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6130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7名著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名著阅读1. (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对她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向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 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选文中加点人物指的是()A.贾敬B.贾政C.贾琏D.贾珍(2)王夫人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两个情节谈谈你的理解。(3)红楼梦第三

2、回,作者从林黛玉的视角描写了贾府,纵观全书,作者还从其他人物的视角对贾家这个 典型的封建贵族大家庭进行了介绍与描写。请写出一个这样的情节。【答案】B(2)宝玉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所以王夫人说宝玉是“孽根祸 胎”混世魔王”,但这正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形象。如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 反叛精神。如贾政说宝玉见贾雨村时萎靡不振,唉声叹气,宝玉极反感和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表明了他厌弃传统仕 途经济的思想倾向。(3)从刘姥姥的视角描写贾府。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看到贾家富丽堂皇的环境,感到惊奇、慨叹和畏

3、缩, 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写出凤姐的威势和排场,以及王熙凤的心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B.贾政为王夫人的丈夫,林黛玉的二舅舅。故王夫人所说的“你舅舅”指的是贾政。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王夫人说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是因为宝玉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 统的世俗常情。其实,这正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形象。如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 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

4、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这一举动体现了他 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 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 不肯露出”。(1)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人名)。(2)黛玉为何“忡然变色”她的这种心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简要说明。【答案】(1)晴雯(2)因为黛玉由此想到自己(或:最忌讳“无缘”与“薄命”二字)。无缘”暗指木石前盟”最终败给“金玉良 缘”(或:贾母定亲,令宝玉娶薛宝钗为妻),而使

5、宝黛婚事未成;“薄命则预示了黛玉因身体而早逝(或: 黛玉最终焚稿泪尽而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1)依据原文“至晚,宝玉猛见池上芙蓉,忆起晴雯,忽想:死后未到灵前一祭,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 岂不尽了礼?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楷字写成,名日芙蓉女儿诔”等内容可知,宝玉最 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晴雯(2)在“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中,当林黛玉听到宝玉所改的诔文中这四句话时,不 由忡然变色,主要是这里面的“无缘”和“薄命”二词让林黛玉想到了自己,继而才力忡然变色”。首先,“无缘”一词,暗示后续情节“贾宝玉娶薛宝

6、钗为妻,使得木石前盟最终败给了金玉良缘,使得贾宝 玉和林黛玉无缘走到一起其次,“薄命”一词,对后续情节“林黛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过早去世,最终焚稿泪尽而亡”有暗示作用。11,(2022北京顺义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像不 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 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 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7、1)根据冷子兴对贾府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现在不如仕宦之家B.贾府现在比仕宦之家强C.贾府比过去差D.贾府外强中干下列哪位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是() A.贾敬B.贾赦C.贾政D.贾珍(3)小说的后续情节中有哪些属于冷子兴所说的“大事”?结合原著,请举两例说明。【答案】(1)A10C(3)贾宝玉衔玉而生,只抓脂粉钗环;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贾府现在不如仕宦之家”错误,由“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像不同”可知, 原文是说贾府不如以前兴盛,但是比平常仕宦之家气像要好

8、得多。故选A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A.贾敬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B.贾赦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他生性好色,威逼鸳鸯做妾、强索古扇、将迎春嫁到孙家抵债,仗势欺人,不 在乎他人性命之人。C.贾政,重视读书上进,归于正途,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 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D.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生活穷奢极欲。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小说情节的能力。“更有一件大事”后用的是分号,下文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 一代了。可见说的是贾府

9、中的后代子孙。由“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 史去了“可知,贾元春入宫是一件大事。由“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 就取名叫作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 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 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加可知,宝玉衔玉而生,只知与女儿厮混,不 爱读书是一件大事。12 .(2022北京门头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论

