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堂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堂实录一、明体知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首先,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昨天课堂上的内容。昨天我们阅读了夏日 终曲上的两篇通讯和本课课文,通过共同讨论,明确了人物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具体是生:消息短,通讯长;消息针对事件,通讯塑造人物。师:嗯,这是篇幅和报道对象的不同。生:内容上,消息比较简洁,人物通讯相对丰富。生:阅读效果上,通讯比消息形象生动。师:这种形象生动是因为通讯采用了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包 括生:描写、议论、抒情。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因此, 人物通讯更具有主观性,消息更客观。师:我们昨天的结论是一一人物通讯是新闻的一种,当然
2、具 有新闻性,但它较多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相 对于消息这样纯粹的新闻,又具有文学性。(板书:新闻性、 文学性)可以说,人物通讯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新闻。我们知道, 面对不同的文学体裁,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达成不 同的阅读目标。那么,面对人物通讯,我们应该读出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前的单元导语。(生齐读。)师:我们可以看到,导语明确指出了学习本单元的能力目标。(PPT展示)五、课后作业2010年4月28日,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在北京隆重发 布,“首富”的称号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摘得。请你替 主办方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根据“心灵富豪”的身份定位,既要呈现出获奖者
3、的主要事 迹,又要与获奖者得到的荣誉称号相符合。文字简短,富有文 米O助推资料:(1 ) 2004年度“感动中国”奖项给袁隆平的颁奖词。(2)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3)纪录片时代我。(4)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5)纪录片农业的力量袁隆平的两个梦(大国根基第一集)。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 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 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师:大家可以看到,课本用两个分号,把提出的目标分成了 三层,分别是理解客观事实,明确作者的态度观点,辨析报道 立场。今天,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 课文
4、,学到人物通讯的阅读策略,达成这三个层级的目标。二、因事解人师:我们先来看看对所有新闻而言都最重要的部分事件。 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这个任务,现在谁来展示一下? (PPT展 示:概括各小节中关于袁隆平的具体事件。)生:第一节,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在长沙马 坡岭田间工作。师:等一下,先请坐。我们再齐读一下昨天任务的具体要求。(PPT展示:用“时间+事件经过”的形式,概括核心内容,表 达要简洁,不要大量摘抄原文。)(生齐读。)师:什么是核心内容?生:不要小事?师:不需要详细讲述事件的具体经过和相关枝蔓,只简单说 明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好,请继续。生:第一节,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
5、。生:第二节,1964年7月5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生:第三节,1992年,袁隆平致信人民日报。生:我觉得致信人民日报不是核心事实,写信只是手段, 说明杂交稻高产优质才是核心。师:袁隆平为什么要选择在此时,用这个方式来作说明?生:为了反驳。我觉得这条应该是:1992年,用高产优质 的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师:很好,抓住了重点。继续。生:第四节,1998年,袁隆平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将 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21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 巨大的增产作用。师:首先,这个概括是不是有点长?其次,这一节涉及的时 间点很多啊,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生:1986, 1995, 1996, 1997
