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6827778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银河帝国读书笔记银河帝国读书笔记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银河帝国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银河帝国读书笔记1躺在菲律宾的海边,仰望着故乡所没有的星空,我不禁又想到刚刚读完的基地七部曲,心中又充满了对群星的敬畏和无限的遐想。诞生于1947年的基地系列,作为一部科幻作品,在其科技感方面必然对于当今的读者来说是有所欠缺的,但作者阿西莫夫给我们所描绘的“未来”却也不得不说是别具一格的。不同于很多主流科幻小说,基地系列的背景虽然也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但其主要的故事线却不在地球展开直到第七部,所有的线

2、索才最终引向这个共同的起源而是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以超级钢铁行星“川坨”为核心的银河大舞台上展开。另外一点不同,则是在千千万万行星上的生物没有什么奇形怪状的所谓外星生物,而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这一点在后面还会提到)。作为一篇被人公认为非常优异的文学作品,基地系列显然也没有只描绘令人炫目的新颖设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为表,实际上则探讨的还是人性的真谛与社会的构成。基地12部曲描绘了在银河系中统一的政权银河帝国崩溃后,保存了文明种子的第一基地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在心理史学(预测未来的数学学科)的指引下逐渐繁荣昌盛,突出了在一个政体中“科技”,“宗教”,“经济”等软实力的重要性,描绘了一个个传奇人物。第3

3、部中,似乎绝对正确的未来预测却出现了偏差,一个在数学统计学上无法计算到的变数,有强大心灵控制能力的敌人,征服了第一基地,最终被第二基地的精神力量征服。这部在情节上,让读者脱离了原有的“虽然形式很艰难,但这都是计划的一部分”的思维框架,让书中人物也包括读者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恰好证明了没有什么是决对恒定的,同时又在隐隐之中传递出了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将科幻作品升华了一个层次。第四,第五部则主要描述了在银河帝国末期,心理史学创造出的“谢顿计划”的来龙去脉,把在理论上不可能实现的预言通过一个科幻的设定予以实现,同时又引出了背后的一切神秘的机器人,被称为人类起源的地球等等。这两章则承上启下,又抛下无数个线

4、索,让读者去自行思索。最后两部则描绘了整个宏大的银河系史诗的起源,同时又探究了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解释了为何银河系有某种单一性我们都起源于地球。七部曲总体来说环环相扣,每两三部后又大有升华,这也有部分源于作者写作的时间有些断层,将科幻上升到了探究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的高度上,也对未来各种人类社会极端的情况作了可能的猜想,描绘了一幅简约却不简单的银河系史诗,的确值得一读。不过本书在我看来也有一些缺憾,作者可能陷入了某种惯性思维,或者我们所谓的“套路”,每种极端下面必然影藏着另一种极端,热情招待背后总有冷枪暗箭,单一纯朴背后必有复杂动机,虽然可能想传达出一种物极必反或者人类虚伪表象的意图,但是却导致

5、了某些情节可以超前地揣测出结果,让本书的魅力有所下降。总而言之,本书十分值得一读,可以给人以深思。银河帝国读书笔记2基地与帝国是基地系列的第二本,饶有兴趣地读完基地之后,我发现基地与帝国的结构跟前一本有很大的不同,基地都是中篇小说,一篇讲述一个故事,彼此之间既独立又有关联,而且以情节为主,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并不鲜明,两任市长之间实际上还有不少相似性。而基地与帝国中,除了匆匆了结贝尔里欧思之后,就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骡身上,从此开始了长篇的写作。说到这里,里欧思这个炮灰真可怜,本来是帝国难得一见的将才,年轻强悍、富有魅力且忠心耿耿,就因为“以活生生的意志对抗幽灵之手”,结果看似轰轰烈烈的攻势就如同风

