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xx畲族乡情概况 我乡地处宁化西南部,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102户13148人。我乡是革命老区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乡有600余人参军参战,现在册烈士170人,评定革命“五老”人员32人。是宁化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现有世居雷、蓝两姓畲族812户4012人,占总人口的30.5%,治平、湖背角、坪埔、社福、光亮、下坪、高峰、高地、泥坑等9个村为民族村,35个自然村村民全部为畲族,几户或十几户聚居成村,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杂居的特点。是宁化最边远分散的高山乡。地处闽赣两省三县八乡交界处,有“三江源头”(闽江、赣江、韩江发源地
2、之一)之称,距县城56公里,是16个乡镇中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全乡3户以上自然村387个,平均海拔678米,为全县地势最高的高山乡,县内最高峰鸡公栋海拔1398米落座在境内。是三明最大的毛竹大乡。全乡现有毛竹林面积13万亩,人均10亩,是全市3个10万亩以上的乡镇之一。是宁化耕地最少的耕地小乡。全乡仅有耕地7845亩,仅为全县的1.86%,人均不足0.6亩,有400余人口完全没有耕地。是典型的贫困农业乡。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单一,主要依靠毛竹和烟叶,2004年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34万元,人均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元,人均18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4218人,占总人口的32%,其中人
3、均10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663人,占总人口的5%。 二、民族乡成立以来工作情况 我乡于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畲族乡。五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尤其是得到省领导汪毅夫、王美香、陈增光、苍震华以及省直部门领导、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是省农业厅挂钩帮扶四年来,厅党组高度重视,厅领导先后多次深入我乡,组织专家技术员考察调研,帮助制定规划,进行访贫问苦。先后注入帮扶资金120万元,扶持竹屑香菇生产、土壤改良、农田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建设。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农
4、业总产值4218万元、财政收入13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26.2%、23.8%、39.9%。二是特色产业逐步壮大。至2004年完成护笋养竹6.5万亩、改造低产竹林8600亩、建丰产竹林基地2450亩,去年农民人均竹业收入243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6.4%。发展以竹屑代木香菇45万袋,实现产值120万元。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铺设曹治线通乡油路4.2公里,开通治平田畲至长汀庵杰边贸公路6.2公里及竹山公路32条86.5公里,改造通民族村四级路10.1公里;新建民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等校舍3200平方米;完成农网改造、程控电
5、话及9个行政村自来水等一大批基础项目建设,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民族工作扎实推进。充分利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共争取民族补助经费、项目资金、挂钩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直接拉动投资300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38件,有效改善了畲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党的农村政策得到落实。继续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确保农民得到改革实惠。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去年底已100%完成各项林权改革任务。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活动,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全乡脱贫126户600余人口;实施造福工程搬迁83户407人口。 自2000年以来,我乡先后荣获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
6、体”、市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及2004年度评选的“国务院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市政府评选的“十佳毛竹乡”、“闽、浙、赣第六联防区森林防火先进集体”、省民宗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2006年工作思路及进展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经济工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打好民族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主动融入县域经济,着力打造竹业强乡,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农业总产值4450万元,增长5.5;引进区外资金750万元,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0万元,增长1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
7、960元,增长5%。为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做大做强竹业支柱产业,发展烟叶、肉牛、食用菌三个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继续实施“科技兴竹、竹业兴乡”发展战略,以昌丰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以低产林改造、丰产林培育、新植小径竹、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山地水利建设年活动。一是扩大丰产竹林基地规模。低产竹林垦覆改造10850亩,新建高标准丰产竹林基地12900亩,年产毛竹220万根。二是优化竹种结构。新植小径竹520亩。三是改善竹山生产条件。新开竹山公路75公里,新建竹山喷灌点1
8、06个,覆盖竹山面积5200亩。四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乡竹业协会和村竹业分会运作机制,聘请专家担任竹业顾问,提高竹农组织化程度。五是设立竹业发展基金。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100万元竹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小径竹基地建设、竹山喷灌设施、竹山公路等方面的补助扶持。目前,毛竹山地水利完成10个村规划设计,坪埔、下坪等村开始组织实施;已在邓屋、彭坊、治平等平原村落实新植小径竹面积500余亩,清明后可完成种植。 2、发展三个产业。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对接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县烟草公司、万士利公司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把烟叶、肉牛、食用菌等三个关联度高的产
