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治疗指南(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外营养治疗指南(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指南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应用CVC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某些并发症。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必
2、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证据)输液途径选择周围静脉置管定义为皮下浅静脉置短导管或钢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组织编写并发表的输注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的肠外营养液,pH值9 的液体/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全合一营养液,含有脂肪乳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溶液渗透压,还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此外,长时间均匀慢速输注也能够减少对血管刺激。有作者报道,不超过900mosm/L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可经周围静脉输注。20世纪90年代期间,有关经周围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前瞻性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为
3、70%以上患者周围静脉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输注肠外营养超过1014d后,周围静脉较难耐受。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需长期使用,还可采用有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Broviac CVC和Hickman CVC)。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静脉穿刺技术,注册护士经培训合格,即可操作。迄今有关PICC的RCT研究较少。2000年发表的1项比较PICC与CVC的随机对照研究 5结果显示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穿刺难度更高,穿刺未能达到预计部位的发生率更高,但感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的
4、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几个非RCT研究同样报道PICC置管难度较高,且局部并发症、导管断裂/渗漏的发生率较高,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与CVC比较有减少趋势。至2003年,1 项前瞻性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PICC感染发生率较CVC更低。2005年发表的1篇队列研究结果提示,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感染率25例/1000导管置管日),PICC感染率无显著差异(2.1例/1000导管置管日),但高于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1例/1000导管置管日)。近年来临床应用PICC越来越广泛,随着穿刺与护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PICC导管自身技术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迄今没有RCT研究比较
5、PICC与CVC的感染率。综合上述报告结果,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而感染发生率有不同的报道结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选择置管方式。比较PICC与PVC的几个RCT研究多在儿科进行,结论均肯定PICC能够显著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而未带来更多的感染并发症。虽然PICC的费用较高,但减少穿刺次数使父母与患儿对PICC置管技术有相当好的接受性,也因此使这项技术有良好的成本-效应比。输液港适用于长期间歇性静脉输注患者,对于肠外营养治疗患者,应用意义不大。)穿刺部位选择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6、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避免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应尽可能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中心静脉穿刺部位选择需综合比较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并发症、导管感染的可能性。与其他部位相比,成人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和静脉栓塞发生率更高。因此,不推荐作为肠外营养治疗途径。颈内静脉置管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锁骨下静脉置管更高,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并发气胸的发生率较高。需要指出,比较2种置管方式的研究均非随机对照研究。对已发表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颈内静脉穿刺的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锁骨下
7、静脉,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此外,2组的感染、血胸、气胸、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临床上锁骨下静脉穿刺更为普遍。)超声引导置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与体表标志穿刺的对照研究较多,2003年发表于BMJ的1篇系统评价文章对二维超声引导置管与体表标志置管进行比较,共纳入15篇RCT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2005年的1篇RCT研究则肯定超声引导置管的优势。)并发症及其防治:中心静脉穿刺成功后,应常规接受胸片检查,排除气胸,但超声导引中心静脉穿刺后接受胸片检查意义不大。2005年发表的1项研究对84
8、3例患儿PICC穿刺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中723例(85.8%)PICC导管尖端没有达到预计的上腔静脉内,需要重新调整导管长度。美国FDA于1989年发布的有关中心静脉置管的指南中明确指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能致猝死,任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头部均不得位于心脏或存在可能进入心脏的风险。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常规接受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20年文献报告显示,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实行置管与维护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手段。穿刺时按照中心静脉穿刺之前预充抗生素或输液间歇期定期抗生素+肝素冲管均被证实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
9、,而后者效果更佳。1 项比较穿刺前皮肤消毒剂的RCT研究表明,2%洗必泰酊剂感染发生率比10%聚维酮碘更低。敷料的作用包括保护穿刺点、避免污染、固定导管等。目前常用的是聚亚胺酯透明敷料。有观点认为亚聚氨酯敷料可能增加局部皮肤湿度,从而增加局部微生物增殖的机会。但cochrane library 发表的比较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作用的系统评价结论认为,依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无法判断何种敷料具有更好的防感染作用,需要设计良好的进一步的RCT研究。不推荐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生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导管栓塞是较为常见的CVC和PICC并发症。置管前预充小剂量肝素或肝素涂层导管能够
