人做伴当呵,信实不说谎,便是伴当其间的道理(,)最上等好处。这几件都依着行呵,便是止于至善。一件事到根前,心里知有处置,便心定。心既定,更休动,便是静。能心静不乱,便是 能安,能安呵,是能处置。便理会得那不合怕的不怕,不合喜的不喜,不合怒的不怒,不 合忧的不忧,敬 心常在这其间,将事上心细寻思,自有得处。然后理会格物孔 子道:乾隆本无。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似:四库本作是。地: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的。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有:乾隆本作又、四库本作解。不: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根: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跟。根: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跟。根:正
10、谊堂本、四库本作跟。11 做: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间:乾隆本、正谊堂本作間。看: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根: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跟。休:正谊堂本作不。得:正谊堂本作的。敬:四库本作故。-4 -致知。圣人教人今日学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穷究到是处,明日再去为一件,又恁的穷 究,今日明日只管穷究将去。或看文书,评论古人是的不是的,或是眼前见的事,思量合 做不合做的,这几般一件件分拣得是呵,便是格物。这般穷究了,多咱心里都理会得。 久而闻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 的(、)不合做的,都省得了,心上明白,无些昏蔽, 便是致知。诚意(,)是那不昧自己,不谩别人,便是诚意。如臭秽之物,人见便嫌,
11、是 眞个嫌,好的颜色,人见便爱,是眞个爱,此便是诚意。虽独自坐时,也常把心来休教纵了。小人于人不见处(,)甚的歹勾当不做出来,及至见 人,口里则说道,俺做好公事,却不知道好人先自知他做得歹了,那肚皮里肝和肺上事 都被高人见了,这般说谎呵,谩不过人,怎似那人诚实的心正正当当地。孔子道,修 身在正心。心是一身的主宰,心若主得正呵,身里行得不错了,若那心偏了呵,不合怒的 便怒,不合喜的便喜,不合爱的便爱,不合怕的便怕,我若行得正做得正呵,我又怕甚 么。怒也怒得是,喜也喜得是,忧也忧得是。比如怕呵,有几般怕,便似做宰相的人见 朝廷行得错了,便合諌。若朝廷怒呵,也不合怕死,若怕死,随着朝廷行得错了不諌
12、呵,便是不合怕的怕。不合怕的怕,便是个不合进的进,不合退的退一般意儿。若事上不 用心,眼前见也不明白,耳中听也不分明,口中吃也不知滋味。心既正,)点校本按在此分段身自修得正,身既修得正,家使可齐,齐家又在修身。身是 家的(主。自己一身既是做得正,咱一家人大的、小的、亲的、不亲的,家法自然不乱了。若是自 己有偏爱的、有偏嫌的、有偏怕的、有偏敬重的、有偏可怜见的、有偏小觑的,爱的不合 将那歹处也爱,嫌的不合将那好处也嫌,更说比喩,爷娘爱孩儿好,不知孩儿每不是处, 身上有一件偏向,便是不会齐家。齐得家事,便是治国的法度,治国又在齐家。凡人心既 正了,身又修得正,在一家之中,为父者慈,为子者孝,一日在
13、朝廷为官,决忠于君,在 家兄弟和睦,在外与人做伴当老实,心里慈爱,觑着百姓恰似觑着家里孩儿每一般,只要 教百姓快活,便是自己快活一般。孔子道:一家仁,一国兴仁。如尧帝、舜帝行仁, 天下皆行仁。桀王、纣王不行仁德,政事暴虐,待教天下万历本间:乾隆本、正谊堂本作間。理:正谊堂本作是。做:正德本无。于:正德本作大。勾:正谊堂本作句。得: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的。谎:万历本、乾隆本作慌。地: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的。得: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的。得: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作的。看: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正:四库本无。正:四库本无。使: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便。着:乾
14、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孔子道:乾隆本作所谓。-5 -行仁,百姓每怎生行得仁。上头人不曾教导,下头人怎生学得。自古好人都会自己身上 寻思,自己心正,便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得。有如平天下在治国,若能以礼 让治国呵,必能以礼让治天下,比这尧帝让位于舜,朝廷众官皆兴让,这的是孔子道: 一家让,一国兴让。天下皆这般地 呵,那里有那相争还报的道理。在上的敬老人, 在下的便孝顺,在上的重长上,在下的便敬长上,上头人恤孤念寡,下头人便可怜见 那孤寡,在上者不以正礼使在下人,在下者也不肯尽心以事其上,若不以正礼使在前人, 在后者也不肯尽心,若不以正礼使右边人,左