10、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言忠信,行骂敬,虽蛮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 ” (学而)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子罕)子曰:“爱之,能勿劳乎,思焉,能勿诲乎。”(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宪问)(1)请解释加点字“敬”和“犯”的含义。请翻译划线句子。(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则。请根据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内涵,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 谈你的认识。【答案】“敬”,恭敬;“犯”,当面直言规劝。(2)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

11、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3)“忠”的内涵是“尽己”,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所想;对人对事要忠心不二;要尽到自己的能力或者职责。 认识:身处当下社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忠”,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行笃敬”意思是“行为笃厚恭敬,“敬”,恭敬;而犯之”意思是“可以犯颜直谏“,犯,冒犯,指当面直言 规劝。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以”,用;“教”,教导;“信”,守信。(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中有关“忠”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如“言忠信”意思是“言语忠实诚信、这是

12、说说话行事要诚实守信;如“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为别人办事 有没有尽力呢、这是说待人要尽心尽力;如“忠焉,能勿诲乎”意思是“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这是说待人要真心实意;如“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这是说侍奉君不阿谀 奉迎,尊重事实真理,不去欺骗他;对于原则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哪怕会引发君主的愤怒,也应该犯言直 谏,这是为人臣者的本分。由这些内容可知,“忠”是要忠于内心所想,待人要忠心,侍奉君王要尽力,要尽 到自己的职责。谈认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忠”在为人处世、工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谈。参考译文: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貂地区,也能行得通。

13、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 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孔子说:“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 ”孔子说:“君子应该亲近忠诚和讲信义的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2022北京通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红楼梦的相关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大观园中,院落清旷,“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无一株花 木,但见许多异草,宝钗在此居住;院内有数楹修

14、舍,翠竹掩映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黛 玉在此居住;粉墙环护,绿柳周垂,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一边乃一 棵西府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在此居住。13 .在上面文段横线处填上相应的住所名字。将填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4 .下列与上面三处住所有关的故事情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十七回,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为一处题写了一幅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除醵梦也香、 这里后来成了宝钗的住所。B.第四十回,贾母见黛玉住处的窗纱褪色,便责人更换,把绿色的窗纱换成了银红色的“软烟罗”,与院内 植物色彩搭配和谐,甚是好看。C.第四十一回,喝醉了的刘姥姥出恭回来,晕

15、晕乎乎进入了黛玉的卧房,在欣赏了一番屋内的摆设之后,便 歪身睡倒,在黛玉的床上酣眠。D.第七十七回,宝玉住处海棠突然枯萎,他便把此事和晴雯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认为这株海棠与天下其他 有情有理的东西一样,极有灵验。1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是有密切关系的。请从上面三处住所中任选一处,简析环境描写与 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答案】13. 衡芜苑潇湘馆怡红院14. C 15.示例:衡芜苑里“山石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种 了各色香草,“没有一株花木、与宝钗为人处世低调内敛、藏愚守拙的处世哲学相合,也与她不喜欢花儿粉 儿的生活态度相合。【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情节和内容的能力

16、。结合“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 悉皆遮住”以及“宝钗在此居住“可知,第一空为“衡芜苑”。结合“翠竹掩映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黛玉在 此居住”可知,第二空为“潇湘馆”。结合“院中点衬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一边乃一棵西府海棠,丝垂翠 缕,葩吐丹砂,宝玉在此居住”可知,第三空为“怡红院”。14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晕晕乎乎进入了黛玉的卧房,在欣赏了一番屋内的摆设 之后,便歪身睡倒,在黛玉的床上酣眠”错误。“黛玉”应为“宝玉”。故选C。15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情节以及分析环境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三处处所的环境特点,再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分析环

17、境描写与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即可。如,衡芜苑的室内布置是这样的“雪 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 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一见这样的室内布置立刻说,“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这样冷僻的室内装饰风格也正是薛宝钗清冷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也是其命运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 如,潇湘馆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 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

18、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竹的外形, 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竿竿青欲 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正如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 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 叛逆性格十分相似。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 命运。如,怡红院,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主景之一,男主角贾宝玉的住所。试才题对额时,宝玉题为“红 香绿玉。取意蕉棠两植。元宵省亲时,元春不喜“香玉”二字(因暗指黛玉),改为“怡红快绿”,赐名

