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一).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769409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一).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做研究学习心得 孙疃中心校韩友谊 读了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后,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将收获简单汇总如下:、求新求异。选择课题后发现有人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题。盲目引入新的名词术语,并没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没有新的解释和指向。学校面临的许多问题是有共性的,但学校之间的情景、传统各异,办学思想不同,别人的研究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对同样的课题作深入研究,有时也是必要的。 、贪大求全。选题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关联着一系列问题,且研究课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解决线索。这样的选题不可能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跟风追潮。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

2、潮流,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它说明学校缺乏主体意识和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应对勇气。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和规定。 、课题至上。“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被当作“科研兴校”的重要标志。以课题形式搞科研,可以使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集中较多的人力物力,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且使研究方向明确、成果较为突出。但是,课题不是科研的代名词,随机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亦可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反思,虽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 、论文情结。很多人以为科研就是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只是教

3、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的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是研究过程的记录,也是研究结果的体现方式。教师始终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中,其所思、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承载的。论文方式是教师不熟的,且不是教师表达研究成果所必需。 、穿凿附会。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引用大量理论文献,分析介绍国内外学者的认识、观点;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教师研究的存在价值或魅力不在于验证理论或诠释专家的论断,而在于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在于对教育事件作出的意义分析。 教育面临大量新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找到解决它们的新途径或新方

4、法。在研究中,要直面学校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的主要依据和标准。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改革的发动机。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庞大的课题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效果是不成比例的。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教师的行为依然,学生的状态故我,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仍然存在。原因可能有:选题不当,方法不合理,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指导思想不正确,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 倡导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确的认识是:首先,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学校面

5、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各种新问题、遇到了各种新矛盾;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办法不能破解;这些东西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不及时处理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育科研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或基础。其次,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后,发展将处于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特色,破解发展“瓶颈”,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层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自身的科研。 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要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什么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教育科研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原因是所

6、确定的问题并不见得是自身的问题,不是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是来自专家、理论著作或其他学校。不是与自身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教师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也就难以产生持续的研究行动。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研究行为的最终依据。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学经验,积聚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这就有必要密切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生存方式,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要逐渐做到: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效时,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了队

7、伍建设、促进了一批教师脱颖而出。 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劲,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提出后续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明确后续科研要探索的路径。学校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更难的问题又出来了。因此,科研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经常性的行为。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以改进实践为指向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学校方方面面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改变科研可有可无、是教师“身外之物”的看法,改变只是围绕一个固定课题做单一周期研究的做法,改变科研为学校局外人所垄断的局面,将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品牌

8、的创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校教育科研才大有可为,“向科研要质量、要成效、要品牌”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或适宜的。这直接涉及到教师研究的指向、功能和定位。回答不同,采用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不同。 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 、基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说明新关系。虽然教师也可介入这种研究,但它更多地适合专业人员。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常常会因占有资料、研究时间、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事倍功半。第二,这种研究外在于教师,与其日常教学未必有联系,故作这种研究需要“另起炉灶”。 、应用研究。旨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

9、应用于教育实践。这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基础研究的成果都是有效的、可以付诸实施的。这无疑对它赋予了绝对权威。同时,这种研究中,专业人员与教师是分离的,分属不同领域,有各自的分工:前者专事研究,后者付诸实行。前者无意识地凌驾于后者之上。 、抽象总结。这种研究没有就理论而理论的玄妙说理,也不是遵循既定理论对其做实践注脚,但是,还没有形成对自身实践的独到透视,停留在一般的、抽象的层面上分析问题,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关照、具体情境的审察、具体实践的反思,从总体上仍旧是“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 、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10、平。这种研究对教师更可取。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理论知识,而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特定的问题,不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类推到其他不同情境;也不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及操作问题。行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特定问题,不论研究场所是在一个教室还

11、是多个教室,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行动研究的价值虽然对推动科学进步助益不大,但是其解决问题的以及应用的即时性,对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 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它无助于或不关心“一般知识”和“理论”发现、产生。它只是更强调从具体、特殊到一般和普遍;更强调将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更强调渗透在行动中的经验和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证伪;更强调知识和理论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体现其有效性和真理性。 、以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系统地反思或与他人共同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

12、、环境和问题,要求专业研究者深入现场,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使实际工作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也使研究过程变成理智的工作过程。这样,行动研究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提供了结合点或共同活动的场地。这种结合和合作,一方面可使教师从专业研究者那里获得研究技能,改变职业感情;另一方面使专业研究者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获得第一手的教改信息,通过合作而使自己的理论成果更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任何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但教师往往找不到研究的问题或找到的是“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在寻找问题时离开了自

13、己的实践土壤,忘却了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进实践。问题的来源主要有: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教师时常会感受到各种疑难或困境,如:、设想、计划与效果之间有差距。 、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间、生生间的目标或价值取向有冲突,甚至对立。、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 、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有不同看法。 这些疑难或困境,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并且很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找到削弱其阻碍、转化其限制力量的对策。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教师研究的问题大多不是来源

14、于理论材料上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现实场景。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对教育现场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发现大量待研究的问题。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等积累经验,形成独立见解;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出问题的细节。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占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对教师是很有必要的,与行动研究不矛盾。在阅读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把理论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将已有的经验与著作中的分析相联系。

15、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个人专业提升与学校整体变革有密切关系。把个人成长与学校或学科发展规划相结合,就会发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坐等现成答案。 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 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与日常工作不同的是,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即行动计划与研究计划的高度统一。 二、行动 按照研究计划采取行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证。但是,合理的行动不是预先设定的或不容变更的。行动和行动的情境结合,随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而不断调整。教师在对行动作

16、出不断反思与积累后,形成了新的认识,在研究中也难免有新的因素介入,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此时,计划有调整,行为有变动,乃情理中事。 合理的行动是。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三、观察 按照研究计划采取了行动后,就要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这一过程也就是对教师及其行动的实际状态(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特征)的全面观察。 观察的类型视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具体教育情境而定,可以有自我观察(反观、回忆、反思、摄像)、仪器观察、合作者观察等。 四、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勾勒出从确定问

17、题到制订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二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思考原来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否需要作修正,以及作哪些修正。在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这些计划并不见得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能随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

18、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行动的这种情境性特征,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来类比,即合理的行动是这样一种行动: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要想达到这样一种合理性,教师首先需要对当下的教育情境作出理智的判断,对行动适当地进行调整。 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中的行动是开放的,常常需要利用行动中随机出现的各种资源,对行动过程做出调整。 自我观察指的是教师自己对自身行动过程和结果

19、的反观,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行动结束之后,对自身所展开的行动过程的回忆与描述。这类观察或多或少带有反思的性质。 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做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大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即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到制定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二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作出修正,需要作出哪些修正。 反思,既是行动研究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正是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定、到采取行动、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提升着,实践质量在提高着。 每节课之后如何我们能认真反思,相信我们的教学能不断进步。 第 11 页 共 1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