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一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华夷理论,对汉魏六朝的华夷理论有所继承,但更主要的 是有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突破了以往的“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观,从而提出了 “胡越一家”、 对华夷“爱之如一”的崭新华夷观。与此相联系的是唐王
2、朝所执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的记载,东突厥战败后,朝廷上下就怎样安置突厥族居民的问题 上,意见不一。多数大臣主张把降服的突厥族居民,“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 教之耕织,可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中书令温彦博主张“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 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杆蔽,策之善者也”。贞观四年(630)朝廷大臣关于如何安置降伏的突厥族居民的大辩论,可知实行怎样的国家政体和民族政 策,两种不同思想、政见的斗争,一直是很激烈的。温彦博以他正确的华夷观,驳斥并阻止了强令周边少 数民族与内地主体民族按相同比率纳税、离开故地、破坏其本民
3、族聚居状态的动议,捍卫了地方最高政权 二元格局的政治制度,是维护中华民族统一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恶劣事件之所 以很少发生,与开明大臣的力排众议和开明君主的英明决断,是不无关系的。在唐王朝,不仅提出了华(主体民族)夷(非主体民族)一家、一体的理论,而且根据这一理论所制定的 开明民族政策,亦被唐太宗、唐玄宗出色地付诸实践,成就了中华民族史上少见的盛况。唐太宗在他的治国实践中,确实履行了他所说过的“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寮、部落皆如吾百姓”的承诺。 唐太宗逝世时,阿史那杜尔等人悲痛万分,请求“杀身以殉这就足以表明,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 不仅团结了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集团,而且增进了汉
4、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唐太宗死后,根据他的遗嘱将颉利等各族酋长14人“皆琢石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马门内”。昭陵14 位少数民族首领石刻像,无疑是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一座丰碑,标志着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深受中华及周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 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 坐云雾;公私宴
5、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 辱哉!(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天机:此处指自然之性,灵性。素业:清素之业,即士大夫所从事的儒业。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歧而望矣跋:踮起脚后跟。B.声非加疾也疾:劲疾。*C.商贾则讨论货贿贿:贿赂。*D.伎艺则沈思法术沈思:潜心钻研。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多见土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B.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C.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
6、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D.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陛”,跨出两脚为“步”。B. “弩马”是指劣马,与“骐骥”相对。马驾车行一日的路程为一驾。C.论,指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共二十篇,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D. “一阶半级”中,“阶”指官阶、品级;“级”指等第,特指官爵的品级。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指出君子的天性是善的,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众人,是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 “积
7、善,中达到“成德”的境界。B.颜氏家训勉学选段中,颜氏认为任何一个人在学习时,都必须先立志,志向是否远大,是学习能 否获得成效的前提。C.劝学善用比喻阐述道理且形式多样:有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也有将两种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D.颜氏家训勉学选段中,作者用对比、比喻的方法嘲讽了当时土族子弟们因不务学业而在各种场合 出现的丑态,从而论述了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的重要性。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答案】8.C9. B 10. C 11. A1
8、2. (1)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2)有见识的旁观者,(都为他羞愧,)恨不能替他钻入地下。(这些人)为什么当初舍不得用几年的时间 去勤奋学习,却要终生蒙受羞辱呢?【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 “贿”,财物。句意:当商贩 就要商谈买卖财物。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经常见到一些士大夫,不屑于务农、经商,又缺乏从事手工、伎艺的本领;让他射箭,连一层铠甲都不能射穿;让他动笔,只会写出自己的名字;整天吃饱喝足,无所事事。“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中“耻涉农商”是谓语和宾语部分,与前面主语不宜断开,排除AD。“
9、笔则才记姓名”中“姓名”是一个词汇,即名字,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是对称的结构,注意在中间断开。故选B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 “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说法错误,应该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劝学指出君子的天性是善的”说法错误,荀子的主张是“性恶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假”,借助;“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绝”,横渡。(2) “识”,见识;“其”,代词
