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化工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化工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化化工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投资生态、环保、资源 集约型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加大环保设施投入 力度,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方案。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化工园(集中)区的生态环境。二、总体布局方案根据我省各地区发展条件和化工产业发展特点,化工产业布局总 体划分为沿江/沿湖产业区、沿海产业区、苏北产业区三大部分。其中, 沿江/沿湖产业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 南通(部分)8市,现有9个化工园区和8个化工集中区。沿海产业区 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部分)3市,现有5
2、个化工园区和3个化工 集中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淮安、宿迁3市,现有4个化工集中区。 从化工园(集中)区布局情况分析,全省14个认定的化工园区中有10 个位于长江沿线,4个布局于沿海地区,集中区布局相对较为分散。在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重 点规划布局的的新建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布 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十四 五期间,江苏省石油化工产业主要布局于此。石油化工、有机原料、(三)立足全省统筹布局总体布局方案立足于全省,根据各市产业发展特色,突出产业发 展优势,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并根据各市相关配套产业和 所在地市
3、场情况,延伸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产业方向,实现省内各市 化工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各市之间优势互补的完整产业体系。沿江沿湖各市将继续作为全省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沿江 沿湖1公里范围外,整合化工产业布局,提升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 的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水平。 将本质安全和绿色生产作为发展前提,优先布局涉及绿色工艺、智能 制造、智慧管理的生产项目。沿海地区化工产业发展用地相对较多,利用土地资源和临港优势, 提升多元化原料加工水平和规模,推动重大石化化工项目落地,加快 高端石化产业发展进程,壮大沿海产业区发展水平,形成以基础化工 原料生产为龙头,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
4、化学品等多产业联动的现代 化工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苏北地区化工产业通过有序整合化工产业发展,提升化工集中区的用地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和延伸煤基新材料发展, 优化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质量,形成具有差异化发展特色的化工产业体(四)坚持提升安全环保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高端发展的前提,现有产业升级和延伸所涉及的项目应在工艺技术方面具备先进性,鼓励优先布局绿色工艺项目, 实现整体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鼓励绿色低碳项目落地,优先布局高效 能、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绿色生产项目,鼓励轻煌资源深加工 等低碳资源利用项目发展,从本质上提高绿色化水平。五、防范园区安全风险1、实施封闭化管理按照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
5、实施的要求,优化园区内布局, 对全省各化工园区和集中区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 等物料和人员进出的区域,实现园区整体封闭管理。2、建设信息化平台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 风险功能区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安 全生产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整体安全风险。3、配套完善消防设施遵循国家及地方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贯彻预防 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设施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统一规划、同 步建设。结合各园区的产业性质、所在地理位置及周边协作条件,优化消防救援站布局,合理规划建设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 消
6、防通信等消防设施。六、强化行业安全监管1、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园区应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 员的75%。可通过公务员聘任制方式选聘专业人才,提高具有安全生产 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比例。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定期 的安全知识、消防应急知识和危化品安全特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 能力与业务能力。2、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 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要求,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完 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安 全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进行分级管控, 以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
7、重大安全风险为核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坚决 遏制重特大事故。3、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充分借助物联网、信息化、 自动化等科技手段。加快先进适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 用,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推动化工企业建成集重 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 信息、生产人员在岗在位信息以及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于一体 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七、标准体系建设工程1、建设园区标准体系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生产集中,具有事故多样性和事故因素复
8、 杂性,须规范化工园(集中)区建设,制定适用可行的园区建设规范 和标准,提高化工园区的发展水平。在借鉴、吸收化工园区评价认定 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成果上升为园区标准和规范,强化标准 化的引领作用,强化标准在化工园区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建设综合安全保障型化工园(集中)区。2、补强企业运行标准加强化工企业的运行管理,根据化工企业特点,逐步补强化工生 产企业运行标准体系。紧密围绕化工行业提升和发展,实现企业安全 稳定运行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 地方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国家 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
9、0-2016)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评级评定工作的成果,形成省内生产企业运行标准,通过标 准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行行为,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建立健 全企业监管体系。3、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和提升要求,选择性修订部分化工行业省级标准, 根据需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产业装备、环保、能耗、质量、安全、 技术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运用标准手段,倒逼落后产能依 法依规退出,提高我省化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参考资料: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合成材料等中上游产业继续以大型石化企业所在园区为载体,基于现 有产业基础进行进一步发展,例如连云港、南京、扬州和泰州;以化 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
10、为主导产业链的化工园(集中)区较多,且 主要布局在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外),其中苏州、无锡、南通较为集 中;以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将继续在优势区域发 展,例如徐州、淮安;生命科学、新医药和电子化学品产业是未来多 个化工园(集中)区侧重的高端发展方向,以这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化 工园(集中)区数量逐步增加,苏州、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 扬州等均有以生命科学及新医药为主导的化工园(集中)区,电子化 学品的布局也较为广泛,苏州、无锡、镇江、宿迁均有布局。整体将 形成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和28个化工园(集中)区为主体的1+N化 工产业发展格局。三、发展成就(一)优势产业全国领先江苏省是
11、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 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 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上化工企业的7. 0%o 从产能规模看,我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 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四位,占比为4. 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 为6. 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 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 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睛、 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 聚集优势
12、,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居全国第一位;工程 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醛(PPE)、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我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 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 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 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 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 锂等全国第一。从技术水平看,我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 烯烧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 聚醒胺产品开
13、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 位。(二)产业结构特色突出1、原料路线多元化我省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煌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 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我省已建成及在建多元化 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套,其中以甲醇为原料(MTO)的生产装置3套、 轻烧裂解制乙烯装置2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 产乙烯装置1套)。我省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 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O2、产品质量高端化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 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 (特种环氧树脂
14、、风能树脂)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 风电等高端领域。环氧沥青已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 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我省已逐步形 成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链最长、最完善、 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我省形成了一批隐形 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三)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化 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 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 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
15、、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 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 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 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 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 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 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四)园区发展水平领先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
16、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我省认定29家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 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 协同化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中表现突出, 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我省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30强的前10 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 分别排名第2、5、10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 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 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五)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我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
17、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 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 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四市。十三五末,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 7% (以数量计,下同)。 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 过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 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是 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 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
18、产 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酰 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 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 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了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 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 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 料等产业。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 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了具 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 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
19、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 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 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烧芳烧耦合加工为路 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 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 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 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 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了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了以精细
20、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 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 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但布局分散、产业集 中度不高、高端应用品种不足的问题尚需在十四五期间进行优化。(六)整治提升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系统开展化 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以整治工作推 动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江八市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
21、近80%o长江干支流沿 岸两侧1公里、太湖一级保护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 化工企业应关尽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有效关闭退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硝化企业,完成压减目 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 升。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幅分别为 39. 5%、55. 7%和30. 0%。危险废物集中总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化工园区近九成水质断面优于ni类标准,环境系统 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四、布局原则(一)严格遵循政策引导全省化工产业布局遵循国家和省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以化工 园区
22、为重要发展载体,并作为引领各设区市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产 业发展定位遵循国家和我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确立以鼓励类行业为 引领的发展思路,实现传统化工产业升级和新领域产业协同发展。对 化工园区内的非化企业进行依法有序腾退,优化土地利用水平,为化 工产业高端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二)充分结合发展条件发展条件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政策要求、 产业基础、原料供应、配套条件、技术条件、周边市场情况等发展要 素,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 完善链式发展,形成高端聚集。通过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提升和壮大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并以构建和壮大产业集群为重要目标,突出各设 区市产业特色,充分整合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增强化 工产业与相关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推动多产业协同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