19、怡红 院”,宝玉因号“怡红公子九宝玉题诗云:“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 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绿蜡,宝玉原写作“绿玉”,宝钗恐拂元春心意,故改为绿蜡, 典出唐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西府红海棠又名“女儿棠、“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象征宝玉 “意淫”;室内四壁窗棉雕镂“花团锦簇,玲珑剔透”,象征宝玉文思敏捷、才气过人。(2021北京海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问答问题。子日:“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16 .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儒者形象?17 .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翻译“何有

20、于我哉,并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日:“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答案】16.形象:尽忠行孝守礼自律17.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难呢?特点:自信。【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所谓“出则事公卿”,即在外为政就得恪尽职守,做个称职的官员,这是“忠”的体现。“入则事父兄“,说的是在家就得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孝”的体现。“丧事不敢不勉,即参加丧葬之事要尽心竭力,尽量做得周

21、到细致,这是“敬”的体现。“不为酒困:即不沉湎于酒精,这是“慎”的表现。表现了一个尽忠、行孝、守礼、自律的儒者形象。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语句含义和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参考“链接材料”可见,孔子只是对三个人的优点给予评价,子路果断、端木赐通达、冉求多才多艺,至于能14 不能“从政”,没有正面回答。结合这一内容,可知,孔子言“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 为酒困”,此数事对于我无难,故可将“何有于我哉”解释为: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由此可见孔子 的自信。参考译文:孔子说:“出外便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 来说有什么困

22、难呢? ”(论语子罕)季康子问:“子路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 ”孔子说:“子路果断,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 ”又问: “端木赐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 ”孔子说:“端木赐通达,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 ”又问:“冉求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 ”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 ”(论语雍也)(2021北京海淀高三期末)在红楼梦第57回中,紫鹃曾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感叹宝玉、黛玉心意相通的可贵。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谈谈你对宝黛二人“知心”的理解。【答案】答题示例一: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 桃花行便知是黛玉

23、所作,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 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 生追求,关系更加亲密。答题示例二: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 着眼睛来劝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立刻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 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体贴之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需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 的契合,便难达到神交的境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知心

24、”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知心”的体现。依据题干可知,“知心”可以 指心意相通,也就是彼此理解,精神默契。如宝玉挨打后,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来看宝玉,宝玉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 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 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宝玉明白黛玉是为自己受伤而 难过、担忧,所以才说“不觉疼痛”“装出来哄他们你放心工再如宝玉送旧帕子给黛玉,晴雯说:“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晴雯去往黛玉处,黛玉看到晴雯来

25、了,问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帕子来给姑娘。黛 玉道:这帕子是谁送他的,想必是上好的,叫他自己留着用罢,我这里用不着。晴雯连忙道:不是新的, 就是家常旧的。黛玉一愣听了心里闷得慌,细心一琢磨,方悟过来,连忙对晴雯说放下吧。晴雯才掩门出 来,依旧摸不着头脑。之后黛玉紧紧的握着帕子,心中万般情绪。看得出,宝玉和黛玉是懂彼此的,甚至 不需要过多言语,他们是知己,最美的东西反而不需要解释了,他们有心有灵犀的契合。18. (2021 北京海淀高三期末)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红楼梦的问题。(1)红楼梦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人物往往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人多称王熙凤“二 奶奶 而刘姥姥却称她“姑

26、奶奶”。请你从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举出某人对他(她)与众不同的称谓,并 赏析其妙处。(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 的青春之美。【答案】示例:刘姥姥对周瑞家的称呼“周嫂子”“你老”,体现出对周瑞家的极其尊敬,展现了她精明于人 情世故的人生的智慧。(2)示例:史湘云醉卧芍药丛就展现了青春之美。“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 嚷嚷的围着;又用蚊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副美人酣睡图,将史湘云天真娇憨之态与超逸烂漫之姿,

