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作业设计课时练(一课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作业设计课时练(一课一练).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节物质的变化、填空題1 .自然界中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 的变化,叫做 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 的变化,叫做 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变化是 两者的联系是,变化一定伴随 变化的发生。2 .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 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质变化的证据 主要有 3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实例: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入 溶液,会生成 色物质,因此,可以用硫冢化钾溶液检验 的存在。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 色,因此,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 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 剂。二、选择题4 .浙江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生产
2、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一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6 .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 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7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
3、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 C.食品腐烂 D.花香四溢8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0H)9 .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10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4、的是()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铁生锈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11 .下面如图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12.酒精是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酚肽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种绿色 能源。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代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2)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填文字,下同),发生的化学变化是1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取支蜡烛,用小刀切下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
5、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 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外焰 内焰焰心(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 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一定生成了和 0参考答案1 .新物质物理新物质化学变化中是否产生新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 物理2 .观察实验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3 .硫気化钾血红三价铁离子
6、蓝色水分干燥剂4 .B 5.D6.D7.C 8.A 9.C10. A11.A12.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3. (1)硬度小、密度比水小(2)外焰(3)水 二氧化碳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基础训练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 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A.有酸味的物质B.只有氢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 一切酸中都含有氧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AgNO3 B.H2SO4C.HNOj D.H3PO4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4,写出氢氧化钙的阳离子 4 .将紫色石蕊
7、试液滴到稀硫酸中,石蕊试液会变成()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5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无色酚酿试液变红的是()A.食醋B.柠檬汁C.食盐水D.肥皂水6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臥试液,溶液仍然是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碱性溶液B.一定是酸性溶液C. 一定是中性溶液D.可能是中性溶液也可能是酸性溶液7 .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 中酸性最强的是()A.葡萄B.牛奶C.玉米粥D.苹果8 .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使试纸一端浸入待测液中B.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
8、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D.以上方法都不对9 .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表。pH5.5.56.6.86.7.07.2 &5作物茶树棉花水稻甘草取某地土壤浸出液,用pH试纸测得其显酸性。则这种土壤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水稻B.棉花C.茶树D.甘草10 .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溶质全部是碱的是()A.Na+、OH-、SO42-B.Ca?+、K+, OH-c.so42- h+、crd.nh4+、co32- cr11 .图Bl 2 1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YYX7Z0 1 2 3 4 5 6 1 8 9 10
9、11 12 13 14/1-1III1-L_L_l_1_1X.图 B1-2-1A.X显酸性B.Y一定是水C.Z可能是石灰水D.Z可使无色酚酿试液变红12 .将下列pH不同的各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为7的是(A.pH = 9 pH = 4B.pH = O pH = 5C.pH=12、pH = 7D.pH = 5、pH = 614 .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 min,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min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1040时间/min0 1040时间/min图 B1-2-315 .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打印墨水(pH
10、为7.59.0)中的染料喷到打印纸(pH为4.56.5)上,形成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显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16.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由下表判断,不能用作指示剂的是()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中性溶液中在碱性 溶液中A牵牛花瓣红色紫色蓝色B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C紫萝卜皮红色紫色黄绿色D月季花瓣浅红色红色黄色17.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在盛有3mL蒸储水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在盛有3 mL蒸锵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入5滴紫色
11、石蕊试液,充分振 荡。请回答:将实验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共有的现象是,说明 ,0实验的作用是 (4)实验和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拓展培优1 .某化验员用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pH,若A溶液的pH为1, B溶液的pH为7,则A、B两溶液使pH试纸呈现的相应颜色为()A.红、黄B.黄、红C.黄、蓝D.红、蓝2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酸碱度时,先用水湿润一下pH试纸再测定,这样造成的后果()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以上都有可能3 .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 越强。要使该碱饱和溶液
12、的pH升高(溶质种类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参考答案基础训练l.B 2.A 3.0比 Ca2+4.A5.D6.D7.D8.C9.D10.B11.B12. A 13.C14.B15.C16.B17.浅紫(或淡紫)H2co3=A=H20+ CO2 t溶液均变为红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空白对照实验,抵消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4)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顔色变化的差异,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拓展培优l.A 2,D3.升高溶液温度并在该温度下蒸发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并加入该碱溶质)第3节常见的酸、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又能产生无色气体的是()A.Ba (OH
13、) 2B.K2c3C.Mg (OH) 2 D.BaCl22 .分别将下列各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uSOd B.NaCl C.BaSO* D.FeClj3 .下列物质中能与其他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的是()A.稀盐酸B.Na2co3溶液C.CuO粉末 D.Ca(OH)2溶液4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物,已知乙与丙的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甲的溶液,乙与丁的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可溶于甲的溶液,则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此现象的是()5.下列各组 的溶液混合 应但看不到是( )甲乙丙T中两种物质 后能发生反 明显变化的AHC1Na2co3CaCl2MgSO4Bhno3CuCl2AgNO
