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必备知识2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8第2章神经调节14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4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8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2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0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34第3章体液调节38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38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43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50第4章免疫调节56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6第2节 特异性免疫61第3节免疫失调67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72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4第1节 植物生长素74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82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
2、用86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90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必备知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组成及比例存在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外,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a,血浆: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c.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的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名师点拨(1)血液W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
3、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 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 部分。(2)体内液体W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 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 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底I1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少量0水:- 蛋白质 无机盐(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相近,但又不完
4、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三个方面(1)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d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名师点拨(1)血浆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 9%的NaC!溶液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 9%的NaCl 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又叫作生理盐
5、水。(2) 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作为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 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 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 正常的生命活动。2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 各个系统 的参与。 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 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主题学习体液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列图示,探究相关问题:B葷F011111 mam 巴液(1)图A草履虫和图B中的血细胞生活环
6、境有何不同点?(2)图B中的血细胞和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什么?(3)根据图C及所学知识,归纳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 系?(4)尿液、汗液和泪液属于体液吗?(5)下列物质哪些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纤维蛋白原尿素呼吸酶消化液血红蛋白胰岛素答案:提示:(1)个体的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内环境)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 外界水环境中。(2)血管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血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血管壁细胞所处 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蛆织液(3)、淋巴液(4)不属于,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尿液、泪液和汗液既不是细胞内 液也不是细胞外液。(5)不是内环境成分,存在
7、于细胞内,存在于外界环境。 归纳总结L细胞外液(内环境)各成分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生活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成分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由消化道吸收而 来源织液中回渗而来;淋巴液在渗出到细胞间形成;来;组织液渗入毛 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细淋巴管形成化学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 CO2与血浆相比,除蛋白质与组织液成分大体 成分等气体、血浆蛋白、激素等含量低外,其他成分大相同致相同2.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丁、单箭头!淋巴液形成:组织液一 淋巴液_1淋巴液流向:淋巴液一机浆双箭头!组织液血浆I组织液i细胞内液结论 甲是细胞内
8、液,乙是蛆织液,丙是 血浆,丁是淋巴液3.内环境成分判定项目 成分举例内环境可以气体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调节成分激素、抗体、组胺等代谢废物尿素等内环境不应只存在于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存在的物质物质的酶等与外界相通孔道中消化酶、纤维素等的物质(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膜的物载体等质主题学习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阅读教材P5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 血浆的渗透压相当,称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0.9%的生理 盐水?
9、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 9%,将会对细胞造 成怎样的影响?(2)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有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pH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请在图中画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曲线。浆 pH7.4 -!开始运动运动停止J J(3)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 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血浆q组织液T细胞内液淋巴液(4)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请分析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 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
10、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 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进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HCO3可以和产生的乳 酸反应,从而不会引起血浆pH的剧烈变化,将pH维持在7.357.45这个正常 范围内。(3)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减小, 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4)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增 多形成组织水肿。归纳总结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 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决定的。(2)大
11、小: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率(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位(3)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因素比较(以血浆为例)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所以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比较高,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比较大,使得血浆渗 透压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口渴。2.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分析(1)实质:组织液总量增加。(2)原因分析:渗透压的失衡,即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是组织 水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 压升高,组织液吸水
