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用书(修订版).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3392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68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用书(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用书(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用书(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用书(修订版).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微小世界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放大镜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第3课放大镜卜的晶体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物质的变化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

2、变化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第5课铁生锈了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宇宙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第2课月相变化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第4课日食和月食第5课太阳系第6课在星空中(一)第7课在星空中(二)第8课探索宇宙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环境和我们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一天的垃圾第2课垃圾的处理第3课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第7课

3、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儿点说明。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

4、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

5、法。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口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

6、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

7、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

8、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腿跳沌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做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

9、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教科书整体结构表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卜多期下学期圾林物怖物的牛长变化动物动物的士命周期我力Ml阳的累厦少水的变化水和气四年缎常解*声音新的牛命天气食物我的。体川石和矿物K 年坡件打。不修*热表阖及箕变化时间的

10、测R运动和力她燎的运动工具和机情过小世界形状与结构物质的变化宇宙牛物的多样柞开场和我n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

11、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通

12、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1 .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2 .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3 .学习对

13、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4 .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主要材料清单“微小世界”单元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观察时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

14、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物质的变化”单元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镣子、玻璃杯、小饮料瓶。“宇宙”单元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乒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环境和我们”单元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

15、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微小世界一、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

16、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的观察领域。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植物的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等。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方面。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

17、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各课内容简要如下:第1课“放大镜”。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5,6和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18、生命世界”。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

19、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时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

20、示敬佩。三、分课时教学建议第1课放大镜(一)背景和目标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1、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相关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3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

2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人类视觉工具的发明是从放大镜开始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从这里开始。学生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他们常用放大镜,但对于放大镜的特点及功能又不完全明白。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编写了这个部分。这部分内容通过以下两个活动进行:一是让学生回忆科学课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学生填写网状图和交流讨论,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活动目的是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活动呢?因为许多学生只知道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让学生再次用肉眼和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

23、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学生会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儿乎是不可能的。印刷时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再进行加网。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

24、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入人或景物的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3路,由3个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后便控制彩色显像管里的3个电子束(电子枪)。显像管管底的内壁涂有一层光敏材料荧光粉,构成荧光屏。荧光屏在向外的一面含有40万组荧光点,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激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绿、蓝色光。这些荧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镜就能看见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通过对比学生知道放大镜下的物体

25、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如课本或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它们由许多小点组成的。这样的发现使他们很惊讶,引起观察的兴趣,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不仅只是大小不同。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是一个探究活动。探究两个问题:“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什

26、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希望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并比较它的镜片和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有什么不同,发现其中的秘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首先让他们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器具有没有放大的作用?这需要一种推理性的假设:放大镜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那么只要有和放大镜片同样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然后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的假设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最后让学生思考分析: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

27、叫做凸透镜?是因为镜片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人射线,和通过光心的人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就是一个放大的虚像。(四)教学建议1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活动的思路是从我们科学课学习中对放大镜的使用,再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放大镜的使用,从中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学生填写的网状图有三层,最中间是“放大镜”,第二层是哪些行业、哪些工种的人经常使用放大镜,最外层是他们用放大镜

28、干什么。活动日的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广泛性及意义。为了打开思路,这个活动要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由每个学生自己填写。最后大组交流完成全班的大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放大镜说明了使用的广泛性,其中公安、科研等很多重要的部门都使用放大镜,说明使用放大镜的重要价值。通过这两个活动要让学生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察优越。2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在观察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如何使用放大镜的,他们知道正确的方法吗?如果都知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简单进行小结。如果学生的方法不太规范,教师要讲解、指导并示范。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学习正确的使用方

29、法。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观察过程中,一定要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即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图片可用科学课本上的,也可以选用报纸上的,图片大些效果更好些。由于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可能会没有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观察对象,比如纺织物的纤维、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等等。3 .放大镜的特点。这是一个探究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出问题后放手让他们独立研究。探究问题:C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C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为此教

30、师不仅要给学生准备放大镜,还要准备玻璃片和玻璃镜片。同时至少准备两种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第一个活动重点是观察镜片的特点。第二个活动重点是比较不同放大镜镜片边缘和中央的厚度差异,即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有关系。因此,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最好是直径相同而凸度不同的两种放大镜。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教师自己要准备几对直径相同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作为备用。比如直径大的,而放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镜;直径小的而放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镜。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时,要注意给器皿加满水,空的器皿是起不到放大作用的。最后要让学生解释这些器具加满水后为什么能放大或为

31、什么不能放大?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和放大镜片同样的透明、边缘薄而中央厚的结构,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对于“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呢?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想想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放大镜放大的道理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产生折射。这个道理对于学生比较深奥,不必作为教学内容。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背景和目标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

32、的昆虫世界。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探索的好奇心。现在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观察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宜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

33、的多媒体课件。(三)教科书说明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蛆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教科书首段提出本课的观察活动任务,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昆虫知识。第一部分:奇特的身体构造这部分的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观察的内容有: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观察内容不限于昆虫的这几方面,这里只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

34、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准备足够的昆虫标本,供分组观察用。教科书第5页右上是蝇的复眼的照片。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1个小眼;蝴蝶有1.2万1.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万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每只小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昆虫的复眼虽然

