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在此,我通过本文范文为大家介绍。 传统的地理学习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使学生获取知识变成为直接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以及纯粹死记硬背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和热情,摧残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往往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应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
2、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下面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谈谈我的看法。 1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因为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的源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旦没有问题,学习就会中断,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熄灭,学习就只是浮于表层和形式。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学生,他们有地理问题吗?他们的地理问题意识怎么样?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对高一年级
3、四班和五班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表)。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 1.1思想上被动,缺乏发问的意愿 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举手,等待老师提问,68%的学生不举手,等待老师随即提问。45%的学生喜欢听别人插嘴,但自己不怎么插嘴,还有39%的学生不喜欢插嘴,认为插嘴会影响听课。对于老师的提问,49%的学生认真思考,等待别人回答。这些都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思想上比较被动,只愿意听,不愿意表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害怕说错或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面子。也有部分学生胆小、封闭、害羞心理存在。 1.2学习上被动,缺乏发问的习
4、惯 调查显示57%的学生不会对教材质疑,认为教材不会错。42%的学生对于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没有怀疑。传统教育下,教材、教师是权威,答案只要一个。课堂上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答,而不是学问,所以,对于课堂上理解不透彻的知识,有52%的学生课后从不找老师探讨。对于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所存在的怀疑,有29%的人因为太忙了,不了了之。这也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淡薄。长久下来,学问学问变成学答学答。 1.3教师引导不够,问题氛围不浓 在第二题调查中你现在的地理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吗?有32%的学生选了有时,18%的学生选了偶尔。这反映了我们的地理老师对于问题设计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问题教学耗时长,
5、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要求,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过多的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设计上表现出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想背离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漠不关心。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营造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但在很多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
6、师提出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很大程度上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怕学生提问影响自己的权威,怕打乱教学程序,课堂上学生只有围绕着老师的问题转;二是学生有心理顾虑:如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有这些担心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失去了寻找、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这个教学环境须具有以下几
7、个条件: 2.1.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与平等交往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同学、教材看法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2.1.2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提问,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认识到能提出问题就是参与创造,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2.1.3改变地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并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引导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不愿问到乐问、由被动发现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2.2创设学生主动发
8、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提问就是发现问题,要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地理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提问呢? 2.2.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4。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交流,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如在讲水污染及其成因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太湖美的歌声中播放20世纪50年代之前太湖水美鱼肥的美景,而视频的后半部分,则是2019年太湖蓝藻爆
9、发并引发的无锡市民抢购矿泉水的情景。对于生长在太湖平原的学生来说,对2019年太湖蓝藻事件非常熟悉。这种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问题: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太湖蓝藻的爆发与太湖沿岸的工业、农业、城市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原因吗? 蓝藻爆发除了影响市民生活用水外,还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置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并充分享受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2.2.2运用故事典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
10、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实现了学习内容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感悟。 如在密度流学习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二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来去无踪地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用声纳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国舰艇仍然来去自由,盟军损失惨重。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典故强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 德军是如何进入大西洋的?是不是盟军的监听设备不灵敏,还是德军的技术更高明? 是不是地中海海水有问题?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极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围绕德军是如何进入大西洋的,纷纷展开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进行问题的探究。 2.2.3强化知识联系,
11、创设矛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等相互矛盾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奇怪,引起他们非同寻常的惊讶之感,形成问题情境,这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内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经过科学家对南极企鹅体内检验,发现南极企鹅体内竟然含有DDT。 很多学生感到惊讶,在气候严酷、无人永久居住的南极地区,企鹅体内竟有DDT,学生踊跃提问: 进入到企鹅体内的DDT从哪里来的? 难道DDT是随洋流过去的?随什么洋流过去的呢?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是南极地区气候严酷,无农业、工业,而南极企鹅体内却含有DDT。这个矛盾性的问
12、题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冲击,使他们萌发了提问的欲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 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让学生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发现、会问、善问的境界。通常发现地理问题的方法有: 3.1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比较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比较中通常较容易发现问题。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北大西洋暖流使得55°70°N大西洋东岸植被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并且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而同纬度的大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却是苔原,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了不同,进而提出影响大洋东西岸植被差异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3.2在矛盾
13、中发现问题 在一些地理内容中,有些知识在信息表现上存在着矛盾点,如在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中,热带雨林区植被高大茂密,想象之中应该土壤肥沃,但是实际上土壤却非常贫瘠,这和学生的以往知识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个矛盾的呈现,学生才会在矛盾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热带雨林土壤贫瘠? 3.3运用假设法发现问题: 对于一些地理知识,可引导学生通过假设或逆向思考法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可这样逆向设问,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不是自西向动,而是自东向西,那么北半球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南半球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时间长度又各是多少?学生通过逆向设问,进行逆向思维,从而
14、打开了思维宽度。 3.4在身边的生活中和社会时事中发现问题 学生身边的生活与环境、社会时事方面都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可引导学生在这些信息中发现与思考问题,如在学习聚落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时,可联系家乡长泾这个江南古镇,提出长泾镇形成与发展受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近几年来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的问题。又如在看到2019年印度洋海啸的新闻后,思考印度洋发生海啸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苏门答腊岛附近多地震 等问题。推荐阅读:2019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III复习提纲高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初二地理教案高二地理教案旅游地理教案 第 8 页 /总页数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