10、,他;“何惜”,为什么舍不得。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 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 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 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 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
11、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 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 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一)自古以来,那些贤明的帝王尚且必须勤奋学习,何况平常的百姓呢!这类事在经籍史书中随处可见, 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姑且举一些近世最紧要的事例,来启发开导你们。士大夫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 有不接受教育的。他们中学得多的,已经学到了礼经春秋三传;学得少的,也学
12、完了诗经论 语。待到举行冠礼、成婚的年纪,体质、性情已逐渐定型,更要利用他们的灵性,加倍地对他们进行训 导教诲。他们中那些有志向的,就能经受磨炼,成就清素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则从此懒散、懈怠起 来,便成了平庸之人。人生在世,应当从事一项职业:当农民就要盘算核计耕种庄稼,做商人就要商谈买 卖交易,当工匠就要致力于制作各种精巧的器物,当艺人就要潜心钻研技艺,当武士就要熟习射箭骑马, 当文人则要讲谈议论儒家经书。我经常见到一些士大夫,不屑于务农、经商,又缺乏从事手工、伎艺的本 领;让他射箭,连一层铠甲都不能射穿;让他动笔,只会写出自己的名字;整天吃饱喝足,无所事事,以 此消磨时光,虚度一生。还有
13、的人只是凭借祖上的荫庇,谋得一官半职,就自以为满足,全然忘记了研习 学业;一旦遇上吉凶大事,议论起得失来,就张口结舌,茫无所知,如同坠入五里云雾之中;在各种公私 宴会的场合,别人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他却像嘴被塞住一样,低头不语,或者就是打呵欠,伸懒腰而已。 有见识的旁观者,(都为他羞愧,)恨不能替他钻入地下。(这些人)为什么当初舍不得用几年的时间去勤奋学习,却要终生蒙受羞辱呢?(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
14、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门见山,塑造了一个正在打枣吃 无食无儿的老妇人。B.妇人打枣时总有一种恐惧心理,是无奈于自身的贫困潦倒。C.诗人担心妇人多事,因为她已经让吴郎心生防备,插上了疏篱。D.全诗措词委婉,入情入理,虚词的转接,化呆板为活泼,耐人寻味。14 .诗歌蕴涵了诗人杜甫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13. C14.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体谅;委婉点醒、启发吴郎,表现对吴郎的理解与用心;指出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吏们的剥削和长期的战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现实的不满。【解析】【13题详
15、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 “诗人担心妇人多事”错误。颈联是说“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 甚像是真,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所以作者是委婉批评吴郎不够体贴人。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是说“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 无儿 老妇人”,喑含“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之意,表达了 作者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体谅。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是说“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
16、反 更该与她相亲”,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委婉点醒、启发吴郎;颈联“即防远 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是说“那妇人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 像是真”,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作者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表现对 吴郎的理解与用心。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说“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 不禁涕泪满巾”,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 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 人民陷于水深火
17、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 表达了作者指出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吏们的剥削和长期的战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现实 的不满。(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用“,”道出了生活之苦和国难家愁。(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 ”两句,将诗经中女子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 人对贤才的思慕。(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谢灵运曾经在天姥山住过,如“, ”两句, 即是证明。(4)荀子劝学中,“, ”两句,重点强调了广泛学习对于君子的重要性。(5)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 ”两句,意在说明自己的本性与官场行事作风之 间的