6、, 1998。生:1986年后,不断取得突破。师:新闻的时间要精确。生:1986年到1998年,不断取得突破。师:好。第一小节中还有一个时间和事件。生:2001年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师:为什么大家在概括时不把它算作核心事件呢?生:其他事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2001年不在这条 线里。生:其他事件都是围绕杂交稻的研究展开的,接受采访不算 研究。师:那为什么还要写这件事?生:这只是个引子。师:表述非常准确。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除了文章开头的 引入部分,这些事件明显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讲述了袁 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缘起、研究过程、经历的波折和取得的成 果。这体现了人物通讯中的一条线:过程线(板
7、书:过程线), 也就是以事件发展的逻辑一一比如时间、地点的变化,事件的 前后因果一一作为线索,按照它来组织材料。找出过程线,就 是要梳理清楚通讯展示给读者的新闻事实。师:但是我们看课文的四个小节,并不是按照过程线来拟定 标题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从这些“眼睛”里能看到什 么内容?生:人物精神。师:(PPT展示表格。表格略)给大家一分钟,根据标题和 内容,梳理这四个小节体现的人物精神。(生阅读,动笔勾画批注。)师:第一小节。(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板书。)生:通过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栽培稻株、验证遗传学规 律等事件,说明他是一个有实践精神的人。生:他亲自下田,说明他能吃苦。生:从大片稻田中发
8、现特殊的稻株,说明他细心敏锐,善于 观察。生:这一小节的标题有一种拼搏感。师:是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出自我们学过的沁园 春长沙,后面一句是生(齐):浪遏飞舟。师:这样迎流而上的强健姿态和拼搏精神,与袁隆平勇于实 践、追求真理的工作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引用诗句,是一种文 学性的表达。我们接着梳理。生:第二节讲袁隆平顶住权威的指责和压力,表明他不畏权 威,勇于创新。师:他也参考了世界上以往的研究成就和方向,这仅仅是不 畏权威?生: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生:发现实验难度大但不退却,说明袁隆平不畏难。生:攻克难关靠的是18个科研单位的大协作,说明他有协 作精神。师:好,继续。生:第三节中,袁隆平以
9、事实为依据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说明他实事求是。面对反对意见,运用平和又无可辩驳的语气 来陈述,说明他冷静。生:文章说,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说明袁隆平追求真理。师:对,你不仅关注了事实,还关注了作者的评价和意见。 继续。生:第四节讲袁隆平梦见大杂交稻,说明他热爱杂交稻事业。师:概括得很准确。其实不仅仅是这个梦,从第一节亲身实 践,到后来的不放弃,都能看出这种热爱。这说明人物的精神 不仅是单独呈现在某一事件里的,更是贯穿在人物整个生命中 的。生:我觉得这里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1986年,袁隆平的 研究就已经取得了成果,但他一直梦想水稻能像高粱那么高, 说明他不满足于现状。生:袁隆平客观分析杂交稻
10、的缺点,也说明他希望不断进步, 精益求精。生:袁隆平不光做了这个梦,还不断引导这个梦走向现实, 说明他敢想敢做。师:好。同学们通过事实和评价,梳理出一系列精神,这些 精神正是袁隆平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技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品 质。我们刚才梳理的,是单元导语中提到的“人物精神”,也 是人物通讯中重要的第二条线思想线(板书:思想线), 人物通讯要传递事实,同时也要呈现人物的精神与思想。三、缘文明意师:事件和人物指向通讯的新闻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 注人物通讯的文学性。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相对于消息,课 文中有很多生动的描写,还有大量的抒情和议论(板书:描写、 抒情、议论)。这些表达方式都和作者的写作意
11、图紧密相关。 请大家迅速浏览勾画,说说你们在文中找到了哪些细节描写。生:第一节的细节包括袁隆平“出神地打量”试验田,“蹲 下身子”翻看土壤,“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拍去身上的粉 笔灰尘,掖着讲义夹”赶到试验田,发现特殊水稻时“屏气静 神”,“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第二节描写袁隆平“头顶 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第三节他“甩 去手上的泥巴”跟“我”说话,第四节他“高兴地”谈起自己 做的梦。师:这些细节着力描绘了袁隆平怎样的形象?生:农民?师:对呀,所有的细节都和田地相关!文中有一个更形象更 精准的概括,你们找到了吗?生:泥腿子专家。师:对。我们从通讯的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热爱
12、土地的泥 腿子专家,那么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呢? 速读课文,找出相关部分并思考。生:第一节的议论在最后一段“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 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 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说明挑战权威是很艰苦的。生:这一句感觉和第二节关系更大,是在承上启下。我在第 一节找到的是“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这一句看上 去像描写,其实是作者的判断。师:能够把作者的观点从描述中剥离出来,非常好。我们应 当注意,议论、抒情不仅仅包括整个的句子,也经常以词语或 分句的形式隐藏在相关的叙述中。生:第二节有“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