35、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米一2米,苍蝇只能看到40毫米一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教科书左面是蟋蟀长在足内侧的耳朵。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如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夜蛾的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蟀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蟋蟀是大家所喜爱的昆虫,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鸣叫。它们用来听音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

36、鼓膜里有100-一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蟋蟀的足听器感知范围为700赫兹5000赫兹,但它们实际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测试范围广得多。第5页右中是学生画的几种不同昆虫的触角。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昆虫的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家蚕雄蛾的一根触角上约有1.6万个毛状感觉

37、器,它们接受气味的能力非同小可。雄蛾可感受到500米以外雌蛾释放出来的气味。一种天蛾能感受到几千米以外同种异性的气味。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第5页右下是放大镜下蝴蝶翅的照片。蝴蝶的翅本来和蜻蜓、蝉的翅膀一样,是膜质、透明和无色的,但它们的翅面上密密地覆盖着一层粉末。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这种翅,手上就会粘上粉末,而翅上就会显出透明的一块。这些粉末在放大镜下观察,是些像鱼鳞似的小东西,昆虫学上称之为鳞片。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蜡上的鳞片窝里。每个鳞片有几十条到一千多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有许多并行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

38、在光照下闪烁出美丽的光芒。第二部分:蛇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渡到观察活着的昆虫的生活习性,难度有所增加。第6页上“蛇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螃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蛆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螃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其身体很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身体的大致外形。它们常聚集在植物的嫩茎上吸食植物的汁液。6页右上是一只雌性财虫正在生小螃虫,蛆虫可以不用雌雄交配而由雌虫直接生小蚣虫,这种繁殖方式叫孤雌生殖。蝇虫的天敌草蛉,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昆虫

39、。教科书中之所以选草蛉,是因为草蛉是一种重要的蜥虫天敌,比较普遍,其生活习性也有很多奇特的地方。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它,所以对它不太熟悉。其实只要在蛇虫多的植物附近注意观察,是经常可以看到草蛉的。草蛉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的头顶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头的两侧是闪着金色光泽的大眼睛。它的身体多呈嫩绿色,翅膀透明,纵横交错的翅脉形成格状的网络,就像披着轻纱一般美丽。草蛉产卵的方式十分奇特,雌草蛉常把卵产在鲂虫密集的植物叶片反面。产卵时先从尾部拉出一根丝,然后在丝的顶端产一椭圆形卵,往往是一簇簇卵产在一起。在蜥虫多的地方,还能找到草岭的幼虫。草蛉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蝇虫以及其他危害农作物的小虫,尤

40、其是幼虫十分擅长捕食鲂虫,素有“螃狮”之称。其口器外形像两把镰刀,左、右的上下颗分别合成刺吸式构造,能插入蜘虫体内。但这个过程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才能看得清楚。教科书第6页右下是草蛉的幼虫正在捕食鲂虫。它把蝇虫的体液吸干后,还会把螃虫的空壳粘在自己的背上作为伪装,成了披着鲂壳的“狮子”。教科书上的“蜘虫和它的天敌草蛉”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12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这里的观察和记录都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

41、的要求。(四)教学建议1 .奇特的身体构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观察昆虫的构造和器官,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事先要准备足够多的昆虫标本供学生观察,可以是身体完整的,也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只有某个器官或某个部分的。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集。也可以把它作为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采集前要教给学生采集方法和安全事项,尽量不伤害有益昆虫。新课开始,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它们都是昆虫。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我们知道吗?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

42、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法布尔式的观察家,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接着分组观察:各组学生轮流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观察时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大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发现蝴蝶的翅原来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的;它们的眼睹原来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昆虫的触角是各种各样的在大组交流了观察结果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小结和评价,适当补充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昆虫世界的兴趣。2 .蜥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

43、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鸣的歌声中去观察,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也会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观察范例一“蜥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激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探究精神和态度。接着布置新的探究任务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观察的想法和打算。比如,想观察昆虫的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观察?并让几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对他们的计划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可事先拟出一定的小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小课题的内容要尽量小,要符合学生的探究水平,并具有可行性。比如,蚂蚁能预报天气吗?婶螂怎样繁殖?雄蚊和雌蚊的触

44、角有什么不同?蜜蜂怎样采集花粉,等等。虽然这些小课题的答案在一些书刊上都有,但要要求学生自己经过实际观察得出结果,不要摘抄现成答案。最后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个观察活动的时间可以较长一些,比如,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每组学生交出观察结果。对观察结果的评价标准应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认真按计划坚持观察,并写出观察结果都应该得到鼓励。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背景和目标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

45、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和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自制食

46、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二)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三)教科书说明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美丽的晶体”;第二部分是“制作晶体”。活动内容是先观察再制作。第一部分:观察美丽的晶体教科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如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口的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提出即将学习的任务。观察物质的结构从身边熟悉的食盐、碱面、

47、味精等物质开始,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碱面。看看放大镜下的食盐、碱面和我们平常肉眼看见的是否一样。同种物体的每一个颗粒的形状是否大致一样?在放大镜下,学生将看到的是各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晶莹剔透,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体的微粒,比如,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接着教科书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第8页上的照片分别是水晶、雪花、维生素C、黄铜矿等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因为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所以,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第8页右上的图片显示的是在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的三种晶体。第二部分:制作晶体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