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课题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会写“哉、巍”等5个字。2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3 .运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 文的阅读体验。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4 .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重难点1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能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故事;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2 .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 的阅读体验。课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相
2、关影像资料。(教师)2 .搜集关于高山流水的资料,简单了解伯牙、锤子期;搜集关于斗牛 图的资料,了解戴嵩。(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趣引入, 学习伯牙鼓 琴(用时:5 分钟)1 .多媒体课件播放高山 流水,鼓励介绍学生所 了解的相关资料。2 .设疑引读:“伯牙鼓琴, 锤子期听之”多好的知音 啊!通过读题目,你想知 道什么呢?1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 己了解的这首曲子的相 关知识。2 .齐读课题,鼓励学生质 疑。1 .学生在搜集资料 时,要学会抓住重点 来描述、交流。2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 读书。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朗读。2 .聚
3、焦难读的句子,引导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2 .根据屏幕出示句子,反1.朗读中,关注把握 文言文的节奏,可以 通过语感,或者借助二、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用 时:20分钟)三、理清脉络, 体味语言(用 时:12分钟)注释了解句子意思来 断句。2.在学习单中,要将 本课涉及的字词通过 不同形式进行训练, 夯实基础;通过选择 题等方式,帮助学生 理解句子意思、课文 大意,鼓励学生主动 学习。1 .教师鼓励学生边读 边思考,引导学生运 用批注的方式画出 关键词语,整体了解 课文内容。2 .联想画面是学习文 言文的重要方法,能 帮助学生识记。3 .引导学生交流对 伯牙鼓琴的理解, 从而懂
4、得“知音”的 含义,感受艺术的魅 力。学生有节奏地认读。屏幕 出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善哉。3 .指导写字。4 .借助学习单,检测字 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5 .引导学生分层次吟诵, 一吟节奏,二吟抑扬,三 吟层次,四吟背诵。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是 怎样写伯牙鼓琴的?是 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呢?2 .引导学生联想:读到“巍巍乎若太 山”,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大山?读到“汤汤乎若流 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流水?3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 让他们成了知音?伯牙 又为何破琴绝弦呢?4 .指导吟诵。复练习,关注节奏。(1)开火车或比赛读
5、句 子。连句成文,读准确。5 .练习书空。6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 上下文等方式,了解课文 意思。7 .有层次吟诵,感受文言 文的语言魅力。1 .讨论,并抓住关键词句 汇报。围绕“知音”来写, 一边读一边画出能够体 现出他们是知音的语句。2 .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 感受。3 .汇报:伯牙与子期因为 一首曲子成了知音,彼此 悦纳,这便是艺术的魅 力。4 .反复吟诵。四、想象补白, 总结概括(用 时:3分钟)1 .出示:“锤子期死,伯 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引导学生想象: 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伯牙?2 .布置课后练习:借助资 料袋,感受知音文化代代 相传。3
6、 .指导背诵全文。1 .小组讨论,想象补白。2 .读资料汇,了解中华传 统文化。3 .背诵全文。教学中,为更深地体 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可以运用补白的方 式。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趣引入, 学习书戴嵩 画牛(用时: 5分钟)1 .讲故事牧童与斗牛 图,鼓励学生说听故事 感受。2 .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出示书戴嵩画 牛与牧童与斗牛图, 说一说哪篇文章更简练, 令你更感兴趣。1 .表达感受。2 .通过对比,初步感知文 言文的语言魅力。教师通过对比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文章初步感知。二、学文言文, 方法迁移(用 时:10分钟)1 .借助学习单,自学字 词,了
7、解文章内容。2 .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认 读。鼓励学生找到读的不 流利的句子。3 .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读 文,熟读课文。1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自 学单。(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掌握拊掌股乃 等实词的意思,以及虚词 “然之”的意思。2 .小组合作学习,将句子迁移学习方法,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讲解实词的意思 时,可以对比其在不 同的文言文中的意 思,更利于掌握与识 记。读正确、流利。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文。三、透过问题, 抓住本质(用 时:18分钟)四、对比阅读, 体会艺术之美 (用时:7分 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并善于
8、将问 题转化为讨论,还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鼓 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理解。3 .教师善于逐层揭示 道理,引导学生借助 关键语句,说出自己 的感受。1 .引导学生学会辩证 地看问题,发现艺术 之美。2 .在读课文时,学会 对比阅读,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1 .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 方法再次默读课文,边 读边思考:文中讲了一件 什么事?(用文中的话回 答)2 .教师引导评价:你觉得 牧童说得对,还是戴嵩画 得对呢?3 .分小组开小小辩论会。4 .鼓励正反两方给予结 论,并说出理由。(用文 中的话回答。)5 .深入理解句子意思。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9、戴嵩是一个艺术家,即使 如牧童所说,所有的斗牛 都是夹着尾巴的,但戴嵩 是否可以创造出翘着尾 巴的斗牛呢?2 .透过斗牛图了解中 国画的特点恰恰是“传 神”,而不仅仅是“形似”。 你还知道哪些画家的画 有这个特点,特别传神?3 .对比阅读:这两则文言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 相应的词句,并汇报。2 .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 说出理由。(1)牧童说得有道理,因 为牧童有实践的经验。戴嵩,是一个画家, 画画可以形似,也可以融 入自己的想象。3 .成立辩论小组,牧童 组,戴嵩组,进行辩论。4 .汇报辩论结果。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不可改也。5 .交流明确:实践出真 知。知识从何处来?从
10、实 践中习得。1 .在研究中发现:这并没 有唯一的答案。2 .汇报:齐白石的虾、 梵高的星空3 .思考并汇报。4 .一首曲子让我懂得了 “知音难觅”的道理,一 幅画让我懂得了“实践出 真知”的道理。两则文言 文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 艺术的魅力。文,有何相同之处?4.同学齐读课文,并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来。类文阅读-22文言文二则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榴,三日不绝,左右 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 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扑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叱乃厚赂发之。【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
11、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鬻 (yu)歌:卖唱。概():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逆旅:客栈。遽(2):立刻,匆忙。曼声:拖长声调。扑(bian):拍掌,两手相击。 (11)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1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2 .“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 喻。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既去而余音绕梁榴,三日不绝。(2)乃厚赂发。4 .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至少写3个)参考答案1 .C2 .善于,擅长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
12、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3 . (1)(她)已经离开但那美妙的余音还缭绕在城门的梁柱之间,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2)于是就送给她丰厚的财物。4 .示例: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余音袅袅等。画鱼捉獭(td)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z6 zhe)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e dei)o 侍中徐景山日:“獭嗜鳍(Z1)鱼,乃不避死J画板作两生鳍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zil zhii), 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日:“闻卿能画,何以妙也? ”答日:“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日:”是善用所长(zhang chang)也。 1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 .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A .值得怜悯(2)帝甚嘉之。(A.夸奖(3)臣未尝执笔。(A.辨别滋味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B.欢乐)B.曾经C.令人喜欢C.善,美C.经历3 .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4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 .zhe de zhu chang2 . (1) C (2) A (3) B3 .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辎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 就都捉住了。4 .示例: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