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832270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学科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论文之如何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考虑 如何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考虑内容摘要:本文从一道学生屡做屡错的主观题导入,描绘了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案例,并按照学生情况推断学生屡做屡错的缘故,进而得出对日后教学工作的假设干启示。关键词:材料题 案例分析 教学启示一、 案例描绘原题为2007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共同部分”的主观题第33题。标题如下:历史学的根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表达和历史评价。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征询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别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欺侮,辞让的心情及区分是非的才能。

2、他把孔子的“仁”开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征询题:(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抄在答题纸上)(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抄在答题纸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岳麓版必修三,我们备课组在编写第一单元测试题的时候,选用了这道题并进展了适当的改造。这是我们改造后的标题:历史学的根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表达和历史评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征询题:孟子

3、,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别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欺侮,辞让的心情及区分是非的才能。他把孔子的“仁”开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请答复:文中属于史料的是_。属于史料解释的是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填代号即可。)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所谓正史)、民间记载(所谓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

4、材料。由于材料的复杂性,我们在援用时在特别慎重。谈谈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使用有什么看法?我们增加了调查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史料的研究价值的认识。这品种型的标题应该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能够凭借本人的常识做出答复的。我们可能标题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学生答复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第(1)征询没有什么悬念,全对的占绝大多数,征询题最大确实实是第(2)征询。几乎一半的同学都做错。错误惊人的类似:都认为标题中出现的材料由于使用了“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三个要素,因而能够援用(或者说可信度高)等之类话语。伤心,沮丧啊。但是痛定思痛,与其责备学生,不如处理征询题。通过我们的一番研究,备课组一致认为:

5、高一学生还没有通过专业的历史学科训练,硬要让他们按照专业的历史思维思路去考虑难度是比拟大的,闹笑话也缺乏为奇。之后,我们从审题、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进展了详细的评讲,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历史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史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学生大概也明白了。世事难料。事隔3个月,在期末考试中这道题被修饰一番后出现了:历史学的根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征询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把孔子的“仁”开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摘自孟子离娄上) ,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

6、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_。属于史料的是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材料。谈谈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可信度及使用上有什么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1)和(3)征询都没有征询题,几乎都是全对的。但是第(2)征询仍然让10多的学生遭遇了“滑铁卢”。错误跟过去一样,“惊人的类似”。二、 案例分析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有40的学生改变过来,做出了正确的答案。征询题是,为什么仍然还有

7、10的学生做错呢?难道仅仅是审题的缘故吗?但是其余的两征询正确率几乎是100的,说明学生当时的精神状态是不错的,对标题的理解也比拟到位,审题不清应该仍然有的,但不是主要缘故。而且做对的同学,有多少是由于复习过了,明白答案,然后照葫芦画瓢地写上去的?他们都明白标题的意思吗?我看未必。下面我计划从分析标题入手,推断学生屡次做错的缘故,然后谈谈这道标题对我们日后教学的启示。1分析标题黄牧航教授认为,中学历史课程根本上有两大价值取向: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和公民教育的课程观。高考是课程的一部分,因而也会遭到它们的阻碍。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具有浓重的“历史专业”滋味,注重精确理解历史概念和解读史料,注重紧密的逻辑

8、推理。这道标题一开场就摆出一副“高深”的模样:“历史学的根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史学研究”,极具历史特色。整段文字确实是一个逻辑明晰合理的阐述过程:先是史料,然后解释史料,最后做出评价,这确实是历史,历史学的根本三大要素。此题几乎没有调查历史概念,设征询主要放在对史料的解读上,从史料的分类入手,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史料,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标题给出了三类史料:实物类,如考古文物;书报类,如官修史书;口碑类,如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分类方法参考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的研究)按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关于文物、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应该

9、是特别熟悉的,而且由于没有涉及到对史料的运用(一般都是写作题),因而,这道题尽管“专业”,但是难度不大。公民教育的课程观强调正确价值观的构成和培养现代公民认识,例如普世价值、多元价值观、海纳百川的胸怀等等。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而不是被灌输的。公民教育的课程观讨论如何利用历史学习过程让学生本人构成正确的、现代的价值观。设征询当中应藏着如此的意图:甄别信息的真伪,辨证地对待所有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真实”、“权威”。尽管,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儒家是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但是,孟子的思想也是具有民主色彩的,中国古代的文化不应该被全盘否认,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

10、祖先言论中吸收智慧。因而,标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所表达的价值观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再一次说明,标题的难度并不大。征询题确实是,学生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呢?2推断学生做错的缘故我想,学生做错的主要缘故是“历史研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了。学生不是不明白什么是“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而是不明白 “历史研究”跟它们的关系;他们不是不根本具备现代认识,而是“历史研究”的过程与现代诸多认识的运用联络不起来。所谓史料类别、区分真伪、解释史料,甚至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史论结合”,可能关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特别模糊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学

11、生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第一,理性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一切,但是适应上把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等同于历史。因而学习历史确实是背教科书。第二,历史课本上所讲的观点确实是权威的,不容疑心的,也是不需要疑心的。学习历史是一个不用考虑的过程。第三,所谓研究性学习只是一个拿学分的工程,关于高考成绩的提高没有协助。3对我们日后教学的启示我不敢保证我的推断100正确,但是学生做错的缘故确实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重。我不断反思本人的教学过程,计划能够从两个方面做些工作。第一,学会捕捉学生思维中的辩证火花。在平常上课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受课程内容多,授课压力大,课堂40分钟不够用,学生特别多知识理解不透,因而我们一般都使

12、用最有效率的讲授法“满堂灌”。最喜爱学生按照本人的思路答复以下征询题,最烦心学生嘣出一两个无关痛痒的征询题。我记得在讲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时候,有位男同学忽然发出据闻蒙娜丽莎是男的言论。我当时只是笑笑让他本人回去查材料,但是事后并没有询征询他结果,也没有让其他同学也查。事实上,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时机。首先确实是该学生对这个征询题发生了浓重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再次确实是查找材料的过程确实是面对史料的过程。因而,要留意捕捉这些火花。第二,制造场景,让学生擦出思维火花。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全部。历史课程尽管都是讲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且是不能假设的

13、知识,但是尽量多地射猎历史,才能够考虑历史,才能享用历史带给我们的思维盛宴和“使用”历史,从历史当中汲取智慧。打开宽阔的天地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发动全部同学去寻找历史,让他们围绕一个小主题,找各品种型的史料,然后拿出来共同讨论。另外,不要埋没作为一个历史教师的讲故事口才,不要无视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找准一些典型的事例,补充历史的“血肉”,多点复原历史,同时提供复原历史的方法。我相信这些过程都特别重要。把一道材料题拿出来写上过千字的分析,并不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够拿个高分就罢了。事实上,这关乎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征询题。这也是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学习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少,也需要一个观念的更新,需要先从认识一种学习方式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