9、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烟叶生产基地。种植烟叶3500亩,收购烟叶7000担。二是培育肉牛养殖基地。新增母黄牛100头,冻精冷配190头,创建户均1头母黄牛村2个,出栏240头。三是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发展杏鲍菇、鸡腿菇、竹荪等珍稀菌类,种植以竹屑代料香菇100万袋、蘑菇19000m2。目前,已完成烟叶种植3500亩,面积比去年增加300余亩,可实现农民增收20万元;落实蘑菇种植面积8000平方米。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以项目为抓手,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引资600万元、储备项目5个。重点抓好:一是生产性招商项目。完成竹林丰产基地、笋竹专业批发市场、笋制品、竹炭、竹拉丝、坪埔水电站等项目可研。
10、通过招商推介,春水笋罐头厂已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60万元,年产春水笋罐头500吨,产值300余万元;竹拉丝项目已与浙江老板达成投资意向。目前,正积极筹备参加林业专场招商会,争取有更好的笋竹加工项目签约落户。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对集镇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河道、防洪堤、集镇小巷的路面硬化),完成集镇所在地洪门坝2.7万平方米小区开发,解决87户高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搬迁,并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笋竹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村路网改造。完成治平境内2.75公里通乡三级路改造;抓好治平至高峰、坪埔至高地等2条14公里通村四级路改造。加快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乡所在地日供
11、水1000吨,服务5000人的自来水厂;民族学校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师生食宿楼。 (三)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实施科教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巩固义务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稳定入学率、升学率。二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每个村配齐3名村级技术员,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三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突出抓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薄弱环节,继续开展性别比专项治理。四是注重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谋发展、求发展、能发展的宽松氛围。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交通、森林防火工作重点,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
12、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为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进行有益探索。一是建立“一帮一”扶贫助困制度。确定157名乡村干部帮扶157户贫困户,对贫困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营销等服务,发展短平快增收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二是组建竹业发展服务中心。调整5名乡干部到中心专门从事竹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引资、服务等工作。三是鼓励乡村干部带头创业。鼓励乡村干部通过集资、入股、承包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参与特色产业开发,在实践中增长本领。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结合学习张仁和同志先进事迹,在全乡广泛开展“学习张仁和、我为畲民谋发展”主题活动,围绕党委“五好
13、”、支部“五好”目标,开展争创先进“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计生小组长”三小组长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三小组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化主题活动,在全乡开展“四个一”系列活动。一是每个乡干部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帮助挂包村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全乡157名各级驻治平所属村工作队员与157户贫困户结对子。三是每季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促发展。四是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今年计划投入800万元为民办6件实事好事。通过开展以上“四个一”系列活动,使广大乡村干部在各自平凡岗位上,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实实在在的示范、实实在在的带动,体现党员的
14、先进性,为广大群众做出表率,带领广大群众共促治平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农民增收难度大 我乡山多地少,群众居住分散,全乡有7000多人居住在高山上,主要收入来源毛竹。由于70%近8万亩竹山不通公路,群众依靠肩挑手提,习惯传统竹山耕作方式,致使竹山效益低下,有近6万亩的竹山效益仍停留在120-150元/亩的水平上。近几年,我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竹山道路建设和竹山管护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竹山道路和竹山低产改造、丰产林培育投入大,加之群众原始积累少,在竹山开发上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竹山效益提高不快,造成群众增收慢。 2、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由于乡村财力不足,致使各项基础设
15、施滞后。一是交通问题。我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中唯一没有实现通乡路面硬化的少数民族乡。全程11公里正在改建中,但资金缺口达300万元,筹措难度大;全乡尚有7个行政村35公里通村路待建,因山高路陡,除上级补助每公里23万元外,每公里需自筹10万元;此外全乡还有160公里竹山公路,按每公里3万元计,需投入500万元。二是教育卫生设施滞后。教育方面,由于撤点并校,民族学校学生食宿困难突出。民族学校1600名学生,其中寄宿生900多名,尚有300名学生寄宿在周围农户家中,且无学生食堂。为此,我乡在04年建设一座可容纳600名学生宿舍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建一座面积2000平米的食宿综合楼。目前已列入上级危改
16、计划,除上级补助65万元外,仍需自筹资金80万元。乡卫生院(含门诊、病房、办公、宿舍在内仅700平方米)用房严重不足,医疗设备极为简陋。为解决这个问题,去年我乡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扶持下(补助30万元),筹资56万元,购买了一座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邮政楼,拟今年再筹40万,用于改造装修和添置部分医疗设备,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首长批评指正。 内容总结(1)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xx畲族乡情概况 我乡地处宁化西南部,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102户13148人(2)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铺设曹治线通乡油路4.2公里,开通治平田畲至长汀庵杰边贸公路6.2公里及竹山公路32条86.5公里,改造通民族村四级路10.1公里(3)新开竹山公路75公里,新建竹山喷灌点106个,覆盖竹山面积5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