27、 淋漓尽致呈现在大众眼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的理解、分析能力。刘姥姥对周瑞家的几个称呼大有讲究。她向小孩打听周瑞家的时,是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大娘”。因为在北方, 小孩子一般都把比自己年长的已婚女性尊称为大娘。当她直接见到周瑞家的后,先是称呼“周嫂子”,还称年 龄比她小很多的周瑞家的是“你老”。嫂子,本来是指哥哥的妻子,也可以是对年岁不大的已婚妇女的泛称, 刘姥姥与凤姐平辈,凤姐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姐姐,刘姥姥本也可以这样称呼,但为了表示对周瑞家的尊重, 她拔高了称呼,尊称他为嫂子。这称呼体现了她在贾府人前放低姿态自矮三分,极其谦卑恭敬。从而展现 了她精明于人

28、情世故的人生的智慧。(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情节、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注意题干中提示的“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来分析人物的“青春之美”。如小说中的史湘云是一个乐观好强的女孩子。她爱穿男装,爱顽皮,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她看作假小子。 其实,她内心里也住着小公主。看她醉卧在青石板凳上,用鲸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四面芍药花飞了 一身,她的满头脸,满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那恣意与憨态不由让人心旌摇动。乱红中熟睡的她,任手中 的扇子掉在地下,半被落花埋了,全然不怕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她。这份安然,这份纯真,美好得 让人落泪。不管在人群里,你扮演着谁,取悦了谁,一个人独处时,你依然是个少年,

29、未曾有一丝丝改变。16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瞎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 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蕨蕨蕤蕤萎靡不振。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父亲贾 政想让他多历练一些仕途经济上的经验。宝玉对此极反感,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表明了 他厌弃传统仕途经济的思想倾向。(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刘姥姥的视角看贾府,看贾家的生活环境,看众人的真实性格。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情节,通过刘姥姥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荣国府的环境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满屋里 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进屋后,她又

30、看到了挂在屋里的钟响,“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这 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慨叹和畏缩,从而既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写出凤姐的威势和排场:先是自鸣钟响了几下后,“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刘姥姥“只听见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 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合,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 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到这里,凤姐尚未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 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通过王熙凤让人给刘姥姥祖孙传饭,让人向王夫人请示如

31、何对待这位找上 门来的宗亲,如何给了 20两银子零一吊钱,把冷子兴说的王熙凤“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表现得淋 漓尽致。(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 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2 .根据第则章句,简要说明子路、颜渊的“志”各是什么,由此体现

32、了人物怎样的特点。3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的学者译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 有的学者译为“老年人得到安顿,朋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爱护,。你认为哪种译法更好,请加以比 较,并结合第口则章句简要说明理由。【答案】2. 子路之志:愿意与朋友祸福与共,但求问心无愧。体现其乐善好施、豪爽侠义的特点。颜渊之志:只做善事,不求功名。体现其谦逊儒雅、忠厚稳重的性格特征。3.后者译法更好。前者译法侧重的是“我”与“人”的之间关系,表达出孔子对所有人的关爱,表现出追求仁者爱人的“圣者”形象;后者译法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

33、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体现出来的“志”的境界更高,更能体现出儒家仁爱思想。【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一句表明了子路注重物质方面的分享,愿意与朋友祸福与共, “志在义气”二字。既体现了其心地善良,又能表现出对人仁义,足见其乐善好施、豪爽义气的“义者”形象。“愿无伐善,无施劳”一句,表明颜回的“志”是“不为自己表功”,只行善而不争名”,可以说这是儒家的 最高境界,他的“志”从精神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重德重功不夸耀,可见其谦逊谨慎,忠厚稳重的“仁 者”形象。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理解能力。前者的译法侧重于