14、.,NaOHCHC1BaCl2Na2SO4AgNO,Dhno3Ba (OH) 2Na2SO4K2CO3A.Ca (OH) 2、HC1 B.CuSO、NaOH C.AgNO, HC1 D.NaCk CuCl26 .如图表示的是A, B, C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符合该实验现象的A, B,C三种溶液依次是()A.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C.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D.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硫酸钠溶液7 .下列各物质中,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A.KNO, B.BaSO4 C.NaCl D.CaCO.,8 .取两份质量分别为ag和b
15、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另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放出的 氢气质量相等,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b C.a2通入盛有NaQ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C2与NaQH是否 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Z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 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你认为导 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 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参考答案l.B 2.C3.C4.B5,A6 .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
16、明显现象(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 CO24-2NaOH=Na2CO3 + H2O7 .浑浊 膨胀 CO2+Ca(OH)2=CaCOU +H2O 白8 .D【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的CO被NaOH溶液吸收,使杯内气压降低,液面上升,且因 0量逐渐减少,最终火焰将逐渐熄灭。9 .D【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不产生沉淀,但溶液质量增加,pH变大;待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白色沉淀,溶液质量增加速度变慢。由于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此过程中溶液的pH 一直为7, 直至氢氧化钠过量,pH变大。整个过程中烧杯总质量一直增加。
17、10 .D【解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I A选项,根 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克;B选项,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C选项,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克+ 5克一0.98克= 14.02克,硫酸钠为1.42克,所得溶液的Na2sO质量分数为1.42 A14.02 克X100%=10.1%; D选项,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4.02克,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0克,不相等。11 . (1)试管底部有气泡逸出(2)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3)氯化钙(氯化领、硝酸钙、硝酸领等,合理即可)【解析
1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2)二氧化 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也可使软塑料瓶内气压减小,软塑料瓶变瘪。(3)CO2与NaOH 的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氯化钙(或硝酸钙、氯化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即可证明CO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第5节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 .物质X可发生“X+盐盐+ 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A.FeB.CO2C.H2so4D.NaOH2 .某些山地土壤浸出液的pH约为4,这种土壊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现要改良这种土壤,可 以施用的物质是()A.石灰石B.熟石灰C.氯化钙D.硝酸钾3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酸碱反
19、应的是()A.CuO + H2SO4=CuSO4 4- H2OB.NaOH + HNO3=NaNC3 + H,OC.Ca(OH)2 + CO2=CaCO5 1 +H2OD.CuSO4 - 5H2OCuSO4 + 5H2O4 .用滴管做盐酸和氢氧化钠酸碱反应实验时,下列实验用品与该实验不去的是()A.酚駄试液B.烧杯C.玻璃棒D.量筒5 .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A.浓硫酸B.食醋(pH = 3)C.食盐水(pH = 7)D.肥皂水(pH = 910)6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确的是 ()(第6题图)A.反
20、应结束时溶液的pH = 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OHT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FT结合生成HzO分子7 .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C.D.8 .用稀硫酸和酚隣的混合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喷上下列某种溶液, 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图像。该溶液是()A.过量盐酸B.适量硝酸钾C.过量氢氧化钠D.过量氯化钠9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并进
21、行实验。方案:小明同学采用了 pH试纸进行试验,先用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在干燥 的试纸上,结粟dH7(埴大于、小于或等于),然后向氢氧化钠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显蓝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溶液变成一色.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0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
22、-C + D。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若A、B 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A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是蓝色沉淀。则A为 .C为 。写出A物质的溶液与C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 .将36.5克10%的稀盐酸和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 ()A.一定等于7B.可能等于7C.一定大于7D.一定小于712 .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无色酚酿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个废液
23、缸中。研究小 组对两个小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績後的是(不考虑酚猷和水)()废液来源甲组乙组检测方法与结果观察废液呈无色观察废液呈红色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D.应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13.某NaQ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Q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克该样品与100克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克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C.若m
24、=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QH的种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7.3%1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 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 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I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II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可能是Cad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猜想三:。【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駄试液,振荡。实验
25、现象:,结论:猜想不正确。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老虑。(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除以上方案外,下列物质中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的是(埴序号)a.pH试纸 b.铜c.紫色石蕊试液d.硝酸银溶液(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也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二。参考答案l.D 2.B3.B4.D5.B6.C7.A8.C9 .大于 滴加盐酸过量 盼醜 紫
26、色石蕊 紫(或红)10 . (1)稀盐酸 =HC1 + NaOH=NaCl + H2O(2) NaOH Cu(OH)2CO2 + 2NaOH=Na2CO3+H2O11 .A【解】 化学反应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理论质量比是36.5 : 40,实际质量比也是36.5 : 40, 因此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12 .A【解】 甲组废液呈无色,有两种可能:是废液呈酸性,即有稀盐酸或稀硫酸;是 溶液呈中性,即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因为酚酿试液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是无色。13.B【解】假设5.6克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NaOH + HC1= NaCl + H2O4036.
