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练习题六普通用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练习题六普通用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生活练习题(六)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1. 丁酉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该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中华诗词大会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华诗词沁润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诗词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A. B. C. D. 2. 汉字至今有6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所有文
2、明中从未中断、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仅有汉族使用汉字汉字的正式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 B. C. D. 3.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的航天之路启示我们:个人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这彰显出()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
3、质上是一致的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 B. C. D. 4. 2015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期间,山南着力打造和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雅鲁藏布、原生态藏戏演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在雅砻大地尽情狂欢,体验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风情。下列对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藏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藏民族文化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A. B. C. D. 5. 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
4、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文化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 B. C. D. 6. “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积肥料找肥源;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干百年来,“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人们通过实践与自然之间建立的新联系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
5、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特点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A. B. C. D. 7. 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A. B. C. D. 8. 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
6、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创造了北京的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 9. 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以“2017 畅想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假如你参加这次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选取的话题有 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7、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A. B. C. D. 10. “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2017年3月30日上午9时50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代表,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穿过轩辕桥,登上龙尾道,齐聚于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表明( ) 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来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D. 11.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
8、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是A. 发挥“主心骨”的作用B.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D. 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12. 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 13. 在历代
9、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D.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14. 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了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A. B. C. D. 15. “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是以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山东省非物质
10、文化遗产项目为内容,以群众文化服务网络为平台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列活动。 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A. 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B. 丰富文化遗产内涵,实现文化遗产价值C. 齐鲁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 展示齐鲁文化魅力,增强人民爱国热情16. 徐悲鸿最擅画马。“七七事变”前的民国“黄金十年”,徐悲鸿画的马有着一股淡然诗意;抗战爆发后,徐悲鸿画的马则大多昂首屹立,奔放壮烈。从文化生活看,这体现了()A. 反映社会现实是文艺创作者必然的价值追求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D. 鲜明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作品深邃的价值内涵17. 海盐文
11、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作为中国海盐文化代表的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海盐文化( )A. 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包容性B. 由该地历史条件的发展程度决定C. 体现了区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D.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18. 2017年4月中旬,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仙女节”如期而至。“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音”,多样、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怒江大峡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独具魅力的峡谷民族文化奇观和“全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这说明() 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
12、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B. C. D. 19. 2017年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 20.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
13、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物质力量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对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A. B. C. D. 21. 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有利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拓宽文化传播途径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14、人们潜移默化,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熏陶A. B. C. D. 22. 幽兰生八闽,清香飘四海。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南音随想节目让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南音中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A. B. C. D. 23.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
15、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凝聚着自信自尊,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A. B. C. D.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4. 某校高二年级时政小组就“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 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
16、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约资源贡献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针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回答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25.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
17、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出现在周朝以前,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还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述材料
18、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C4. D5. C6. D7. A8. B9. B10. B11. A12. C13. C14. C15. D16. C17. C18. A19. A20. B21. B22. A23. B24. 根据甲同学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立足实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该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根据乙同学的回答,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针对丙同学的回答,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文化,警惕西方敌
19、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产生于三国时代的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诗曲等的特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国把对联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联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需要物质载体进行传承。【解析】1.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符合题意,
20、“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该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符合题意,“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表明中华诗词沁润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表述错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的是爱国主义。 故选:C。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中华文化 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
21、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如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2.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正确认识,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
22、握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中“仅有”说法错误,故排除;史书典籍和汉字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故错误;依据教材可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正式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故正确。故选C。3. 符合题意,景海鹏航天之路启示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彰显出我们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表述错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
2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选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但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我们要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考
24、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4. 此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解读材料题目要求学生紧扣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选择。“2015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期间,山南着力打造和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雅鲁藏布、原生态藏戏演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在雅砻大地尽情狂欢,体验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风情”,材料表明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故符合题意;藏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25、特征,本身正确,但是未体现藏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故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非仅仅是藏民族文化,故错误。故选D。5. 此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审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故错误;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故错误;航天工作者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说明文化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故正确。故选C。6. 不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正确揭
26、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界固有的,并不是人类建立起的新联系 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善于观察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理念 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一般由长期的生产经验总结而成,而不是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 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对人们有着长远的影响,指导人们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1、
27、规律的客观性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7. 符合题意,“继承
28、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表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表明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说法错误,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故选:A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29、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原因: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30、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8.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征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符合题意;“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说明
31、不同的区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故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创造了北京的文化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9. 此题考查文化竞争力和中华文化的特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故错误;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以“2017 畅想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我们可以从中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故符合题意;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的
32、,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B。10.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代表,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符合题意;实践是文化的源泉,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故选B。11.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是发挥中国特色会主义文化“主心骨”的作用,故A正确
33、;题干未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外来思想文化,故BC不符合题意;题干也没强调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故排除D。故选A。12. 略13.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准确识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由设问可知选择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神,故C符合题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明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故A不符合题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故B不符合题意;“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说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永远青史留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 此题考查
34、学生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理解,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根据题意,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5.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A;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列活动不能丰富文化遗产内涵,排除B;材料不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C;“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是以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有利于展示齐鲁文化魅
35、力,增强人民爱国热情,D正确。故选D。16. A不合题意,必然的价值追求是生活与哲学角度; B不合题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生活与哲学角度; C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前的民国“黄金十年”,徐悲鸿画的马有着一股淡然诗意;抗战爆发后,徐悲鸿画的马则大多昂首屹立,奔放壮烈,体现了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D表述错误,鲜明的民族性不能决定只能影响文化作品的价值内涵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原因: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
36、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17.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
37、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说明海盐文化的地域特色,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A;历史条件的发展程度会影响文化,但并不能“决定”,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D。故选C。18. 此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多样、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独具魅力的峡谷民族文化奇观,说明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错误;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错误。故选A。19. 此题考查博大精
38、深的中华文化,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故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区域文化,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故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0. 表述错误,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不合题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材料不体现 故选B本题考查
3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21.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有利于批判继
40、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故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途径,故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自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进程,故错误。故选B。22. 此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故正确;汉字
41、和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错误;科学技术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故错误。故选A。23. 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前半句是形容学者两袖清风,可昭日月;后半句是形容学者读书品万物识时局,这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影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故符合题意;这幅对联为传统文化,没有体现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并不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故不符合题意;这幅对联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故符合题意;诗句并未涉及到从容
42、淡定的情怀,而且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故错误。故选B。24. 此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考查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针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回答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考查的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教材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然后分析理解材料中三位同学发言的实质,最后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对应提出建议即可。同学认为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启示我们应该立足实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乙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启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丙同学认为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保
43、持民族精神的本色,启示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文化,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5.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遗产、文化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问要求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属于分析说明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最后把课本知识与材料有效对接整合。具体如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产生于三国时代的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诗曲等的特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国把对联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联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需要物质载体进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