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词句能力过关演练.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6766005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词句能力过关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词句能力过关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词句能力过关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词句能力过关演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

2、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3、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

4、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

5、,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散文基本特征的能力(C级)。作者开头对自己“随便走走”的习惯的叙写,既是例证(从自己到人们都有闯荡的好奇心),又是类比(从陌生城市的走路到“人生也是如此”)。抓住了这两方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_(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

6、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_【解析】此题考查体会文学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D级)。(1)的解答关键词是“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和“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的解答关键词是“精神的坐标”和“无论走多远”。对每句话含义的理解体会,都必须以整体把握全篇的主旨为前提,准确解读其字面意思,进而领悟其深刻含义。【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_【解析】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和赏析作

7、品内涵的能力(D级)。标题含义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全篇。“记住回家的路”这一标题,“家”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只要弄清了“家”是自我的心灵世界,“离家”与“回家”的辩证关系也就豁然开朗了。【答案】 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_【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F级)。题目要求谈谈在阅读作

8、品形象、体会主旨后所受的启发。这句话含蓄形象,内涵全面,兼容了顺应天性、放开心态的追寻过程与自我定位、全力以赴的家园意识。此题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秋日的灯盏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

9、,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

10、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11、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白日瞳孔里也跃动着两团火焰。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这个脱节需要修复,不是顺着时光飞驰,而是逆向而走。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的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

12、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从枝头泛黄到飘落,抵达地面时已呈现着冬日的节奏。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荒率、清寒,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

13、无比实在的秋日,夜里,曾经是润泽的盛宴,现在已是金戈铁马的秋声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选自经

14、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5作者笔下的“秋日”有哪些特点?(限用文章中的词语)_【解析】 答案集中在段,要点不要遗漏。【答案】素洁岑寂冷峻萧疏枯黄实在6“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_【解析】考查重要词语的理解,同时考查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答案】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7第段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解析】 文中句子的作用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所以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回答。【答案】内容上,它叙说了一

15、个文人创作一本书的过程,是前三段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中的灯火与上文中的灯盏相呼应,又引出下文中文人对乡村秋日生活的热爱和留恋。8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请加以概述。_【解析】解答这道题,需要准确把握全文的脉络,并需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答案】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三、阅读下文,回答911题。晨顾紫禁城 赵硕妍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

16、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真有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添几多新鲜。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en”,不得不让人多想。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一片翠竹之下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是肉体的

17、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隔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出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痍的红墙,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想用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故人出入此

18、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有人嘈杂的话语声,惊醒了皇家梦。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媵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失在风中。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廊,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房梁上的画已风残,裂开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

19、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藏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就多了几分悲凉。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地倒下了。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尘土。抚琴一曲回转空巷。这里,不知在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跪拜、谢恩。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

20、更悠长的,是气味。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9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段“悄悄对我说:听,风声。”中的“风声”象征什么?_来源:学&科&网Z&X&X&K(2)第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_【答案】(1)沧桑的历史的回音。(2)珍妃之死是她个人生命的悲剧,是她叛逆精神的破灭,也折射出维新变法的失败。10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_【答案】因为象牙席子对作者的刺激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巨大的象牙”

21、与磨成的“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构成强烈的对比。以小见大,通过写小小的象牙席子反映出封建皇朝的腐败程度,给人心灵上以极大的震撼。11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文中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_【答案】第一问:故宫是封建皇朝的象征,深宫高墙禁锢了人性(或“深宫高墙造成了妃的悲剧,禁锢了人性);价值连城的珍宝是皇族生活腐烂的见证;走廊,石地,石阶,红墙,故宫刻着历史的伤痕,让人思索一段历史。第二问:作者游故宫,感慨故宫建筑的优美;感慨繁华不再的苍凉;庆幸一个没落王朝的逝去;伤感一段历史

22、伤痕见证的衰败。(或:表达了对故宫优美建筑的赞美,对曾经生活于故宫中的宫女们的同情,对一段具有“伤痕”的历史的感伤。)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夜色中的喃喃呓语 刘海建夜凉如水。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

23、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风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跑回家中,央求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在阳光海岸生活。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那时,我好像还不

24、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未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默羞涩。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平日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帮数学老师收作业,我帮语文老师收作业。他身上常年只有一块钱,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儿买烤山芋,然后就把一个掰成两块儿,我一般

25、都会抢到大的,他就开心地吃着那个小的。我说我高中一定要考到省重点去,他说那他也去。我说我们还要一起上大学,放学,一起吃烤山芋。他说好,永远在一起。其实那时,我们谁都不懂,永远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算作誓言,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比这更让人憧憬的约定。后来,我如愿考上了省重点,他却失约,留在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前些日子,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男中音对我说,是我,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这些年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年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

26、孩的善待和迁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但这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那善待是真的善待,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论岁月把你带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景。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少年的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12文章题目中有“喃喃

27、呓语”,阅读全文,说说“呓语”的意思并具体阐述。_【答案】这里的“呓语”就是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包括:冰棍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不知寒冷而进行堆雪人比赛;用秋天的树叶做成各类小物件的乐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在地图上做了多多的梦;还有一个铭记于心的少年时期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情感。13第三段“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_【答案】用比喻的方法,把夜来香比作美好的童年,不说回忆童年,而说“夜来香”在心底悄然绽放,并且突出了其强大的冲击力,

28、而将感官“击碎”。形象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巧妙地引起了全文对少年时光的回忆。14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_【答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总分总”,(“现实回忆现实”也可)由一个不眠之夜引起对儿时的回忆,前面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主要是引出后面对清瘦少年的回忆,用以表达作者观点和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能使自己感到一种夜的温柔。15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_【答案】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障眼法,类似于鲁迅的“无话可说”。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同学留下的难以忘怀的时光,并说

29、那种情感值得永远铭记,但由于后来诸多因素,使少年背影渐行渐远。然而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的童年的美好感觉,却使作者永远难于释怀。因此,作者不是无意缅怀,而是深刻地缅怀;不是没有感伤,而是满怀感伤,在作者细腻的心灵世界,有一股浓浓的感伤、落寞、失落等心绪在萦绕,挥之不去。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雁南飞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年前?五年

30、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

31、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起头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中,“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32、飞”;写在宋江南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中生活,谁还能像春天池塘的鸭子一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货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夏的变换,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

33、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辰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我们把电脑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青山绿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16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_【答案】写燕子再一次回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叽叽喳喳对比说明大雁是过客。17在第段中,为什么说“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_【答案】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寞孤独的灵魂。18文章第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有何目的?_【答案】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密切。19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_【答案】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牛的写意 李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