18、矛盾。【答案】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谢公 宿处今尚在 .深水荡漾清猿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少 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鬓” “潦” “酒” “衿” “漾” “猿” “省” “己” “知”。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7年,一位法国记者在延安采访时发现,医生傅连噂竟放弃每个月400银元的高薪加入红军,爬雪 山、过草地,被誉为“红色华佗”。傅连障作出看似 的选择,正是因为他发现,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能救国救民。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
19、当使命,长征途中女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是因为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焦裕禄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 自己“;钟南山无畏“逆行”,是因为他认定“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一部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也是一首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赘歌。因永葆赤子之心,这 个时代先锋有了 的制胜法宝;因砥砺复兴之志,这个民族脊梁有了 的动力源泉。为了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 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J 极大地满足
20、了受众的欣赏。15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成语。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不得改变原意。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6.不可思议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三个成语意思分别相近即可).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 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17 .三个事例以时间顺序排列构成排比,更强调了中共产党人勇担使命的精神,体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 对“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利于抒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
21、,“放弃每个月400银元的高薪加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种行为人们难以理解,可填“不 可思议”。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第二处,“永葆赤子之心”强调永远保持,所以制胜法宝是代代相传的,可填“薪火相传”。第三处,“源泉”比喻事物的根源,这里形容动力不停,一直有,可填“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指不断 地生长、繁殖。【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将为切入点”应为“以为切入点”。成分赘余,“可以”和“堪”重复,删去“可以”。成分残缺,“满足”后缺对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要求”。【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三个”,是
22、因为”句式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有利于作者抒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赞扬 之情。“是因为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因为他认 定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强调了中共产党人勇担使命的精神,从女红军到 焦裕禄再到钟南山,以时间为序,体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黏菌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在它们的生活史中, ,另一段时间是 植物性的。黏菌的大多数种类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多在腐木、落叶或其他湿润的有机物,只有 几个种寄生在经济植物上,危害寄主。这些魔
23、幻小精灵身材娇小玲珑、体态多样,却因为太小(只有1-2毫米)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它在很 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走进大众的视线。在微距离镜头下,黏菌的形状与形象也是多元。 ,有黄绿 色、巧克力色、姜黄色、橘色、白色、黑色等,形状各异,有鹿角状、长绒球状、珊瑚状、黏球状、长条 状、杯状、半个柠檬状,灯泡状等。它们既奇葩又好看,生物学家把这一 “四不像”生物,直接归到了原 生生物界,单列一门。(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2)请根据文段内容的提示,为“黏菌”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答案】(1)一段时间是动物性的其
24、色彩斑斓(2)黏菌是一类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地方的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色彩斑斓、体态多样的不易被人发现 的微小生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空,根据“黏菌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可知,黏菌既具有动物性也具有植物性的特点, 后文是说它的“植物性”,此处应解说它的“动物性”,且依据后文“另一段时间是植物性的”句式,故 可填写“一段时间是动物性的”;第空,前句写黏菌的形状,此处根据“有黄绿色、巧克力色、姜黄色、橘色、白色、黑色等”可知,写 的是黏菌的色彩,且色彩丰富,故可填写“其色彩斑斓”之类的句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揭
25、示事物本质属性的表述形式。应采用“是”的格式,找到被定义对象的种概念和属概 念。首先要确定主干句“黏菌是微小生物”,然后把其分类、特点“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生 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体态多样”“色彩斑斓”“不容易被人发现”等信息作为修饰语放入主干 句中,充当“微小生物”的定语,整合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在母校2022年开学典礼现场演讲时分享了三个问题, 其中第三个是“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我们怎么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呢?”她给出 的答案中有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
