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模式(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模式(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模式单位:襄樊市第三十三中学作者:戚薇摘要: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着重阐述了“交互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三种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操作方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关键词:物理探究式教学 交互探究 课程整合 自主学习物理探究式教学
2、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无论同学们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问题探究”式,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七个环节,广大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育对象又分别侧重某些环节,突出某些方法,形成各具特色的探究模
3、式。模式的目标是多元的,内容是开放的,方法是探索的。它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是瞄准创新成果,研究的内容强调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一定是社会或新科技中的新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允许对他人的研究进行模仿,它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开拓精神,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校教师在近五年的教科研实践中,博众家之所长,充分实践应用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既深刻体会到探究式教学的独特魅力,也遭遇到教学效果欠佳的瓶颈。下面逐一阐述,以供同行们参考。模式一:“交互探究”教学模式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一
4、个共识: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共究,不断交换信息,以达到最终使学生构建起新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一、“交互探究”模式的涵义 “交互探究”模式首先强调交互,即探究过程主要围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而展开,“交互”作为运作的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然也兼顾独立思考。该模式的核心是探究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主导,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5、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科学方法、启迪科学思维,鼓励发现创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堂教学在一个交互的宽松环境下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问题是教学的开端,是教学的主线,也是教学的归宿。二、“交互探究”模式的操作过程交互探究模式包括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主体课堂教学由四个探究部分组成:(一)、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教师编写一份短小、精要、质量较高的“课前导学”,以便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引导学生探究、提问,该环节是为课堂展开交互探究创造必要的条件。“课前导学”可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编写:1、学习目标:教师主要根据新课标和教师用书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新课中将学习什么内
6、容?应学到什么程度?明确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能有的放矢。2、学法点拨:针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物理方法和技能,重点向学生介绍与本节课内容联系紧密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互探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良策,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如何研究、创造。(二)、课堂教学阶段:课堂教学可分为:初级探究阶段,深入探究阶段,归纳探究阶段和发散探究阶段四个流程。1、初级探究阶段:这是一个探究的开始,突出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真切的问题。
7、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应使情境生动直观、富于启发,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这一流程一般应控制在510分钟左右。2、深入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学生质疑、争辩,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主。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主体的地位。可采用小组讨论(进行猜想)的方式,也可运用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讨论、边总结。老师应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思维点拨,并对学生没有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可加以提醒和补充,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这一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1015分钟。3、归纳探究阶段:深入探究达到一定的程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以后,教师的主导
8、作用就体现在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一般来说,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不尽相同,教师可选派探究较完整全面的小组进行展示,展示的方法可各种各样,比如可以让各小组把探究成果写在投影纸上用幻灯放映,也可让小组选派代表讲演,不足的地方还应让其他小组补充,教师也可补充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归纳性的材料。这一环节不仅可完善学生的思维机制,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一流程可控制在510分钟。4、发散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应用、提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知识的重点难点,涉及的思维方法,教师要有预见性地挑选一些既有利于巩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又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题,训练时应提倡学生先
9、独立思考,展开自主性探究,在探究遇到困难时才与其他同学讨论。这一过程教师可巡视全场,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和进展,适时进行方法和技巧点拨,最终达到把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系统化。这一流程可安排1015分钟。(三)、课后延伸阶段:在运用“交互探究”教学中,所设置和发现的问题有一部分会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特别是在发散探究的最后阶段所设置的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同时,对问题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新的更多的问题,需要留在课后让学生反复思考争论,甚至实验证实。教师也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究。因此,我们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10、把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引向深入。三、“交互探究”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问题的设置不宜过难。交互探究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所以事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实施班级的学习现状,注意探究的问题适合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特别是深入探究阶段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深太难,以便能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二)、该模式要注重探究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带而过,如果真的出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勇于承认,留待课后解决以后再告诉学生。(三)、交互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感。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以肯定为主,即使学生的探究存在问题,也应着眼于从思路方法上加以引导,而不能采取简单
11、的否定了事,在归纳探究阶段,对待错误的原则是不回避,充分展示,这样可以汲取教训,探究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向。四、“交互探究”模式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一)、教学时间问题: 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再加上学生这么大面积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间变成了突出问题。传统课堂40分钟,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按照现行的教材,进行大面积完整的探究活动,60-80分钟一节课比较合适,也就是现在的2节课时间比较好。(二)、课堂控制问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遭遇60个以上的大班,活动空间狭小,教师组织起来就非常费劲,
12、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场面,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模式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的涵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物理学科中选取探究课题,然后围绕该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1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该阶段,由教师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主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各种生活媒体的接触,说出并写下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该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把握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列出问
14、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再通过小组讨论,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从中选出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种做为进一步探究的主题。2、收集资料:学生明确要探究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论证所选定的问题。各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展开探究,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的来源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手段。3、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所收集的资料,选择、组合并排列相关资料信息,确定出验证课题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动画或声音、视频等形式,最后拟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三)、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各小组需要做成一份关于问题解决的调查报告,