15、边人也不肯尽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文人武人都是这个道理,圣人千言万语不过只只 是说这几件的道理。这几件的道理,须索用自己心一件件体验过,依着行呵,便有益。 若不用心体验,便似场闲话也似,这般说过去了,便无益。件钱谷,是国家大事。生财有个道理,作生活者多,食用者少。做造者多,使)点校本在此无断句用处不过当。这般呵,财常不阙少(。一件。宋宰相吕正献公曾 说:做宰相只理会钱呵,不是好事。百姓是国之本,财是百姓之心,多取敛钱财,必损着百 姓,损着百姓,必损着国家。小人多收敛钱财,教君王见喜,君王不觉百姓生受,却道国 家有利益。君王又道,此人肯受天下怨,却不知天下怨气,只在君王处。因此上,贤的
16、君 王在事前处置得,不教生乱。孔子道:修身在正心。这的是大学里一个好法度。能正心,便能修身,能修 身,便能齐家,能齐家,便能治国,能治国,便能平天下。那诚意、格物、致知都从这上 头做根脚来。大概看来,这个当于正心上一歩一歩行着去。一心正呵,一身正,一家正, 一国正,这的便是平天下的体例。这般心正的人有那好勾 当,便肯向前去做,见那歹勾当,便不肯向前去做。如那朱晦庵解了六经、四书、诸家文字,许多 比:正谊堂本作此。孔子道:乾隆本无。地:正谊堂本作的。的: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上:正徳本、正谊堂本无。平:正徳本作人。若:乾隆本无、四库本作凡。是:四库本作要。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
17、作著。心:正谊堂本无。闲:正谊堂本、四库本作間。一件:乾隆本无。一件:乾隆本无。取:乾隆本、正谊堂本作收。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看: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生:乾隆本作难。看: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有:四库本作见。勾:正谊堂本作句。勾:正谊堂本作句。-6 -生受了。他是个正心的人,肯去做呵,做的都是那好勾 当。如古时有个柳盗跖,专 要做贼打劫,吃人的心肝也是个昧心,不是那正心的人,都做得歹了,教后人道不 好,将那颜回来比呵,便见得柳盗跖 歹,颜回好。颜回是能正心的人,盗跖 是不能正 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 儿不是处,一日家
18、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儿不到 处,都教做得正正当当地好,似这般便能齐家,能齐家,则俺家大的小的都学俺一般样 好。不教大的不做大,小的不做小,治得这家齐呵,便治得那国事也好,治国是做朝廷的 政事大勾当,平天下是治得那国事好,教天下四海内外都太平的勾当。心若有些儿 不正,便是昧了心,便是要去谩人,谩了下头人呵,便是昧心,谩了上头人呵,天也不可 怜见。有一等人常常的做勾当,却来人面前说道,俺做的勾当好,便如掩着那耳 朶了去偸那铃的也似,他自道别人不见他,不知道别人先自见了他,和他的肺上、肝上的 事,都见了。这般的便是那心不正,昧了心、点校本在此无断句要谩人的人。大概论来,大学只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19、细分开却有八件:且如明德、新民,比着尧帝 去征苗民,有苗民并驪同“欢”兜作歹的人,将那已前歹的心都改正了,重新做个好人, 却用做好勾当。又如楚平王在临潼鬪同“斗”宝,用那贤人嬴了诸国。孔子道:楚书说:“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这的是那楚国有好人,所以楚国强。这般 样思量呵,便是明德、点校本在此无断句新民到得那至善的意儿。这三项都从心正上做, 若)点校本在此断句)点校本在此断句)点校本在此断句心正,也(、能诚意,也(、能 格物,也(、能致知,这其间一个心正,仁、义、智、信,三纲五常,点校本在此无断句君臣父子,老的小的都正, 点校本在此无断句如桀王暴虐,点校本在此无断句纣王宠妲己,只理会快活,
20、多徴同“征”百姓每差发钱,积在那鹿台库里,粮积在那钳桥仓里,却不思量这般东西都是百 姓每身上脂膏,教百姓每怨不好。天下诸侯都怨,为这上、点校本在此无断句贤的人比 干諌点校本为“谏”在此断句他,又将比干杀了。 勾:正谊堂本作句。跖:正谊堂本作跳。跖:正谊堂本作跪。跖:正谊堂本作跑。些:正谊堂本作这。家:乾隆本、正谊堂本作加。勾:正谊堂本作句。是:万历本作这。勾:正谊堂本作句。勾:正谊堂本作句。勾:正谊堂本作句。看: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着:乾隆本、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著。勾:正谊堂本作句。嬴:正谊堂本、四库本作贏。 孔子道:乾隆本无。强:正谊堂本作疆。得: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