26、己独一无二的精彩,即使我们再平凡,我们也是限量版。” 以上材料对我们高中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 字。【答案】例文: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肖恩巴蒂尔说:“每个人都无可替代,相信自己,我来为胜利而战。”默巴克说:“每个人在这个 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你的出身很卑微,也许你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你永远要记住,没有任何人 能够取代你独有的位置。只要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就一定会绚丽夺目!”是的, 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我就是独一无二的,
27、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每个角落都在向我们诠释着不同的风景,都彰显着独一无二的风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它们经营好了自己,才造就了美丽的奇观;映月荷 花,小桥流水,蝉唱虫鸣,斗转星移,因为它们经营好自己,才有了美丽的风景;潭柘寺的钟声,西山的 虫唱,香山的红叶,钓鱼台的柳影,因为他们经营好自己,才成就了美丽的景色。只要经营好自己便成就 了美丽景色,只要经营好自己,都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有位常胜将军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没有无用之人。聋者,安排在左右当伺 者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者,派他传递
28、迷信,因守口如瓶即使被敌人抓住了除搜去密信之外,再也 问不出更多的东西;跛者,命令他去守炮台,因艰于行走很难弃阵而逃;盲者,听觉特别好,命他战前伏 在阵前窃听敌军的动静。杨时斋的用人观点未免有夸张之嫌,但却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都有可用 之处,每个人都是一道风独特的景。然而,总有些人忘却自我,一味地崇拜模仿别人,到头来丧失自我。有一只乌鸦非常崇拜雄鹰,它幻 想有一天能够成为雄鹰,从天际一冲而下,抓住一只羊往天上飞去。于是它反复训练俯冲动作,夜以继日, 非常刻苦。终于有一天,它认为自己已经有抓羊的本领了,它便从天上一冲而下,抓住一只羊就想往上捉, 但是没有成功。这时,牧羊人来了,乌鸦便想逃跑
29、,但是它的爪子被羊毛缠得结结实实,无论它怎样拍打 翅膀都无济于事,结果被牧羊人抓了个正着。乌鸦“追星”梦到此也就结束了,它也由此葬送了自己的生 命。可见忘却自我、盲目崇拜有时也祸患无穷啊!泰山奇,华山险,峨眉秀,黄山绝,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它们都是美丽的。你有你的芙蓉如面柳如 眉,我有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我是小家碧玉,同样秀丽。你驰骋政坛,跃马商 场;我琴棋书画,天下奇绝我们都是一道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不必要崇拜谁,羡慕谁。只要坚守自我,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才是最好的选择,你的人生便因此而精彩。相信那时的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 你那嘴边甜甜的笑【
30、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从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回母校演讲的言论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这个瞬息万变、 竞争激烈的社会,那就是充分认同自己、悦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即使我们再平凡,我们也是 限量版”这一关键句,与其说强调了人的独一无二,不如说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态度一一自信、乐观、坚强。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对世界有特别的意义,每个人都能够活出独一 份的精彩来。当前社会,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干脆就“躺平”,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本次作文正是为了引导考生思考人
31、生的价值和意义。写作时,可以首先认同我们与生俱来的“平凡”,指出在广阔无垠的地球上,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我们 每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就像一只只麻雀。因此,有些人开始躺平。其次,就可进一步对前者进行适 当的反驳,指出我们虽然平凡、渺小,但也要发挥出我们应有与特有的价值。只要过好自己的人生,甚至 能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这样的人生就是“限量版”。对此,可以适当举那些没有金钱和地位的“普通 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的相关例子。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建筑工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 控狙击战中,他们再次用行动展示出了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那些医护人员,我们在家里过年,他们却 在帮我们过关。在国家
32、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毫无怨言,无时无刻不奋斗在一线。还有那些群策群力 的科研工作者,即使希望渺茫,即使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最后,可通过呼吁对文章进行收束,号召广大青年不要妄自菲薄,而应努力为自己、为社会去积极奋斗。立意:1 .凡是自强不息者,我们都是“限量版”。2 .悦纳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3 .闪烁自己的光芒,虽萤火亦如皓月。边少数民族的拥护。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死,“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 丧皆恸哭、翦发、瞽面、割耳,流血洒地”。唐王朝的开明民族政策,在唐玄宗时期亦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贞观、开元年 间大量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国家文武要职