12、造成水肿。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 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 高,吸水造成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 成水肿。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 织液,造成水肿。主题学习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 循环、排泄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Na+、葡萄糖、氨基酸和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2)参与维
13、持pH的HC03/H2c3是怎样形成的?(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CO?)是通过哪些系统排到体外的?(4)分析外界环境中的?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至少需要穿过几 层生物膜(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单层细胞构成)。答案:提示:(1)Na+等离子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小肠内的Na+、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 各处毛细血管中,再经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液中。2从外界空气中获 得,通
14、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 管,再通过气体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液。(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出。结合,形成H2c3 ,然后在碳酸肝酶的催化 下发生反应:H2CO3 - H+ + HCO3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以及 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4) 11层,进肺泡细胞(1层)+出肺泡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到 达血浆(2层)+进红细胞(1层)+出红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到达 组织液(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归纳总结体内细胞与
15、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如水、 葡萄糖、氨基酸等)小肠绒E壁、而 循环系统.但且织处白 毛细血管壁浆 运输 细血管细胞内胞膜JT组织液细血管(2) 0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2呼吸道一肺 迴肺泡壁、血液循环系统组织处的毛, 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运输线粒 体内线粒体膜细 胞 内,细胞膜组 织 液毛细血管壁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3) C02排出体外与。2进入细胞内所经历的途径正好相反。二氧化碳浓度最 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4)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商典酒网毛细血管壁血函単理肾小管和集合管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16、泌尿 系统。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原因(1)外因:外界 环境的变化。(2)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2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自来水、磷酸盐缓冲液、生物材料(肝匀 浆)在加入酸或碱后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 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方法步骤将25 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用 厂pH计或pH试纸测试出始的pH. )-作记录 一次加一滴0.1 m“/L的HC1,然后轻轻 推动加入5滴后再测pH,测定并汨 衆次pH,直至滴入3()滴为止自来水、 磷酸盐缓 冲液、
17、生 物材料(肝 匀浆)依次 进彳j实验 一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 mL自来 水,心衆起始pH,再如以上操作一滴 一滴加入0.1 mol/L的NaOH,测定并记 录pH充分冲洗烧杯,分别用缓冲液、肝匀 浆代替自来水垂复以上步骤,并2衆 结果以为纵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并2衆数据作图pH计或pH试纸 pH 酸或碱的滴数(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 缓冲液 ,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 大幅 度变动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缓冲对 ,其中最重要的是 HC03/H2c。3,其次还有HPO/H2Poi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 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3 .实例体温变化(
18、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 J(3)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C 4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 相对稳定 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1 .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_基础 (2)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 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3.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曲)一定限度的。4 .
19、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形成的原因 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 .稳态概念的发展(1)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 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2)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的稳态等。(3)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的稳态。(4)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 态。特别提醒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 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种动态的
20、平衡状态。内环 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主题学习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阅读教材P7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梳理实验思路、实验现 象及原因,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结果会出现误差吗?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实验过程中,在5、6、7三个步骤中出现了三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这样 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4)根据该实验的原理与结果,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答案:提示:(1)实验是有误差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加入酸、碱后不摇动 或摇动不均匀
21、、不彻底。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肉眼分辨 色度有误差。试剂配制的浓度或使用的量不准确。烧杯清洗不干净等。(2)第一次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3)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 ,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NaH2P04可 以中和OH- ; Na2Hp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1时,Na2Hp4可中和H+ 自来水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4)生物实验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
22、对H2Pol/HPOt、 H2cO3/HCO等,它们能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归纳总结L进行该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3)生物材料至少选两种进行实验。(4)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2.血浆pH维持稳态的调节机理(1)原理:内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弱酸和弱酸强碱盐组成的缓冲对,如H2cO3/HCOH2POJ/HPQ2等,其作用是结合内环境中过多的酸或碱,以维 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2)调节过程(以H2cO3/HCO缓冲对为例)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C3H603 amp;
23、 +Na+ amp; +HCO3 amp; - amp; C3H503Na amp; +H2CO3 乳酸 amp; amp; amp;amp:乳酸钠amp;碳酸H2C03 amp; - amp; H20 amp; + amp; C02 T 不稳定 amp; amp; amp; amp;经呼吸系统排出当碱性物质(如Na2co3 )增加时:Na2co3 + H2cO3 - 2 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此从而延缓了体内的碱性变化。主题学习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1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答案: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