10、有效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但是,在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肝素,未能被证实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栓的有效手段;但纳入的研究数少,样本量小。此外,添加肝素可降低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稳定性,出现脂肪分层。有2个RCT报告显示,与头端剪口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侧向瓣膜导管在减少血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良好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经过半年的针对性护理培训,PICC堵塞率由原来的29%下降到8.5%。)导管保留时间CVC和PICC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规定。较硬质材质导管(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置管成功率较高,但感染发生率和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而较软质材质导管(硅胶、聚亚
11、氨酯)发生栓塞、创伤的机率较低,长期使用有一定优势。推荐意见1)经周围静脉缓慢均匀输注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14d。(C)2)经周围静脉输入出现3次以上静脉炎,考虑系药物所致,应采用CVC或PICC置管。(D)3)PN支持时间预计超过1014d,建议采用CVC或PICC置管。(B)4)成人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决定置管方式。(C)5)儿科患者长期输液推荐选用PICC置管。(A)6)若单纯以肠外营养输注为目的,通常不采用输液港输注。(D)7)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
12、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C)8)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对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应尽可能避免。(C)9)CVC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B)10)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A)11)中心静脉置管后(包括PICC )应常规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部位,并排除气胸。超声导引穿刺例外。(A)12)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A)13)中心静脉置管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B)14)预充抗生素或输液间歇期定期抗生素加肝素冲管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A)15)穿刺局部
13、消毒2%洗必泰优于10%聚维酮碘。(A)16)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均可用于穿刺部位。(A)17)如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渗出,纱布敷料较亚聚氨酯敷料为佳。(C)18)敷料一旦发生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C)19)不推荐穿刺部位使用抗生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并可能破坏亚聚胺酯敷料。(B)20) 剂量肝素可能有效预防导管堵塞。(A)21)头端剪口与侧向瓣膜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预防血栓发生无影响。(A)22)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应由经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B) 23)长期PN建议选用硅胶、聚亚氨酯材料。(C)24)CVC和PICC的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
14、规定。但应当经常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怀疑导管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时,应立即拔除导管。(C)2、肠外营养成分的循证基础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1)能量 一般2530kcal/kg.d-1,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病情增加。围手术期允许性低能量(1520kcal/ kg.d-1)利于减少感染并发症与费用支出,缩短住院时间。2)氨基酸 成年人蛋白质应用的安全剂量为0.75g kg.d-1。肠外营养液中,氨基酸的供给量应为0.81.2g/ kg.d-1,在疾病及恢复阶段,应每天摄入蛋白质12g/kg。肠外营养液中,非蛋白能量: 氨基酸氮应达到150200:1
15、;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肝肾功能正常),非蛋白能量: 氨基酸氮应达到100:1。应尽可能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溶液。3)脂肪乳剂 根据每个患者对糖类和脂肪的耐受性,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可占非蛋白能量的30%50%,某些情况下可达到60%以上。成人常用剂量为1.21.5g/ kg.d-1。为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长期完全禁食患者的脂肪乳剂最低用量应当不低于0.2g/ kg.d-1。如是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的话,总量需加倍。脂肪乳剂输注液的输注时间应在16h以上,最好能够24h均匀输注。第1d应用脂肪乳剂时,特别是应激期患者,输注速度应尽可能慢,如输注只含LCT脂肪乳剂时应低于0.1g
16、/kg.h-1 ,而输注含MCT/LCT脂肪乳剂时应低于0.15g / kg.h-1。危重症患者可选用中长链脂肪乳剂以改善氮平衡。4)葡萄糖 成人葡萄糖的最大输注剂量推荐为5mg/kg.min-1。根据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决定“全和一”营养液中的输注浓度。经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0%。5)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包括生理需要量、累积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3部分。成人生理需要量20002500ml/d,推荐需要量见表2-2。6)电解质 电解质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见表2-3。表2-2 人体正常需要量、不同维持补液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液量(ml)Na+(mmol/L)K+(
17、mmol/L)60kg成人生理需要量210024008012040复方糖电解质输液2000100405%GNS2000308-10%GS2000-表2-3 常用补充输液的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Na+(mmol/L)K+(mmol/L)Cl-(mmol/L )Ca+ (mmol/L)HCO3-(mmol/L)血浆14241032.2527乳酸林格液13041091.528林格液 14741552.25-复方电解质输液602549-257)维生素 肠外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见表2-4。表2-4 每天维生素推荐摄入量维生素名称单位RNI/AIAI维生素
18、A(视黄醇)gRE800,7003000维生素D(维生素 D3)g520维生素E(-生育酚)mg14*800(美国标准)维生素K1mg0.12维生素B1(硫胺素)mg1.4,1.350维生素B2(核黄素)mg1.4,1.2维生素B6(吡哆醇)mg1.2*100尼克酸mg14,1335维生素B12g2.4*叶酸g4001000生物素g30*维生素Cmg1001000泛酸mg5.0* 为AI值;D 前后数值分别为男性、女性的需要量;1gRE=3.33 U维生素A=6g -胡萝卜素;1g = 40U 维生素D。8)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推荐量见表2-5,临床一般应用微量元素混合制剂。表2-5 每天微量元素推荐摄入量元素单位RNI/AIUL锌mg (mol)15.5,11.545,37铜mg (mol)2.0*8.0铁mg (mol)15,20*50,50锰mg(mol)3.5*(美国AI2.05.0)硒g(mol)50400铬g(mol)50*500钼g(mol)60*350碘 g(mol)1501000氟mg(mol)1.5*3.0* 为AI值;D 前后数值分别为男性、女性的需要量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