6、中蜡烛一样,无声无息地熄灭了。当然将军篇章还是有着很多内容的,拉珊迪伐斯在孤立无援之下采取的种种英雄行为,基地本身走向腐化与专制,独立行商的兴起和反抗,以迪伐斯死于矿区所代表的矛盾加剧等等,但是因为骡的强大光环,和作者对他的大篇着墨,这些人物和情节的光彩都轻易被湮灭了。骡是迄今为止谢顿计划中的一个最大的变数,也是作者迄今为止最花心力描写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阿西莫夫对其如此偏爱,除了哈里谢顿,这是占了基地系列篇幅最长的一个人物。也许是骡有着奇异的精神力量,而这跟神秘的第二基地,甚至其后的大谜团盖娅有着本质的联系。)骡是个相貌丑陋怪异的突变种,从小就是孤儿,当他备受欺凌和歧视地长大,并发现自己拥有

7、改变他人情感的独特力量,他自然而然地想要报复社会通过称霸整个银河,让所有人在他脚下匍匐。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拥有行吟诗人般多愁善感的心灵、浓重的自卑感和与此相对的要将一切袒露出来的高傲,也因此他用“骡”这个暗示自己残缺又带着侮辱性的名字命名自己(也许就是他小时候被人取的绰号),总之,他要这个难听的名字响彻银河的上空,要人人或热爱或惧怕这个名字。当他用计假扮小丑结识杜伦夫妇,从而施展自己混入基地,并影响基地的计划时,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不歧视他,并对他充满同情和好感的女人贝泰,也因此沦陷,而导致他消灭两个基地的计划破产。我相信,骡在贝泰面前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接近他自己的内心。他描绘的骡,

8、是个理想中的高头大马巨搫身材魁梧、勇武过人、毫无畏惧,唯一一样的,是他们一样拥有异能。而这个在贝泰面前时时瑟瑟发抖、有着不切实际浪漫想法和夸张言语的骡,也许正是小时候,一个时时被人欺负、渴望母亲无私关爱的马巨搫。两者都是他,只是后一者,他成年以后,就不会再在人前表露,或者是仅仅在把面前这些趾高气扬的人当成失败者和臣仆时表现出来,以满足心里的高傲和讽刺。他自己说过:“这是我的弱点,我希望别人了解我。” 贝泰察觉了他的身份,并设法杀死了查处第二基地真相的艾布林米斯。使得骡无法进击第二基地。这是他遭遇的一个重大失败,另一个重大失败也随之而来,他发现贝泰并不爱他,实际上,她厌恶他,骡费劲心力创建的辉煌

9、帝国,对她而言是“迅速而卑贱的”,而且“我们已经击败了你,我死也瞑目”。So,事业和情感的双重打击,但是骡并没有报复她,也没有回转她使之成为自己的禁脔,只是因为他的善良和骄傲。事实上,我对骡和骡所建立的帝国自始至终没有恶感,他很少伤害人命,他所建立的帝国,结束了银河间长期的战乱,使平民百姓得以安宁的生活。但,骡有一个,或者说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他无法生育,也就无法确定帝国的下任统治者,特别是有着他这样能控制人类的人;二、他很荏弱,寿命连常人一半都不到。所以他建立的帝国只是沙堆上的宫殿,注定面临失败的命运。一个伤感的故事!银河帝国读书笔记3剧情的推进都建立在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对未来的预测之中,总

10、觉得这种设定有些玄学的感觉,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论上是也许可以做到的,但要考虑无限多的因素,它的计算量将是巨大的。三次化解危机之法:势力均衡、科学化宗教的统治、自由贸易的“糖衣大炮”。特别是最后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令我思考良久,结合看的上一本书无政府时代的到来,经济贸易的能力有时或许比权力更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强大的商贸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在政治领域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堪比一个国家。书中人物的政治角逐都让我影响深刻。基地立身于一个小小的行星,其力量与四大王国、银河边缘的其他势力以及其背后尚未灭亡的银河帝国相比,是微弱的,甚至是不值一提的。但基地的历代领袖凭借自己

11、的政治智慧,以非武力的方式解决了危机。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足够吸引我再读一遍。书中基地的敌人都是笃信军事力量强权人物,我觉得他们与基地领导人相比,都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对手略弱,读下来感觉化解谢顿危机没有“力挽狂澜”之感。但它仍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不该贬低它,也不该神话它。银河帝国读书笔记4正如大刘的三体将卢卢蛊惑一样,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也轻而易举的将卢卢拽进那群星闪耀迷雾重重的银河之中,透过十万年银河兴衰在脑海中飞驰掠过的清晰与扭曲的映像,仿佛看到阿西莫夫那深邃的目光,长久的注视着沧海桑田荣辱变迁,直至永恒卢卢读完了十二本,历时两个多月,穿插着,在微信读书APP上读了57个小时,在kindle上