24、烧时, 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 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 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 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 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 .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 带来怎样的后果?答案: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 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 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
25、、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 .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 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提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 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 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4 .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人长时间工作,体内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失,会造成中暑。“中暑”的病人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试解释其原因。答案:提示:“中暑”的病人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导致体温升高
26、,酶活性降低, 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5 .如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分析并探究以下问题: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223mg/dL60 110甘油三酯247mg/dL50 200总胆固醇280mg/dL150 220(1)由表中数据可推测该男子可能患有何种疾病?(2)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什么特点?答案:(1)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归纳总结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 .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1)图解(2)直
27、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消化道T消化道毛细血管呼吸系统肺泡営肺毛细血管co2泌尿系统 大部分血管T肾脏形成尿液代谢废物循环系统由上述内容可看出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3 .内环境稳态失调归纳 (1)理化性质失调: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pH的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 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紊乱;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温度偏高或偏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紊乱。(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 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代谢废物含量升高,可导致尿毒症; 。2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可
28、导致乳酸中毒;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 搐现象;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L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及其功能组成位置功能中枢神 经系统脑大脑颅腔内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 枢脑干小脑有调节 呼虬、 心脏 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有体温 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 枢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外周神 经系统脊髓脑神经脊神经椎管内与脑相连, 主要分布 在头面部 与脊髓相 连,主要分 布在躯干、 四肢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 运动的低级中枢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2.神
29、经的分类及其功能传人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一(感觉神经)神经(脑神一经、脊妪体运动神经:支配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黑)交感豎:豐9,m加快,支气管内脏运动神经扩张(善神副交感神经:促进円肠的一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感觉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躯体运动自主神 经系统加快扩张消化液特别提醒: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1)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 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保护机体。(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 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组成神经系统的
30、细胞1 .种类: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 类。2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细胞体:神经元的膨大部分,内含细胞核。(2)树突:通常短而粗,接受 信息并将其传导到 细胞体(3)轴突: 长而较细,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 其他神经元、肌肉 或腺体3 .神经胶质细胞(1)分布: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2)功能:对神经元起 辅助 作用,具有支正、留)保护、鮫準 养和必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还参与构成神经纤维 表面的頭髓鞘。主题学习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图中女排运动员正在进行比赛,发出的球被对方及时拦截,请分析:(1)女排运
31、动员是如何及时获得这些信息的?获得信息后,是如何经过自身处 理并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呢?(2)女排运动员发球、扣球、拦网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哪个器官支配?(3)我们能有意识地控制发球、扣球、拦网等动作,却无法有意识地在一般情 况下控制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这是为什么?(4)饭后为什么不宜做打排球等剧烈运动?答案:提示:(1)女排运动员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赛场上的信息,并主要通过神经细 胞组成的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协同其他组织、器官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2)女排运动员发球、扣球、拦网主要受脑和脊髓支配。(3)这些动作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而躯体运动神经受大脑的意识支配;而心 跳、呼吸、胃肠蠕动等
32、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是不随意的。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 常是相反的。(4)饭后做剧烈运动,人会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 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 物质的吸收。归纳总结2 .脊髓的功能(1)反射功能:是调节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控制无意识的反应,其活动一般 受大脑的控制。(2)传导功能:可以传导神经冲动,是脑与内脏、躯干之间的联络通路。3 .自主神经系统(内脏运动神经)(1)特点: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2)组成:由交感神经和副交
33、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时)#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时) 支配的器官活动心脏心跳加快心跳减慢支气管扩张收缩瞳孔扩张收缩胃肠抑制蠕动促进蠕动血管收缩联系一般共同分布在同一器官,功能相互拮抗,对立统3,判断神经分类的技巧 (1)根据神经连接的中枢分类(与神经的功能无关) 脑神经:与脑相连,共有12对;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有31对。 (2)根据神经的功能分类(与神经连接的中枢无关)传入神经:即感觉神经,将接受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即运动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的器官。传出 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含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
34、)。主题学习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如图为个完整神经元模式图,请分析图示,并回答问题:(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既能接受信息也能传出信息, 分别靠什么结构完成?能把信息传向哪些结构?(2)同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 意义?(3)在一条神经中是否只有神经元?为什么?答案:(1)靠树突接受信息并传导到细胞体;靠轴突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 神经元、肌肉或腺体。(2)神经元除了细胞体外,还有很多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这些结 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信息)相适应。(3)不是。在一条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内部
