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i.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除了高位神“帝”和祖先崇拜外,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受到了商人的重视。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民间信仰体系与官方相同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农业生产是重要经济活动D. 土地是国家财富来源2 .史载,330年,晋成帝开始度田收税,规定每亩税米三升。哀帝继位之后减少田租,每亩税米二升。太 元年间,鉴于“咸康初年计算税米,五十多万斛收不上来”的情况,规定按人丁收税米。这一变化从侧面 反映了A.赋役沉重导致农民抗交B.按丁收税成为历史必然趋势C.大官僚大地主势力强大D.
2、税制变化加重了地主的负担.阿倍仲麻吕(汉名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遭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 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脯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 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4 .“卓筒井”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唧筒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 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手工业生产日益专业化B.制盐技术世界领先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水平提高.明
3、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 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 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5 .以下是我国古代关于疫病的认识。这反映出吕氏春秋季春纪“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答案】C【分析】【详解】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将“平民”用于描述劳资斗 争是与当时的认识相符合的。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
4、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陈独秀等将“平民”回归其最初的 内涵,即与官宦相对的黎民百姓,正是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认识进一步深入的反映,故选C;中共 并未放弃阶级斗争观念,排除A;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在中共一大,排除B;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 熟的标志,排除D。9.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 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据此可知,影响该时期就业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A.重工业发展对人才需求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解放D.重视建
5、立社会保障体系【9题答案】【答案】B【分析】【详解】1953年的经济社会建设计划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用工统包分配是计划经济的典型体现,故选B; “全民就业”与人才需求不符,A错误;此时正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大量流 入城市,c错误;社会保障体系跟福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有关,与题干无关,D错误。10.英国广播公司报 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 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
6、国家的兴衰D.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10题答案】【答案】D【分析】【详解】根据“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 开创性的。可得出,中国科技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D项正确; 中国不是超级大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优势,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 D项。【点睛】11.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构成。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雅典娜为了寻求公平正义,采用陪审团 集体审判的模式创立了阿瑞奥帕戈陪审法庭,这为后来雅典陪审法庭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对此,合理的解 读是A.民主政治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
7、统B.公平正义只存在于雅典神话中C.雅典娜是雅典城邦民主的奠基人D.编撰神话意在树立法律权威性【11题答案】【答案】A【详解】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雅典娜为了寻求公平正义,采用陪审团集体审判的模式创立了阿瑞奥 帕戈陪审法庭,这为后来雅典陪审法庭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可以看出,在古希腊神话中已经有出现了民主的 色彩,反映了同民主政治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A项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雅典 娜的作用,排除C项;神话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12.“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 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
8、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 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A.古代近东文明一一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B.亚历山大远征记C.探寻古罗马文明D.黄金帝国的落口:追踪美洲古代文明【12题答案】【答案】D【分析】【详解】材料中的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地区均位于美洲,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与美洲地 区无关,排除。故选D项。【点睛】、17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以贵金属开发为核心,建立起封建性的大庄园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 物种植的不是玉米而是从欧洲引进的小麦。这举措A.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B.促进了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
9、C.以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为出发点D.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均衡化【13题答案】【答案】A【详解】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移植本国生产方式建立的贵金属开发和封建性种植园未能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也未能对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造成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使其畸形发展,故 A项正确,B、C项错误;D项“均衡化”的表述与史实不符.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根据下图判断A.图1推动了世界市场雏C.图3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 发展B.图2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14题答案】【答案】D【分析】【详解】图1体现了 17T8世纪的三角贸易,图2体现了
10、 19世纪中期的贸易,图3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初期的贸易,三者都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故选D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排除 A项;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台,成为世界工厂,排除B项;欧洲对美洲工业原料的掠夺,不利于 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 .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鱼须状向外放 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指尖”则是农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推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B.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C.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D.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15题答案】【答案】C【分析】
11、【详解】根据材料“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 鱼须状向外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指尖则是农田”,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伴随着两次工也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改进,便利了个村庄之间的联系,从而出 现了放射型的村庄,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 自由主义思想侧重于贸易领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村庄与农田的分布情况,与工业化无关,排除D 项。故选C项。【点睛】.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 购的