33、,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唐太宗、唐玄宗期间,确实执行了对中 华(主体民族)、夷狄(周边民族)“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历史表明,中华文化中开明的华夷观和正确的民族政策,对于维护地方最高政权的二元格局、为中华 民族统一体形成和发展,确实从国家政体和中华文化(华夷观)层面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撑。(摘编自黄松筠华夷理论演变与中华民族形成)材料二: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的思想是很少的。他基本上把少数民 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 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以此来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唐太宗否定了历代统
34、治阶级的民族政 策和正统观念,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联加爱之如一”政 策,表明他的民族政策己含有各民族一律平等因素,是对大汉族主义的一种反对。在对各少数民族关系上, 如东突厥、西突厥等地区,唐太宗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利于本地区稳定,同时和少数 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建立了友好关系。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少数民族 官员担任,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保证了各民族区域正式纳入唐王朝的版 图,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对征服或降服各少数民族首领,如被俘的颉利可
35、汗被赐予在卫大将军 的头衔等,体现了唐太宗重用少数民族首领政策,团结了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集团,从而有利于与少数民 族的团结。(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的华夷理论是在汉魏六朝华夷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唐王朝执行的开明的民族 政策上。B.在怎样安置突厥居民问题上,唐代朝堂开展了激烈的大辩论,最终因少数大臣的力排众议,才避免了恶 劣事件的发生。C.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中开明的华夷观和正确的民族政策。 D.华夷理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其内涵不是
36、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历史表明唐代的华夷观至今还有很 大的借鉴意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提及唐太宗,他是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以德治国,不采用武力来巩固统治。B.中书令温彦博主张“请准汉武故事”,说明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也是相对开明的。C.昭陵14位少数民族首领石刻像,证明了唐太宗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决策英明并深受拥戴。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主体民族执政者没有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等思想。3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此的理解。【
37、答案】1.B2. A.材料二第一句话先提出观点,然后再具体阐述。具体阐述时,先从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角度 阐述唐太宗的做法,再以“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为例,进一步阐释做法与作用,从而印证观点。3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思是各民族要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欣赏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 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就能展现一个多元的 世界,多彩的文化。唐王朝的正确华夷观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就是建立在尊重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风俗文化基础上的“美 人之美”生动事例,而唐王朝的繁荣强盛也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华夷一家的有力证明。【解析】
38、【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 “最终因少数大臣的力排众议”错误。结合材料“贞观四年(630)朝廷大臣关于如何安置降伏的突厥族 居民的大辩论,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恶劣事件之所以很少发生,与开明大臣的力排众议和开明君主的 英明决断,是不无关系的”可知,并非“因少数大臣的力排众议”,而是“开明大臣的力排众议和开明君 主的英明决断”。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不采用武力来巩固统治”错误。由材料二“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 族歧视的思想是很少的。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
39、为主的治国思想 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以此来巩固唐朝的封 建统治”可知,原文说的是“很少动用武力”,另外“对征服或主动降服”来看,就有“武力征服”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第一句话“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的思想是很少的”先提 出观点,然后再具体阐述。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关键句“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 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以此来巩固唐朝的 封建统治。唐太宗否定了历代统治阶级的民