12、读了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按照银河帝国这本书编排的顺序,依次读完基地系列及机器人系列。这个万能的阿西莫夫,据说通晓人类社会一切学问,古往今来万事万物无所不知,如此才能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他一生中神作不断,奠定了自己神一般的科幻小说之父的地位。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地位尚无人能及,可见功力非凡,高处不胜寒算起来,他出版第一本基地的1951年,是他的31岁。而在基地中,神一般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心理史学”这门伟大的学科时正是32岁。如此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暗示就是在告诉世人,阿西莫夫本人,就是银河纪元12022年的哈里谢顿的化身了当一口气啃完这十二本书之后,只觉得神情恍惚灵魂出窍

13、,头脑中也一时间却无法将这数万年的故事顺利地读取出来,发生在那么多星球的那么多或平凡或伟大或奇异的大事小事简直耗尽了卢卢有限的脑容量后来极为勉强的,卢卢总算大致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一下这位天才编的故事梗概,嗯,我觉得也许是这样一个故事:人类,一直生活在太阳系一个小小的行星上,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即便随着地球的老化,资源的匮乏,人类的生活已然衰退,但仍然没有人愿意承认现实和作出改变,后来人类蜗居在封闭的“大城”中,麻木度日。直到有一天,一位地球帅侦探以利亚贝莱在外围世界奥罗拉一位机器人学家和两位机器人吉卡思和丹尼尔的帮助下,带领大家走出了大城,奔向了银河事实证明,人类的生存能力果然远远甩掉早已在

14、银河中立足的各位外星人士,他们迅速殖民,繁衍扩张,直至统一了银河,挥手间建立了伟大庞大的“银河帝国”。然而,帝国再辉煌也不能逃避衰落的周期,在她运转了一万两千多年之后,衰败之气如烈火般烧遍了疆域横跨数十万光年的“帝国”,英雄哈里谢顿就在这时候带着他幼稚的“心理史学”及时出现了,谢顿随后的人生中,在机丹尼尔伴随下,为拯救帝国而颠沛流离忍辱负重,银河间各方势力制衡,战旗摇曳,在颓败中争权夺利死而后已在纷纷扰扰中,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延续了以心理史学计算出的“谢顿计划”,意图在帝国在覆灭之后,将蛮荒的时间从三万年缩短至一千年,直至建立起“第二帝国”。而丹尼尔,还在为了当年对地球人以利亚伙伴的承诺而做

15、着天荒地老的努力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出现了众多引人遐想的神奇世界, 比如索拉利星球,一个人管理一万个机器人,但一生只能见到配偶一人,连小孩子都是被集中圈养长大再让他们各个孤立生存的。比如奥罗拉世界,能活三四百岁的绅士和贵族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银河扩张。比如川陀上的麦曲生区,人人遵循宗教的清规戒律,女性卑微到尘埃里,极度排外,一生不见外星人(而他们居然是奥罗拉星球的开拓者?),微生物培植技术银河系第一。比如盖亚星系,一个所有生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命共存体”世界,可怕的“骡”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也出现了众多非同一般的“人”。比如雌雄同体的索拉利人菲龙,具备强大

16、精神力量的畸形者“骡”,爱上了谢顿并为他彪悍一生的机器人铎丝,阻碍了骡疯狂扩张的女人贝妲回顾十二本书,打破阅读过程中留在头脑中的既定逻辑和顺序,你会发现,机丹尼尔毫无疑问的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他从他“诞生”时遇见的第一个好伙伴以利亚贝莱那里学习了人类的思维和逻辑,从机器人伙伴吉斯卡那里得到了读取人类心灵的能力,从“机器人三大定律”中推演出了“机器人第0定律”他为了履行他对人类伙伴的承诺,鞠躬尽瘁的为了人类的延续而努力,他借助哈里谢顿实现了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创立,他创建了盖亚星系,他借助左右人心灵的能力保护了谢顿以及所有需要保护的人,他使得骡灭掉了第一基地,使得第二基地灭掉了骡,使得盖娅灭掉