34、表现孔子“行仁德”的结果:身边的老人就会安逸,他的朋友就会信任他,受过他教育的年 轻人就会怀念他。体现了“孔子”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孔子对所有人的关爱,以及他所追求的仁者爱人 的博大胸怀;但其“志”实际上并不特指自己,而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如此。后者的译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恰恰表现出孔子的“志”在于:希 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不但自己要注重修身,践行“仁”,还要推己及人,让 天下人都“施仁”,这也是孔子毕生的追求。后一种译法,使孔子之志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也更加高尚。 参考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

35、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 的车马、轻软的衣裘和朋友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 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得到安顿,朋友间相互信 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爱护”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 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2022北京房山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36、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 语泰伯(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4)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5)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B.死而后已已:停止 C.而耻恶衣恶食者耻:耻辱D. 士而怀居怀:留恋.上述材料中,孔子对“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 .上述材料中,孔子认为士要“志

37、于道”“见危致命 即积极出仕。但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又说“天下有 道则见,无道则隐”,请结合论语谈谈你的认识。【答案】4.C 5.理想远大、追求仁德、需要持之以恒地坚守、不过高追求物质、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杀身成仁、守礼要遵从本心。(写出5点即可)6.示例1:孔子一生志道而行,出仕是孔子行道的手段, 孔子积极赞同出仕。孔子一生“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困于陈蔡“,仕途之路备受艰辛, 却矢志不渝,从未主动放弃进取,“杀身以成仁”即便身死,孔子不改初衷。这反映了他一生的心愿,这便是 以道自任,心怀天下,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示例2:极力追求入仕的孔子,因长期颠沛流离,不时流露出归

38、隐的想法,他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国无道,隐之可也“。他虽对曾皙有“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这样闲逸自在愿望深表赞许。但他 偶遇接舆,听到接舆规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深有感触,此后竟归隐鲁国,不复出仕。临终孔子 还慨叹“莫我知也夫! ”示例3:孔子的出仕观应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孔子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积极出仕,但多年 的奔波,多次的碰壁,让他心灰意冷,“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见孔子并不拘泥于必仕必隐,不变的 是志于道,可变的是通达于道的形式。依据孔子之见,士人的仕与隐唯“道”是依,入仕从政还是不仕而隐可 迎“道”而解。【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

39、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C.句意为“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耻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认为耻辱: 故选C。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得出“理想远大、需要持之以恒地坚守”;由“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得出“追求仁德2由“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得出“不过高追求物质”; 由“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得出“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守礼要遵从本心”; 由“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得出“杀身成仁工.本

40、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能力。“志于道”,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 得到全面的发展。“见危致命”,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同样,在 有利可得的时候,他能考虑自己那样的合乎道义与否。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点。在危急关头,为了正义事 业敢于挺身而出,就算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毫不顾惜,这里说的是一种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所谓 见危,即到了危机时刻,比如国家危亡、民族危亡,他人生命受到威胁等紧急关头,此时,士人可以或应 该选择杀身成仁。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近代史上抗击外来侵略

41、的关天培、 陈化成等人,无不如此。见危致命一语,让我们看到了勇气,看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 勇于担当的精神。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人愿意担当,或者没有人有勇气担当,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这是孔子对“志士仁人”提出的要求,认为“志士仁人”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孔子热爱生命,总是主张 人应该全身,要“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等,但在面对“道”“仁”时,则没有丝毫的苟且,因为“道”“仁”是至高 的道德境界。这种“见危致命”即是杀身以成仁”的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意思是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的政治符合大道,就表 现出自己的才能,国家政

42、治腐败就隐藏自己的才能,也就是不出来做官。孔子的思想虽然是入世的,重点 在于建立一个和谐大同的人道世界,但孔子一生没有机会去实践他自己的理想,因为孔子碰到了一个“天下 无道”的混乱时代,孔子知道自己在这么一个时代是不可能建立事功的,这个混乱时代的平复所需的时间远 远超过他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时间。于是孔子“隐”了,于是他到处讲学,他广收八方贤才 晚年他写了春秋, 记录了他那个时代的“无道”,以儆后人。一个时代可以糜烂,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但只要保有文化的种子, 这个民族一定可以会有复兴的一天,孔子知道无法改变现在,他着力于改变未来。孔子在他那个时代是被“隐” 了,他没有追随道家人物去深山老林、去海外