21、上:万历本、四库本作生。闲:正谊堂本、四库本作間。小:正谊堂本作少。都: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作却。每:正谊堂本作的。-7 -)点校本在此断句天下诸侯每都投奔西伯昌,西伯昌死,西伯昌的孩儿武王(,兴兵伐 纣,将纣王(bao si)杀了,这的都是那不能正心,做坏了家国。又如周幽王爱褒姒,褒姒是幽王妃子,褒姒寻 常不好笑,幽王要 耍姒笑,却去烟火台上擂 鼓烧火。诸侯每寻常将 这火鼓为信号,见擂鼓烧火,则道是 贼来害幽王,诸侯每都来救。幽王平白地擂鼓烧 火,诸侯每都来,袁姒见了大笑。诸侯每来到见没事,知道幽王召咱每来,只是要引得衷 姒笑。或别一日,申伯将引西番军马来杀幽王,幽王烧火擂鼓,诸侯
22、每都不来救。幽王被 西番杀了,褒姒被西番掳了,这的是不能正心便是没诚意,自将国家坏了。如隋炀帝科天 下数万人夫开河修路,栽花插柳,打造龙船,準备开了河道,差天下夫都拽船去游翫(wdn)同“玩”杨州。这般害杀天下百姓,坏了国家,至今人都笑骂。将这尧帝让位 与舜帝比阿,尧帝是个正心的人,认得舜帝也是那正心的人,便肯将那位来让与舜做。 若当时尧立丹朱为主呵,也由尧帝,尧有这般肯心让与舜帝,天下都无相争还报的心,是 以正心用正人,天下后世说做仁贤之君,孔夫子教人理会得这大学,正要教人行得这大学,便是正正当当的人。心若正,便有些行不尽的政事,决没些个歪斜偏向 处。大凡为人,件件从那正心上行得来,自然有个
23、主张,不胡乱行事。又如前贤说道, 学好人的如造塔儿一般,一歩高如一歩。学歹的人似穿井一般,一歩低如一歩。天 下事不拣甚么公事,都从那正心上做将出来,撇不得那正心两个字,心正的勾当,在上 的正呵,在下的也正,一家正呵,在下孩每都正,一国正呵,天下的人心都正。备细思 量,正心是大学的好法度。参考文献竹越孝(1995) 経书语解资料集覧(2)许衡直说大学要略语学漫歩24;(2008)语学漫歩选J 92-102.爱知:古代文字资料馆.竹越孝(1996) 许衡経书语解资料f东洋学报78/3: 01-25.竹越孝(2004) F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脱文三则FKOTONOHA 19: 14-16.刘坚蒋绍愚
24、主编(1995)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代明代巻北京:商务印书 馆.寻:四库本作每。要:正谊堂本作好。擂:万历本作橘。是:四库本作寇。準:嘉靖本、万历本作准。杨:正谊堂本、四库本作扬。与:嘉靖本、万历本、乾隆本、四库本无。的:正谊堂本作地。行:正谊堂本无。的人:正谊堂本作人的。似:正谊堂本作如。如:正谊堂本无。勾:正谊堂本作句。大:万历本作人。中庸宜解校本凡例本稿、元許衡(1209-1281)中庸当時口語注解施書 直解校本。筆者語学漫歩第27-29号掲戴 稿1996-97)、今回校本部分再度掲。同書內容言語 稿(1996)大略記参照。筆者目睹得中庸宜解以下五種。()内略称 表:(一)魯齋遺書十卷
25、明應良轉明嘉靖四年(1525)刊本北平圖書館舊藏(膠片國立 國會圖書館藏)卷四上中庸直解(嘉靖本)(-)魯齋遺書十四卷明怡愉輯明萬暦二十四年(1596)刊本東洋文庫藏卷五中 庸直解(萬暦本)(三)許文正公遺書十二卷首卷末一卷明怡愉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刊本 東洋文庫藏卷五中庸直解(乾隆本)(四)魯齋遺書十四卷明怡愉輯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所收文淵閣本卷五中庸直解(四席本)(五)許文正公遺書十二卷首卷末二卷洪氏唐石經館叢書所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 研究所藏卷五中庸直解(石經館本)本稿嘉靖本底本、萬暦本、乾隆本、四庫本及石經館本異 同注記 。着著、間閒字体関異同取上 。乾隆本全篇句点施、本稿基本的従
26、、明 誤読煩瑣過箇所訂正一注記。原著中庸本文一句掲、一格空直解始 体裁、本稿中庸本文 体示 、改行二格下直解部分示。、直解中現解作 字解朱熹中庸章句注指。33中庸直解中庸這是一書的1此篇是指中庸這本書。子思是孔子之孫。名仮。孟子是子思弟 子。名軻。恐是懼怕的意思。程子説:中庸這一本書乃是孔門師弟子相傳授心 上的妙法。孔子傳之曾子。曾子傳之子思。當時只是口口相一9 -傳。及到子思之時。恐怕去聖愈遠。後面未免有差失處。乃把平日口授的言語寫在書 上。傳與他的總名。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子程子日。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程子是宋時大儒。名頤。字正叔。號伊川。下子字是男子之通稱。上 子字是後學之尊稱。程子解