17、了第二基地最后使得盖娅发展成为盖娅星系,使得银河系成为一整个生命共同体,傲立于整个宇宙在书中,我们会看到这沧海桑田的两万年间每一个“个体”为了自己极目所见的“目标”竭尽全力的努力,单一的“个体”并不是“心理史学”研究的对象,而无数个“个体”却在推进着“心理史学”的发展。“心理史学”,用数学公式推演着整个人类的未来,公式中含有人类的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行为规律、群体活动他认为未来是必然的 ,就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必然的一样。如果是这样,丹尼尔也就是心理史学公式中的一个符号,是一个假定的“英雄”来造就“盖娅星系”的时势么?所以说,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存在。地球在人类的手中发展、强大,却也因人类而

18、停滞,直至衰败;索拉利星球的人类制造各类机器人为自己服务,却最终隔绝了自我的发展甚至泯灭了人类群居的本性直至走向灭亡;奥罗拉星球的人类能够制造全银河系唯一的人形机器人,却将他们用于毁灭地球,他们智慧非凡,能够延长寿命享受人生,却因过长的寿命而失去了人类宝贵的进取之心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在发展史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发展中的一份子,我们或许是某一时点命运的主宰者,但或许同时也是被主宰者。我们的思想,可能是自我的意识,也可能是“丹尼尔”赋予和强加的。我们的身体存在于我们本身的环境中,却不认同这个环境所加载在我们精神上的附庸银河系列比三体早诞生2050年,从读感上来讲,基地与机器人系列所要赋予人们的,

19、并非三体一样的那种出离于现实幻灭的震撼。它所赋予的,更多是“生活仍在继续,但却与以往不同”的一种奇妙感受,对卢卢自己来说,大刘笔下膨胀感极强的科幻理论渐渐会被琐碎如常的生活所侵蚀,而“心理史学”和“机器人三大定律”却能够成为读者头脑中显而易见的“存在”。在红眼睛的吉卡思伙伴“停摆”之后,机丹尼尔成为了银河的孤单守护者,丹尼尔自我成长过程中推演的“机器人第0法则”帮助他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无可取代的“人”。他是如此的完美无瑕。 我想,我是爱上了一个“机器人”银河帝国读书笔记5银河帝国系列可以说是在我所读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它不但论述了人类社会组织形成的条件和形态,同时也运用历史、心理

20、学、数学、文学、物理、化学、古生物学、生物学等学术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学科交融。这本书大约讲述了地球人创造出会思考的机器人后,在机器的帮助下掌握了恒星级移民技术,建立了“银河帝国”。之后是一万二千年的太平时光。突然,一个年轻数学家预言银河帝国将要灭亡,于是建立了两个基地以保存文化、科技和确认历史走向。在基地系列里,作者阿西莫夫大约描述了三十个左右的星际文明。这些文明各有各的特色。但如果我们忽略那些稀奇或不稀奇的强大科技,就会发现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现实基础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世界各国(重点是欧美大国)。只是在星际文明这个大背景下,阿西莫夫从艺术的视角对文明的特点进行了浓缩、放

21、大、提炼以及极端化。在三十多个星际文明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盖娅生命体和索拉利文明。它们一个极度统一,一个极度自由,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两个极端。盖娅生命体的进化,使得在盖娅星球上的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一个整体。所有物体都有意识,所有的意识都可以实现共享。每个个体不但是个体,更是共体。以集体之意志为意志,从而实现极度的统一。索拉利文明展现的则是极度的自由。在一个三倍于地球体积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几千索拉利人成熟体。他们有着极端先进的生物基因改造技术,从而进化出了“转化叶突”,一个个体利用“转化叶突”所转换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万的机器人用于管理土地、家务等事。他们相信“他人即是地狱

