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四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四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一四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机构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 D枢密院解析:选A。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A内阁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B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D内阁的权力逐步得到提高解析:选D。内阁负责敕、诏、册、表等的拟制,说明六部的部分职权转归内阁,是内阁权力地位提高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明代内阁制的相关史实不符。3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
2、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C中书省 D中朝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由材料中的“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可知该机构不具备法定地位,因此可排除C、D两项。由“满、汉大学士”可以排除B项。4下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平定西南地区宣尉司的叛乱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员共同管理解析:选C。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3、”政策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故选C项。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2: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
4、途径是什么?(3)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解析:此题考查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中央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看法,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唐明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隋唐三省六部制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而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带来的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分权是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共同手段,汉、唐、宋都十分明显。明实际上是用六部分丞相的权力。答案:(1)唐太宗认为应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之手。(2)皇帝决断和宰相等集体讨论结合起来。(3)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
5、,皇帝一人决策即可。(4)从根本上说不矛盾。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权仍在皇帝一人手中。二者都坚持君主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统一起来,而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制对立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一、选择题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 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枢密院解析:选B。题干中的“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指的是丞相的存在,会危及到皇帝的权威,故明太祖废除丞相,使专制皇权得以进一步加强。A为明成祖措施,C为元朝时期的管理措施,D为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2明太祖
6、朱元璋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主要是因为()A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B朝内大臣腐败无能C内阁官员地位较低 D相权妨碍皇权行使解析:选A。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职务,规定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从而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皇帝辛劳没有直接关系,C、D两项均与题干不符,且内阁官员起初是官位较低的官员,其地位后来有所上升,明朝初已废丞相,不存在D项所述现象。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
7、有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偃然汉、唐宰辅”,但明朝内阁无决策权,不同于宰相。因此,这只是表明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4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BC D解析:选D。军机处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5清史稿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的根本意图是()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C
8、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解析:选C。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目的是处理西北军务,提高行政效率,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处理民族事务是理藩院,设立军机处不属于特务统治。6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解析:选D。军机处设置以后,皇权得到加强,“大权从无旁落”,因此应该选D。7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设立的中央机构是()A军机处 B理藩院C内阁 D改土归流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有二:一是民族事务,据此可以排除A、C;二是中央机构
9、,可以排除D,D是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只有B符合以上两个条件。8清代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对少数民族大事集权、小事放权A BC D解析:选A。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2: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
10、,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3: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2,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第(1)问注意要求“君权与相权关系”,实际上是概括四位帝王在位时中央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规律
11、、趋势。第(2)问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第(3)问实际是考查宰相与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的比较认识,可以从地位、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比较。同时注意结合材料3组织答案。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一部分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削弱,皇权加强。(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没有实质意义。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
12、帝;军机处是皇帝旨意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附:课内答疑站一、学习思考1提示:鉴于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朱元璋决定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教材P17)2提示: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把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在绝对君主专制之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又导致经济上固守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实行海禁,思想文化上固守传统,专制僵化。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教材P19)二、自我测评(教材P20)提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20)提示:从表面看,军机处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由于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所以,材料中认为军机处“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失之偏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