27、!中庸説:這理具於人心。無所偏倚。所以名之日 I中。行之日用。不可改易。所以名之日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子又説:中者是天下共由的正道。庸者是古今常行不變的定理。如父子之 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天下之人誰能不由這道理行。從古至 今誰能變易得。所以説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 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2I這是一書的:石經館本作是這一部書的。的:萬暦本、四庫本、石經館本無。弟子孟軻。這一書始初説性命原於天只一一箇理。到中間却散為萬事。如達道、達德、九經、三重之類。無所不備。及至末章
28、推到上天之 載。無聲無臭。又只是這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蔵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 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放是推開的意思。彌是充滿。上下四方叫做(六合。卷是收斂的意 思。玩是玩味。索是思索。程子又説:這箇中庸的道理推開去。則充滿於六 合。收斂來。則退藏於心。中間意味無有窮盡。都是着實有用的學問。不比那虛無寂 滅之教。不可見於行事。善讀這書的玩味思索於其中。義理件件看得明白。以之脩身而 身脩。以之治人而人治。自少至老終身授用。有不能盡者矣。天命之謂性。命是令。性即是理。天生人物。既與之氣以成形。必賦之理以為性。便是天命 令他一般。所以説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率
29、是循。道是道路。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 行的道路。所以説率性之謂道。34脩道之謂教。脩是品節之也。性道雖是一般。而氣禀或異。故不能不失其中。聖人於 是因其所當行者而品節之。以為法於天下。所以説脩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 離也。可離非道也。道是日用事物當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於心。無物不有。無時不然。如何須臾離 得他。若其可離。則是外物而非率性之道矣。所以説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是故是承上文説。子思説:君子因道不可離。心裏常存敬畏。於那冃所不睹之 處。雖是須臾之頃。亦戒愼而不敢忽。於那耳所不聞之處。雖是須臾之間。亦恐懼
30、而不 敢慢。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離道於須臾也。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隱是幽暗。微是細事。獨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就指那隱 微説。子思又説:幽暗之中。細微之事。人以為可忽者殊不知其迹。雖未形而幾則 已動。人雖不知而已獨知之。則是天下之事。更無有著見明顯 而過於此者。所以君子之 心既常戒懼。而於幽暗之中。細微之事。雖人所不一10 -知而己所獨知之地。尤必極其謹愼而不敢忽。所以遏人欲於將萌。而不使其 潛滋暗長 於隱微之中。以至離道之遠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是喜悅。怒是忿怒。哀是悲哀。樂是快樂。子思説:喜、怒、 哀、樂這四件是人之情。未與物接時都未發出來
31、。乃是人之性。這性渾然在中。無所偏 倚。故謂之中。及其既與物接。這喜、怒、哀、樂發將出來。件件都中節。無所乖 戻。故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子思又説:這未發之中便是天命之性。天下萬事萬物之理皆從此出。道之 體也。所以 為天下之大本。這發皆中節之和便是率性之道。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道之用也。所以 為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致是推極的意思。位是安其所。育是遂其生。子思又説:人能自戒懼而 約之。以至于至靜之中。無所偏倚。則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故三光全。寒暑平。 山岳奠。河海清。而天地各安其所矣。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則 吾之氣順。天地
32、之氣亦順。故草木蕃盛。鳥 獣魚籠咸若。而萬物各遂其生矣。右第一章。前面自天命之性至萬物育焉是子思作中庸第一章書33第一章書:石經館本作書第一章。35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仲尼是孔子的表字。君子是能體道的人。中庸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平常的道理。小人是不能體道的人。反是相背的意思。子思引他祖孔子之言 説:君子之人於中庸之道身體而行之。日用常行無不是這道理。故日君子中庸。 小人之人於中庸之道不能身體而行之。日用常行都背着這道理。故日小人反中 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時中是隨時處中。(無忌憚是無敬忌畏憚的意思。子思解上文説:君子之所以 爲中庸者。以其能戒