27、5185.6克x18 36.540x y 5.6 克解得:x=2.52克 =5.11克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KOH + HC1=KC1 + H2O56185.6克56185.6 克 z解得:z=1.8克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克,故A错误;若 生成水的质量为1.8克,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故B正确;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克,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根据我们的计算可以知道,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 量大于1.8克,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
28、量等于1.8克,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 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克,故C错误;若样品中不含有杂质,则X100% = 5.11%,故D错误。5.11 克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v. j.I(JU 允14. Ca(OH)2+2HCl=CaCl2 + 2H2O 可能是CaQ和HC1 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 红色)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1)反应物的用量 (2) ac (3)腐蚀铁质下 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J【解】.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 +2HCl=CaCl2 + 2H2Oo口.【猜想】反应可能是恰
29、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种物质完全反应,另 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 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进行实验】因为酚酿遇碱会变红色,而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故猜想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 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 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反思与拓展】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种反应物
30、过量,因此在分 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故用pH试纸测定pH值应该小于7,能够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 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管道腐蚀;除去盐酸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要防止过量产生 新的杂质,只能加碳酸钙。第6节几种重要的盐1 .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v KNOv 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A.氮肥 B.磷肥C.钾肥D.复合肥2 .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
31、的是()A.Zn + HzSQ 稀)=ZnS()4 + H2 T占燃C.CH4 + 2O2=CO2 + 2H2O咼温B.C + H2O=CO + H2D.Cu(OH)2 + H2SO4=CuSO4 + 2H2O3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易溶于水的组是()A.氧化镁、氯化银B.硫酸钠、硫酸领C.碳酸钠、碳酸钙D.硝酸银、氯化领4 .如表是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处物质的说法 错误的是()诡解性 、氢氧根或酸根氢离子或金属离子 、j 、OH-w-Na+溶Ca2+微不A.处物质是Na2c0、B.处物质可溶于水C.处物质可用作洗涤剂D.处物质属于碱5 .下列反应可以制
32、得氯化钾的是()A.碳酸钾和氯化钠B.硫酸钾和氯化钠C.硫酸钾和氯化领D.硝酸钾和氯化镁6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C! 和 H2SO 4 B.NaOH 和 HC1C.Na2co3 和 H2SO4D.AgNO,和 NaClB.酚歌试液7 .只允许种试剂次性将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区别开来,下列试剂中不熊实 现上述目标的是()A.K2co3 溶液C.紫色石蕊试液D.纯碱溶液8 .治污水是“五水共治”内容之一。根据国家标准,废水排放时铅元素的含量不允许超过1.0 毫克/升。蓄电池生产企业往往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Pb?+,其中以氢氧化物沉淀法应用较多。 根据下表
33、信息,沉淀剂除了 NaOH外,还可使用的两种钠方是020 C时,各种铅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克物质溶解度/克Pb(NO3)254.3PbCO37.3X10-5Pb(OH)21.6X10-4PbS6.8X10-39.小明同学想利用已有的知识弄清家里化肥的成分,他看到袋中化肥是白色晶体,用少量肥 料跟熟石灰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初步判定是种氮肥。为进步证实肥料的成 分,小明将少量肥料样品带到学校进行探究。探究内容现象实验1:取一定量的肥料放入水中,振荡样品完全溶解实验2: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入石蕊试剂溶液呈红色实验3:另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加氯化领试剂与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