22、”这样的信条,所以连同类也不相来往。为了达到这点,实现真正的自由,他们以基因改造进化技术进化出雌雄同体。为了自身之自由,他们不谋任何形式的扩张。在基地系列的最后一本基地与地球中,阿西莫夫以各种场景和讨论,似乎在说服读者或他自己,盖娅文明虽和人类所向往的自由完全背道而驰,但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设计出一个“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崔维兹进行选择的场景。崔维兹要选择以盖娅生命体作为蓝本建立新的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选择索拉利文明建立人类新秩序。最后,他选择了盖娅。其原因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宇宙侵略中,他们需要统一意志!也许,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学史”以及崔维兹、机器人丹

23、尼尔、吉斯卡,来对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思考做出的结论。在二十世纪40年代二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阿西莫夫对世界各国的呼吁。现在的科技已经在正是他所提出的“学科交融”了。如果阿西莫夫一直生活至今,不知他所做出的带有强烈寓言性质的结尾会如何修改呢?银河帝国读书笔记6整个故事以银河为背景,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整个银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为了减短这段战乱,哈里?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预言千年之后后,这两个基地会建立一个更好的第二帝国。首先让我们从科学入手,银河帝国里面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说法,关于科技的倒退。基地也是这样,根据基地的设定,银河帝国间各星球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星球间的联系就

24、非常依赖一个统一的政权来维持。最近读完了银河帝国-基地篇。这本书虽然以科幻小说出名,但是你真正读完,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在人文方面思考极深的一本书。由于书真的很长,这里先简单的来描述一下整个故事,然后再聊下里面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整个故事以银河为背景,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整个银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然后帝国盛极一时之后,开始衰落。一小群有前瞻的人看到了这个趋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一位数学家,哈里?谢顿,他开创了一门新的科学,名为“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

25、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帝国灭亡之后会带来一段无止尽的战乱,一直到新的帝国建立。为了减短这段战乱,哈里?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预言千年之后后,这两个基地会建立一个更好的第二帝国。从许多方面来看,“基地系列”在科幻小说中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小说的焦点在于讨论文明力量的兴衰起落,引为借镜。虽然不少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意图,像一九八四或华氏451度,都很典型的讲述流行趋势如何在社会上结实累果,再把自己打扮成摩登世界的道德寓言。“基地系列”则扩大观察范围,不再把重点放在社会变成什么样子,更关心的是社会怎么改变,要如何适应。此外“心理史学”赋予剧情一个合理化的宿命观,用以道德教化,在剧情里的突发事件

26、皆避无可避,是建构堂皇大道的必然要素,而非失误偏差。比方说,在“骡”现身前的基地已经缓缓步入寡头政治与独裁统治的境地,但是小说把这些都当作“谢顿计划”必不可缺的一环,没有在对错之间大作文章。小说也斟酌讨论到个人主义,“谢顿计划”代表的是一股无可憾动的社会作用,由遍布银河的人类,数以兆亿的心智所带动,任何力量都莫与之争,然而计划本身却仰赖深谋远虑的个体(像是塞佛哈定和侯伯马洛)因时制宜,领导大局。“骡”也是单一个体,具有超凡能力,预料之外的颠覆了基地,差点毁了“谢顿计划”,第二基地设局布阵,弥补“骡乱”,倚靠的还是个体。哈里谢顿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将三万年的黑暗洪荒时期,缩短为一千年”,奠基于群体

27、趋势的心理史学,无法准确预测个体的影响力,所以第二基地的真正作用其实是修补这道瑕疵。整个银河帝国,从我自己看来,在很多方面其实非常有启发作用,从关于科技发展的探讨,到人文社会的思想,再到宗教于贸易,国家统治,每个方面都有很多有具有启发性的想法。首先让我们从科学入手,银河帝国里面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说法,关于科技的倒退。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极点,所有东西都开始自动化,庞大的科技系统,造成了人们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首先纵观整套书籍,我尝试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所谓这个科技倒退的出发点。首先从科技发展的本身。我们都知道任何科技的出发点,都是基础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等等。然后任何一个我们现在看到

28、的高科技,都是从最开始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基础的知识,其实都很难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几代人不停的开发,不断的改进,所有的新时代事物,都是从最初最简单的基础技术一步步的累积而来的。看看大家手上的手机,每个人都会用,会打电话,会用程序。厉害一点的,会自己写手机程序,会修理手机。但是真正知道电话是如何互相沟通的,无线电是如何交流的缺寥寥无几了。修理手机,也变成了如何更换其中的零件。突然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动化运行了,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懂得怎么设计这些自动化生产线的人越来越少了。东西坏了,大家只是换一个零件,至于为什么换,再也没有人明白了。接着,可能突然有一天,