12、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 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C.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16题答案】【答案】C【详解】由材料可以得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以大国为主导,世贸组织协定强调“协商一致”的决 策方式,说明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大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局面有所改变,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后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故A不正确;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不合理现象,故B不正确;冷战结束于 国际决策民主化无关,故D不正确。二、非选择题.阅读材
13、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城市成为了国家的统治中心,辐射统治周边乡村;经济上城乡还处于一体化的自 然状态之下,村民和城郭居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到中唐后,政府为增加收入,开始实行“以贫富为 差” “凡百役之费,一钱敛之”的制度,并将户口分为“乡村户,”(以从事农业的乡村居民为主)乖 “坊郭户”(以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居民为主),规定“坊郭户配现钱须多”。这反映出中国由传统的“四 民(土、农、工、商)分业”向“城乡分业”的转化。同时,由于新的选拔制度将越来越多的乡村优秀分 子吸引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变成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乡村变成政治上的边缘和经济上的皇粮供应 地。城乡关系由以往的“城乡一体”
14、走向了 “城乡分离”,城乡的贫富差距也迅速加大。据戴顺祥从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示意图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期( 1949-1978)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 (1978-2002 )十六大以来( 2002-2020)国际环境改变; 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城乡*1 距大不利士社会和定目标迅速打造工业化覆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顺利实现小康社会据年猛战略举措城乡关系工业优先发展辅以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城乡二元关系形成沿海优先发展资源向沿海和城市配工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从统筹城ej城乡融合农村衰落、城市繁荣城乡居民收入经历由缩小到扩大
15、的阶段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到唐朝中期“城乡分离”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中和的相关内容。(3)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认识。【17题答案】【答案】(1)原因:城市是国家统治的中心;政府调整赋税和户籍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分工日趋 明显;科举制度的实行。(2):新中国成立、经济困难,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外部威胁;苏联经验影响。:城市与农村融合 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二元体制突破。(3)认识:国家制度和政策措施、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促使城乡关源的发展变化;城乡 协调发展有利
16、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乡村产 业,实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详解】(1)原因:根据“秦汉时期,城市成为了国家的统治中心,辐射统治周边乡村”得出城市是国家统治 的中心;根据“并将户口分为“乡村户,”(以从事农业的乡村居民为主)乖“坊郭户.得出政府调整赋税和户 籍制度;根据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分工日趋明显;根据“同时,由于新的选拔制度将越来越 多的乡村优秀分子吸引到城市”可得出科举制度的实行。(2)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的背景主要有新中国成立、经济困难,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外部威胁;苏 联经验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十六大以来,城乡
17、关系主要包括城市与农村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城乡二元体制突破等。(3)认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对城乡关系的变化的认识主要可从其变化的原因,发展历 程,特点,影响等方面概括。如国家制度和政策措施、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促使城乡关源 的发展变化;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 革,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潮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 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
18、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 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 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 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 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 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一国际经济法。同时, 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 中
19、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 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 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 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 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 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
20、发展的积极意义。【18题答案】【答案】(1)特点: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 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因素: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 学技术的发展;国际法观念的发展。(2)变化: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意义: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价 值目标。【详解】(1)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根据“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 和机构的法律体系”
21、可以看出国际法主体增加;根据“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 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可以看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 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根据“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 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可以看出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其形成的 主要因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 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法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2)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根据“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
22、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 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和“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 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等信息可以看出,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 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根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 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 标”可以看出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 新的价值目标。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
23、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戴帽 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 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翰内斯维米尔1664年)(约翰内斯维米尔1669年) 范.德.布赫1660年)材料中的油画创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根据油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结合至少两幅油画提炼主题,简要说明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9题答案】【答案】主题: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荷兰人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荷兰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商业贸易的繁荣