33、謹不睹。恐懼不聞。既有了君子之徳。而又能隨時以處中。故曰 君子而時中。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無所忌憚。故曰小人 而無忌憚也。右第二章。這4這是中庸書第二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矣。中庸即是那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平常的道理。久子思引孔子説:天 下之理。過 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惟有這中庸的道理。不失之太過。不失之 不及。所以爲至。只是 百姓毎。少能盡得這道理。已非是一日了。所以説民鮮能久矣。右第三章。5飲食是譬喩明與行説。味是譬喩中説。孔子又説:人於日用間 誰不飲食。只是少有能知其滋味者是中庸書第三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者天理之當然。即是那
34、中庸的道理。子思又引孔子説:這中庸的道理不行於天 下。我知道這縁故。只爲那明智的人知之太過。以爲道不足行。那愚昧的人知之不及。 又不知道之所以行。所以這道理不行於天下。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 者不及也。-11 -賢者是有德的人。不肖者是不賢的人。孔子説:這中庸之道不明於天下。我 知道這縁故。只是賢者好行那驚世駭俗的事。既以道爲不足知。常過乎中了。不肖者卑 汚苟賤。既不能行這中道。又不求所以知。常不及乎中了。此道之所以不得明於天下 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4I這後:乾隆木、石經館本有前面。5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6者:四庫本作之。正恰似這中庸的道理。誰不要明。誰不要
35、行。只是明不到那中處。行不到那中處。所以有太過不及之弊。36右第四 章。這7孔子説:中庸之道因是不明於世。所以不行於世。子思引來承接上文鮮能知味是中庸書第四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8這之言。以起下章大舜能知能行之意。右第五章。9這是中庸書第五章。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 以爲舜乎。舜是虞帝。知是知之明。問是訪問。察是審察。邇言是 淺近的 言語。隱是不宣露的意思。惡是不好的言語。揚是不隱匿的意思。善 是好的言語。執是執持。兩端如小大厚薄之類。中是中道。子思引孔子之 言説:有虞帝舜。他是大知的聖人。他凡遇事物之來。好要訪問。雖聞淺近的言語。也 好
36、要審察。若所言不好的。便隱而不發。若 言語好的。便稱揚於衆。不但如此。於那好 言語中間又執持兩端。自家度量。取其合着中道的用之。這是大舜不自用其知。取衆人 之知以為知。此知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右第六章。10知是聰明的意思。驅是逐。罟是網。攫是機檻。陷阱是掘的坑 坎。都是摸取禽獸者。期月是滿一月。子思引孔子之言説:天下之人箇箇都説自己 明知。然日用之間禍機在前。便當辟去。今乃被人驅逐。如禽獣落在網罟機檻是中庸書第六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擾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 庸。而不能期月守也。11這之中。陷在陷阱坑坎之内。不知辞去。如此豈得為知乎。天下之人箇箇都説自己
37、明知。然處事之時辨別衆理。擇得箇中庸。便當謹守不失。今 乃不能滿一箇月。便已失去。如此又豈得為知乎。言知禍而不知辟。譬喩能擇而不能 守。皆不得為知也。-12 -右第七章。127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味:嘉靖本作未。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10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11檻:嘉靖本、萬暦本作陷。12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是中庸書第七章。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37回是孔子弟子顔回。擇是辨別的意思。拳拳是奉持的意思。服是著。膺是胸。子思引孔子之言説:顔!3這回之爲人。於天下事物都辨別箇中庸的道理。但得了一件善道。便拳拳然奉持在心胸間。守