15、以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将研究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或者做成多媒体文稿等。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习策略:1、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在这种模式中,新知识往往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2、以小组协作为学习的
16、主要形式:这种模式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二)、
17、教师要教学中注意应用以下教学策略:1、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3、进行及时的评价: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教学模式实施中遇到的
18、困难:(一)、信息的收集渠道不通: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较少,上网家庭不多,甚至科普书籍都难觅踪影,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有敷衍了事的现象。(二)、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当:面对信息海洋,有的学生无所适从,只好全盘照搬,探究方向不明确,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三)、信息的取舍标准不同;许多学生对信息的取舍受“新、奇、怪”的思想影响,没有养成扎实做事的习惯,一味的追求个性差异,探究浮于表面。(四)、信息的内化策略不优:信息交流活动往往限于“生生”交流,作为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课堂氛围轻松有余严谨不足,很难让探究结果深入人心,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模式三:学生自主学
19、习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像哥本哈根式的“不教之教”。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意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的涵义所谓“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相对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具体地说,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
20、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就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实验、实物、模型、小故事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体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
21、疑。特别是错误的前概念的纠正,要使学生在怀疑和惊讶之中,经历心理冲突才会主动放弃。(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探究的前提和指向,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猜测、假设,教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思考环境,激活课堂,使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并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预测方法。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缺少同类知识基础和相关体验,不容易提出与教学内容贴切的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尽可能展示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
22、提出的。(三)、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自行探究、自主发现,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想、假设正确,都想亲自通过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分析推理等途径进行探究、验证。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带有很强的主动性、自主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参与这种学习即可,从观点和策略的高度给以启发指导,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提供建议,把握方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局部复式教学,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和运用不同的教
23、法,以防止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使各层次的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究开始时,由于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没有抓住实质,可能在些“乱”,难免有一些不当或错误之处,这是必然的,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扼杀他们创新求异的个性意识,而要在肯定他们敢于创新求异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只要有一点意义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于有新意的就要大加表扬。事实表明,学生时代有些所谓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探究往往很有意义,导致今后重大发现的事例在科学上屡见不鲜。就学生而言,创新不是理论上、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而是经过自己个人的探究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这与科学家的创新设
24、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切切实实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留出时空,力图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使课堂处处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针对多数学生的胆怯、怕说话的现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自行研讨转向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形式可以是同座二人、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法,分组中还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组或搭配分组,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
25、生实际,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并指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图像、文字、图表、数学公式、模型等方式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学生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五)、自主评价,升华
26、应用:知识归纳提炼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请学生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缺陷,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对自己探究发现的成果独立进行修正、调整,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典型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缺陷及时加以补救,这样信息反馈及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因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可起到突出重点强化记忆的作用。三、学生自
27、主学习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改限制性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改现成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新知识,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
28、力。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经历”、“探究”。(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另一方面表现为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首先了解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尽快掌握
29、物理的思维方式,进入物理的“境地”;第三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的实用性,培养学好物理的动机。(三)、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传统的物理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非课本内容不讲,非考试内容不学,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
30、生的人,致使学生缺少施展个性、发展自我的条件和机会,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这种教学不符合时代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以积极的心态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讨论、争辩中逐步修正和澄清。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
31、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自主学习”物理教堂教学模式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一)、自主学习进程的失控:学生相对独立地从事学习活动,这对老师的素质和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开了教师画龙点睛的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偏离方向甚至是无意义的。(二)、自主学习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一无所获,这种长期落后于其他人的现状极大的打击了学习的热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难以继续后面知识的学习。总之,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如何去评价用探究式教学从教的一线教师们,用传统的评价方案去评价他们当然不行,所以现在最急需解决的是评价问题,希望教育决策者们能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教师们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 参考文献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曾志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载学科教育2001年第9期3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4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5李定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6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