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6781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体会先贤的担当和责任精神。3 .把握文章的精练笔法和以“论战”为中心安排材料详略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赤壁之战、 涧水之战、官渡之战)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之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鲁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让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内容,把握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体会先贤的智慧和责任精神。二、品读课文,分析“论战”智慧【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体会先贤的智 慧和责任

2、精神。1 .整体感知。全文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预设 请见 论战参战释疑。2 .品读第1段。(1)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预设 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 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 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预设从“其乡人日”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已 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

3、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远 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3) “何以战”引出了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预设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预设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对于第二 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 件?预设 因为这样做才可以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民心向背是

4、决定战 争胜负的重要因素。3 .品读第2段。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分别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预设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公将鼓之),但是被 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而在鲁军刚获胜时,庄公又急于 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作了充分的观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后才发起追击战。4 .品读第3段。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 决策妙处的理解。预设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准了两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 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

5、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 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 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慎 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是不可不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 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最终取 得了战役的胜利。三、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预设 曹刿: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军事谋略。总

6、之,曹刿是一个爱国,有政治远见,有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的人。鲁庄公:鲁庄公作为国君,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 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鄙陋;他急于求战,未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 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他又并非昏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 说明他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庄公作战时带上曹刿并能听取他的意见,说明 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曹刿取胜的原因,不因胜而自喜,说明他为 求真知而不耻下问。总之,鲁庄公是一个虽然目光短浅,但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忠于职守的 人。四、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技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的特点。课文

7、语言精练,仅用两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课文是怎样安排 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预设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曹刿与庄公论“何 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 段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也是详写。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 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与刻画人物形象无关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 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结束语: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战略上 运用正确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刻画了曹刿爱国、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 能的形象,语言

8、精练,内容详略得当,是左传中的名篇,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体会其中的道理。板书设计曹刿论战请见肉食者鄙爱国热情论战取信于民政治远见/(公将鼓之)一未可参战(I公将驰之/军事才能齐人三鼓 .可笑撤乳旗靡,遂逐齐师a j攻击勇气)释疑 4谋略过人追击惧伏五、布置作业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第二题。设计亮点本设计紧抓文本,重视诵读,让学生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形象。第1课时重点是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积累文 言词汇。第2课时深入分析课文,把握人物的智慧和远见,欣赏文章的精练笔法 和详略得当的安排技巧。两个课时各有侧重,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素养提升从曹刿

9、论战感受左传语言表达的精练典雅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史传散文有一个非常有美感的特质:语言表达典 雅精练。我们从曹刿论战可见一斑。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论,略写 战;详写言,略写行。全文只有222个字,极精练地写出“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论述了一个高明的战略战术思想。如“十年春,齐 师伐我”,七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事由。“齐师伐我”,表明这是齐国攻打 鲁国,褒贬分明;曹刿见鲁庄公,一开头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何以战? ”开 门见山,免去了君臣相见的繁文缗节的叙述;“齐人三鼓” 一句,就包括了齐军 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击鼓进击而鲁军未出击的过程,也写出了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

10、势企图取胜的急切心理;两个“可矣”写出了鲁军进军的情况;“辙乱”“旗靡” 四个字就概括了齐军溃败的具体情况。文章抛开残酷的战争场面,无一字描写,仅一个“齐师败绩”写明战争结果。多四字句,如“曹刿请见”“牺牲玉帛”“一鼓作气”等,读来典雅端庄,辞约 而意丰,言简而意明。疑难探究1.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 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2,请试着从曹刿、鲁庄公、战争这三个角度分别用四个字对文章每一段

11、内容进行概括。从曹刿的角度可以概括为:曹刿论战一曹刿参战一曹刿释疑。从鲁庄公的角 度可以概括为:庄公将战一庄公实战一庄公问因。从战争的角度可以概括为:战 前准备一战争过程一战胜原因。课外拓展击鼓进军与鸣金收兵击鼓时,鼓发出的声音是“咚咚咚二 又重又沉,好像敲在人 心坎上一样。这种音波,容易使人的身体发生共鸣,战士听了,浑身的血液好像 都要沸腾起来了,恨不得马上就冲上去,痛痛快快打一仗。“鸣金收兵”中的“金”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金子。它是一种铜制乐器,名 字叫作“怔”,形状像一个钟,但是比钟窄长,是空心的,有一个长柄,可以挂 起来,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起来,会发出“当当当”的清脆声音。 两军开战,大

12、部队会冲到很远的地方,而一敲起怔来,当当当!声音尖尖的, 很刺耳,跑得再远的战士,在千军万马的混战中,也能听得很清楚。一听到当当 当的声音,他们就知道,要撤退了。类文阅读孙子兵法谋攻篇(节选)春秋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殆。赏析:这句话通过三种情况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战争中知己知彼的重要作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中最著名的军事思想,它贯串于孙子 兵法之中,古往今来,历代军事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时 间证明,它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

13、陵,秦军氾南。佚(yi)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J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缝(zhui)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

14、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困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矢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亲近 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敌军一定 会撤回去。”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壮的时候尚且 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更做不了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任用您,现 在国家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 于是烛之武答应了。夜里,郑国人用绳子绑住烛之武把他吊出了城。烛之武去见秦穆

15、公说:“秦 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有利,怎 么敢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您。可是越过一个国家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您一 定知道这样做很困难;如果这样,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邻 国实力增强了,您的实力就减弱了。如果留下郑国作为东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 来来往往,可以供给他们一些短缺的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再说,您曾经 给过晋惠公恩惠,他答应过把焦邑和瑕邑给您,而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在那 里修筑工事,这事您是知道的。晋国何曾有过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 作了边界,又打算尽力向西扩张边界;那时不损害秦国的利益,它从哪里去取得 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到好处,还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情吧!”秦穆公(听 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就同郑国订立了盟约,并派大夫杞子、逢孙和扬孙驻守 郑国,自己领兵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说:“不能这么做。如果没有那个人的 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反过来又去损害别人,这是不 仁义;失去了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混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 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