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内容预览:二七 短文两篇 学案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学习目的】1、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5、背诵并默写全文。【学习重点】1、文学常识、字词(“歇、颓、与”等词语的解释)根底知识。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学习难点】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美妙,体会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
2、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但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征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2、背景材料(1)“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挤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有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满。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有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有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功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
3、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能够抒情,比方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能够写景,比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能够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能够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能够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规划、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确实是。(2)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乱,矛盾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确实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
4、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说明本人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抚慰,此文正是如此。3、标题讲解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谈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自主学习】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字通明,自号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2、注音写字:西日欲tu( ) 沉鳞j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2)四时( )俱备(3
5、)晓雾将歇( )(4)西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4、写出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5、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合作探究】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7、作者详细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8、结尾一句有什么弦外之音?9、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10、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
6、层大意。【精读精练】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1-1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本文的主题句是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3、填空:“顶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主题阅读】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
7、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1)天山共色( ) (2)横柯( )(3)一百许里( ) (4)猛浪假设奔( )(5)负势竞上( )15、翻译下面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6、请依照课文内容,用文中句子填空。(1)作者运用衬托手法写水清的句子是: , 。(2)文中
8、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3)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山中泉喧鸟鸣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4)总写人在此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 ;, 。【才能提升】17、依照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的意思有:书(sh) 写字;记录;书写。字体。装订成册的著作。书信。文件。请选择以下词语中的“书”的意思。 (1) 书本-( )(2)书写-( ) (3)书信-( )(4)楷书- ( ) (5)判决书- ( )18、细心阅读下文,仿写句子。乡村,黄昏。平和安静盘旋在乡村的上方。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绚丽的风景。农家,炊烟。温馨美妙回荡在农村之间。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感动的画面。【教(学)后记】参考答
9、案答谢中书书1、陶弘景 华阳隐居 南朝梁 山中宰相2、 颓 竞 y3、(1)交相辉映 (2)四季 (3)散失 (4)坠落 (5)竞:争着;跃:腾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4、(1)对偶 (2)借代、对偶5、(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茏。(3)每当晚上,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腾跃。(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风光了。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7、写到的景物:顶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顶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
10、崖壁上五彩绚丽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8、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9、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活力,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本人与自然交融的生命愉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10、全文能够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层(从“顶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11、。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2、(1)助词,的(2)动词,散失(3)动词,坠落 名词, 指潜在水中的鱼13、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14、(1)同样的(2)树枝(3)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4)奔马(5)争着向上15、(1)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散失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3)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构成了无数的山峰。16、(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参考译文:江面上的风停
12、了,烟雾都散失尽,天空和群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时而偏东,时而偏西,漂漂荡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亮得千丈也能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能够直截了当看见。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犹如飞奔的马。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这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这些山峦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构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漂亮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高飞到天上的鸢那样竭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治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能够见到阳光。17、(1)装订成册的著作(2)写字;记录;书写(3)书信(4)字体(5)文件18、参考例如:小河,青年。青春年少洋溢在小河中间。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甜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