24、促成了市民阶级财富的积 累,也影响了人们的金钱观念。图一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17世纪荷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 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图二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 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给17世纪的荷兰带来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也悄然改变着荷兰市民的生活,并被画 家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绘画虽然是艺术作品,但其中透 露
25、的历史信息是帮助我们了解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主题:图一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17 世纪荷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图二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 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图 三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曙光已露 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因此可以拟 定论点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荷兰人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论述可以从在世
26、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荷 兰殖民扩张对市民阶级财富的积累,影响了人们的金钱观念;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地理知识的关系;世界市场 的形成与发展对荷兰市民生活的影响等角度联系图片加以论述,总之绘画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帮助我们了 解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点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管理日渐颓废。20世纪初,中国新式知识精英积极倡言发展医 疗卫生,其中俞廉三在奏设医学堂时指出:“医术一门为人生性命所关,中国医学最精,以向未专立学 科,渐致失传。” 1905年,民政部成立后,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并对医疗卫生建设作了相应的规划 并建立了多种新式医院,各地相继创
27、办了一批官办医学校,同时还颁布了预防时疫清洁规则管理饮 食物营业规则等相关的专门法规。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举办了清洁卫生、学校卫生、防疫等公共卫 生事业并倡导进行医学研究。由于整体观念与制度的落后以及受制于人才和财力,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 策只能是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只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近代医 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摘编自李传斌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20题答案】【答案】(1)传统医疗制度弊端;有识之士的推动;传承传统医术的需要;西
28、方医疗制度观念的传播及影响; 重视医疗卫生的观念逐渐兴起。(2)促进医疗制度的近代化;培养了医疗卫生人才;促进民众医疗卫生观念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有利于传统医术的传承;受制于多方面的不足,只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效;为后世医疗改革提供借鉴。【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中国传统 医疗卫生管理日渐颓废”得出传统医疗制度弊端;根据材料“中国新式 知识精英积极倡言发展医疗卫生”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医术一门为人生性命所关,中国医学 最精,以向未专立学科,渐致失传”得出传承传统医术的需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还可从西方医疗制度观 念的传播及影响、重视医疗卫生的观念逐渐兴起方面分析作
29、答。【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由于整体观念与制度的落后以及受制于人才和财力,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只能是中国近代 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只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 展”和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作答。如促进医疗制度的近代化;培养了医疗卫生人才;促进民 众医疗卫生观念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传统医术的传承;受制于多方面的不足,只在 一定范围内取得成效;为后世医疗改革提供借鉴。黄帝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向大小,病状相似。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原因。隋代巢元方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吴又可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
30、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A.中国古代瘟疫发生较频繁B.气候变化导致疫病的传播C.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认识逐步深化D.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民国纪元的头十年,“海关为划一时刻起见,尝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沿海各关通用之时。称之 曰海岸时,实即第八区之标准时。其时区范围未经规定,但内地如京奉、京汉、津浦等线路,以及长江一 带,均采用之。”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推行标准时B.时间观念更新是交通进步前提C.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标准时推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7 .“平民”最初是指与享受特权的官宦相对的黎民百姓。中共建党初期将“平民”用于描述劳资斗争,包 含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含义。中
31、共三大上,陈独秀等人将“平民”再次解释为最初的内涵。这一变化表明,当 时的中共A.放弃了阶级斗争的主张B.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目标C.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入D.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 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 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据此可知,影响该时期就业政策的主要因素是A.重工业发展对人才需求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解放D.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8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 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
32、“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 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构成。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雅典娜为了寻求公平正义,采用陪审团集体审判的模式创立了阿瑞奥帕戈陪审法庭,这为后来雅典陪审法庭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对此,合理的解 读是A.民主政治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B.公平正义只存在于雅典神话中C.雅典娜是雅典城邦民主的奠基人D.编撰神话意在树立法律权威性12.“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 让人难
33、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 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A.古代近东文明一一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B.亚历山大远征记C.探寻古罗马文明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1.16、 、17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以贵金属开发为核心,建立起封建性的大庄园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 物种植的不是玉米而是从欧洲引进的小麦。这举措A.造成了殖民地经济 畸形发展B.促进了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C.以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为出发点D.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均衡化.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根据下图判断印度
34、图3A.图1推动了世界市场雏C.图3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图2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鱼须状向外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指尖”则是农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B.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C.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I).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14 .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
35、 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C.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城市成为了国家的统治中心,辐射统治周边乡村;经济上城乡还处于一体化的自 然状态之下,村民和城郭居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到中唐后,政府为增加收入,开始实行“以贫富为 差” “凡百役之费,一钱敛之”的制度,并将户口分为“乡村户,”(以从事农业的乡村居民为主)乖 “坊郭户”(以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居民为主),规定“坊郭户配现钱须多”。这反映出中国由传统的“四 民(土、农、工、商)分业”向“城乡分业”的