35、是神经元的轴突, 外表套有一层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髓鞘。归纳总结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示意图突起细胞体 神经元(2)树突与轴突的比较突起树突轴突数目一般较多往往一个形状树枝状,短而粗长而较细功能 传入信息:接受外来的信息,并传出信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 将其传向细胞体元、肌肉或腺体2 .神经元按功能分为三类(1)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是直接把信息从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的神 经元。(2)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接受感觉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将冲动 传递到运动神经元,起联络、整合作用的神经元。(3)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负责将神经中枢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 泌腺,
36、支配效应器的活动的神经元。3 .区分神经纤维、神经末梢与神经(1)神经纤维: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套有一层髓鞘。(2)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遍布全身。(3)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和反射弧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0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共存 I一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冷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舍必I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至效-E 卷-效应E :对制激作出应答 兴奋 神经中枢 分析
37、和综合 效应器 效应器3.兴奋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4,反射的大致过程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提醒:(1)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2)反射条件a.反射弧:只有保持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 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b.刺激:只有对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施加足够强度的刺激,会发生反射,刺激过弱 反射不会发生。(3)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组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38、、传出神经元)组成。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 .非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等。(2)数量: 有限 2 .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2)数量: 几乎是无限的 (3)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a.建立: 条件 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 学习 和 训练而建立的。b.维持条件: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c.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 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 抑制性 效应的信号,对动物来说是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d.建立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 、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
39、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主题学习反射与反射弧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1)该反射弧中2、4分别代表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这是否属 于反射?为什么?(3)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元构成的吗?(4)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答案:提示:(1)2为传入神经,4为传出神经。判断依据是:传入神经有神经节;脊髓内与”相连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2)不属于,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并不是完整神经元。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也不是神经元。(
40、4)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一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归纳总结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D反射弧的 结构组成结构的细胞或功能 部位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1传入神经1神经中枢1感觉神经末梢的特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殊结构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入神经中枢调节某特定生理对传入的兴奋进行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功能的神经元群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 1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相应的应答体等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
41、弧结构 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一”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一”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 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主题学习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科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关于狗吃食物的实验。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不给食 物,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在每次喂食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 要铃声响起,不给食物,狗也分泌唾液。思考并回答问题:(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射,反射中枢
42、在什么部位?请写出相 关反射弧。(2)文中“食物”和“铃声”分别属于哪种刺激?(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提示:(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 下。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及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 液腺。(2)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既属于无关刺激,又属于条件刺激。(3)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归纳总结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射反射弧特点由大脑皮层以卜的神经中枢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退暂时、会消退引起反射的刺感受器
43、接受的直接刺激 激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作为条件反射 的刺激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 号也叫神经冲动0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神经冲动的产生及静息电位+未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 + + + + + + + + + + + + +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机理: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2)神经冲动的传导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 局部电流 0局部电流方向:膜内 由兴奋部位f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 f兴奋部位原理: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产生“
44、外正内负f外负内正”的 变化。(3)恢复静息电位兴奋传导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产生“ 外正内负f外负内正”的变化,即产生神经 冲动,将兴奋向两侧传导,中部又恢复静息电位。3.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且_向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L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 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2 .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模式图b. 轴突树突型,表示为。(3)神经递质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突触小泡 中,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使后个神 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b.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与受体 分开 ,并迅速餌)被降解 或回 回收进 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3 .传递过程(1)过程:轴突T突触小体T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T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T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2)信号转换:电信号T化学信号T电信号。(3)传递特点a. 单向 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