38、得堅定。不肯須臾失了。 這是顔回知得中庸道理明白。故擇之精而守之固如此。此行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 明也。右第八章。14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禄可辭也。白刃是中庸書第八章。15可踏也。中庸不可能也。均是平治。孔子説:天下國家是至難平治的。然資禀之近於知者能均 得。爵禄是 至難推却的。然資禀之近於仁者能辭得。白刃是至難冒犯的。然資禀之近於勇者能踏 得。三者雖若至難。其實容易。至於中庸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雖若容 易。然非義精仁熟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到 得。所以説中庸不可能也。右第九章。16君子是成德的人。和是和順。流是流蕩。強是強勇。矯是中 庸書第九章。子路問強。子日。南方之強與
39、。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子路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抑是語辭。而是汝。子路好 勇。故以強為問。孔子答他説:汝之所問者乃是南方之所謂強與。北方之所謂強與。抑 是汝之所當強者與。其説詳見下文。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寛是寛容。柔是柔巽。無道是橫逆不循道理。孔子説:如何是南方之 強。人能寛容柔巽。以教誨人之不及。人或以横逆不循道理的事來加我。我亦直受之。 不去報復他。這便是南方之強。蓋南方風氣柔弱。故以含忍之勝人為強。此則君子之 道。故日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衽是席。金是刀鎗之類。革是盔甲之類。孔子又説:如何是北方之強。 那刀鎗盔甲是征伐時所用
40、的凶器。人所良怕的。今乃視之如臥席一般。雖至於死而無厭 悔之意。這便是北方之強。蓋北方風氣剛勁。故以果敢之勝人為強。此則強者之事。 故日強者居之。-13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 道。至死不變。強哉矯。13顔:乾隆本、石經館本無。14這後:乾隆木、石經館本有前面。15I刃:萬暦本作刀。16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38是強貌。強哉矯是贊歎之辭。倚是偏着。變是改變。塞是未達。孔 子説:人若和順。易至於流蕩。君子雖與人和順。而不至於流蕩。其強之矯矯者。人若 中立。易至於偏倚。君子能卓然中17這立。而不至於偏倚。其強之矯矯者。君子當國家有道之時
41、。達而在上。不改變了未達之所守。其強之矯矯者。 當國家無道之時。雖至於死。不改變了平生之所守。其強之矯矯者。這四件是君子之 強。乃學者之所當勉。孔子以是告子路所以抑其血氣之剛而進之以德義之勇也。右第十章。18子日。素是中庸書第十章。19素字當作索字。是求也。隱是隱僻。怪是怪異。述是稱述。孔 子説:有等人深求隱僻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20遵是依。塗是路。廢是棄。已是止。孔子説:君子能擇乎善。遵依此 道而行。然用力不足。行到之理。要知人之所不能知。過為詭異之行。要行人之所不能行。這等所為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後世或有稱述之者。此知之過而不 擇乎善。行之過而不用其中。不當強而強者也。聖人豈肯為
42、此事哉。所以説吾弗為之 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21半塗中却廢棄了。此其知雖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當強而不強者也。聖人自謂我却遵道而行。行必到盡處。自不肯半塗而廢 To非勉焉而不敢廢。則2217中:四庫本作自。18這後:乾隆本、石經館本有(前面。19I素:嘉靖本作索。20僻:萬暦本作辟。21到:萬暦本作道。22則:乾隆本、石經館本作蓋。至誠無息。行必到那盡處。自有所不能 14 -止。所以説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遊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依是循。避是隱避。悔是怨悔。孔子又説:君子不為素隱行怪。則依乎 中庸之道而行。又不肯半塗而廢。是以隱避於世。人不見知。亦無怨悔。此中庸之成 德。正吾夫子之事而謙不自居。所以説唯聖者能之。右第十一章。這前面是中庸書第十一章。君子之道。費而隱。道是中庸之道。惟君子爲能體之。所以説君子之道。費是用之廣。隱是體之微。子思説:君子之道有體有用。其用廣大而無窮。其體則 微妙而難見。 如下面説的便是。39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子思説:這君子之道就一事上説。雖至愚的夫婦。他也有箇自然之良知。不待學而知 者。若論道那全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