13、信心”,“尊 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这两句和第一节关于权威的议论关联 很紧密,表明了袁隆平对于权威的态度。师:注意,这个态度既是客观事实,也是作者的判断。生:我找到一个半句话,“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这 是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高度评价。生:第三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 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作者认为,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科学家应有的道德操守。生:第四节,“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 是一个凡人”,“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还有 一些评价性的词,如“飞跃”
14、“重大贡献”“有说服力的回答” “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等,基本都是在赞美袁 隆平作出的贡献。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吧?作者的议论和小节的标题一样, 也是在鲜明地指向人物的精神品质。我们刚才找到了课文的过 程线和思想线,梳理了这篇通讯中的新闻事实,又依据描写、 抒情、议论找到了作者的观点,而这几者,高度一致地为新闻 人物的塑造而服务。(板书:人物形象)这一篇通讯,为我们 塑造了一个愿实践、能创新、重事实、有梦想的科学工作者形 象。(板书:愿实践、能创新、重事实、有梦想的科学工作者。)四、比较求真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 梳理新闻事实和文学描写来把握人物精神,了解
15、作者观点;也 找出了事实与观点的关系事实呈现观点,观点引导事实。 但是,单元导语中提到的“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又是 什么意思呢?要如何做到呢?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组人物通 讯,从中寻找答案。(PPT展示)试分别概括袁隆平:蛤背之年仍为“稻粱谋”袁隆平: 做一粒健康的种子中袁隆平的形象。师:在预习任务中,同学们已经对袁隆平的形象进行过初步 的概括。现在可以运用刚才学到的阅读策略,对自己之前的概 括进行修订和补充,尝试着概括这两篇通讯中的袁隆平形象。生:袁隆平:鱼台背之年仍为“稻粱谋”里,袁隆平是一 个出身不凡,懂英语,关心百姓,在培育杂交稻研究中不断前 进的勇者。生:出身不凡和懂英语其实都是
16、为了反衬出袁隆平学农的决 心,这从小节标题“为农民做实事,是学农者应有的义务”中 就可以看出。我的概括是,袁隆平是一个为农业奉献一生,在 培育杂交稻研究中不断前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师:很好,“奉献一生”和“培育杂交稻研究”的概括和标 题“始背之年仍为稻粱谋”表述的内容是一致的,说明你 和作者思路一致。还有其他意见吗?生:我想把这里的袁隆平的身份定义为追梦人,因为“梦想” 这个词在开头和最后一节都出现了。师:不仅仅是开头和结尾,另两个小节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第二节是“雄心壮志”,第三节说的是农民的愿望,其实也是 袁隆平自己的愿望。从这些写作素材和表述中能够看出,作者 想强调袁隆平追逐梦想,“追
17、梦人”这个定位非常精准。(板 书:为农业奉献一生,在培育杂交稻研究中不断前进的追梦人。)生:袁隆平:做一粒健康的种子里,袁隆平是身体、精 神、情感都健康的老人。师:看来你找到了关键句。不过,精神、情感健康这个表述 有点比拟的意味,能换成更加准确的搭配吗?生:身体健康、人格完满、情感丰富的长者。(板书:身体 健康、人格完满、情感丰富的长者。)师:对比三篇通讯各自所塑造的袁隆平形象,我们可以看到, 同一个袁隆平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一个人的经历是丰富的, 性格是多面的,一篇报道能够呈现的,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侧 面。树立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板书:典型人物),从而感染读 者、影响社会(板书:感染读者、影响社会),这就是作者的 立场和态度。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对其加以分辨。我们可以 通过课后提供的资料和纪录片去进一步了解袁隆平,当你拥有 更多的信息,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师: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物通讯的 阅读策略。生:梳理核心事实,注意找出过程线;在事实里提炼人物精 神,找到思想线;借助描写议论,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观 点。还要注意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师:对,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对一篇人物通讯的基本认知。要 注意,不要仅仅做一个被影响的读者,更要做一个能辨析、能 思考的读者。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