40、族政策和正统观念,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 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联加爱之如一政策,表明他的民族政策己含有各民族一律平等因素,是对 大汉族主义的一种反对”可知,从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角度阐述唐太宗的做法;结合材料二第 二段关键句“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 少数民族官员担任,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保证了各民族区域正式纳入唐 王朝的版图,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对征服或降服各少数民族首领,如被俘的颉利可汗被赐予 在卫大将军的头衔等,体现了唐太宗重用少数民族首领政策,团结了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集
41、团,从而有利 于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可知,以“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为例,进一步阐释做法与作用。具体阐述 时,先从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角度阐述唐太宗的做法,再以“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为 例,进一步阐释做法与作用,从而印证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各美其美”,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美人之 美”,就是
42、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 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结合材料“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的思想是很少的。他基本上把 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 用武
43、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以此来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在对各少数民族关系上, 如东突厥、西突厥等地区,唐太宗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利于本地区稳定,同时和少数 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建立了友好关系”可知,唐王朝的正确华夷观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就是建立 在尊重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风俗文化基础上的“美人之美”生动事例。结合“历史表明,中华文化中开明的华夷观和正确的民族政策,对于维护地方最高政权的二元格局、为中 华民族统一体形成和发展,确实从国家政体和中华文化(华夷观)层面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撑”可知,唐 王朝的繁荣强盛也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华夷一家的有力证明。(二
44、)现代文阅读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砚记梁晓声他成了林学院的新闻人物。本班同学、外班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纷至沓来。晚上九点半,宿舍又来了一拨。“郑小松,你有块什么砚?叫我们观赏观赏!”他愈坚藏不示,人们愈感到未睹为憾。其实他们的好奇心更偏于另一方面据透露,郑小松那块砚 与院长汪一伦有不寻常的关系。汪一伦的名字,在毕业分配的前夕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郑小松,如果别人没有权利看那块砚,我,有没有这种权利呢? ”说话的是汪一伦的女儿汪萍。郑小松沉吟半晌,默默地拿出布包,默默地放在桌上,默默地去掉包布,一层,二层,三层。此砚果不寻常!它有扇面般大小,一寸许厚,呈双龙护月型。砚面光润莹洁
45、,刀法挺秀有力。好一块 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汪萍不禁“呀” 了一声。所有人都围拢上前。汪萍问道:“这块砚,是怎么落在你手里的? ”郑小松犹豫片刻,讲出一段事来。十三年前,兴安岭某林场一个伐木队里增加了一个人,劳改分子。伐木队长对他手下说:“此人一有 空闲,就坐下看书。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进伐木人的房子。炕上正熟睡一个孩子。熊,就卧在那孩子身边所有人都慌了手脚。伐木队长找来一杆猎枪,从窗口偷偷伸进去“慢! ”有人制止,“如果你打 中了它,却打不死它呢? ”说这话的是那被改造者。“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
46、法,是将孩子抱出来”“进屋里去?”伐木队长反问,“谁?”“我。”那劳改分子,闪身进屋去了。外面的人,都捏两手冷汗。伐木队长瞄着那只熊,眼一眨也不敢孩子,终于被从屋里抱出来了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 “吊死鬼”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挂住。这同开山炸石的人碰上了 “哑炮” 一样。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挂住的险情。他找准了第三棵树的倒势,开动了电锯。突然刮起一股山风。好疾!好猛!他猛听一声大喝“闪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凌空砸下来!他还 没有作出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树干下,压着伐木队长半月之后,他离开了大森林。来向伐木队长的妻
47、儿告别。“你们母子艰难。我只有这块砚,你们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能顶三年二载的衣食。”伐木队长的妻子坚拒不受。最后他说:“就算我将这块砚寄托给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 转变,就让孩子带着这块砚去找我。”郑小松讲到此,又沉默起来。汪萍激动地说:“当年那个劳改分子,就是我父亲汪一伦。如果我没猜错,那个伐木队长,就是你父 亲!”郑小松无语,默默将那块砚包好,锁了起来。汪萍接着说:“这是一块安徽歙砚。我家祖辈相传。这砚,是我父亲的珍爱之物啊! ”星期一,郑小松被韩文琪强拉硬拽到了 “北来顺”饭庄。韩文琪替郑小松满上了酒,话题转到了他们 所面临的个人大事毕业分配。“你听说没有?咱们班上有两个去北京的名额,林业部! ”,是吗?,“千真万确! ”韩文琪又替他满上了酒,“你愿不愿意被分配到北京去? ”“愿意,就能去的么? ”“能! ”韩文琪回答。“你拿着那块砚,去找汪院长他能不出力吗?我希望不,我求你,能不能在汪院长面前, 也给我说上一句话?”郑小松慢慢地站起了身。“对不起,我有点醉了! ”他大步离去四年前,他以刚达到分数线的考分被林学院录取了。这对于他,很难很难了。为了买到一套英语自学教材,他偷偷搭上林区的运木火车进城,差点冻僵在圆木和车皮之间的空隙里。他十七岁就成了伐木队的临时工。他得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双目失明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