36、转化。同时,由于新的选拔制度将越来越多的乡村优秀分 子吸引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变成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乡村变成政治上的边缘和经济上的皇粮供应 地。城乡关系由以往的“城乡一体”走向了 “城乡分离”,城乡的贫富差距也迅速加大。据戴顺祥从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 开放前期( 1949-1978)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 开放前期( 1949-1978)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 (1978-2002 )国际环境改变; 实行改革开放十六大以来( 2002-2020)综合国力增强;城乡金| 距大不利士社会和定工业优先发展辅以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农业养育工
37、业农村支持城市城乡二元关系形成迅速打造工业化覆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顺利实现小康社会据年猛沿海优先发展资源向沿海和城市配工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从统筹城ej城乡融合农村衰落、城市繁荣城乡居民收入经历由缩小到扩大的阶段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到唐朝中期“城乡分离”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中和的相关内容。(3)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变 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潮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 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
38、确立了主权国家在 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 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 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 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 分支一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
39、的发展材料二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 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 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 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 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 同体”思
40、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持秤的女人(约 翰内斯维米尔1664年)图2地理学家(约翰内斯-维米尔1669年)材料中的油画创图3玩牌人(亨德里克 范德-布赫1660年)材料 图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 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 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根据油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结合至少两幅油画提炼主题,简要说明历史
41、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管理日渐颓废。20世纪初,中国新式知识精英积极倡言发展医疗卫生,其中俞廉三在奏设医学堂时指出:“医术一门为人生性命所关,中国医学最精,以向未专立学 科,渐致失传。” 1905年,民政部成立后,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并对医疗卫生建设作了相应的规划 并建立了多种新式医院,各地相继创办了一批官办医学校,同时还颁布了预防时疫清洁规则管理饮 食物营业规则等相关的专门法规。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举办了清洁卫生、学校卫生、防疫等公共卫 生事业并倡导进行医学研究。由于整体观念与制度的落后以及受制于人才和财力,
42、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 策只能是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只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近代医 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摘编自李传斌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i.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除了高位神“帝”和祖先崇拜外,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受到了商人的重视。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民间信仰体系与官方相同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农业生产 重要经济活动D. 土
43、地是国家财富来源【1题答案】【答案】C【分析】【详解】由题干可知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之所以能引起商人的重 视,是因为这些现象本身与商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故C项正确;A项“相同”在题干 中无法体现;B项与题干无关;题干没有提及财富的来源,故D项排除。2 .史载,330年,晋成帝开始度田收税,规定每亩税米三升。哀帝继位之后减少田租,每亩税米二升。太 元年间,鉴于“咸康初年计算税米,五十多万斛收不上来”的情况,规定按人丁收税米。这一变化从侧面 反映了A.赋役沉重导致农民抗交B.按丁收税成为历史必然趋势C.大官僚大地主势力强大D.税制变化加重了地主
44、的负担【2题答案】【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按亩收赋的行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遭到抵 制,减税和按丁收税都是向大官僚大地主的妥协,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势力强大,因此C选项正 确;抗交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非小农,A选项错误;历史趋势是按亩收税,不是按丁收税,B选项错误;按丁 征税减轻了地主负担,D选项错误。故选C。3 .阿倍仲麻吕(汉名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遭唐留学生之-。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 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脯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 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45、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 文化【3题答案】【答案】C【详解】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的经历体现了当时唐朝开放自信的胸襟,选项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围绕科举制 参考资格,选项A排除;材料未涉及日本的政治制度,排除B;材料未体现中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吸收,排 除Do.“卓筒井”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唧筒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 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手工业生产日益专也化B.制盐技术世界领先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题答案】【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采用
46、了新的产盐技术,使得井盐的产量激增,这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故选 D;材料反应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手工业生产的日益专业化,排除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 能说明制盐技术世界领先,排除B;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C。4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 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 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5题答案】【答案】D【
47、详解】根据“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可知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大量种植经济 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为了生产面向市场的商品,由此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种植,D项正 确;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种植,而非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江南地区也没有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排除A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就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5 .以下是我国古代关于疫病的认识。这反映出吕氏春秋季春纪“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向大小,病状相似。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隋代巢元方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吴又可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A.中国古代瘟疫发生较频繁B.气候变化导致疫病的传播C.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认识逐步深化D.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6题答案】【答案】C【分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古代关于疫病的认识经历了 “季春行夏令”到“气候不正常”再到“传染 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的变化。这说明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认识逐步深化,故C正确;中国古 代瘟疫发生较频繁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