29、人们发现某个零件停产了,再没有人生产了,接着从最基本的零件,到整个产业线,你突然发现某个产品就再也生产不了了。虽然这个听起来很夸张,但是这些事情,其实真的是在发生的。从小的方面说,很多银行的系统现今基本都还在用几十年前的IBM系统,核心系统基本没有更新。很多问题就在于,几乎所有的现在的程序都是在最初的基础上建立的,基本没有人能够在从新从底层再设计一套系统。然后这套几十年的系统,也没有会非常大的更新和更替。因为新的技术已经取代旧的技术。然而可以说,等时间越来越旧之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人理解和明白底层系统的设计,虽然底层才是所有上层系统的根本。我们的科技是一代代人慢慢的积累的,科技积累到今

30、天其实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反方向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群现代人赤手空拳来到一个原始生态星球,制造出一台计算机需要多长时间?会经历怎样的技术路线?就算全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没有全自动化的工具,没有各个领域的人才储备。就从基本的步骤来说,你要做的有这些:从最基础的原件说起:单晶硅生长需要的环境和设备,单晶薄片的切割,研磨,光刻版的制作,氧化层生长,多次曝光,离子掺杂,气象化学淀积,退火,金属连线,切割封装,测试没有一个不是自动化完成的,其中设计到了自动控制原理,软件相关科学,量子物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热力学,光学,材料科学,还有其他一大批顶尖的以及基础的科学设计方面,

31、集成电路设计eda软件,最后综合,仿真,画版图难道用手画笔算么这种穿越想做什么不好非想做半导体穿越的工程师需要带多少呀从理论到设计,从设计到仿真,从制造到测试都是完整的尖端科技的组合并不是几个工程师就能完成的事情几个人能做的也最多就是个耳机放大器收音机啥的还没地方找音源做半导体产品从零做起把中国所有的院士都带过去估计有一百年能做出mos管就不错了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电路比如说计数器就需要如此多的东西,实际做起来更需要几乎地球上所有科学知识的共同协作共同依托。这个离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跨度,大概是从地球到冥王星步行那么远吧从另外一个方面,制造业精细分工和工业大规模制造分配,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

32、一个另外的原因:基地这段历史,模仿的是罗马帝国崩溃的过程。如果楼主对这段历史还是不够熟悉,那么还可以类比苏联崩溃后的历史进程。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其实还包括东欧)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俄罗斯发展什么,白俄罗斯发展什么,哈萨克斯坦发展什么,这都是有一个整体的计划的。但是因为苏联解体,这些经济单元被分割到了一个个小系统里,结果这每一个单元都不能完成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结果就是一个个逐渐消亡,他们掌握的技术也就逐渐失传了。所以很多苏联能做的东西,现在俄罗斯反而造不了了。基地也是这样,根据基地的设定,银河帝国间各星球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困难的(星际旅行还没到招手打车那种方便程度),所以星球间的联系就非常依

33、赖一个统一的政权来维持。否则各个星球就会陷入这种孤立性的衰退,然后各个星球掌握的部分技术逐渐丧失实用性,然后就没人学,然后就没人教,然后就失传了。其实关于科技的衰退,在另一方面表现了大工业生产的一个弊端,成熟的工业生产线让大部分人都只能着眼于眼前的一个树子,而忽略了整片森林。科技的复杂,让知识系统的越来越精细化,很少在有所谓的全才,任何一个产品和物品,看似简单,却需要无数的分工合作。最上层的技术,往往是最容易做出产品而获得利益的,使得无数的人着眼于上层技术的改造,和开发,以至于出现很多所谓的“微创新”。忽略了其实真正的基础知识,才是重中之重,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底层一步步发展的,基础知识才无数科技的地基。借用一句不是很负责的比较,看看这几十年大家对于高科技的人才的比喻。从最早的“火箭工程师”,到了“硅谷工程师”。从飞向外太空,到了做手机程序。说不定,几百年后。书中的科技衰退,就真的出现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