43、蓬莱,他的晚年默默著书立说,用自己积极的思想来教育弟 子,使儒家思想世代传承,并鼓舞激励了读书人,助力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恰好体现了“志于道”。所 以说,孔子认为士要“志于道”“见危致命”,即积极出仕和在论语泰伯中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 则隐“,并不矛盾。参考译文:(1)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 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3)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

44、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 论真理了。”(4)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5)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肯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义,祭祀时想到恭敬,服丧时 想到悲痛,这也就可以了。”(6)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6 . (2022北京丰台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脂评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写道:(宝玉)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 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的, 偏我才吃了

45、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 拿了家去了。”此语段脂砚斋有批语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中的“林”“袭”“钗”分别指谁?你是否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林”指林黛玉,“袭”指袭人,“钗”指薛宝钗(2)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容貌方面:两人容貌都很美。性格方面:两人者住牙尖嘴利”、多心敏感,都“爱 使小性儿”,都心性高傲,都有反抗性。对宝玉的感情方面:两人对宝玉有深情。命运结局方面:两人的命 运都以悲剧结束。(如不同意,结合原著内容和典型情节,能自圆其说即可)【详解】(

46、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的识记能力。“晴有林风”是说晴雯有林黛玉的风采,晴雯不仅眉眼有些像黛玉,而且在才华、品性、追求以及对宝玉的感 情方面也神似黛玉。“袭乃钗副”是说袭人有宝钗的影子,袭人虽则容貌上不像宝钗,但在才干、性情、观念、 心计等方面也与宝钗相似。由此可知“林”指林黛玉,“袭”指袭人,“钗”指薛宝钗。(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基本情节、主旨或观点的评价能力。“晴有林风”说说晴雯、林黛玉两人在容貌、思想性格、命运结局等方面相似,选择至少两个方面,分别结合 小说的原著内容或典型情节进行简析。林黛玉是贾府小姐中的出类拔萃者。容貌上“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气质是“风流

47、袅娜”,且才思敏捷, 堪为大观园中的一等诗人。晴雯是贾府丫鬟中的佼佼者。凤姐说过:“若论这些丫头,总共比起来。都没晴 雯生得好。”她的气质是“风流灵巧”,虽为丫头,不曾读书,但女工在诸丫鬟中堪称第一。“病补雀金裘”就 是证明。黛玉和晴雯都是性情率真、言辞锋利的人。她们不善掩饰自己的好恶,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尤其是心情不 悦的时候,常伶牙俐齿地挖苦别人,自然会因言语不慎得罪了人。林黛玉由于寄人篱下,有着太多的敏感 和自尊,因此爱使“小性子”,有时“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这儿,她就冷 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疑忌宝钗的时候,常讽刺挖苦,可一旦知道了宝钗的良 善,立刻剖肝沥胆赤诚相见与之结为金兰契友。黛玉实在是个本真的人。晴雯更是性情直率,有时称得上 任性而为。第二十六回,晴雯因和别的丫头拌了嘴,迁怒不肯为来访的黛玉开门,害得黛玉独自在花下垂 泪。第二十七回,小红临时为凤姐办事。晴雯冷笑着讽刺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了,把我们不放在眼 里。晴雯这种“夹枪带棒”的言语和“暴炭”般的脾气,被脂批称为“招据之媒”,与黛玉比起来,她显得更加 任性而不知自保。晴雯的性情既然有如此多的不足,为什么曹雪芹把她排在了又刚册的首位呢答案恐怕在于曹雪芹更看重其 心志追求的高洁和对宝玉感情的纯真。晴雯身为奴隶,而较少有奴才观念,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